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泉涌出的歌

2016-04-05张连葵

群文天地 2016年2期
关键词:土族青海创作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地区,世代生息繁衍着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20多个民族。古朴壮丽的大自然塑造了青海各族人民宽厚、勤劳而又豪放的性格,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中,青海各族人民创造着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现实与梦想,形成并保持了独特的、丰富多彩的风情和习俗。青海省世居少数民族主要为藏、回族、土、撒拉、蒙古族,其中土族和撒拉族是青海省独有的两个少数民族。当你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那情趣盎然的汉族社火,那舞姿婆裟的土族“安召”,那高亢激越的撒拉“新曲”,那歌喉圆润的藏族“拉伊”,那悠扬动情的蒙古族马头琴声,定会使你流连忘返。我省著名的作曲家张启元老师就出生在这里,在青海这片“歌舞的海洋”里辛勤耕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富有本土地方特色的民族声乐作品。张启元从小就爱好音乐,读大学前就开始尝试作曲,先后求学于青海师范大学音乐系和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张启元现在是国家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青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青海省影视艺术家协会理事、青海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现为青海广播电视台编审委员会委员。

在每次的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张启元认为都比较痛苦,同时也很享受。每次进行采风的时候,他总是先把旋律录下来,并在家里一直播放,有时甚至睡着了,直到把旋律印在脑海里,再回过头来写,最后变成自己的能量释放出来,他说如果只是简单地记下来,那只是改编而不是创作。在创作中他一直在尽量避免重复自己,避免相似,始终感到最满意的还在后面,还要奔向其他的目标,写出更好的作品,这样才能有所创新、有所进步。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反复苦苦地思索,他有时急得嘴巴都上火流血,常常睡不着觉,茶饭不思,这是一种折磨。等音乐出来了,或是晚会完成了,如释重负,人就放松了,也是最享受的,作品得到大家的认可,他感到很愉快。下面将张启元创作的几首本土歌曲的代表作给读者做一介绍。

一、土族创作歌曲

土族以其绚丽多彩、精致美妙的土族民间工艺刺绣闻名遐迩,被誉为“彩虹的家乡”。土族妇女擅长刺绣,她们用智慧和巧手,美化生活,装饰自己。每当土族人的传统节日或庙会到来,土族姑娘们都要精心地打扮一番,带上自己制作的各种绣品,聚在一起互相评议,看谁的手艺高超。张启元创作的《刺绣阿姑》,赞颂了土族的服饰刺绣技艺,反映出土族人民热爱自己的服饰文化、爱美和善于刺绣的历史渊源。歌中唱到:“春光在眼波里流呀彩,丝线在针尖上绕开,刺绣阿姑噢吔,你的心思有谁能猜?这一方绣的是燕子南来,春雨落金针,暖风轻轻吹。那一方绣的是牡丹正开,山泉飞银线,绿柳迎风摆。还有那多情的喜鹊一对对分不开,衔着枝儿,拍着翅儿,飞落在农家的屋檐和窗台。”这首歌曲的基本音调是用“土族花儿”的音调发展而成,歌曲的结构为再现性三部曲式,优美流畅的旋律线条伴以丰富的女声合唱,使得女声独唱与合唱相辅相成,张弛有度,用音乐刻画了土族少女怀春,俏皮可爱,巧手如梭的形象。

土族人民向来以勤劳淳朴,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喜好艺术而著称,漫漫的历史长河及特定的自然环境下,与周围其他兄弟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相互影响,相互吸收,日积月累,沿之成俗,逐渐形成了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土族每到节日来临喜欢饮酒,酒在土族的饮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并形成特有的酒文化。历史上,土族人家几乎都能酿造“酩 ”,即一种低度青稞酒。现在,酿酒已经成为土族地区重要的产业之一。土族人民有重礼仪的传统,他们忠实守信,尤其尊敬长者,如路遇相识的老人,要下马问候。他们淳朴好客,民间有“客来了,福来了”的说法。饮酒时,土族有边饮边歌的习惯,以畅饮酣醉为快。

