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承接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2016-04-07宋锋华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丁 鑫 宋锋华(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新疆承接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丁鑫宋锋华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摘要]文章以新疆14个地州2011-2014年面板数据,研究影响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因素。结果表明:生产要素与实际利用境内区外资金呈显著的反向关系;市场发育程度、国际化程度、公共服务、政府基础投入、资源环境与实际利用境内区外资金呈显著的正向关系。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增强政府的作用、加强园区建设等政策启示。
[关键词]产业转移;影响因素;新疆
一、引言
由于生产要素禀赋、经济基础、历史、地理区位因素和发展战略的不同,各国或各地区间的产业结构具有很大的差异。产业转移在根本上是时间和空间维度动态过程的结合体,是包含国际间或地区间投资和贸易活动的综合过程,是对产业构成要素的国际间移动或地区间移动的描述,是国际间或地区间产业分工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移出国(或地区)与移入国(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路径[1]。对于移出国(或地区)将某产业转移该地区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新型产业的发展使得原产业由之前的“先进产业”变为现在的“落后产业”,即高梯度的产业发展成为低梯度产业。二是由于移出国(或地区)的资源能源日益临紧张、枯竭;资源能源、人力资本、土地价格昂贵等,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而移出地的低梯度产业却相对于移入地具有高梯度的优势,并且移入地具有资源、区位、政策等优势。移入地通过积极承接较高梯度的产业转移实现经济发展、就业增加、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从而缩小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承接产业转移是实现欠发达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能够实现区域合作的“双赢”。
在新一轮的对口援疆背景下,产业转移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路径。新疆作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具有资源和能源(煤、石油、棉花和矿产)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等优势。基于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巨大的发展潜力,承接产业转移对新疆的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因此,新疆应根据自身优势大力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为了能够更好地吸引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新疆各地区应积极地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准备,同时新疆也不得不面对其他承接产业转移地的激烈竞争。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影响因素与实际利用境内区外资金水平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为新疆在新一轮的对口援疆背景下承接产业转移提供理论参考。
二、文献综述
国外对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研究起源于1980年代初。Luger等人研究发现,工资水平和地方政府政策是其他国家向美国产业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2];Friedman等发现日本和欧洲吸引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存在着差异,且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吸引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也不相同[3];Coughlin等引进新的潜在变量,混合运用多种空间计量工具,得出经济规模、劳动生产率和临海的地理位置是中国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因素[4];Cassidy等利用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发现,教育水平、内陆水运交通和沿海的地理位置是吸引日本外商前来投资的重要因素[5]。国外学者对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宏观,而不同地区又具有其特殊性,故不适用于每一个地区,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国内很多学者对产业转移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陈建军通过研究浙江105家企业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情况发现:扩大市场需求是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主要动机[6];魏后凯指出,导致产业转移的外部因素包括转出地的推力因素和转入地的拉力因素[7];孙君军提出由基础设施、信息系统、经营管理和发展环境四个方面构成的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8];李飞等以FDI作为被解释变量对徐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资金配套能力、开放程度、GDP增长率是影响徐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最重要因素,而要素成本因素则对徐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不明显[9];李斌等借助“钻石模型”,从理论上探究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运用stata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资本存量、市场需求、经济发展等因素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劳动力工资、科技水平与产业转移则呈现负相关性[10];贾兴梅、刘俊杰选取资本存量、经济规模、劳动力成本、人力资源和路径效应作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路径效应、人力资源、资本存量与产业承接地均具有显著性正相关性,劳动力资本与产业承接地存在负相关性,而经济规模与产业承接地不存在显著关系[11];陈飞以西部省份实际利用境内区外资金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市场发育程度、国际化程度、生产要素、政府政策、资源环境、产业发展作为解释变量,建立面板模型得出:市场发育成度、生产要素与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负的关系,政府政策、环境资源、国际化程度与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12]。国内学者在研究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指标选取主要有经济类指标、市场类指标、国际化类指标、生产要素类指标、政府政策类指标等。
