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代伦理困境

2016-04-07夏玉娇

教学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

夏玉娇

[摘要]当前,国家大力推进职业院校的发展,并加大职业院校的师资建设。但由于职业院校教师本身的特殊性,通常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定义在专业领域的学科知识以及技术的成熟度上,把教师的道德性发展限定在规范伦理之内,而忽视了教师本身的独特个性。同时现代社会多种价值理念交织,使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着极其重要伦理指向的德性伦理一直游离在“场外”。然而,现代社会的多种主流价值理念,诸如现代性、工具理性以及规范伦理都在很大程度上使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的伦理朝着不完整的方向发展。因此,在这种境遇中推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无疑会面临着伦理发展的困境。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伦理;当代困境;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63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6)01003805

职业教育对个人职业发展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故而,越来越受到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视。尽管如此,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种种诟病却也从未消失。归根结底,是职业教育的各种教育管理、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在现实的职业教育实践中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变化,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了多种实践异化。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伦理发展的困境,就是实践异化带来的一种现实常态下面临的问题。那么,究竟是哪些可能性的因素制约并且异化着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伦理的发展?以下结合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伦理的发展实践,从四个方面来具体分析这种困境是如何形成的。

1现代性之于精神场域的破坏性

“现代性”历来都是各个领域(包括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等)争相解读的一个理论区域。从20世纪末期开始,中国社会开始进入现代化全面建设轨道,伴随而来的主要是经济与社会制度结构的全面转型,“人们自然相应地关注它的哲学与文化层面的性质与形态,亦即关注它的思维理念、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方面的东西”[1]。自此,现代性开始走向全面覆盖。

说起现代性,必定会讲到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目的是运用人绝对的理性推倒对宗教的绝对信仰和盲目迷信,运用一切自然科学的知识消除人类内心的感性幻想,最终使人能够摆脱蒙昧无知的自然状态,达至自身思想与精神的自主。自启蒙运动以来,人类社会凭借着绝对至上的理性极速向现代性社会迈进,这种现代性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领域为人类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进步,并走向全球化。正如吉登斯所说的,全球化在某种意义上是“现代性的全球化”,“现代性正内在地经历着全球化的进程”[2]。因此可以发现,在现代性历史潮流的裹挟之中,职业教育的现代性特征表现尤为显著。

首先,由于职业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在现代性理念的支撑下,职业院校的教师更注重知识的单向灌输,而对于为什么要向学生灌输这种知识则完全是出于实用的考虑。“现代性教育更多地是把外在的知识和技能传输给生活者,教育与生活者的精神是疏离的,生活者自身关注于一定的使用性功能的获得。”[3]在现代性主导下,职业院校教师关注的只是把当前最具有实效性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几乎对所有的职业院校教师们而言,专业知识技能的获得及其可迁移性实用性是他们长期以来一直追求的终极目标。获得专业知识技能,从而能够在工作岗位上顺利圆满地完成工作一直是职业院校学生的唯一追求。知识的直线灌输侧重的是标准本位的路径而非知识本位路径。教师按照一定实践工作岗位以及职业资格的要求,开发基于实践工作岗位的实用性知识,传输给学生,却并不关注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整个生活而言是否能带来内心精神的愉悦。

其次,职业教育是面向普通大众的,现代性更能显示出它的“世俗化”。这种“世俗化”的无限扩展正是许多学者所担心有关现代性的风险。在这一点上,早期对现代性表示出担忧的是韦伯,他担忧的重点是现代性所带来的普遍的“世俗化“将会引起整个社会理想价值与其意义的失落。他认为,“世俗化”是现代性的一个非常基本的特征,具体表现在“祛魅”这一点上。在“世俗化”的背景下,人们普遍追求的不是理想所带来的内在价值及这种内在理想价值的行为目的,而是要获得当下最为现实的、可计算的最大自身利益,并且认为一切最大的利益获得可以通过完全计算出来的手段。加之,在崇尚纯科学理性的背景中,人们对于“意义”本身并无任何的兴趣,生活的全部意义与信仰沦落到世俗化利益追求的“泥潭”之中。倘若职业教育也成为“世俗化”的一种工具,职业院校教师成为获得这种“世俗化”工具的手段,那么,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化伦理将不会有真正的发展。

