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服务化软件开发的我国现代软件产业链格局研究

2016-04-07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产业链

王 明 友

(沈阳大学 经济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44)



面向服务化软件开发的我国现代软件产业链格局研究

王 明 友

(沈阳大学 经济学院, 辽宁 沈阳110044)

摘要:从软件产业的内涵界定出发,梳理我国软件产业近30年来从萌芽到逐步壮大直至形成规模的发展历程。基于现阶段我国软件产业的市场特点和软件开发技术的主流方式,归结出面向服务化软件开发的我国现代软件产业链的基本格局,总结了影响我国现代软件产业链进一步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对软件产业链优化的整体方向和技术手段作出展望。

关键词:软件产业; 服务化软件开发; 产业链

软件产业是从事软件生产、制造、服务等相关产业的统称。在国家经济总体格局中,软件产业居于信息产业的核心,是信息社会中兼具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先导性产业,以其高能效的渗透和辐射作用,被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倍增器”,对整体宏观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均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 软件产业的内涵界定

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产业”是生产同一类具有密切替代关系商品的生产者在同一市场上的集合,这些生产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构就是产业组织[1]。具体到软件产业的界定,总体上经历了由狭义到广义两个时期。起初,对软件产业的定义仅为生产或制造软件的企业的统称。这是对软件产业直观的狭义的认识。随着信息技术和软件生产的深度融合,有学者提出软件产业不仅包括软件产品生产企业,还应包括从事软件服务的相关产业[2],即软件产业的广义定义。软件产品主要包括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三大类;软件服务主要包括信息系统集成、ASP、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服务、数据中心与资源外包服务、数据加工与处理服务、信息系统咨询与评估服务、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软件与信息系统管理人才工程化培训等。

目前,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及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对软件产业的界定为: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全部企业的集合。

二、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历程

我国软件产业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期由于人才短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和投资规模有限等原因,未能形成产业规模。在全球社会信息化和经济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国际背景下,随着1997年10月,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教委、电子工农业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技术监督局等六部委(局)全国软件产业工作座谈会召开,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进入了政策性的春天。

自第一次全国性大规模高层次的工作座谈会之后,我国开始了国家层面的软件产业政策体系建设。2000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初步明确了软件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柱产业的地位,并从投融资、税收、技术、出口到收入分配机制、采购、软件企业认定、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对软件产业发展给予全方位支持。

2002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国办发[2002]47号),2003年2月,国务院九部委联合召开了贯彻落实《行动纲要》大会,拟定了13个相关“实施办法”,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信息产业部、科技部、商务部、财政部等十四部委和各级政府密切配合,积极行动,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2006年3月, 在全球信息化发展基本态势的判定下,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加强政府引导,制定并完善软件产业政策,振兴软件产业,提高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2011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进一步为优化软件产业发展的环境、提升软件产业发展水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党的十八大后,随着我国经济转型调整的深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进程逐步加快,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拓宽了空间。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肯定了我国信息消费相关产业所具有的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巨大发展潜力,将信息消费作为拉动内需、催生新经济增长点、促进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以及民生改善的重要举措,制定专门政策保障实施。特别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进一步使软件产业的发展和扩张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

在国家宏观层面的有力推动下,近20年来,我国软件产业迅速发展,产业规模和经济贡献都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软件产业市场规模从1997年的126亿元[3]发展为2010年的1.3万亿元[4],再到2015年前八个月[5]即完成软件业务收入27 084亿元,利润总额2 951亿元,实现出口326亿美元,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超过545万人。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对外贸易发展良好,经济效益持续提高。表1列举了我国软件产业十二五时期各年份上半年经济运行的数据,可以看出软件产业在国家政策推动下迅猛发展的态势。

表1 我国软件产业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数据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http:∥www.miit.gov.cn/index.html.

三、 我国现代软件产业链新格局

1. 新格局的构建

在我国软件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所面对的软件产品市场明显呈现出三个特征:①软件产品业务逻辑日益复杂;②用户需求多样易变;③软件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在我国,一般的游戏产品生命期仅为三个月左右;教育软件和电子图书光盘的生命期约为六个月;其他种类的软件生命周期稍长,大约在一年左右。由于技术进步与竞争加剧,软件的生命周期还有缩短的趋势[6]。加之由软件业不大的进入壁垒所导致的过度进入而引发激烈的行业竞争,都使得软件业逐渐放弃一切“从零开始”的开发模式,采用软件复用的思想,在开发方式上转向了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以已有的软件资源为基础,充分利用过去应用系统开发所积累的经验、知识和可复用资产,用类似于硬件拼装的方式,构造新的软件产品[7],从而更快地构造软件系统,降低软件开发设计成本。

在服务化软件开发方式的主导下,一方面软件产业市场上涌现出了大量的专门商用服务组件提供商;另一方面软件开发商内部也积累了大量成熟的服务组件技术和产品。特别是提供服务组件库管理中间商的出现,更加紧密了软件产业链体系上游服务提供商与下游软件开发商之间活动的联系。以往基于软件产品层次分工的,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等的软件产业链逐渐瓦解[8],继而形成了以基于组件(构件)的软件开发方式(Component-based Software Development,CBSE),也称组件化软件开发为核心的我国现代软件产业链格局(如图1所示)。

2. 新格局中各层次企业承担的职能和行业角色

(1) 供应企业。如服务提供商、领域业务建模分析等。供应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业务内容属于基础产业环节,主要负责设计和开发可重用服务组件,向下游环节输送服务产品。

(2) 中间商。如第三方服务组件认证企业、专业测试企业、中间件生产厂商、服务组件库复用商、外包企业等。中间商处于产业链的中游,业务内容属于技术研发环节,主要负责各自分包劳务、分包零部件制造、分包测试认证、分包供应和分包销售。