对新疆承接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研究主要有:张晓东从影响工业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出发,构建新疆承接产业转移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影响因素有:成本因素、市场潜力因素、投资政策环境、产业配套能力、技术研发水平、经济效益因素[13],但没有对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做实证分析,验证哪些因素具有显著性;王凯霞、敬莉用改造的区位商与新疆市场规模、交通运输里程、劳动力素质、劳动力成本、产业政策、企业数目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其影响顺序依次为劳动力素质>交通运输里程>企业数目等,从而找出新疆为承接产业转移改进发展的重点[14]。由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只能得出各影响因素的先后顺序,不能对各因素进行显著性检验。故定量研究新疆承接产业转移影响因素与承接产业转移规模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提高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效率,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三、实证分析
(一)研究方法
在建立计量模型研究新疆承接产业转移影响因素时,若采用截面数据,地区样本有限,参数估计比较困难;若采用时间序列数据,由于年限限制序列长度,影响分析;故面板数据模型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面板数据模型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能够更好地估计单纯使用横截面数据或时间序列数据无法观测到的影响。二是提高了变量之间的多变性、自由度、减少了变量之间的共线性。
(二)变量选择与数据说明
1.本文使用“实际利用区外境内资金”作为被解释变量(Y)来衡量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阿勒泰地区、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博州、和田地区、伊犁州(直)、克州、阿克苏地区、昌吉州、巴州、喀什地区、塔城地区14个地州2011-2014年承接援疆省市产业转移情况。大多研究都采用FDI来衡量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FDI主要是研究承接国际间的产业转移,而新疆各地区从2011-2014年更多的是接受境内区外的援疆资金,并且本文研究的重点是承接国内产业转移,故用其衡量承接产业转移规模符合客观实际。
2.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改善落后地区的投资环境,也是吸引投资者到该地区投资的重要条件。因此,基础设施建设必然是影响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15]。故本文采用各地州邮电业务总量X1、货物周转量X2来表示新疆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医疗机构床位数X3表示公共服务水平。
3.市场发育程度。市场发育程度是逐渐增加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减少行政与计划命令对资源配置的作用。研究表明,地区生产总值高,市场发育程度也较好,考虑到人口因素,于是本文选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X4来表示新疆各地区市场发育程度。
4.国际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则越容易吸引外资,新疆具有良好的贸易条件使得新疆吸引境内外资金的能力就越强,即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就越强。本文中国际化程度用新疆各地区2011-2014年外贸出口总额X5表示。
5.生产要素。产业转出国(或地区)面临着生产要素价格偏高、发展空间萎缩等压力。故将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生产要素价格较低的地区,而劳动力成本是厂商不得不考虑的因素,本文采用新疆各地州的劳动力成本X6来衡量生产要素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
6.政府基础投入。政府在产业政策制定、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对产业转移会起到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新疆各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总额X7来研究政府政策对产业转移的影响。
7.资源环境。新疆地域辽阔,拥有大量的能源、矿产资源,可以为产业的发展提供较为廉价的能源与原材料。本文采用能源生产总量X8,以历年万吨标准煤的产量表示新疆资源禀赋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
8.产业发展。本文采用第三产业的产值X9衡量新疆各地区产业发展的水平。
新疆承接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各变量说明如表1所示。
表1 新疆承接产业转移各变量及符号说明
(三)模型建立
在研究新疆承接产业转移影响因素时,选取实际利用区外境内资金(Y)作为被解释变量,各地州邮电业务总量X1、货物周转量X2、医疗机构床位数X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X4、外贸出口总额X5、劳动力成本X6、基础设施投资总额X7、能源生产总量X8、第三产业的产值X9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模型:
式中,αi表示各地州之间的区际效应,αt示年度效应,εit服从独立同分布。
(四)参数估计
本文采用2011-2014年新疆14个地州面板数据,同时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比较。发现在选择的变量中邮电业务总量X1、货物周转量X2和第三产业的产值X9三个指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共线性,剔除这三个指标之后,选择医疗机构床位数X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X4、外贸出口总额X5、劳动力成本X6、基础设施投资总额X7、能源生产总量X8作为解释变量分别代表公共服务水平、市场发育程度、国际化水平、生产要素、政府投资、资源环境,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具体见表2。
