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活而不乱之浅见
2016-04-06李洁胜
李洁胜
摘要: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的时候要把学生进行学习过程的学习活动给设计进去,而不单单是设计重点知识内容的结构。美术课堂教学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主阵地,要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感受与体验艺术的美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整个课堂的气氛欢快活跃而不显得空洞杂乱,就必须做到课堂"活"而不"乱"。
关键词:美术课;积极性;自主学习;兴趣;快乐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306-01
一位教育专家指出:"课堂教学乱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不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叫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又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叫乱。"教师要在课堂中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各种策略有力地引导,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地在玩中学,学中玩,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
美术教学充满了生机,教师要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新的美术教学,更应积极地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因此,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美术教学活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呢?
1.提高学生课堂中创造出的兴趣,培养感知力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在想象中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想象是奇特的,虽然有时很离谱,但却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教师要很好地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利用想象力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大舞台。同时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给更多的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机会表现和锻炼自己。美术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对绘画的理解是多元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与独特体验,在绘画教学中感受学生的奇思妙想。
艺术来源生活,领略到美术所特有的丰富精神内涵。尤其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想象画被老师采纳时,成功者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绘画的兴趣会更浓,创造的热情会更强。教师要站在学生的心理角度上看问题,去感悟学生的独特视角和情感,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孩子们强烈的创作欲望,使其拥有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创作自由。把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想说敢说、善说,就必须营造一种民主气氛,这样,学生才能在开放、民主、自立,喜悦的气氛中积极思维,各抒己见,感悟知识,共同探究。
2.让学生在快乐中参与,在快乐中学习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积极探索,勇于提出问题的能力。要让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教师要转变观念,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力充分还给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学习的民主。在尊重学生自主地位的基础上,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把握教育时机,让学生遭遇问题,给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和发挥的舞台,把乐趣还给学生,把权利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3.在学习中感受合作的精神
成功的体验能增强人的自信,是学生成长的动力。中学生意志的形成尚在萌芽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反复的尝试,离不开教师的鼓励与肯定。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积累经验,并最终获得成功的喜悦,这点非常重要。因此要求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及方法技巧的介绍上要切合实际,难度适中,可操作性强。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都有我能行的被重视感,这样你的课堂教学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因此,美术教学绝不仅只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被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应该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要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4.中学美术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4.1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美术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直接影响整一节课的效果。但是我们不能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而在课堂教学中偏离教学目标和方向、放任式教学,也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学生,学生想说就说,想画就画,不想画就不画;想动就动,不想动就不动;教师不负责任,不控制学生的行为。我们要知道如果没有规范要求,往往会使学生形成无组织无纪律,放任自由,懒惰怕苦的习惯。所以,教师要有目的地大胆"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欣赏中感受、在画画中体会,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去发现结果或规律;以鼓励为主,选择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
4.2 在有限的课堂里协调师生之间角色。在教师的课堂理念中,又想完成自己的教学目的,又想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这二者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进行协调;那么,在课堂上,学生想学到知识,但又不敢展现自我。那么,教师与学生之间如何进行协调呢?
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教师关注的对象,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动"就需要教师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而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安静地听课。故意制造严肃气氛,使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创新精神受扼杀。
首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研究学生、针对学生差异,挖掘潜能,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教师要以平等宽容的心态走向学生,激励学生,鼓励学生,真正融入到学生中去,用自己的热情带动学生,赋予他们思想自由、情感自由、创造自由。那么学生就会被教师的魅力吸引住而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参与进去。其次,师生要相互交流。教师不仅是活动的操纵者、指导者,更重要的是参与者,是学生合作的伙伴。例如,在(走进抽象画)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大胆地表现想法,自己先带头在纸上画出一个抽象符号,然后让学生根据音乐,逐个画出自己的感受,最终形成一副画。那么这里面就融入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学之间的合作。教师用一颗真诚的心与学生接触,学生个个会很高兴地配合,根据乐曲内容,展现自我。这样的课堂,教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学生也勇于展现自我,二者之间恰当地协调起来。
5.美术课堂要“活而不乱”
5.1 课堂中感性部分的设计。课堂设计中较注重的一点是感性设计,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学,这种情感教学一般以活动的形式作为表现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美术活动中去学习创造。所以,在设计课堂活动时,教师既要重视教学中的统一标准,突出教学要求的一致性。首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多站在学生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要以教师的思考尺度去设计学生的理解程度。其次,针对教学内容采用新颖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积极参与,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合理安排,尽量让学生在美术的课堂中感受艺术的美,学会感受生活的美,会关注身边的艺术。最后,让学生会把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会无时无刻感受美术给予自身美的感受,这样的情感教学才是有效的。
5.2 把学生自然的"动"养成文化的"动"。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及多角度思维,合作学习的能力。要使学生在"动"中吸收到知识的养分,体现它的教育价值,同时设计的活动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把教材中"死"知识,用"活"的办法呈现出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在欣赏、表现、游戏、创造等美术活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直接面对美术,直接与美术作品进行交流,与美术作品释放的情感碰撞,在主客体情感交流过程中,感受、吸收、融合、升华美术作品的情感因素,使美术作品释放的情感与学生心灵发生共振,使美术作品诠释的情感在每一个人的血液中奔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