“高山银峰(啰)总有雄鹰翱翔,平川绿野总有鲜花开放,美好生活(啰)总有歌声悠扬,欢乐时刻总有美酒飘香。古然格吾哟古然格吾。带着龙王山的甘露(召阿热赛),带着河湟的芬芳(召阿热赛),醇香的青稞美酒哟,来自我们彩虹的家乡。”张启元创作的土族敬酒歌《古然格吾》,以土族婚礼歌曲“阿隆罗”和土族安昭舞曲“占昭赛”等旋律为素材,进行了张弛有度的艺术构思,在旋律上既合理巧妙地运用了土族民间音乐素材,保留了浓郁的土族音乐特色,又将现代音乐技法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节奏形式及音乐风格融入其中,旋律高亢明亮、舒展激越、情绪热烈,提升了艺术高度,为广大群众所喜爱。这首作品从2000年创作以来便深受欢迎,经过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阎维文的演唱传遍了全国各地,已经成为青海土族酒歌的代表作。2005年歌曲《古然格吾》(土族敬酒歌),荣获青海省第五届文学艺术创作奖。

青海土族出嫁姑娘要哭嫁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哭嫁词委婉动人,感谢山神、土主和娘家的养育之恩。一方面,新娘要告别女儿角色,因而内心充满了对往日生活的依恋之情;另一方面,新娘要开始履行陌生的媳妇职责。所以,新娘必须通过某种途径脱离原来的角色,进入新的角色。这种角色的突变必然会对女性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压力和负担,她们需要通过某种途径消除紧张,“哭嫁歌”正好为其提供了一个合法有效的途径。哭的主要内容为:回忆母女情,诉说分别苦,感谢养育恩,托兄嫂照顾年迈双亲等。用哭泣的歌声表达对闺门生活的不舍,对父母恩情的感念,感激之情从内心深处溢出。“从前祖辈的营帐里,曾留下佩金阿姑凄婉的歌,伴随鸳鸯成双的箱笼,马背上驮走阿姑的思念。依姐!那是眷恋故乡的露珠,那是呼唤生命的咏叹。”作曲家张启元深谙土族婚礼的习俗,因此在写作中巧妙地运用了土族婚礼“依姐啊依姐”的原始音乐元素,并和土族葬礼中的哭丧音乐元素结合起来,写成了一首如诉如泣,沁人心脾的通俗歌曲《哭嫁阿姑》,歌曲间奏中委婉动情的二胡演奏更增添了姑娘留恋家乡,惜别父母的悲伤情绪,而著名歌唱家谭晶演唱的《哭嫁阿姑》,将姑娘隐藏在心底的复杂心理,细腻的感情,民族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刻画得惟妙惟肖,是土族文化魅力之所在。

“轮子秋”作为历史久远的土族传统娱乐项目,深受男女老幼的喜爱。在过去,每年正月农忙过后,土族青年们将自家的大板车改装成融秋千、转盘为一体的吊车,两名身着彩装的姑娘在上面飞旋起舞。为求一年的好运,男女老幼在“轮子秋”上转一转已成习俗,以求吉利、平安和健康,技艺高超者还能做出高难度的杂技动作。1995年,土族“轮子秋”在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表演大获成功。1997年,土族“轮子秋”赴香港参加迎回归民族艺术节表演,声名远播、蜚声海外。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的表演中,“轮子秋”又一次向世人展示了它独特的风采和魅力。因此可以说,“轮子秋”已经逐步走出了偏僻的土族乡村,为全国乃至世界上更多的人们所了解。“好似田野的清风,好似云峰的雷霆,村口的打麦场上,轮子秋在旋转。伴着悠扬的酒令,伴着奔放的安召。轮子秋!吉祥的精灵。轮子秋!彩虹故乡壮美的风景。”张启元创作的《噢!轮子秋》旋律中既有土族家曲的韵味,又有四部混声的磅礴气势,此曲由北京战友合唱团演唱,表现了土族人民勇敢、智慧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安召舞”是土族地区广泛流传的舞蹈,舞时人们排成一个圆圈,“安召”意思是“圆圈舞”,是土族人民歌颂人畜两旺,五谷丰登,祝愿吉祥如意的无伴奏圆圈歌舞,也是集诗、歌、舞为一体的娱乐形式。一般由一人带领,一唱众和,歌声悠扬,舞步轻盈。每到逢年过节,或喜庆婚礼时,土族男女喜欢聚集到庭院里或打麦场上跳安召舞。

