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懂得回报

2016-04-06田景元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感念祖国生命

田景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112-02

时下,初中生多位独生子女,他们是被宠大的,惯大的。觉得谁为自己做事,都是天经地义的,不仅不懂的珍惜,更谈不上回报,"感恩"二字不知所云。"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现如今,感恩教育已成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1.感恩教育的内容

语文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1.1 自然之恩。大自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陶冶我们的精神。如,《三峡》让我们领略到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观潮》写钱塘潮的雄伟景象,让我们心潮澎湃,赞叹不已,《西湖游记二则》让我们感受到西湖之美,得到心灵上的愉悦。

1.2 父母之恩。父母不但给我们以生命,而且竭尽全力地养育我们.如朱自清的<<背影>>让我们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1.3 祖国之恩。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它的地大物博,更要从中感知它的博大精深,丰厚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危难时刻为国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课文中的众多古诗文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能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1.4 社会之恩。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个性,还要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我的老师》等课文中感受师恩,从《金盒子》等课文中感受友恩,从《驿路梨花》等课文中感受他人之恩。

2.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

感恩——珍惜生命

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茹苦含辛地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条件,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远离犯罪。

感恩——承担责任

在感恩教育中,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做贡献,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是不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苟且偷生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生而取义",是古已有之的道理。

感恩——学会和谐相处

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3.感恩教育的方法

3.1 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感恩教育的素材。初中语文教学在这一教育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备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养的功能。为使初中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学会感恩,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应该充分细致地挖掘语文教材中相关的教学资源,让感恩教育轻松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我们要凭借语文教材中感恩内容的优势,进行感恩教育。教材中记事的文章如《阿长与〈山海经〉》,在教学中,可反复引导学生品读阿长买《山海经》部分,感受鲁迅先生对她的怀念深情。像这样的文章很多,如《背影》让我们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感念。《台阶》在"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叙述中,引领学生体会父亲的艰辛。教这类课文时,可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激起学生对英雄的崇敬、钦佩之情,激发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使学生产生浓烈的爱国的情怀。

3.2 情充分让学生体验感恩情感。如今,学校是社会的折射,老师也是社会中的普通一份子,当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到了生活的艰难,他们就更能理解父母老师的辛苦不易了。不用父母老师叮嘱,他们也会自觉的奋斗;而且也会对父母老师产生感恩之心了。而现实生活中,除了学习,学生的一切都是有父母老师包办,这样反而让他们失去了播种感恩之心的机会了。如果语文教育中没有情感体验,那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我们要通过让学生情感体验,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我们在教学亲情类文章时是最好让学生体验感恩之心的,因为亲情是人类最真挚美好的感情,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如《散步》一文能让学生体会到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浓浓的亲情。《行道树》一文倡导的无私奉献精神能让学生反省大自然所给予我们的以及我们所应该付出的,明白只有怀着感恩的心,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也可以将"感恩"迁移到爱党爱国爱社会上。开展"队旗"、"学校"、 "国旗"在我心中活动,自觉维护学校、国家名利,争做护洁卫士,课余清扫"白色垃圾",主动关心和帮助残疾人、老人,以此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党爱国爱社会的情怀。这样使"感恩"教育有声有色,让学生在"感恩"活动中去亲身体验,去感悟人生,去领会真理。

总之,充分利用书中的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猜你喜欢

感念祖国生命
雁归来
感念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感念美好
勿忘初心 终怀感念——文正邦教授荣获“中国宪法学发展特殊贡献奖”之专访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我爱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