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思考
2016-04-06管欢
管欢
摘要: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伴随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审美教育又被提上了日程。但审美教育不同于德育,它有自己的独特性,它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文章主要从语文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两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审美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122-0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初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 ,并通过阅读范文,分析内容,说写训练等各种形式,帮助和指导学生去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准确创造美,这对于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1.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1.1 美育是语文学习兴趣产生的基础。兴趣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的主要职能是使学生把学习化为自己的愿望和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而兴趣的培养则离不开美育的功用。
1.2 美育是促进人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同一首乐曲,有的人听起来如痴如醉,觉得趣味无穷;有的人却听得索然无味。一幅绘画,有的人看起来意趣横生,赞叹不已,而有的人却感到是杂乱无章,是线条的随意勾画和颜色的任意涂抹。如此种种,都是由人们审美的修养高低所决定的。而人的审美修养又是由美育来培养的。可见,美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那么,如何将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如何在语文教学具体、灵活、有效地进行审美教育?
2.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
2.1 教师要树立审美的教学理念。没有美的理念就创造不出美的形式。正因为如此,教师除了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社会见闻,丰富的情感体验,娴熟的表达技巧之外,还要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创新精神,创造全新的教学境界,吸引先进的教学理念,加上自己的智慧,用美的形式教学,同时做到以情动人,以形诱人,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意识到了自我,并感到无限的乐趣。
2.2 介绍作者,渗透美。每篇文章的作者,都有其坎坷不平的人生历程。不同时代的作者,寄寓着不同时代的思想、不同的目标追求。在了解作者的思想、目标追求和创作背景时,学生便会被其精神所感动,从而树立起心中学习的榜样,同时,也清晰地看到了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什么的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该学什么,该恨什么。例如,在学习每篇文章之前,我们都要对作者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其创作过程以及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感情,学生听后就会获得自己的审美感悟——屈原、文天祥、岳飞、陆游、辛弃疾等英雄的爱国雄心;司马迁、杜甫、白居易、范仲淹、龚自珍等人物的忧国忧民;徐霞客、李四光、沈括、竺可桢等人的科学精神;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家奋发图强的壮举。这些审美感悟大都是从学习文章之前的作者简介中获得的,它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报效祖国。
2.3 巧设情境,感受美。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具有欢乐气氛的情境中,人就会欢乐;在具有悲凉气氛的情境中,人就会悲哀,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起到一种感化作用,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因此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绪气氛,教师首先要进入角色,把作者寄托的情感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然后去扣击学生的心弦,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教育和启迪。如在教《最后一次讲演》时,用《闻一多传》那祯有特色的封面付诸于学生的视觉,创设一种特定的审美情绪。置身于这样的课堂,学生能不被感染被融化吗?这样以细腻、准确的感受能力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闻一多先生"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悲壮的美的境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创设感受美,表达美,领悟美的氛围,把教材中表达的情感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陶醉其间,使之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产生充分的审美情感,从而不知不觉地受到熏染陶冶。
2.4 通过文本形象,让学生感知“美”。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文本的时候,领悟其中人或者物的形象特点,对文本进行审美性阅读。比如,八年级语文中毛泽东的《长征》主要通过夸张等修辞手法,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很轻松地描绘出来。"五岭逶迤腾巨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让学生明白为何那么艰难的长征之行,在诗人的笔下却表现得如此轻松。教师可以将后面的《老山界》《长征节选》向学生作概括性讲授,最终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明白红军当时那种大无畏、坚强、执着、勇往直前的革命情怀展现出来的美。
2.5 调动学生情感,体悟文本的美。让学生在得到了美感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将文本中的美进行深层次的领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建构一座沟通作者和读者之间情感的桥梁,让学生充分去理解美。比如,在对朱自清的《背影》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对作者追忆父亲的背影的部分进行深层次阅读,体悟到父亲对儿子深切的关爱,使学生得到一定的审美教育。
2.6 对比阅读,欣赏文本展示的美。人或者物到底美不美,只有通过对比才能体现出来。人们在认识或者鉴别事物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具体的美感。比如,在对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进行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对作者生活的百草园与读书时的三味书屋进行对比阅读,在阅读中感知到作者童年生活的变化,将乐园与枯燥的学堂进行对比,感知生活的变化。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从而欣赏到文本展示的美。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净化心灵,弘扬文化的历史重任,虽然我们的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步伐刚刚迈开,仍有困难,但坚信发扬美乐一致的人生观,我们的前途就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 胡小安.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J].写作.2011年02期.
[2] 徐薛琴.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小学时代.2009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