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的小组活动促思品课堂高效
2016-04-06李琴
李琴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028-02
高效的小组活动教学一定是自主学习,但我们不能认为,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讨论,就会出现合作效应。对学生而言,活动化教学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相对的是个体、独立的学习,是一种学习的组织形式。综观活动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它不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方式。
为避免实践中的活动化教学流于形式,使有限的教学时间真正发挥活动化教学的优势,在实施活动化教学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精心选择有吸引力的、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经验的活动主题是成功实施活动化教学的前提
活动课教学依托教材又超越于教材,立足于课堂教学又延伸课堂之外,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的实际体验和实践能力。因此,活动主题的选择与确定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对学生要有吸引力;活动过程的实施要借助具体的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活动成果的总结要引导学生联系个体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生存的环境和社会现实来总结、反思,获得实际的体验,深化认识。
例如八年级第三课:学会体会父母的辛劳教学中,我让学生扮演父母,夸奖自己的孩子。在课堂上我给学生三分钟时间准备,学生三组六人上台表演时,有的夸奖自己孩子学习优秀孝顺懂事、有的夸奖自己孩子多才多艺……在学生的欢声笑语中,学生体会到了家长在用不同的方式为学生操心、操劳,萌生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在讲授学会尊重体谅父母内容时,我创设了"妈妈下班回来"的情境,让学生即兴表演:有问候妈妈的,有给妈妈拿拖鞋拎包的,有立即搬椅子请妈妈坐的,有给妈妈端杯敬茶的……教师还可以设计"妈妈生病"等情境让学生演示,这些内容虽然课文中没有,但在学生演、评的过程中,加上教师适时点拨、激励,进而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学会了孝敬父母的一些正确做法。使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现实世界贴近,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背景相符。
2.组建各具特色的合作型学习小组是实施活动化教学的基本条件
怎样组建合理有效的学习型小组,我认为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 合作小组的人数一般是4-6人,这样为小组成员之间能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
2.2 充分地考虑到各组成员之间的性别、学习成绩、实践能力、性格、脾气等差异。在这样的小组中,因为学习能力上有上、中、下各层学生,在学习时可以互补,性别上男女比例同等,也可以在学习的细节中进行互补。就全班而言,组与组之间竞争的基础是平等的。
2.3 合作小组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分工时充分考虑各成员的性格、能力等进行不同的分工,如:字写得好又快的当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成员在讨论中所发表的观点;自制能力强的当纪律维持员--负责在小组在学习讨论时发出过大的声音或讨论与主题无关的内容时予于及时的控制;胆子大、声音哄亮的当发言员--负责向全班同学表达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答案。这样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承担着互补且有内在关联的角色,促使他们必须积极角色互赖才能取得成功。这些角色的分配对于高质量的合作学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分工也不是固定的,要允许他们在不断的学习与尝试中可以调整各项工作的承担者,这样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3.教师有必要对活动化教学的过程适时监控和介入
活动化教学是新生事物,是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这一新的教学策略对教师的要求是较高的,其操作的难度也较大。教师如果不做好教学任务的具体化,在学习过程中不加以监控和介入,很难保证活动化教学的成功。活动化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并不等于不要教师的指导。
3.1 监控和介入活动化教学的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工作有:①老师向学生交代活动名称、目的,发动学生全员参与设计整个活动,然后再收集各项设计方案,综合、筛选,发动学生讨论,确定最佳方案;②根据活动方案、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明确每个人在活动中所充当的角色,担任的活动任务,确定主持人、活动骨干、小老师,进行培训;③布置场地,准备活动所需要的各种东西等。同时,教师也不要越俎代庖,尽量让小组成员自己去解决活动化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3.2 监控和介入活动化教学的活动阶段。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有两种方式参与活动过程:
①"师生互动"式。这是指教师直接参与学生的各活动环节,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提示、点拨、示范、扶助,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能"跳起来摘到果子",培养其主动性。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人教版)第七课《追寻高雅生活》后,组织一次班级讨论会,就追寻高雅生活的重要性,交流各自的体验。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活动课,难度较大,教师必须积极介入,指导学生查资料,写认识,增强学生完成活动的信心,保证活动顺利、有效地完成。
②"学生互动"式。这是指在教师间接参与下,以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为主,共同完成活动任务的方式。例如:学习了九年级思想品德(人教版)《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一课内容后,组织学生分组去调查、访谈,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本地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大成就。每一组同学分工明确,发挥自身的优势,有的设计调查方案,有的上网查资料,有的拍摄照片,然后共同讨论所收集的信息,博采众长,最后分小组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对活动化教学过程的适时监控和介入,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提高活动化教学的实效性。
3.3 和学生共同进行反思与评价活动化教学的过程和结果--监控和介入活动结果与活动评价。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化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学生持续学习的一个主动力,教师切忌只用简单的"好"与"一般"的结论来评价学生,而应将个人能力、态度与小组成果之间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对活动的评价要做到及时评价、过程评价、总结评价和点评相结合,应以突出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为重点,从而深化思品活动教学的人文性特点。
实践证明,在小组活动教学中,学生是信息加工、情感体验的主体,而不再是知识与原理被动的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是在"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增加,在"探索"中发展,这是把"结论"转化为"过程"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同时,小组活动教学也不要拘泥于一定的形式,或固定的模式。小组活动教学究竟要采用何种形式,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充分发挥其优势,为新课程的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