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盆腔炎常用腧穴文献研究

2016-04-06刘瑜杜广中卜彦青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济南5004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济南500山东中医药研究院济南5004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关元腧穴盆腔炎

刘瑜,杜广中,卜彦青(.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济南 5004;.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济南 500;.山东中医药研究院,济南 5004)

·文献研究·

针灸治疗盆腔炎常用腧穴文献研究

刘瑜1,杜广中2,卜彦青3
(1.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济南 250014;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济南 250012;3.山东中医药研究院,济南 250014)

目的探讨现代针灸治疗盆腔炎的腧穴应用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年1月1日至2014 年6月盆腔炎文献。检索项为主题,检索词为盆腔炎。检索并记录盆腔炎文献量及所有腧穴使用频次。分析针灸防治盆腔炎的常用腧穴、少用腧穴及归经分布。结果检索出190篇有关针灸防治盆腔炎的临床医学期刊文献,涉及的穴位共有98个,常用腧穴(文献>10篇者)有三阴交、关元、中极、足三里、气海、子宫、阴陵泉、归来、肾俞、次髎、水道、血海、太冲、地机、带脉、太溪、中髎、合谷、下髎、气冲、脾俞、行间、命门、上髎、中脘、肝俞、委中、天枢,共计28个腧穴;少用腧穴(文献≥2但<10篇者)有中都、蠡沟、关元俞等38个腧穴。分部选穴是以腹部、肩背腰骶部、下肢部远端选穴为主,归经主要为脾经(57.14%)、任脉(54.17%)、肾经(37.04%)、肝经(35.71%)。结论现代针灸防治盆腔炎常用腧穴有三阴交、关元、中极、足三里、气海、子宫、阴陵泉、归来、肾俞、次髎等,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腹部、腰骶部和下肢部。

盆腔炎;文献计量学;针灸疗法;针刺穴位

盆腔炎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1],临床表现以下腹部或腰骶部疼痛、白带增多、月经失调和痛经为主,部分患者可因此并发不孕或异位妊娠[2-5]。长期应用抗生素治疗易产生耐药性[6-11],针灸治疗盆腔炎疗效肯定,但其规范的针灸处方尚无共识。为此,我们检索了1994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针灸治疗盆腔炎的期刊临床文献,分析了腧穴选用情况。探讨现代针灸防治盆腔炎的常用腧穴及其应用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对象及方法

1.1文献纳入标准

①研究对象为盆腔炎患者;②临床报道以及临床研究类文献;③治疗措施包括针刺、艾灸、电针、穴位注射、拔罐、梅花针等穴位刺激方法;④针刺部位限定为经穴和经外奇穴。

1.2研究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盆腔炎文献,检索项为主题,检索词为盆腔炎;然后在结果中进行二次检索,检索项为主题,检索词为针灸或含针刺;在二次检索的基础上进行三次检索,检索项为全文,检索词为腧穴名称,腧穴名称参考《针灸学》[12]。

逐篇查阅针灸治疗盆腔炎的文献,剔除综述类、实验类文献,再逐条检索腧穴的使用频次。记录盆腔炎文献数量及所有腧穴使用频次,分析针灸防治盆腔炎的常用腧穴、少用腧穴及其归经分布[13]。

1.3腧穴判定标准

制定,常用腧穴即文献使用频次>5%;少用腧穴即文献使用频次≤5%但>1%者,值得临床推荐;未用腧穴即文献使用频次≤1%者[14]。

2 结果

2.1盆腔炎文献基本情况

共检索盆腔炎有关的医学文献12392篇,其中针灸有关文献190篇,占1.53%。

2.2盆腔炎针灸腧穴应用基本情况

《针灸学》教材中腧穴总计401个(361经穴和40经外奇穴),本研究文献中涉及的腧穴共有98个, 即24.44%被采用。

2.3盆腔炎针灸防治常用腧穴

统计文献>10条者,按第三次检索文献篇数从大到小排列为三阴交(158)、关元(142)、中极(124)、足三里(113)、气海(94)、子宫(80)、阴陵泉(75)、归来(72)、肾俞(72)、次髎(66)、水道(44)、血海(44)、太冲(42)、地机(38)、带脉(30)、太溪(20)、中髎(18)、合谷(17)、下髎(16)、气冲(16)、脾俞(14)、行间(14)、命门(14)、上髎(12)、中脘(12)、肝俞(11)、委中(11)、天枢(10)。共计28个腧穴。