“安召舞”是土族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舞蹈,它为我们展现了土族所特有的民族审美心理和文化个性。土族先民在长期的游牧劳作迁徙征战中,创造了许多富于民族特色的歌舞,“安召舞”就是在土族历史长河中沉淀下的艺术奇葩。在胜利、丰收、婚礼等庆典上,土族先民们围着部落的毡帐或夜幕下的篝火把酒起舞,就这样从远古翩跹而来渐渐形成了以圆舞曲和圆形队伍为基本特征的安召舞蹈形式。土族安召舞蹈大都是赞颂、祝福、祈求吉祥、人口平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丰收时节所唱,反映了土族歌舞音乐独树一帜的特点。“安召索罗罗,一首土族的歌谣,歌谣里长满不老的传说(召呀赛),传说祖先们哟从北国草原走过,西征的战马在祁连山下落脚(召呀赛)。安召索罗罗,是彩虹故乡的歌谣,安召索罗罗,是民族奋进的歌谣。”著名歌唱家李丹阳、马文娥在演唱《安召索罗罗》时,表现出土族内在的精神活力和积极进取的热情和宣泄的性格。歌声悠扬,感情质朴豪放。这首歌曲的旋律是用土族“安召舞”中“昭昭因召呀赛赛因赛”的原始曲调发展而来,歌曲以独唱加四部混声伴唱的形式展示,是一首土族音乐韵律与西洋和声技法完美结合的歌曲。2009年《安召索罗罗》,荣获青海省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二、撒拉族创作歌曲

撒拉族先民在元代,从中亚撒马尔罕迁来定居青海循化,至今有700多年的历史,是我省及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与周围的汉、藏、蒙、回、土各民族相互交流,吸收并融合了各种音乐文化。撒拉族音乐的创作始终是作曲家们写作的难点,要么写出来的音乐有伊斯兰音乐风格,要么就写成了阿拉伯音乐的风格,要么就写成了既不是撒拉族音乐风格,也不是回族音乐风格,更不是伊斯兰音乐风格这种非驴非马的东西,无论是撒拉族的歌曲创作还是其他撒拉族音乐的创作,使得作曲家们很难驾驭,头疼不已。而张启元在撒拉族音乐的创作上始终坚持民族化的音乐创作理念和创作方向,虚心向民族民间学习,汲取撒拉族民间音乐中最有特点和最能代表撒拉族民族属性的音乐元素。他创作的撒拉族歌曲《撒拉尔之歌》中将撒拉族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走向做了完美的结合,使得撒拉族音乐中的“哏”劲和刚性十足,旋律由《尕撒拉夸家乡》的音乐元素脱胎而来,整首歌曲一气呵成,既短小精干,又通俗易唱,歌曲用撒拉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演唱,经青海电视台春晚的平台播出后迅速得到传播,并深得省内省外以及海外撒拉族同胞的认可和喜爱,这首歌曲无论是我省的各种大型晚会还是撒拉族的各种庆典活动,迄今演唱传唱不已。“美丽的循化,智慧的撒拉,东迁一个民族,融和中华大家,耕作黄河上游,奉教伊斯兰哪,一条血脉承炎黄,情系文明中华。”

过去,伊斯兰教对撒拉族人民进行严厉统治,竭力束缚撒拉族人民的思想,不准唱歌跳舞、不准看戏演戏,阻碍了撒拉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如今,撒拉族以歌唱这一艺术形式,反映出他们的爱与憎以及对自由幸福的向往和追求,这与撒拉族所处的人文地理、自然环境、风俗习惯、民族历史、民族情感、心理状态、审美追求,以及浓厚的宗教氛围下的生活分不开。“有一个民族的史话,说祖辈们来自中亚,从撒马尔罕到循化呀,说的就是我们撒拉。有一位可爱的尕撒拉,在骆驼泉边长大,绿丝布的盖头青夹夹呀,她就是黑眼睛的阿丽玛。骆驼泉边来担水呀,清泉里映出一朵花,田野里拔草漫花儿呀,美丽的百灵也比不过她。花椒树下弹口弦呀,羞红的脸儿像晚霞耶。”《黑眼睛的阿丽玛》是张启元创作的又一首撒拉族经典歌曲,这是一首为撒拉族著名歌唱家马文娥量身打造的歌曲。歌曲的前奏中加入了阿拉伯风格的音乐元素,描写了撒拉族的先辈们骑着骆驼从遥远的撒马尔罕长途跋涉来到青海循化,紧接着音乐马上转入了轻快的撒拉族音乐风格,将一位漂亮智慧,俏皮可爱的撒拉族姑娘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了人们面前。音乐还是采用了撒拉族民歌中的特性节奏和撒拉族民俗歌唱家韩占祥所唱的撒拉族原始民歌创作而成,这首歌作为马文娥个人演唱专辑的主打歌,她的演绎委婉深情,温柔甜美,深得各族人民的喜爱。而我国著名回族歌唱家哈辉和我省青年歌唱家何秀琴分别演绎的《黑眼睛的阿丽玛》也各具特色,为这首歌的传播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三、藏族创作歌曲

