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文解字》解析省声字成就研究

2016-04-07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说文解字成就

杜 恒 联

(山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0)



《说文解字》解析省声字成就研究

杜 恒 联

(山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山西 临汾041000)

摘要:研究了《说文解字》在省声字的解析方面的内容。认为有三个成就:一是有古文字可以证明是省声字的;二是一些字本来是一般的形声字,但声符本身后来又累加意符造了后起字,故这些形声字又可以看作是从声旁的后起字省声的字;三是一些字没有古文字可资证明,但从逻辑和古音判断,应该是省声字。

关键词:《说文解字》; 省声字; 成就

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它以小篆字形为主要依据,用六书理论来分析文字的形体结构,说明文字的本义,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除了运用六书理论,许慎还用了一些补充条例,如省声和省形。所谓省声和省形,就是如裘锡圭先生所说:“造字或用字的人,为了求字形的整齐匀称和书写的方便,把某些形声字的声旁或形旁的字形省去了一部分。”[1]160省声的如《夕部》:“夜,舍也。天下休舍也。从夕、亦省声。”[2]142省形的如《鹽部》:“盬,河东鹽池,袤五十一里,广七里,周百十六里。从鹽省,古声。”[2]247较早对省声进行系统研究的是清代王筠的《说文释例》,卷三有《省声》一节,主要研究了由于传抄刻印和后人擅改导致的错误的省声和许慎由于历史的和认识的局限而对省声做出的错误的分析。20世纪对省声也进行了探讨,如陈世辉的《略论〈说文解字〉的省声》。文章分析了《说文》正确的省声和错误的省声。他把《说文》正确的省声分为两类:“甲,形声字的声符有部分省略,许慎能正确指出者”,“乙,用省声来区别字的读音。”[3]甲类字,陈先生举的例字有:讋,袭,融,痋,鉵,愯,霅,幑,黴,徽,琁,,甯,荦,膋,,麇,畿。他举的乙类的例子如:趹。《说文解字·足部》:“马行皃。从足、决省声。”[2]48这类字实际上不是省声字,是纯粹的形声字,应析为“从足、夬声”。陈先生认为在汉代,“趹”和“决”同音,而和“夬”音有了差别,所以用“决省声”来注音,以示和“夬”读音的区别。笔者认为这类形声字被改为省声字,可能是后人不明古音擅改所致。这一类字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陈先生所举的例字不能函盖许慎解释正确的全部或大部分的省声字,而且也没有从古音的角度来分析。判断一个字是不是省声字,必须有古音的依据,而不能依据用中古音甚至现代音。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把《说文》省声的情况分为三类:“A.把字形繁复或占面积太大的声旁省去一部分”,“B.省去声旁的一部分,空出的位置就用来安置形旁”,“C.声旁和形旁合用部分笔画或一个偏旁”[1]160。A类的例字有:袭,秋,潸,珊,姗。B类的例字有:夜,畿,徽,黴,蹇,褰,骞,鶱。C类字有:斋,黎,罴,桌。分类举例,论证使人信服。本文试图运用古文字研究的成果和古音学理论比较全面地梳理中华书局1963年版徐铉《说文解字》中解析正确的或基本正确的省声字(不计《说文》新附字),作为对以上两文的补充。

一、 有古文字可以证明是省声字的

甲骨文或金文是形声字,为了字形的简明或结构的匀称,小篆变为省声字。

(2) 襲,左衽袍。从衣,龖省声。(似入切)[2]170

(3) 貞,卜问也。从卜、貝以为贽。一曰:鼎省声。京房所說。(陟盈切)[2]69

(5) 家,居也。从宀、豭省声。(古牙切)[2]150

(6) 夜,舍也。天下休舍也。从夕、亦省声。(羊谢切)[2]142

二、 形声字累加意符造的后起字

(1) 覺,寤也。从见、學省声。一曰:发也。(古岳切)[2]178

(2) 蹇,跛也。从足、寒省声。(九辇切)[2]47

(3) 祲,精气感祥。从示、侵省声。《春秋传》曰:见赤黑之祲。(子林切)[2]9

(4) 柷,乐木空也,所以止音为节。从木、祝省声。(昌六切)[2]124

(5) 粱,米名也。从米、梁省声。(吕张切)[2]107

(7) 莔,贝母也。从艸、明省声。(武庚切)[2]21

按,朙(即明)的初文即为囧,但久为加注意符月的朙字所代替,故把莔解释为朙省声是可以的。马叙伦认为囧为朙的初文。他的《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囧、囱并象窗形。囧以透朙,而朙借于日月,故加月作朙。不从日者,日光强无所不明,唯窗得月独朙也。伦按囧即朙之初文。后乃加月。”[7]55囧为朙的初文的又一个证据是“盟”在《说文》中的字头即为“”。马叙伦认为“从血,囧声”。《说文解字六书疏证》:“杀牲歃血,故从血囧声。伦按会盟所重,歃血为誓,故从血,古文作朙,从朙得声,朙得声于囧。则此自从囧得声[7]56。朙和盟上古音同为明母阳部。

三、 无古文字证明的省声字

有些形声字从逻辑和音理上看,是省声字,但是没有古文字可资证明。这些字一般是后人为了字形的结构匀称,有意采用省声的办法来造的。

(1) 荦,驳牛也。从牛、劳省声。(吕角切)[2]29

按,劳,鲁刀切,上古来母宵部;荦,吕角切,上古来母药部。二字双声,韵部阴入对转。

(2) 痋,动病也。从疒、蟲省声。(徒冬切)[2]155

按,“痋”和 “蟲”上古均为定母冬部。而 “虫”是 “虺”的本字,上古晓母微部。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至迟在秦汉时代就已经有人把‘虫’字当‘蟲’字用了(见秦简和汉碑等)。”[1]114这样的例子还有“赨”“融”“鉵”等字,许慎也解为“蟲省声”。