2.4盆腔炎针灸防治少用腧穴

统计文献≥2但<10篇者,按第三次检索文献篇数从大到小排列为中都(9)、蠡沟(8)、关元俞(8)、大肠俞(8)、曲池(7)、白环俞(7)、秩边(7)、复溜(7)、内关(7)、府舍(7)、大赫(6)、气穴(6)、神阙(6)、腰眼(6)、隐白(5)、照海(5)、下脘(5)、大椎(5)、丰隆(4)、大横(4)、曲骨(4)、腰阳关(4)、百会(4)、小肠俞(3)、胞肓(4)、维道(3)、石门(3)、阴交(3)、列缺(2)、滑肉门(2)、外陵(2)、公孙(2)、胃俞(2)、中膂俞(2)、殷门(2)、筑宾(2)、五枢(2)、十七椎(2)。共计38个腧穴。

2.5盆腔炎针灸防治常用腧穴和少用腧穴分部

统计文献≥2篇者,按第三次检索文献篇数从大到小排列。

2.5.1下肢部

三阴交(158)、足三里(113)、阴陵泉(75)、血海(44)、太冲(42)、地机(38)、太溪(20)、行间(14)、委中(11)、中都(9)、蠡沟(8)、复溜(7)、照海(5)、隐白(5)、丰隆(4)、公孙(2)、殷门(2)、筑宾(2),共计4条经脉,18个腧穴,占27.27%。

2.5.2腹部

关元(142)、中极(124)、气海(94)、子宫穴(80)、归来(72)、水道(44)、带脉(30)、气冲(16)、中脘(12)、天枢(10)、府舍(6)、神阙(6)、大赫(6)、气穴(6)、下脘(5)、曲骨(4)、大横(4)、石门(3)、阴交(3)、维道(3)、滑肉门(2)、外陵(2)、五枢(2),共计6条经脉,23个腧穴,占34.85%。

2.5.3肩背腰骶部

肾俞(72)、次髎(66)、中髎(18)、下髎(16)、命门(14)、脾俞(14)、上髎(12)、肝俞(11)、大肠俞(8)、关元俞(8)、白环俞(7)、秩边(7)、腰眼(6)、大椎(5)、腰阳关(4)、胞肓(3)、小肠俞(3)、中膂俞(2)、十七椎(2)、胃俞(2),共计3条经脉,20个腧穴,占30.30%。2.5.4上肢部

合谷(17)、曲池(7)、内关(7)、列缺(2),共计3条经脉,4个腧穴,占6.06%。

2.5.5头面部

百会(4),共计1个腧穴,占1.52%。

2.6盆腔炎针灸腧穴归经情况

按照被采用腧穴在该经脉腧穴总数所占比例的高低排列如下,脾经为 12/21(占 57.14%),任脉为13/24(占54.17%),肾经为10/27(占37.04%),肝经为5/14(占35.71%),膀胱经为23/67(占34.33%),胃经为13/45(占28.89%),胆经为11/44(占25%),肺经为2/11(占18.18%),督脉为4/28(占14.29%),经外奇穴为5/40(占12.5%),心包经为1/9(占11.11%),大肠经为2/20(占10%),三焦经为2/23(占8.70%),心经、小肠经无腧穴被采用。

按照被采用腧穴的绝对数大小排列如下,膀胱经(23),任脉(13),胃经(13),脾经(12),胆经(11),肾经(10),肝经(5),经外奇穴(5),督脉(4),肺经(2),大肠经(2),三焦经(2),心包经(1)。