张启元认为藏族音乐创作要在继承中发展,本民族的东西,要把它发扬光大,也可以吸收其他民族的东西。歌曲《牛背摇篮》可以说是他歌曲创作的巅峰之作。这首歌曲的创作中有藏族弦子和弹唱以及拉伊的音乐元素,完全是大脑中意象的旋律,而不是民间音乐素材的融合发展,但一听就是韵味十足的藏族音乐,并带有近现代音乐创作的思维意识,除了动听优美的旋律以及严谨的曲式结构之外,歌曲还大量地运用了自然音效,使得歌曲有强烈的画面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负重的牦牛翻过一山又一山,牛背上驮着我和我们的家当,山顶的雪莲开了一朵又一朵,我们的家(噢)又走向新的草场。草儿黄了又绿了,冰山冻了又化了,我在摇篮里进入梦乡,我在转场的牛背上成长。”这首歌1996年获中国广播新歌创作金奖、中国音乐电视大赛银奖。1999年获青海省第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青海省第四届优秀文艺创作奖。

张启元获奖的其他声乐作品还有:1984年大型歌剧《拉仁保与吉门索》(合作)获青海省政府颁发的优秀文艺作品奖。1999年歌曲《我们爱家园、爱民族、更爱母亲》获青海省第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2009年由阎维文演唱的歌曲《我的缘啊在门源》获第九届中国电视文艺“百家奖”音乐类一等奖、2010年获青海省第六届文学艺术创作奖。多年来张启元创作的许多歌曲由省内外知名歌唱家阎维文、谭晶、王宏伟、李丹阳、马文娥、张连葵、刘志强、崔丽卿、苏艳、邓春丽、何秀琴等演唱,多部作品的MV在央视以及地方电视台及电台播出。张启元在省内报刊还发表了《简论土族传统民歌》《彩虹飞落的地方音乐创作谈》等论文数十篇。

张启元在30多年的音乐创作生涯中,走遍了青海的大部分地方以及甘肃、新疆等地。他经常来到农牧民家里采风,听他们唱最原始的民歌。听不懂歌词,就听它的音调,有结婚的、喝酒的、“花儿会”上的,什么歌在什么场合唱,都要搞得清清楚楚。他说,在艺术创作中,所有的音乐创作都要向民族民间学习,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创作的根脉和魂魄,可见民族民间音乐对于创作是何等的重要,因为一个民族的民歌是最能代表这个民族的文化的特征,它是这个民族的文化符号。张启元认为现在有许多音乐创作者只注重学习音乐的创作技法和技巧,往往忽视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这实际上是走入了一个极大的误区。往往音乐创作的技法和技巧通过一个阶段性的学习是可以掌握的,并随着大量的写作锻炼可以逐渐提高和成熟,而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是经常性的、不间断的,甚至是一辈子学习的课题,只有不断地向民族民间学习,才可以写出富于民族性和地域特点的音乐作品来。在《河湟情——张连葵演唱专辑中》,我有幸的演唱了张启元老师创作的《我的缘啊在门源》、《安召索罗罗》、《春光共醉》等歌曲。张启元为人朴实热情,许多音乐晚辈求教于他时,他从不拒绝,有求必应,耐心讲解。他的许多歌曲在省内外音乐会上,比赛场上、中小学、艺术院校、演义集团、中老年合唱团、群众文艺团体中被广泛采用。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青海再也不是“长云暗雪山”的古战场,更不是“风吹石头跑”的苍凉地,青海的壮美风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多彩民风,让张启元把所有的创作情感都倾注到歌唱青海、放歌高原的事业之中。多年来,张启元从本土和民间汲取营养,近期出版了他的音乐作品集《岁月流淌的歌》,每一首作品流淌的都是我们民族的歌,每一首作品流淌的都是歌颂大美青海的歌,每一首作品流淌的都是激励我们不断奋进的歌,每一首作品都是从他心泉里涌出的歌。我们期待张启元老师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本土声乐作品,以不断振兴我省的音乐文化教育事业,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发展、壮大。

(作者简介:张连葵(1962-)女,汉族、辽宁人。现任中国声乐家协会西北地区副主席,青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青海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系副主任。)

猜你喜欢

土族青海创作
全民阅读擦亮“书香青海”品牌
关于土族聚居地区汉、土双语教育实施概况
国家公园省 大美青海情
Jazz
大美青海
图解:如何把学习教育贯穿全过程?青海这样做!
吃土族
神秘的土族人
创作失败
西部大开发与土族文学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