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活动课的实施策略
2016-04-06林秀海
林秀海
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是强化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活动课的落实,可以使得学生在自身体验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记忆,提升学生的道德教育成效。本文就是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活动课的实施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人员有所启示。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活动课;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038-01
引言:小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活动中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重点环节,教师必须要严格的把控,积极的找寻有效的落实措施,从而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意义充分展现出来。所以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活动课的实施策略进行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1.小学品德与社会活动课的教学意义阐述
小学品德与社会活动课开展,可以深入的了解学生的现实生活,满足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实际需求。小学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同时也是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阶段。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所在,如果教师死板的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述,则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课的开展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特点,使得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愿望可以实现。还需要注重的是,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活动课的开展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改革发展。课本教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需要将学生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的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疑问、深入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利用课堂教学情境对活动课进行组织,使得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为学生打开探索世界的大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需要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使得学生对于周围存在的事物进行探索,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得学生逐渐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1]。
2.小学品德与社会活动课教学实施的主要环节
小学品德与社会活动课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明确教学目标,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思维模式,从而合理、科学的开展活动课,保障活动课可以起到良好的教育意义。教师首先需要对活动课的开展进行准备工作,对众多的信息数据进行采集。教师不仅可以自己对活动素材进行采集,还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采集。收集的信息可以多元化的呈现,无论是实物、图片、文字都可以。这样不仅可以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还能促进学生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的提升。其次教师需要设置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爱玩、好动是小学生天性,所以教师在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的过程中必须要保障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去。教师还需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要树立良好的"学生观"。在情境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更多的进行沟通和交流,缩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得教师可以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伙伴,生活中的朋友。教师不要硬性的要求学生去做什么,而是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应该去做什么。引导学生以活动主题为目的,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去,并且将双手和大脑灵活的运用起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此环节也是活动课开展最为关键的地方,与课程教学成效有着直接性的影响。最终需要进行交流评价,分享成果。这一环节学生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对活动课的主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咋对学生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时,不能过重的强调学生活动的好与坏,需要更多考虑的是学生对活动中蕴含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交流和评价环节,使得教师可以对活动课程的开展进行反思,找寻其中存在的不足,在下一次活动课中避免[2]。
3.小学品德与社会活动课教学实施的策略分析
3.1 加强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小学品德与社会活动课的开展虽然依托于课本教材内容,但是却有超脱了课本教材内容的限制,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学习到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在一个开放化的环境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开展,使得学生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掌握知识。例如小学品德与社会活动课教师以《这是我们的社区》教学内容为基础,确定活动主题为加强社区环境的保护。教师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调查社区多项基础设施的使用情况,以及社会环境的保持情况,还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不良行为。教师设定的教学情景为,某位人员恶意的损坏基础设施,或者践踏社区的草坪,当你见到这种不良情况是应该怎么做。然后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在班级进行情境剧的表演。教师要求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活动中去,对于活动成果的总结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习、社会单个方面,从而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3.2 正确的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正确的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明确学生才是课程教学真正的主人,教师则是学生学习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需要梳理良好的"学生观",也就是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与学生共同的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伙伴。例如在上述活动中,教师可以扮演记者的角色对学生进行采访。询问学生:当你发现有人破坏社区环境时你会怎么做?你觉得他这样的行为对于学生的成长会有什么影响?你会喜欢这样的人么?此类问题。这样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动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4.结语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而活动课也是课程教学的关键所在。通过活动课的开展,可以使得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探索知识,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关教育人员还需要不断的加强研究力度,找寻更多有效的活动课落实策略,使得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水平可以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锋.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活动课的实施[J].考试周刊.2014(11):45-46
[2] 侯玉琴.浅谈活动课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J].学周刊.2016(06):123-125
[3] 孙丹丹.生活,品德课堂的促进剂——浅谈品德课结合"主题模块的实践活动"的教学[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6(0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