3 讨论

盆腔炎是生育期妇女的常见病,近年来,国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5]。中医学古籍无盆腔炎病名,根据其临床特点,可散见于“带下病”“热入血室”“经病疼痛”“妇人腹痛”“癥瘕”等病症[16],因此,本小结将盆腔炎与古籍中带下病做一对比分析。张颖[17]检索国内现存的针灸专书及中医丛书中有关针灸内容的古医籍44 部,将这些文献中治疗带下病的针灸处方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古代文献对于带下针灸处方的取穴主要集中在任脉、胆经、脾经、肝经、肾经的经脉上。而我们的检索结果显示,针灸治疗盆腔炎穴位主要集中在脾经、任脉、肾经、肝经、膀胱经等。对比古今文献,经脉的选取主要为任脉、脾经、肝经、肾经。其原因主责于盆腔炎病机为脾肾阳虚、肝郁气滞,治当健脾养肾疏肝[18-21],而调理冲任可治疗腰腹疼痛、月经不调及不孕症[22-23]。

盆腔炎现代针灸分部选穴多取腹部、肩背腰骶部以及下肢部腧穴,其中尤以小腿部腧穴为主,且古今针灸临床尤为推崇三阴交的选取,其他足三里、阴陵泉、血海也较常选取。大量研究表明,三阴交有提高免疫力,调节脾肝肾经脉,为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主穴[24-29]。常取下腹部的关元、中极、气海、子宫、归来、水道等。临床研究认为,针刺腹部腧穴可疏通经络、运行局部气血以缓解症状[30-35]。腰背部常选取膀胱经肾俞、脾俞、肝俞,而骶部常选取八髎穴,其中以次髎最为常用[36-37]。大量研究认为,针刺或艾灸腰骶部可刺激局部神经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改善临床症状[38-44]。其他部位腧穴,临床应用较少,且多为配穴。由此可知,盆腔炎现代针灸分部选穴是以下腹部、腰骶以及小腿部的远端取穴为其基本规律。

盆腔炎现代针灸腧穴谱与古代带下病文献比较,本研究调查表明,三阴交、关元、中极、足三里、气海、子宫、阴陵泉、归来、肾俞、次髎、水道、血海、太冲、地机、带脉、太溪、中髎、合谷、下髎、气冲、脾俞、行间、命门、上髎、中脘、肝俞、委中、天枢,共计28个腧穴较为常用。这与古代治疗带下病常用腧穴曲骨、气海、关元、三阴交、带脉、中极、上髎、阴交、次髎、小肠俞、五枢、中髎、行间、蠡沟、肾俞、大赫、营池、天枢、下髎、白环俞、阴阳穴、泉门、间使、漏阴、合阳、血海、复溜、身交等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①在前15腧穴中有三阴交、关元、中极、气海、肾俞、次髎7穴相同,其中多为局部选穴,且多为任脉腧穴;腰骶部肾俞、次髎也较常选取。②在所有28穴中三阴交、关元、中极、气海、肾俞、次髎、血海、带脉、中髎、行间、下髎11穴相同。③古今均重视腹部及下肢部的选穴,且八髎穴中的次髎、中髎、下髎古今临床均较为常用,尤以次髎穴最为常用。而古代文献中常用的阴交、小肠俞、五枢、大赫、营池等腧穴现今较少选用。

取穴组方研究关系到针灸临床选穴处方的科学性、规范性问题,直接关系到针灸临床疗效的可靠性和稳定性[45]。通过腧穴使用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到,针灸防治盆腔炎的取穴多达98个,说明穴位选取数量多且范围较广,取穴组方无明显规范。临床上我们推荐三阴交,中极或关元、气海,次髎或肾俞等作为盆腔炎的针灸腧穴处方。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8.

[2]陈婕,周正.辨证分型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09,41(6):37-38.

[3]王清,辛茜庭.慢性盆腔炎的中医综合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4):60-61.

[4]陈妙玲,鞠琰莉.慢性盆腔炎针灸治疗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0):714-717.

[5]刘志芳.少腹逐瘀颗粒复合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3,7(5):529-530.