最后,现代性的主体性过于强调个人主义,将个人看作是真切存在的“实体”,而把整个社会共同体仅仅看作是一个被随时覆盖的“虚构体”。在这个理论基础上,职业院校的教师专业化伦理发展随时都会有“触礁”的威胁。因为只注重个人主义,职业院校教师在发展专业化伦理的时候,通常会走向极端的个人主义发展之路。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领域中的职业院校教师,无论是在知识结构、专业发展还是情感呈现都有有别于他种教育的特征。职业教育从一开始就与整个社会共同体密切相关,职业院校教师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把专业知识的传授以及对学生的情感表达放在特定的社会共同体中,这无论是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发展还是对整个职业院校教师群体的专业化伦理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倘若教师们把个人的外在职业当作实现全部价值的中介,个人价值的实现(有时候对于学生而言仅仅只是单纯的知识灌输)看作是最高的目标,忽略自身内在专业伦理的合理生成以及对学生内在价值成长的正确引导。把个人放在第一位,把社会放在第二位,这种现代性的个人主义所普适的价值观对于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伦理的培养无疑会产生阻碍。职业教育产生于现代性主导的现代化工业世界之中,现代性有着自身独有的敞开于世界的理性,在当今职业教育中,纯粹的现代性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伦理的合理生成。

2规范伦理之于道德指向的霸权主义

众所周知,规范伦理取代德性伦理的中心地位发生在工业化革命大规模发展的近代西方社会。从历史的纵向维度来看,发生这种中心地位转移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整个西方社会在工业革命时期开始了大规模的近代化进程。促使这一转向的伦理学理论来自于康德、密尔和边沁等功利论者们。这种伦理学中心地位的转向,“标志着人类社会文明从传统型的自然农业经济向现代型技术工业经济的根本性转变,与之相随的是,从封建神学政治(封闭的、世袭的和神政的)向自由民主政治(开放的、民族立宪的和制度化的)的政治结构转化和从封建神学文化向自由开放的世俗的社会文化转化。”[4]

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人们所目睹的以及所经历的是由整体性的社会结构转换而带来的一种必然的道德转向,而这是社会为了适应其内在结构在经历现代化之后所产生的巨大社会功利、全新的生产交换关系和制度秩序的要求。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也就如同黑格尔所说的,一种全社会的、普适性的“伦理”开始取代个体性的传统美德型的“伦理”。换言之,社会政治结构的普遍合理性要求(基于全体社会公民接受的民主基础的一致性),社会内部结构复杂化的要求,人们对于社会生产、社会交换的要求,以及在新秩序下人际交往关系的社会性要求,都极大程度地超出长期以来人类生产生活赖以维系的传统伦理(德性伦理)所能处理的最大范围。这就是现代社会为什么会如此强调社会法制与规范秩序的根本原因,同样也是现代社会中伦理基本或完全转向为依靠法律的手段,以期寻求一种普遍合乎社会规范的伦理道路的主要原因。

上面论及,在现代化进程的主导下,规范伦理开始掌控人类生活各方面的话语权。这其中也包括日益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职业院校教师的伦理建设也是由规范伦理整体规划并统筹发展的,受现代性影响,当前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存在的教师专业化,事实上都是在规范伦理统摄下的现代性的“技术型专业化”。因此,在这个层面上,“无论是技能熟练模式还是反思性实践模式,走的都是以教学技能的完善来实现教师专业化的道路。”[5]故而,在这种规范伦理的场域中,就规范伦理对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伦理建设而言,教师们主要是对自身职业道德规范的严格遵守,而少了对职业院校教师这一特殊职业内在职业伦理本质内涵的解读。

当今社会,作为现代社会伦理法则的规范伦理对教师的伦理要求通常是基于一定职业要求的职业伦理规范,而对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伦理的内在规律与内涵鲜有深刻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专业化伦理的确定少有职业院校教师教师专业化伦理基本特性的立足点。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事实”无关乎“事实”背后的价值,无关乎行为主体者的“本体意愿”,所谓伦理道德的“事实”只存在于伦理行为者所带来的“行动效果”。也就是说,在现代性的社会中,“事实”通常独立于价值而不受这一思想理念的意义指导,对行为者的行动评估往往不会考虑引发行动的价值理念和主体意愿,而纯粹只以行为本身及其所带来的实际行动效果。亦即:处于伦理道德行为当中的人们只要切实地在“事实”(主观事实或客观事实)上遵守伦理道德上所确定的相关规则,他们的行为就在一切层面上被一致认定为是合乎伦理道德的。而至于伦理道德行动者本身在具体实践行动中秉持何种伦理价值观,这些相对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依据这种说法,“道德活动中最重要的问题是遵守规则,而道德哲学的任务就是建立道德规则。一个人只要不违反道德原则他就尽了一个人作为道德存在的本分;而一个道德哲学只要能够建立一组道德规则,它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个人的道德修养以及德性的培养,则被缩减到一种性向,即对道德规则服从的性向。”[6]因此,在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伦理建设培养的场域中,规范伦理所掌握的绝对话语权恰恰显示出规范伦理中心地位。