图1 面向服务化软件开发的我国现代软件产业链格局

(3) 主企业。如软件提供商、集成商、解决方案提供商等。主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下游,业务内容属于市场拓展环节。主企业在整个产业链条中最为接近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是服务化软件产业链格局中当然的主导者,主要负责服务组件装配和软件产品市场开拓。

我国现代软件产业链这样类似于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的,基于行业分工的产业格局的形成,也标志着软件行业的发展业已走出“高新”时期,进入了成熟稳定的阶段。面向服务化软件开发的我国现代软件产业链格局形成后,各关联企业间的合作在交易机制的作用下迅速融合,有力推动了服务化软件开发的业务创新与软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产业化开发实现软件产品的可持续复用开发。

四、我国现代软件产业链发展制约因素

目前我国服务化软件产业链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产业链迂回生产过程虽已初步建立,但供应商、中间商、集成商、开发商等环节的专业分工不够稳定明细,上游、中游、下游企业的纵向合作不够充分及时,规范、协调、紧密的产业合作关系尚未真正形成。通过对现代信息服务业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地区(如京津地区、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区域等)进行调研,总结出以下制约我国软件产业链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1) 产业间关联度不高。产业分工不细,基本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的同质化低水平竞争状态,缺乏龙头企业来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推动支撑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2) 产业区域一体化进程不快,产业发展环境不够完善。区域资源整合和联动发展机制尚不健全,未能有效支撑区域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投融资机制亟需完善;人才支撑体系和诚信体系有待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有待加强。这些因素从根本上制约了软件产业跨区域、跨领域、跨流程协同工作体系的建立,成为我国软件产业链整合的关键所在。

(3) 迂回生产效果未能充分发挥。特别是随着软件系统需求的密集性和多样性特征越发明显,服务化软件开发产业链条逐渐增长,资源优化配置难度不断加大,内生交易费用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产业链的迂回生产效果难以充分发挥。

五、 结论与展望

近30年间,我国软件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三点:①政策支持。在对全球信息化态势和软件产业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意义的基本判定下,由国家主导推进实施,建立和完善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环境和技术创新体系,为软件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②国内强劲的市场需求潜力。多年来深入的基础信息网络建设和经济活跃带来的各领域对特色软件产品的需求,以及各级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化等,使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市场。这样强劲的市场需求和利润可能,直接激发了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壮大和技术研发的内生动力。③国际化合作。在全球经济和信息发展合作交融频繁加深的背景下,国内大中型软件企业,如金蝶、浪潮、东软等,在积极与IBM、微软、雷曼兄弟等外资企业开展战略合作的过程中,提高产能、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 获得了规模经济, 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9]。

在现代软件产业链格局下,深入优化软件产业链,构建更加规范、协调、紧密的产业价值链,推动包括服务提供商、服务组件库复用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等在内的产业链各相关企业间的深度紧密协作,特别是在迅速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建立协同工作体系,科学配置产业链各环节资源,改变相互协作松散、内生交易无序、资源配置粗放的产业链模式,推动协同创新,提高产业链全要素生产效率,是我国软件产业进一步释放潜能、加速发展的前进方向。

采用先进的软件复用经济学理论、产业链整合优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面向服务化软件开发方式中核心制品服务组件的情景模式,优化配置各节点因素影响下的资源,使上游服务提供商、下游软件开发商、中游服务组件库管理与服务复用商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有效发挥软件产业链迂回生产效果,也对整合优化服务化软件产业链,提高产业链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现代软件产业链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施蒂格勒. 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M]. 潘振民,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2] 原毅军,姜运政.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几个基本概念问题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02(8):23-28.

[3] 朱鹏举. 前进,软件市场:1997年我国软件产业回顾[J]. 中国计算机用户, 1998(8):53-5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EB/OL]. 2011-02-11. http:∥www.miit.gov.cn/n1146285/n1146352/n3054355/n3057511/n3057518/c3599035/content.html.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5年1~8月软件业经济运行情况[EB/OL]. 2015-09-23.http:∥www.miit.gov.cn/n1146312/n1146904/n1648374/c4324238/content.html.

[6] 中国报告大厅. 2014—2015年我国软件产业概况及现状[EB/OL]. 2015-05-07. http:∥www.chinabgao.com/k/ruanjianchanye/16478.html.

[7] 杨芙清,王千祥,梅宏,等. 基于复用的软件生产技术[J]. 中国科学E辑:科学技术, 2001(4):363-371.

[8] 刘世磊. 软件产业集群中企业的分工与协作[J]. 企业管理, 2009(15):75-76.

[9] 姚怡甜,孙江明. 基于产业组织SCP范式的中国软件产业分析[J]. 市场周刊, 2014(2):23-25.

【责任编辑孙立】

Pattern of Modern Software Industry Chain Based on Service-Oriented Software Development in China

WangMingyou

(School of Economics, Shen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44, China)

Abstract:Start with the connotation of software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software industry of China in the last thirty years is combe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software industry market and the mainstream technology way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at the current stage, the pattern of modern software industry chain based on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in China is summed up.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software industry chain in China are summarized, and the overall direction and the technical means of the optimization of software industry chain are prospected.

Key words:software industry; service-oriented software development; industry chain

中图分类号:F 06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464(2016)01-0026-04

作者简介:王明友(1963-),男,辽宁黑山人,沈阳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JY075)。

收稿日期:2015-11-21

猜你喜欢

产业链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贺州市全方位打造石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走进核电全产业链
基于蚕豆产业链的研究与开发
铲除论文造假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手机恶意软件产业链博弈及演化分析
网络自制剧的IP全产业链开发热潮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