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微型钛板的应用

2016-04-06何玉泽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徐州221002

山东医药 2016年3期
关键词:轴性脊髓型钛板

何玉泽(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徐州 221002)



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微型钛板的应用

何玉泽(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徐州 221002)

摘要: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微型钛板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术中采用微型钛板固定门轴,对照组则在各棘突根部打孔穿线将残余C3~C7棘突缝合固定于门轴侧小关节囊和椎旁肌,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同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均升高(P<0.05)。观察组颈椎轴性症状评价为优13例、良8例、可2例、差2例,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为16.0%;对照组颈椎轴性症状评价为优6例、良7例、可3例、差4例,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为35.0%;两组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比较,P<0.05。与同组手术前及观察组比较,对照组手术后颈椎曲度变小(P均<0.05)。结论 微型钛板内固定与传统缝线悬吊均可以有效防止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发生再关门,但微型钛板内固定能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和颈椎曲度的丢失。

关键词:微型钛板;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脊髓型颈椎病是脊髓压迫症之一,严重者可致残,占全部颈椎病的10%~15%。部分脊髓型颈椎病需行椎管扩大脊髓减压治疗[1],颈椎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2],但是传统的内固定方法易出现关门现象,造成颈椎椎管再狭窄以及“轴性症状”。随着科技的发展,微型钛板技术[3]逐渐成熟,微型钛板安装方便,且固定牢靠,可提供有力支撑,并能有效保护其下方的硬膜,促进门轴侧骨缺损处的骨性愈合,减少术后轴性症状发生和颈椎曲度的丢失。本研究将微型钛板用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取得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5例,均于术前行颈椎CT、MRI检查确诊,且经X线检查显示存在颈椎生理前凸。临床表现:步态蹒跚、四肢麻木、胸腹部束带感、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Hoffman征+、Babinski征+等。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45~73(59.34±6.93)岁;MRI检查显示3个节段狭窄16例,4个节段狭窄9例。对照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46~76(59.91±6.50)岁;MRI检查显示 3个节段狭窄14例, 4个节段狭窄6例。

1.2手术方法①观察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全麻下,患者取俯卧位,头颈部略屈曲。采用颈后正中切口,减压节段为C3~C7,症状较重侧为开门侧。椎板显露后,在对侧椎板上用尖嘴咬骨钳或磨钻磨制V形骨槽至椎板深层皮质,5个椎板均磨制完毕后,向门轴侧逐个缓慢掀起椎板,清除椎板边缘黄韧带、硬膜囊上的粘连带,咬除小关节突内侧缘显露硬膜囊。常规固定3个节段(C3、C5、C7)。使用自攻螺钉(直径2.0 mm或2.4 mm)将微型钛板固定于侧块处、棘突根部。减压椎管内脊髓,放置负压引流管引流,逐层缝合。②对照组:操作方法基本同观察组,但不用微型钛板固定门轴,在各棘突根部打孔穿线将残余C3~C7棘突缝合固定于门轴侧小关节囊和椎旁肌。

1.3观察方法①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②神经功能: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行JOA评分,以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③颈椎轴性症状:对患者术后6个月颈椎轴性症状(疼痛的程度、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是否需服用止痛药和对工作状况的影响)进行评分,总分为9分,根据分值分为优(0分)、良(1~3分)、可(4~6分)、差(7~9分),可+差定义为颈椎轴性症状。④颈椎曲度:术前、术后6个月采用侧位X线片测量C2与C7椎体后壁切线夹角。

2结果

2.1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154.6±32.9)min、术中出血量(366.7±100.2)mL,对照组分别为(158.4±33.0)min、(361.9±107.9)mL,两组比较,P均>0.05。

2.2 两组JOA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JOA评分分别为(8.2±1.7)、(14.8±2.6)分,手术前后比较,P<0.05;对照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JOA评分分别为(8.3±2.0)、(13.9±2.7)分,手术前后比较,P<0.05;两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比较,P>0.05。

2.3两组颈椎轴性症状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颈椎轴性症状评价为优13例、良8例、可2例、差2例,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为16.0%;对照组颈椎轴性症状评价为优6例、良7例、可3例、差4例,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为35.0%;两组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比较,P<0.05。

2.4两组颈椎曲度比较观察组手术前后颈椎曲度分别为18.3°±4.9°、18.7°±6.4°,手术前后比较,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颈椎曲度分别为18.6°±5.1°、16.5°±5.0°,P<0.05;两组手术后颈椎曲度比较,P<0.05。