3工具理性之于教育理念的扩张

“工具理性”概念也始于20世纪,德国政治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被学界公认为是最早采用“工具理性”及“价值理性”这一对概念,并对西方现代政治学乃至整个现代社会科学产生深刻影响的人。在韦伯看来,工具理性就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作为‘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7]。工具理性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并逐渐“枝繁叶茂”。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所有的存在物都被当作“工具”或者“手段”,以期来实现某种外在的目的,强调手段的有效性。

资本主义与科学技术迅猛进步,一切事物的价值都是为了追寻外在目的,而非事物与目的本身的价值。由于工具理性本身所具有的合乎现代社会发展的有效性特点,这一理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因此,在当代社会,工具理性几乎已蜕变成社会组织结构的统一原则,影响所及社会生活和交往关系的多方面。这种影响所带来的便是一个思想理念方式异化、生活交往方式物化、思维行动方式单一的社会存在体。同样,由于现代性的影响,在职业教育领域中唯工具理性的教育方法论普遍存在,这是“工具理性”极度膨胀的结果。可以看到的是,目前社会中很多人对职业教育以及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了解多是仅从“工具理性”的认识层面出发。在观念层面上,认为作为以“技术”为主的职业教育,“工具理性”是指导其内部发展的最好实践理念。因为“工具理性”总是强调达成目的的手段与目的本身之间的最佳协调性,它仅追求手段所能实现目的的效率,对目的本身的价值并不给予关注。也就是说,“工具理性”所在意的是该怎么做才能达到所期盼的目的,而不是目的本身的价值是否可以这样去做。此外,“工具理性”还尤其重视技术,认为只要掌握了技术就掌握了一切问题的解决办法。对这种“工具理性”的扩张所带来的影响,有学者对此表达了深切的忧思。如法兰克福学派创始人——霍克海默曾经在他的一本名为《理性之蚀》的著作中写道,“工具理性”主要关心为实现那些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或自明的目的之手段的适用性,却不去关心目的本身是否合理的问题。

虽然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受工具理性的指导,对其教育教学的成果的评估也多以工具性结果为依托,但如果职业教育单纯地接受工具理性对其教育理念的控制与统治,那后果将是无法想象的。因为工具理性的内在逻辑与目的都是以工具技术的结果实现为基础的,它通常给职业院校教师带来的是理念认识的盲从和意识形态的肤浅。虽然职业教育是寻求未来社会职业的一种准备,但它不仅仅只是一种获得生存的工具,作为教育,它终究是以培养人为第一要务的。职业院校教师的教育成果也不可能仅仅只是靠“工具理性”这一理念来评估。教育是人的活动,它关注的是处在教育当中的人本身。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国家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培养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培养需要优秀的教师资源,所以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化伦理维度建设不能以单一的“工具理性”为指导理念。纯粹“工具理性”的扩张不仅不会带来内外和谐的专业化伦理,反而会使专业化伦理发展丧失应有的意义,价值的困惑将遮蔽理性的光辉。

4德性伦理之于教师伦理的边缘化

西方社会从古希腊时期开始,不管是苏格拉底、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德性”都是他们生活的中心,对“德性”的追求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内容,对“德性”的阐释与表达是这些先哲们所要达到的人生的最高理想目标。而在东方,不管是古代的中国还是印度,儒家的伦理体系与古印度的佛教教义中有关个人、社会、国家乃至彼此的交往关系,“德性”都是最重要的核心特征。所以说,自古以来,无论东西方,一个人德性伦理的养成都是社会各个行业领域内的人们的终极伦理追求。

人类理性的进步,便是自启蒙运动以来,人的理性挣脱了一切枷锁与束缚,以理性作为最高的信仰标准,以理性评估一切。人类传统的德性目标便由此被这种纯理性的观念——规范伦理取而代之。规范伦理在现代社会有着一定的社会基础,这起源于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依据“自然法”所提出的契约道德论。该理论假定在自然状态中,人都是自利的,人所关注的也只是自身的切实利益。然而,由于现实情况下,人所热爱的、实用的自然资源是极其有限的,人类对于符合自身实际利益的追逐欲望则是无穷的,于是争夺利益所带来的冲突毫不避免地发生着。在这种情况下,人类觉察到,倘若所有人为了有限的实用资源继续争夺下去将会带来不利,那么就有必要让所有人在共同规则的基础上拟定一个规范性的契约。这一契约所呈现的就是一系列的规则,在出现利益争夺时规定人们采用确定的方法进行解决,这就是最初的契约道德,其核心概念便是规则。确切来讲,规范伦理的中心地位对德性伦理中心地位的遮蔽主要是在美国政治哲学家、伦理学家罗尔斯的《正义论》发表之后。学者认为,这是一种新自由主义,体现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责任”,强调“权利—义务”论。人们对于这些核心概念的追捧使规范伦理学在现代社会盛行,从而导致德性伦理在现代语境里中心地位的边缘化。毫无疑问,这种理论上应有的而事实上并没有得到实际伦理定向的德性伦理不断遭到边缘化的境遇正影响着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的良性发展。