[6]陈玉飞,汪慧敏,杨婷,等.隔药饼灸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0):833-836.

[7]张双,高月平.慢性盆腔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4, 39(3):497-499.

[8]于姝娟,夏亲华.慢性盆腔炎的中医外治法临床应用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2,19(2):97-99.

[9]任慕兰,沈杨,袁晓琳.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治疗近况概述[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9,4(8):17-19.

[10]王雅娟,时燕萍.慢性盆腔炎外治法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3):96-97.

[11]侯雪民,周花玲,肖勇.针刺调节慢性盆腔炎CRP、TNF-a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8(10):135-136.

[12]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30-131.

[13]卜彦青,陈少宗,杜广中.原发性痛经现代针灸腧穴应用研究[J].中医杂志,2010,51(9):811-813.

[14]卜彦青,杜广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现代针灸的腧穴谱[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5(9):691-693.

[15]连方,齐聪.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64.

[16]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317.

[17]张颖.古今月经病及带下病针灸处方整理及配穴规律的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

[18]郑静,张晓燕,王凡星,等.电脑中频并温针灸治疗盆腔炎50例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3):269-270.

[19]冯晓玲,王炜,谷玥儒.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4):102.

[20]孟叶萍,蔡丽娟,俞萍.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34):190-191.

[21]李美娟.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中医治疗经验[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9):90-91.

[22]田丽颖,顿巨燕,高平.冲任二脉取穴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100 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7):668.

[23]王妍,要永卿,季晓黎,等.从调理冲任论温盒灸在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中的作用[J].吉林中医药,2009,(6):499-500.

[24]徐化金,李修侠.三阴交为主穴针刺联合盆腔Ⅰ号方药物导入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6):45-46.

[25]边志敏.针刺配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0,26(7):44.

[26]郭华林,郭杰,陈玲.针刺联合特定电磁波谱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疗效观察[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1(4):95-97.

[27]陆菁,沈群.针刺为主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8):644-645.

[28]阮志忠.针灸结合中国灸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32例[J].江苏中医药,2009,41(10):54-55.

[29]陶红星,谷风.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7):375-376.

[30]陈建华.腹针配合艾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4):26.

[31]张洪艳,屈莉红.腹针配合神阙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5):326-327.

[32]茅贝珍.腹背前后配穴法临床应用举隅[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8(4):507-508.

[33]甄洪亮,王瑛,刘贤菊.温针灸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8,28(10):736-738.

[34]李希渊,黄振.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4):282-283.

[35]张建平.针刺加艾灸治疗慢性盆腔炎28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4):285.

[36]李涛,张瑞红,贾庆宇.中药联合次髎穴注射痰热清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1):1314-1316.

[37]晏咏梅,罗运美.次髎穴注射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5):516-518.

[38]沈克艰,吴梅珍.伏天铺灸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近期补体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9):50-51.

[39]张红江,任素芳.针刺加中药汤剂治疗慢性盆腔炎[J].光明中医,2011,26(3):547.

[40]张月峰,陈黎萍.缪刺下髎穴治疗女性腰痛少腹痛40例[J].中国针灸,2012,32(12):1085-1086.

[41]唐帅莲.温经化瘀配合针灸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62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6):51.

[42]景桂芳,李东.针刺加超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4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2):236-237.

[43]沈克艰,杨海鸥.腰骶部针刺治疗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11):17-18.

[44]蔡筱亚.针刺加拔罐治疗慢性盆腔炎26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2):726.

[45]陈少宗,郭振丽,郭姗姗.现代针灸学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23):62-63.

R246.3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6.02.0227

1005-0957(2016)02-0227-03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3-125)

刘瑜(1986-),女,2012级硕士生

杜广中(1967-),男,副主任医师,Emai l:byqdgzys@126.com

2015-04-20

猜你喜欢

关元腧穴盆腔炎
《针灸大成》关元穴应用规律探析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独灸关元穴效应探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夏秋之交 灸关元壮阳气
艾灸三阴交和关元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