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观下的初中语文课堂行为优化策略
2016-04-06龙旗
龙旗
摘要:和谐课堂是一种高效的教学课堂,能使学生更好的乐学、善学。初中语文的和谐课堂需要师生采取平等与合作、"共享式"的对话情境教学、开放与活力等策略,不断优化课堂行为,从而促进形成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和谐课堂;行为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090-01
"和谐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环境等各种教学资源要素相互协调、整体优化,教学氛围融洽,使学生能积极学习,发挥潜能,提高能力,发展个性。这种课堂和谐体现了师生与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的和谐,包含了师生之间及同学之间的和谐,还蕴涵了优秀的教材、恰当的教学方法。
和谐性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特征。在和谐教学观指导下,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及创造性;学生要乐学、想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不断加强与教师的交流互动,激发课堂的活力。
1.营造平等与合作的课堂环境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师生,不是物质环境与教学手段。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与合作是整个课堂和谐的前提,"尊师"与"爱生"的结合也是和谐课堂的表现形式。
课堂教学中的平等与合作是指师生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而是真诚对待学生,关怀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学生要将老师当作知心朋友,积极融入教学活动中,敢说,敢想,敢质疑,在高度参与教学活动中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为此,教师要努力营造平等合作的初中语文课堂氛围。一是要更新观念,改变课堂教学中"师强""生弱"的状况,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教师要采取种种措施,加强与学生交流,减少学生对教师的畏惧与排斥,以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互动氛围。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度不等的提问;在讲《皇帝的新装》时,设置皇帝举行大典情境,师生扮演其中角色,共同参与其中,既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又能促进师生情感交流。二是要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尽可能让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如用快速阅读法阅读《我的母亲》,让学生用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全班同学就课文主要内容,尤其是母亲的特点进行测试,以锻炼学生们的快速阅读能力;再将课文中的母亲与各自母亲比较,既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又增强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三是善于找准与学生互动合作的切入点,通过精心设计课前预习、导入语或适宜的内容,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个性化的见解,交流观点,在合作中相互启迪,共同发展。如在讲授《孟子二章》中,可在课前让所有学生都去搜集关于孟子的名言,上课时讨论其名言,既能明白孟子名言中的哲理,更能加深对孟子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学习效果。
2.“共享式”的对话情境教学
"共享式"的对话情境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它是基于师生间的平等,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观摩,置身情景之中,并以此形成师生对话机制,使师生间、师生与环境间、师生与课本间在思想内容、情感表达、生活认识等方面得以充分交流与合作,在和谐的氛围中增长师生知识,提高生活情操,拓展人生智慧。
相比较其他课程,语文课由于是由小说、诗歌、散文等文章组成的文学课程,更有利于采用"共享式"的对话情境教学。首先,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相关角色,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并融洽课堂氛围。如在讲《话说长江》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导游、游客,能更好地了解长江的风情,和谐课堂氛围;讲授《伯乐相马》时,可让学生分别扮演卖马者、伯乐和马,将课本中的内容用现代语言表达出来,能更好的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及用词手法;讲解《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可让学生蒙住眼睛做一些简单游戏,通过在黑暗中慢慢摸索的体验,让学生明白光明的重要性,也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和对残疾人的关爱。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展示与课文相关的音频、视频和图片,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如在学习《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可先播放《红楼梦》中有关刘姥姥进大观园时的视频,让学生对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及大观园布局有直观印象,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对课文的理解;讲授《口技》时,可先放几段口技表演,让学生感受到这一技术的魅力,不至于觉得课文的神秘或夸张;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可将罗布泊神奇而又迷人的风光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向往和对其进一步的了解;学习《三峡》时,先向学生展示三峡的风光图片,让学生领略三峡四季的美丽,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再次,还可以组织综合性的情境表演。如每一个学习单元结束后,可围绕这一单元的内容,将学生分组,组织情景表演的练习,将单元内容综合起来,以加强学生对同一单元文体性质的理解。也可以在每学期举行一些情景表演比赛,如将传说故事、家乡风俗、课本中的小说、电影情节、文学人物等在课堂中展示,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学生表演、组织台词、普通话等综合能力。
3.具有开放性与充满活力
和谐课堂必然是开放性的课堂,也是充满活力的课堂。首先,开放性是和谐课堂的基本表征。只有开放了,课堂才能有更多地选择系统外信息资源的机会,才能更好的实现课堂师生间更好的整合与交流。这种开放性首先体现在师生心灵的开放上,一方面教师要有开放意识,要有兼收沖蓄的包容之心,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思想和知识,形成多元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学生要逐渐养成接受不同观点,质疑权威,在教师鼓励下,学会用不同模式解释世界。同时,开放的心态也容易让师生间减少代沟,加强心灵的沟通,促进彼此间的信任与合作。开放的课堂还包括了课程的开放,即在课堂的教学中,不在局限于教科书,而是以教科书为主体的开放性的知识体系及经验体系,是融合了更多理论知识、生活内容的综合体。这种课程的开放能极大的开拓学生视野,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心怀一口活井,不断吸收各种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财富,并不断鼓励学生学会多思考,好提问,求创新。
其次,活力是和谐课堂生机的体现。一个和谐的课堂必然是充满了教师的灵活性、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师生间交流的无障碍性及教学活动的生动性。在这样的课堂中,语文教师能活用教材,通过多样、适当的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谐课堂的活力更表现在师生的精神世界中,如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情绪。如果语文教师能以饱满的热情,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高昂,学生智能才会发展。
总之,和谐课堂需要师生及各方面共同创造,尤其是教师需要有博大的胸怀,对教育事业和学生执着与热爱,以平等、开放、合作情怀,不断探索各种教学方法,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才能促进学生爱学、勤学、善学,也才能使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 梁秀梅 用合作学习构建初中语文和谐课堂[J]语文天地 2013,(7)
[2] 赵拴才 分析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和谐课堂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 2013,(19)
[3] 王会英 如何构建和谐的初中语文课堂[J]学周刊 2011,(5)
[4] 屠永刚 初中语文和谐课堂建设的几点策略[J]才智 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