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
2016-04-06熊智亮
熊智亮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利用时间,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明确的阅读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做到阅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053-01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课教学设计时怎样才能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呢?笔者拟结合自己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与体会,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1.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互动
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阅读文本这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源,直接发送信息给学生;同时也是信息的接受者,接受来自阅读文本和学生的信息。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既接受教师和阅读文本发来的信息,又是信息输出者,向老师输出信息,而阅读文本是教与学的中介。在思考、探究如何使课堂阅读教学既成为学生体验作品、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又显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及新课标的教学指导,构建一个互动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这种互动的阅读教学方式能使这三者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实现课堂阅读教学的显著效果。
我认为,互动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既能体现教师引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种教学方式。传统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着力于讲,学生注重听,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学生在课堂上默默接受。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辛辛苦苦,而学生依赖性越来越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日渐消失殆尽。互动课堂阅读教学改变了以往这种单向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具有多向的、三维互动的特点。
2.朗读法强化阅读
朗读是训练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诵读,在过去的私塾里,老师教学生都是先读先背再讲,我们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就能略知一二。古人认为好文章只要多读几遍,就会自然上口,不易遗忘。这种传统的朗读方法,既符合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又符合学生审美心理的规律。可见,语文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早已被我们的前人证明。叶圣陶老先生指出:"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追求语言的完美,诵读的功夫,无论对语体、文言都很重要,仅仅讨究,只是知识方面的事物,诵读却可以养成习惯,使语言不期而然近于完美。"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至关重要,有感情的朗读,往往能使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抒情散文、一个动人的故事更赋魅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朗读教学呢?
2.1 要对朗读产生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教学才能初见成效。
2.2 教师范读。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正音,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作品中优美、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尤其会使学生着迷,使学生和教师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如课文《沁园春雪》的末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教师范读到此时,可用高昂的语调、雄浑的语势,把诗人那种作为革命领袖的自信与豪迈之情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深受感染。
2.3 确保时间,精讲多读要有好的朗读效果,必须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课文内容的理解是靠学生自己读懂的,"文贵自得",自得才能提高朗读能力。但多读并非是取消老师的讲,让学生一味地多读,相反,却对教师的'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节课40分钟学生读多了,教师讲的必然就少了。
2.4 理解品味。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充分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设备,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读出初春时节的新鲜活力,读出夏天蝈蝈的活泼可爱,读出秋天枫叶的梦幻绚丽,读出济南冬天的宜人温情……
3.是要关注学生语言探究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不容忽视的是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在强调人文的同时必须更多地强调语言的探究。语言探究也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是什么和为什么之上,而是让学生探讨内容是用什么语言表达的,为什么用这种语言表达。如学生学习《紫藤萝瀑布》时,学生很轻易地知道前半部分描写的是紫藤萝的外形和神态,这时教师引导探讨:这些描写语言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通过探讨发现这段语言很生动,主要是采用了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调动了人的多种感官,这样写一是抓住了紫藤萝的形象特点,二是烘托了人内心的喜悦之情。我相信长期这样坚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一定会不断地提高。
4.体验法感悟阅读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体验是伴随着积极的心理活动去寻找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性思维潜能的最基本的途径。体验教学一是读课文,通过默读、分角色读等形式,促进对课文的理解、陶冶情感,只有把课文读懂、读透了,才能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材料。二是自悟,只有领悟了才有可能体验到,体验到了才有更深地领悟。讲《孔乙己》时,笔者让学生反复体验课文前后不同的外貌描写:两次描写相同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处又在哪里?为什么写孔乙己"身材很高大"?为什么到了第二次外貌描写孔乙己的长衫没有了?在动作描写中,孔乙已拿出钱时,第一次是"排",而第二次是"摸",这里仅仅是动作的不同吗?假如你是孔乙己,你能体悟出当时孔乙己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5.从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创新精神
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老师总是墨守成规,老师问学生答,只不过在学生答时让学生讨论、互动,将学生引入事先设置好的问题中去,完成预先的教学任务。但学生是多变的,可能有些问题教师也始料不及,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一点,那就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创新精神,以不变应万变。在课堂上,老师经常这样提问:"我想请大家回答某某问题",当然,有学生在思考,但参与是不全,而且是被动的;应该为"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某个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这时候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要求,问题是大家的,不是老师给的,讨论也就更具有实质性。
总之,教学无定法,只有潜心研究,不断探索,才能成功。只要你自信,只有你有恒心,学生的阅读能力定会提高,你的阅读教学定能成功!
参考文献:
[1] 张婷婷.浅析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的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