表2 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估计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发现整体的拟合优度都非常高,R2都达到0.92以上。固定效应模型F值为80.4,模型整体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随机效应模型wald值为515.19,模型也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在经过Hausman检验之后发现χ2=1.72,P=0.9434,故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对比可知,随机效应模型外贸出口的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比固定效应模型的外贸出口的系数显著性水平高。
再检验随机效应模型数据的异方差性、序列相关、截面相关,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随机效应模型检验
随机效应模型本身已经较大程度的考虑了异方差问题,该模型假定Var[e_it]=sigma2,即同方差假定,故不考虑异方差;在检验序列相关性得出p=0.2642,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接受不存在序列相关的原假设;在验证截面相关性得到p=0.0218,在10%的显著型水平下接受不存在序列相关的原假设。故采用的随机效应模型符合统计检验。
在建立2011-2014年新疆承接境内区外资金与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后,由于面板数据还可以从截面上分析不同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之间的差异,故进一步建立回归模型,研究区域层面承接产业转移的差异。为了研究方便,将东疆地区吐鲁番、哈密归为南疆地区,故南疆地区有阿克苏、和田、喀什、巴州、克州、吐鲁番、哈密;北疆地区有乌鲁木齐、昌吉、阿勒泰、博州、塔城、伊犁州(直)、克拉玛依。再次利用计量模型(1)分别建立南、北疆地区的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其中北疆地区解释变量床位数与基础设施投资之间存在着线性相关,将其剔除,具体结果见表4。
经过hausman检验后,都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并且在模型检验上,都符合统计检验,具体结果见表5。
(五)回归分析
从2011-2014年新疆整体看,随机效应模型的R2达到0.9266,说明该模型的整体拟合优度非常高。劳动力成本与新疆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实际利用境内区外资金呈反方向关系,说明新疆地区劳动力成本的降低有助于吸引境内区外资金,其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并且其系数的绝对值最大,为0.934。劳动力成本反映了生产要素,即新疆地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是吸引中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的因素。新疆应凭借其劳动力优势积极承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人均GDP、基础设施、外贸出口和能源生产量与实际利用境内区外资金呈正向关系,分别代表市场发育程度、政府基础投资、国际化水平和资源环境对实际利用区外境内资金具有正向作用。人均GDP的系数在这几个变量中最大,达到0.6495,即市场的发育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吸引资金,2009-2014年,新疆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从1052亿元提升到2649亿元,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由24.6%提高到28.6%,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6.9%提高到41.7%。新疆地区的市场经济发展是吸引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基础设施的系数为0.59,即政府的基础投资有利于吸引产业转移。新疆工业园区从2010年的41个增加到2015年的93个,工业总产值超过百亿元的园区17个,突破500亿元的园区2个。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基础;外贸出口体现的是国际化水平,该系数为0.093,即国际化水平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承接产业转移。新疆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其对外的贸易水平逐步提升,也是影响承接产业转移的因素;能源生产总量反映的是资源环境,其系数为0.08,资源环境与实际利用境内区外资金呈正比,良好的资源环境是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优势。新疆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可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廉价的燃料与原材料,即资源环境是吸引产业转移的一项重要因素;床位数的系数为0.1757,该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表示公共服务的提高有利于实际利用境内区外资金的增长。
表4 南北疆承接产业转移差异分析
表5 南、北疆随机效应模型检验
分南、北疆来看,2011-2014年,随机效应模型的R2都较高。南、北疆在承接产业转移规模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市场发育程度、国际化水平、生产要素和资源环境上,即人均GDP、外贸出口、劳动力成本和能源生产。人均GDP系数南疆地区0.901,北疆地区1.77,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表明市场发育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承接产业的规模,并且北疆地区系数比南疆地区系数高,说明北疆地区的市场发育程度比南疆地区高,更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外贸出口系数南疆地区0.054,北疆地区0.609,南疆地区系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北疆地区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北疆地区的系数值、系数显著性水平均高于南疆,表明北疆地区较高的国际化水平更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南、北疆地区劳动力成本系数都与承接产业转移规模成反比,符合客观实际,并且北疆的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远高于南疆的系数显著性水平,说明产业转移会倾向于劳动力素质较高的北疆地区;南、北疆的基础设施系数没有太大差异,并且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显著。