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个案例看“如何面对学生课堂中生成性的问题”
2016-04-06韦强
韦强
摘要:本文以两个案例为出发点,讨论了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学生突如其来的生成性问题时,到底该如何处理,从而出现更精彩的课堂,以达到学生更有问题意识,教师对课堂临时出现问题的应变能力得到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352-01
1.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倡导,课堂教学不再是机械的、僵化的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特别是在课堂上提出教师事先没有想到的问题时,对我们教师就提出了挑战,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所谓"师道尊严"而训斥学生?还是为了教学设计的不被打乱和冲击,"果断"的采取避开的原则?或是对"不速之信息"迅速作出判断,用一两句话巧妙点拨?还是顺着学生的思路继续将课堂引向深入?本文将从两个案例出发,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2.两个案例
案例一:一次,听一位老师的公开课,课题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任课老师安排了观察酒精蒸发的实验,给每个学生5毫升高浓度酒精,要求学生滴一滴酒精在手背上,通过各自的感觉、嗅觉、视觉器官,然后说出有哪些发现。
学生都饶有兴致地参加了活动,不久,便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学生说皮肤感觉有点凉;有的学生说闻到了酒精的气味,有的说手背上酒精不见了。沉默了片刻,教师问学生还有什么发现吗?教室里是一片安静。
突然,有个物理成绩很不出色的女生举起右手,又放了下来,这个举动还是被上课老师发现了。老师让她发言,这个学生略显迟疑地说:"老师,我不知道我说的好不好……,我发现桌子上的油漆不见了"。全班学生听了后哄堂大笑,女生满脸通红,上课老师也感到很奇怪,就向全班同学打了个"暂停"手势,非常诚恳地请她详细说说新发现。她低声说:老师,我不小心将酒精滴到桌子上,我发现酒精滴在桌子上,桌子上的油漆不见了。
于是,这位老师走到学生面前,果然看到她所说的现象:她的课桌是开学初刚油漆过的,乳黄色的桌面上明显露出有手指头大的斑点,木头的本色都显露出来了。
老师肯定了这位女生所说的现象,并表扬了她观察细致,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精神。
案例二:在一次教学视导中,笔者听了一堂课题是"速度"的公开课。新课教学开始,教师用课件向学生出示的主题是"谁快谁慢?",设置问题内容如下:
如图是一幅某校1500米比赛的照片,请你判断四个运动员哪个运动员跑的快。
经过几分钟的自主学习和讨论,几乎所有学生回答是7号运动员,理由是因为她跑在最前面。于是,教师指出这是使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通常观众采用这种方法。
突然,有个学生举手说,不一定。
接着,就发生以下师生的一段对话:
老师:为什么呢?
生甲:因为可能是7号运动员偷跑,或者6号、5号、3号运动员反应迟钝,所以,图片不能反应谁快谁慢。
教室出现一阵骚动。
按照一般的思维,都不会想到偷跑的问题或者运动员反应时间快慢问题。上课老师听了甲的发言,脸色变得严肃起来,显然对学生甲"捣蛋"行为有点不满。
想不到,又一个男生乙站起来说出更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后面的3号运动员可能跑得最快。
此刻,老师的表情已经"多云变阴",对学生"调皮"行为表示明显不悦,仅仅说了两个字:坐下。
学生乙边坐边嘟囔一句:可能此刻3号比7号多跑1圈,上次咱们班的"飞毛褪"在校运动会上没到终点就比对手多跑了1圈。
遗憾的是这位老师仿佛没有听到学生乙后面的发言,继续按照自己原来备课的思路进行教学。
3.评析
案例一中,这位女生的发现显然是意外的教学生成--酒精溶解了油漆。老师没有因为这个发现是极少数人的"个案",与"本案"无关,没有因为学生的发现与课堂要研究的主题和结论不符,而将其弃之一边,没有忽略对发现问题的学生作出肯定性评价。老师高度赞扬了学生细腻的观察力,敢于表达自己发现问题的精神。在这节课上,教师的处理方式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敢于提出问题的精神和善于发现新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案例二中,教师如果以民主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继续耐心交流,不难发现学生乙"多跑一圈"的发言完全迎合了教师提出的"相同时间比路程"观点。而甲的发言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无论是运动员"偷跑"还是"反映迟钝",都是揭示"不同时间、不同路程情况下如何比较运动快慢的问题",该教学生成可以让教师自然把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由"相同时间比路程"过渡到"不同时间、不同路程如何比较运动快慢"问题,答案并非定案,如此教学生成是进一步开展教学的良好契机。学生在分析谁快谁慢的问题能联系实际,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是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标志。可惜,在本案例中,教师在处理这个教学生成问题时,缺乏教学民主的理念,没有能抓住机会,鼓励学生进一步进行自主探究,而将学生可贵的发散思维能力扼杀在摇篮中,使几颗可能培养成大师的苗子从此枯焉了。
4.反思
4.1 既然我们无法预设课堂的生成性,那我们教师首先就要调整心态。教师也是人,在学生心目中不应当被神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错误,有本身对知识理解上的错误,也有课堂教学中的语误。当学生在课堂上指出教师的失误,教师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学生的纠正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应当正视自己的错误与不足,不应视学生的指正为难堪。所谓教学相长,就是在师生相互间坦诚的思想交换中实现。"师道尊严"绝不是靠压制来维护。教师要以一种开放、开明的心态,鼓励学生提问,即使有一些不成熟或不合理的意见,也要宽容对待。绝不能对这些生成性的问题采其逃避,因为它们有可能是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而且要善于利用这些"意外"。
4.2 面对生成性问题,也正是考验教师对课堂临时出现问题的应变能力。一个成熟的教师是要经过无数次的这些"临时事件"的,而在每次面对这些临时事件时,沉着冷静地分析问题,并当机立断地处理好这些问题很重要,这种应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但也不是不可习得的。对生成性的问题处理后还要进行反思,反思自己在临时处理这些问题时的方法与手段,不断地加以总结是处理生成性问题的有效手段。
4.3 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不仅仅局限于这些"意外事件"的发生,更多地是学生在课堂活动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又不能在课堂内解决,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保护好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热情与能力,把这种热情与能力培养成学生的一种思维品质,而且也要处理好正常的课堂教学与课外的探究活动的关系。
4.4 要处理好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教师就应该是一位富有个性的人,他不会被教参所左右,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同时,他能在课堂上用敏锐与机智引导学生尽情彰显自我,合理进行多元感悟。引起学生激烈的讨论,深刻的认识,广泛的共鸣,给课堂带来精彩。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新课改所希望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富有变化的动态生成系统,是一个不断前进发展的。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动态生成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叶澜教授认为:"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因此,教师要灵活机智地处理生成性教学资源,用动态生成的教学观念调控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应学生而变,应临场实际情况而变,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灵活调整教学方案,通过对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教学进程,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互惠共享,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