3讨论

脊髓型颈椎病的基本病因是颈椎退变,而在颈椎各个结构中,椎间盘退变被认为发生最早。随着椎间盘质地变性,含水量减少,高度下降和周缘突出,椎间盘后部被覆的后纵韧带增厚骨化,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相应椎板间黄韧带及椎间关节应力增加,韧带关节囊增厚,弹性减少,造成椎管径线减少,尤其是前后径,即矢状径的减少构成了脊髓压迫症的静态因素[4]。动态性因素主要是指颈椎的伸屈活动加重脊髓的应力、变形。颈椎伸展时,椎管长度缩短,脊髓松弛,脊髓组织变“短粗”,截面积增大,黄韧带自侧后方折入椎管,纤维环及被覆的后纵韧带后突,脊髓受压增加;颈椎屈曲时,椎管拉长,脊髓变扁、变宽,弓弦作用使其前移,椎管前方之骨赘和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抵压脊髓,加重脊髓损害。由于脊髓受压病变的不均衡性,脊髓型颈椎病的神经系统异常表现为多变性。以上肢功能障碍为主者,表现为神经根症状,多为前述下运动神经元通路障碍,病变在脊髓中央及两侧灰质周围。以下肢症状为主者,主要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通路障碍,为脊髓外周长传导束纤维受累所致,下肢神经功能异常也如前述[5~8]。少数病例上肢症状轻微或无症状,需与胸椎管狭窄症鉴别。鉴于脊髓型颈椎病的病理改变,不经手术难以解除脊髓压迫,逆转和自限的机会不多。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操作简单、效果理想,但以往采用此术式后早期对缝线的强度、线结的牢固程度有较大的要求,“门轴”侧如不稳定则可能达不到骨性愈合或发生不愈合,使掀起的椎板无法长期维持位置而发生原位还纳,出现关门现象,造成颈椎管再狭窄[9]。另外,由于没有可靠支撑稳定,患者术后颈部制动过久,颈部肌肉缺乏活动,小关节囊缝合悬吊使颈椎活动度减少,导致术后出现颈部慢性疼痛、僵硬不适等症状,即“轴性症状”[10]。

微型钛板有良好的韧性及强度,生物相容性好,操作简便,稳定性可靠。微型钛板固定于开门一侧,可提供有力支撑,并能有效保护其下方的硬膜,促进门轴侧骨缺损处的骨性愈合。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微型钛板能有效维持开门的宽度、角度以及椎管的容积,脊髓得到有效减压,避免术后椎管再关门及导致的椎管、神经根管狭窄、C5神经根麻痹,在软组织愈合后即开始早期项背肌锻炼和颈椎屈伸活动锻炼,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颈椎后伸肌群肌肉的粘连和萎缩,使得颈椎后伸肌群的功能得到及时恢复,有效地维持了颈椎正常的生理前凸,降低了颈椎生理曲度进一步的丢失和后凸畸形的发生率[11,12]。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手术前后颈椎曲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即术后6个月观察组颈椎生理曲度未再进一步丢失;而对照组手术前后颈椎曲度有统计学差异,且术后观察组颈椎曲度与对照组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提示微型钛板内固定比传统缝线悬吊更能减少术后颈椎曲度的丢失。

总之,微型钛板内固定与传统缝线悬吊均可有效防止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发生再关门,但微型钛板内固定能减少术后轴性症状发生和颈椎曲度的丢失。

参考文献:

[1] 俞阳,范海泉,陈铭,等.ARCH钢板在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近期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3,42(22):2616-2618.

[2] 张学利,夏英鹏,贾宇涛,等.FASTIN锚钉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6(17):256-259.

[3] 陈广东,杨惠林,王根林,等.微型钛板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0(10):850-854.

[4] Wang SJ, Jiang SD, Jiang LS, et al. Axial pain after posterior cervical spine surgery: a systematic review[J]. Eur Spine J, 2011,20(2):185-194.

[5] 方大标,张平,孙红体,等.前后路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8(19):258-259.

[6] 张为,李鹏飞,申勇,等.颈后路3种手术方法对颈椎曲度及轴性症状的长期影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9):709-712.

[7] 牛硕,孙宇.系统性回顾改良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疗效及其对轴性症状的影响[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22(1):72-76.

[8] 汪雷,李涛,宋跃明,等.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8):654-658.

[9] 谢柏臻,华强,赵慧毅.微型钛板在颈椎后路椎板成形中的应用:近期随访[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35):5681-5686.

[10] 张广泉,唐超,郑稼.颈椎后路微型钛板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9):1801-1803.

[11] Freedman B, Heller J, Rhee J. Cervical laminoplasty myths and realities: a Meta-analysis of outeomes and complications[J]. Spine J, 2009,8(1):23-26.

[12] 韦敏克,尹东,梁斌,等.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与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术治疗颈椎病的比较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19):1751-1755.

(收稿日期:2015-09-13)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66X(2016)03-0054-03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6.03.020

猜你喜欢

轴性脊髓型钛板
抗阻训练改善颈椎后路术后病人轴性症状的效果
颈椎病术后并发轴性症状的研究进展
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发生原因的研究进展
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导航系统对伴骨质疏松的椎体轴性旋转脊柱疾病患者椎弓根螺钉置入效果的影响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2例失败的临床分析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预后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