APP下载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思考

2016-04-07吴勇

山西水利 2016年10期
关键词:汾河保护区流域

吴勇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思考

吴勇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4)

结合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作的现实需求,总结了开展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剖析了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提出了分类规划内容和实施保障措施,以期为有关方面开展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规划目的;总体思路;规划内容;保障措施;汾河流域

汾河是山西第一大河,黄河第二大支流,干流全长716km,流域面积3.9万k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4,流域范围涉及全省9市51县。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流域内用水量持续增加,加之煤炭开采、植被退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针对汾河出现的生态问题,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决定启动实施汾河流域生态修复重大战略工程,要求通过综合性、系统性、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坚持节水优先,保护优先,以自然修复为主,与人工措施相结合,用工程措施促进自然修复,用人工修复促进大自然进入良性循环,把“海绵城市”延伸到“海绵流域”,使汾河流域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性好转。

1 规划的意义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旨在通过强化节约用水,科学配置水土资源,提高用水效率;重建河流水系,促进地下水位回升;增加森林植被,有效涵养水源;控制污水排放,加强污染防治;使山水林田湖各要素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使汾河流域生态全面恢复,重现大河风光和秀美山川。

2 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2.1 总体思路

立足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坚持节水优先,控制用水总量;充分利用外调水,压采、限采地下水,增加水域面积,加大入渗补给,提升地下水位;恢复森林植被,涵养河流水源;强化污染治理,改善生态环境;优化水土结构,保障经济发展,使汾河流域实现植被茂盛、河宽水清、支流纵横、生态和谐。把“海绵城市”延伸到“海绵流域”,促进绿色基础设施与灰色基础设施结合,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结合,地表水与地下水结合,使流域的上下游兼顾,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2.2 主要任务

在生态修复工作实践过程中,汾河流域的地形地貌、水文条件、植被区系、土壤类型、水资源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为提高生态修复工作的针对性,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根据汾河流域各地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水资源条件等制约因素划分出4个生态修复分区,进而根据各分区的生态现状、修复目标和水资源条件,确定各分区适宜的修复任务。汾河流域生态修复的规划范围划分为4个分区:干支流源头和岩溶泉泉源区、边山、盆地耕作区、盆地经济集中的城镇区、汾河干支流河道区。

在干支流源头和岩溶泉泉源区内,特别是汾河源头、9条重要支流及8大岩溶大泉泉源,建立和扩大保护区范围,增加高郁闭度森林面积,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

在边山、盆地耕作区内,持续推进水土保持措施,全面进行灌区高效节水改造,开展面污染治理和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工程,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水土流失和降低面污染。

在盆地经济集中的城镇区内,优化水资源配置,建设大水网县域供水工程以及地下水超采区水源置换工程,并在适宜的中小河流建设小型水库工程;改造城市供水管网,降低漏失率,普及节水器具;加大废污水处理及回用力度、沿河排污口整治,实现污水资源化。

在汾河干支流河道区内,堤内修建蓄水工程,提高城镇人居环境;堤外在历史滩涂低洼地带布设蓄水湿地,并进行绿化,形成“珍珠串”状水域和湿地,改善生态环境,缓滞洪水、增加地下水入渗补给,同时降解、净化水质。结合河流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通过堤防建设或加固、生态护岸、河道疏浚等措施,提高中小河流的防洪减灾能力及生态环境。

3 规划内容和保障措施

3.1 规划内容

3.1.1 节水工程及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

根据水资源年供需平衡及配置成果,鉴于汾河流域内现状条件下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超采严重,工农业挤占生态用水问题突出的实际情况,根据流域内水资源形势,规划将“五水济汾”工程作为主要的地下水替代水源,补充河道内生态水量的主要措施,地下水水源替代工程、小型水库更新改造工程、农业节水改造工程和河道内生态补水工程建设。