(3) 疫,民皆疾也。从疒、役省声。(营隻切)[2]156

按,“疫”和 “役”上古同为余母锡部。这样的例子还有“豛”“坄”等字,许慎都解为“役省声”。

(4) 珊,珊瑚,色赤,生于海,或生于山。从玉、删省声。(稣干切)[2]13

按,“珊”和 “删”上古同为心母元部。类似的例子还有“姗”,许慎都解为“删省声”。

(5) 羆,如熊,黃白文。从熊、罷省声。(彼为切)[2]207

按,羆,彼为切,上古帮母歌部。罷,薄蟹切,上古並母歌部。二字歌部叠韵,帮並旁纽。

(6) 薧,死人里也。从死、蒿省声。(呼毛切)[2]86

按,“薧”和 “蒿”上古都是晓母宵部。。

(7) 幑,帜也。以绛幑帛箸于背。从巾、微省声。《春秋传》曰:扬幑者公徒。(许归切)[2]159

按,幑,许归切,上古晓母微部。微,无飞切,上古明母微部。二字叠韵。晓母可通明母,如:忽,晓母;物,明母。黑,晓母;墨,明母。类似的例子还有“黴”“徽”,许慎都解为“微省声”。

(8) 弞,笑不坏颜曰弞。从欠、引省声。(式忍切)[2]179

按,弞,式忍切,上古书母真部。引,余忍切,上古余母真部。二字叠韵,书母和余母上古同属舌音,可以相通就。如:输,书母;俞,余母。

(10) 渠,水所居。从水、榘省声。(强鱼切)[2]232

按,渠,强鱼切,上古群母鱼部。榘,俱雨切,上古见母鱼部。二字叠韵,群见旁纽。按《说文》,“榘”是 “巨”的或体。“巨”的金文作伯矩盘,伯矩卣。从人手持工。后讹变为“矩”。后加意符“木”作“榘”。故“矩”是“榘”的初文,而“巨”是“矩”的简体。

(11) 霅,霅霅,震电皃。一曰:众言也。从雨、譶省声。(丈甲切)[2]241

按,“霅”和“譶”上古同为定母盍部。

(12) 魦,鱼名,出乐浪潘国。从鱼、沙省声。(所加切)[2]244

按,“魦”与“沙”同音,上古都是心母歌部。

按,鲝,侧下切,上古精母歌部。差,初牙切,上古清母歌部。二字歌部叠韵,精清旁纽。

(16) 炊,爨也。从火、吹省声。(昌垂切)[2]208

(17) 愯,惧也。从心、雙省声。《春秋传》曰:驷氏愯。(息拱切)[2]218

(19) 簎,刺也。从手、籍省声。《周礼》曰:簎魚鳖。(士革切)[2]257

按,“簎”和“籍”上古都是从母铎部。

(22) 毁,缺也。从土、毇省声。(许委切)[2]289

按,“毁”和“毇”同音,上古同属晓母支部。

(23) 畿,天子千里地,以远近言之,则言畿也。从田、幾省声。(巨衣切)[2]291

按,畿,巨衣切,上古群母微部。幾,居依切,上古见母微部。二字微部叠韵,群见旁纽。

(24) 範,範軷也。从车、笵省声。读与犯同。(音犯)[2]302

按,“範”和“笵”上古是並母谈部。

按,囊,奴当切,上古泥母阳部。襄,息良切,上古心母阳部。二字阳部叠韵,泥母可通心母。如:女,泥母;絮,心母。襄,心母;曩,泥母。

(26) 齋,戒洁也。从示、齊省声。(侧皆切)[2]8

按,齋,侧皆切,上古精母脂部。齊,徂兮切,上古从母脂部。二字脂部叠韵,精从旁纽。

(27) 甯,所愿也。从用、寧省声。(乃定切)[2]70

(28) 将,帥也。从寸、酱省声。(即谅切)[2]67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许慎解析省声字,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的。

参考文献:

[1] 裘锡圭. 文字学概要[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 许慎. 说文解字[M]. 北京:中华书局:1963.

[3] 中国故宫研究会,吉林大学古文字研究室. 古文字研究[M]. 第1辑. 北京:中华书局, 1979:138-148.

[4]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甲骨文编[M]. 北京:中华书局, 1965.

[5] 容庚. 金文编[M]. 北京:中华书局:1985.

[6] 徐中舒. 甲骨文字典[M].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1989:966.

[7] 马叙伦. 说文解字六书疏证(第四册)[M]. 上海:上海书店, 1985:55.

[8]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306.

[9] 张守中. 睡虎地秦简文字编[M].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4.

【责任编辑李美丽】

Achievement on Analyzing Phonetic Omitted Characters inShuoWenJieZi

DuHenglian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Linfen 041000, China))

Abstract:The analysis of phonetic omitted characters in Shuo Wen Jie Zi is studied. The phonetic omitted character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the structure of a Chinese writing of ancient times can prove that a character is a phonetic omitted character; a character is both regarded as a phonogram and as a phonetic omitted character; a phonogram is recognized as a phonetic omitted character on the basis of logic and ancient pronunciation.

Key words:Shuo Wen jie Zi; phonetic omitted character; achievement

中图分类号:H 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464(2016)01-0117-05

作者简介:杜恒联(1969-),男,河南南阳人,山西师范大学讲师,博士。

收稿日期:2015-10-24

猜你喜欢

说文解字成就
了不起的成就
直面落差,成就自我
失恋“成就”的CEO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的认识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从出土文字看《说文解字》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