伦理定向的合理性对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伦理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因为伦理对于教育来说是灵魂,失去它,教育的意义便无从存在。因为教育的目标从来都不可能只是机械简单地传授知识、解答疑惑和习得技能,它更大的教育作用便是培养能够在生活的各种境遇中从容面对一切、有着高尚德性的人。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伦理发展所体现的内涵是自身与所属专业之间、与教导的学生之间、与其他教师之间、与学校之间以及社会之间的双重或多重情感体验及其价值互动,而这只有德性伦理方能真正有所达成。因此,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伦理须以德性伦理而不是规范伦理为最基本的立足点。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自身专业化伦理培养的核心是对所接触的所有生命以及职业教育意义的深切领悟与践履,它的形态是自由通达的境界而不是简单地服从惩罚性的制约规范。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伦理发展不仅是影响自身专业化伦理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影响职业院校学生道德认知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亦是影响整个教育系统和谐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确定与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教育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很大程度上依赖规范伦理的维系,人们追寻的是法律或法规所给与的个人权利的完全保障以及个人义务的实现。德性伦理只是极少数人一个理想的追求,而那些对美好的德性、高尚的品格、纯真道德的追求正在以一种人们所不能预见的速度丧失着,这无疑使德性伦理在现代社会遭遇着失落的命运。故而,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下的职业教育,其核心教育资源——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伦理也面临着发展困境。在规范伦理的指导下,职业院校教师们在教育之时追寻的是“我教给学生多少技能知识?”而不是“我为什么要教给学生这些技能知识?”这种唯规范至上的理念带来了现实意义世界德性伦理的贫乏。因为“无论是现代道德哲学还是现代道德实践,都充斥着规则或规范至上的取向,是规则本位的。在规则伦理的压制下,德性伦理被边缘化了。”[8]

5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伦理维度的发展在当代所面临的困境,是由于现代性的绝对在场、规范伦理对德性伦理的遮蔽、市场经济主导下工具理性的无限度膨胀以及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伦理维度的自身特点所致。不管是通识性的普通教育还是技能优先的职业技术教育,只要是教育,总是要以培养人、培养高尚的人性、培养幸福的人生态度的同时并保持对教育意义的追寻为目标。因此,不难发现,能够促进职业教育以及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伦理维度长久稳定发展的,并不单纯只是教师们专业方面的技能技巧,而主要是教育世界的意义和理念的建构。

西方现代社会正由现代性、工具理性以及规范伦理的无限发展所带来的破坏性而显现出各种弊端,教师专业化伦理发展受到极大制约。而当前,我国正努力进行现代化建设,希望在经济、教育等方面赶上甚至超过西方国家。因而,作为能够给国家发展带来强大动力的职业技术教育无疑将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政策扶持与发展。尽管如此,仍需深刻反思现代性、工具理性及其规范伦理的长处与短处,结合职业院校教师的实际特点,在德性伦理的中心场域中扬长避短,也不失为解决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伦理维度发展困境的一种尝试。

参考文献

[1] 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

[2] Anthony G.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M].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63.

[3] 金生鈜.德性与教化 [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66.

[4] 万俊人.“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之间和之外 [J].神州学人,1995,(12):32.

[5] 朱新卓.“教师专业发展”观批判[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3335.

[6] 石元康.从中国文化到现代性:典范转移? [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106108.

[7] 朱新卓,陈晓云.德性的信仰基础与现代性困境[J].社会科学研究,2006,(2):15.

[8]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 [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6.

Modern ethical dilemma of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specialization

XIA Yujiao

(School of Education,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128,China)

AbstractAt present,the state vigorously i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meanwhile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teachers.But on one hand, because of the special nature of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that is,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s usually defined a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technical maturity, and on the other hand, the teacher′s moral development is limited in the standard ethics and personalities neglected, all of which together with many modern social ethics mak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has been extremely important ethical point of virtue ethics has been free in the field.However,lots of main value thoughts in the modern society,such as modernity,instrumetal rationality and normative ethics,at a large extent,have been push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thics of vocational teachers′ profession to a incomplete way.Therefore,it is undoubted to face the dilemma of ethical development at this kind of phenomena during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professional ethics of teachers;modernity dilemma;vocational schools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影响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研究
试论职业院校分层教学的策略分析
教学能力比赛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职业院校国家安全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策略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心理效益探析
广东省规范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管理
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研究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东省参赛选手获奖名单(中职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