近年来,南疆地区基础设施逐渐向好,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一个积极因素;能源生产量系数南疆地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而北疆地区的能源生产量系数不显著,表明南疆地区的资源环境的优势,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优势是吸引部分能源依赖性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以新疆2011-2014年14个地州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影响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因素。全样本回归结果显示生产要素成本的降低有利于产业的承接,市场发育程度、政府基础投资、国际化水平、公共服务的提升易于承接产业转移,资源环境是吸引产业转移的基础;分南、北疆回归结果显示,南、北疆在承接产业转移规模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市场发育程度、国际化水平、生产要素和资源环境。北疆地区在市场发育程度、国际化水平、生产要素方面比南疆地区具有优势,南疆地区在资源环境方面比北疆具有优势。
(二)政策建议
1.增强政府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积极性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发育程度的体现,政府应运用市场机制引导、支持、鼓励企业参与新疆建设,培育和发展中小民营企业,重视发挥驻疆中央企业和内地有实力的大中型国有企业的积极性作用,提升当地产业发展水平,是当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最佳切入点。
2.加快建设工业园区,基础性投资的工业园区建设有助于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建设要依据配套设施的条件、交通运输的便利度、资源的丰富度,并且增加各个园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创造良好的园区环境。
3.主动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能源资源型产业。新疆的劳动力价格低廉,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南疆地区积极承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有利于社会效益的扩大和社会的稳定;在承接能源资源型产业时,要注意“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产业坚决不能进疆,以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发展道路不仅在全国走不通,在新疆更走不通。
4.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扩大周边贸易往来。提高新疆各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有助于新疆承接产业转移,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战略契机,积极打造外向开放型经济。
参考文献
[1]陈建军.产业区域转移与东扩西进战略[M].北京:中华书局,2002.
[2]Luger MI,Shetty S.Determinations of foreign plant start-ups in United States:lessions for policymaker in the southeast[J].Vanderbilt J Trans Laws,1985,18(2):223-238
[3]Friedman J,Grelowski D A,Silberman J.What attracts foreig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Evidence from branch plant lo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J Reg Sci,1992,32(4):403-418.
[4]Coughlin C C,Segev E.Forgie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a spatial econometric study[J].World Ecno,2000,23:1-14.
[5]Cassidy J F,O'Callaghan B A.Spatial determination of Japanese FDI in China[J].Japan&World Ecno,2006,18 (4):512-527.
[6]陈建军.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区域转移及其动力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2,(8):37-44.
[7]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8]孙君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中西部物流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21-34.
[9]李飞.基于FDI路径的徐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研究[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10-13.
[10]李斌.低梯度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及预测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93-96.
[11]贾兴梅,刘俊杰.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2):14-18.
[12]陈飞.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3:44-52.
[13]张晓东.新疆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J].经济论坛,2014,(2):37-40.
[14]王凯霞,敬莉.基于灰色关联度视角下的新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14,(1):43-50.
[15]陈飞,等.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和对策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3):89-90.
(责任编辑:车碧云)
[作者简介]丁鑫(1989-),男,江苏盐城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宋锋华(1972-),男,新疆乌鲁木齐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城市经济。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3211A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