3.1.2 河流水系整治规划

汾河上游河段属山区性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生态环境较好。而中下游人口集中,社会经济较为发达,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河道断流、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规划对汾河中下游河段干、支流进行整治,在河道大堤外侧、滩涂低洼地带布设堤外湿地,在城区和乡镇人口密集段进行部分河道生态蓄水,主要利用洪水资源形成水域,兼有增加地下水补给量、净化水质、恢复水生生态、改善居住环境等功能。

3.1.3 地下水保护及岩溶泉恢复规划

按照维持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优先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兼顾生产、生态用水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原则,分行业规划地下水压采量要体现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优先压减城市开采水量,总体思路为先压工业后压农业,先压生产后压生活。在替代水源分析和压采目标分解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地下水超采区与未超采区——“五水济汾”工程覆盖调控区地下水的压采次序,结合各基本单元中各压采对象替代水量,对各分区地下水关井压采方案进行规划,主要包括地下水开采量的压缩量,地下水开采井的关闭数量以及特枯干旱年份地下水应急水源启动方案。

3.1.4 河源和泉源保护区规划

在划分河源和泉源重点和一般保护区的基础上,重点保护区采取封山育林、建设生态涵养林等措施,严格限制人类活动,以自然修复为主;一般保护区为重点保护区外围的缓冲区,以缓冲外来干扰对重点保护区的影响,可适当开展有限制的人类活动。结合“十三五”扶贫攻坚工作,对河源、泉源重点保护区内的山区人口,加快移民搬迁;其他山区人口,推进在森林防火重点县、农林交错区生态移民和水利移民工程。加强水土保持和人工增雨工作。关停8大岩溶泉域重点保护区626km2范围内的煤矿,加强采空区综合治理。

3.1.5 水污染防治规划

根据污染物入河重点控制和主要消减段,采取入河排污口整治、点源控制、面源治理、再生水回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措施。对分布在汾河干流和9大支流上的89个入河排污口进行整治,主要包括生态沟渠、净水塘坑、跌水复氧、人工湿地等措施。对污染严重的干支流,加大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力度,实现达标排放;实行水功能区限排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在山丘区重点实施清洁小流域建设,将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农村垃圾及污水处理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整治;加大中水回用力度,实现污水资源化。对饮用水水源地,在集中供水水源保护区建立隔离防护、污染源综合整治、生态修复与保护等综合工程体系。对保护区内现有各类污染源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逐步削减保护区内污染物排放量;建设生态防护工程,对湖库型集中供水水源地保护区的湖库周边湿地、环库岸生态和植被进行修复和保护,营造水源地良性生态系统。

3.2 保障措施

3.2.1 组织措施

强化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采取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把规划确定的各项建设项目的目标、任务纳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考核责任范围,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到具体部门,综合运用计划、宣传、财政等各种手段推动生态修复规划的贯彻和落实工作。

3.2.2 法规和政策措施

制定并出台《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依法划定河流源头保护区,完善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补偿机制,推进生态修复制度改革,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通过立法、制定政策和行政执法等手段,建立健全法规及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依法有序推进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作。

3.2.3 资金措施

建立省级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专项资金,加大各级地方财政投入,积极争取中央投资,加大金融部门融资、贷款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增加投入。

3.2.4 管理措施

严格“三条红线”考核,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评估制度,全面实行关井压采行政首长负责制,积极探索非建设用地内的耕地、林地、水域转化变更的途径和程序,在大农业生态用地不变的前提下,支持生态修复用地,为退耕还林、农林牧渔业的统筹发展提供保障。

4 结语

在综合考虑汾河流域现状生态环境现状、变化情势等的基础上,编制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和指导性的重要技术工作,因此,规划编制工作要从现状出发,做到目标清晰、任务明确、措施可行、保障得力,实现应有的工作价值。

TV212.4 [

]C [

]1004-7042(2016)10-0039-02

吴勇(1979-),男,2005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水文与水资源专业,工程师。

2016-08-23;

2016-09-30

猜你喜欢

汾河保护区流域
压油沟小流域
一图读懂《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
罗堰小流域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汾河水韵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