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相应谓之韵
2016-04-05李清
李清
一般认为,编辑审稿无数,故知识驳杂,堪称杂家。我却只是一个出版人,不敢奢望什么杂家。例如乍接《北腔韵编》(简称《韵编》)时,真如和尚丈二,如坠五里雾中,直至读至破题,才如晨曦初露,也才写得出这篇编后。
“北腔”一词最早见于元·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韵学大家卓从之的《北腔韵类》(全称《中州乐府音韵类编》)。北腔与当时的南音南腔相对应,盖指北方音系北方话(非即今之普通话),一直沿用至今。《北腔韵编》即以现代北方话为语系,以现代北腔戏曲、北腔曲艺普遍使用的北腔韵辙十三大辙二小辙(下称十三辙)为体系,并以此类编而成的一部韵辙新著。
与古今历代韵书类比,《北腔韵编》的学术和实用价值,或可概括为如下几方面:
一、编纂架构分编列目,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为古今历代官私韵书所不及
中国是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之韵文和韵学也是世界文化历史中承继最久远、发育最成熟的韵文和韵学。
中国韵学最早见于成书的是依据敦煌残卷考知的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临漳陆法言撰著的《切韵》,以后便有《唐韵》、《广韵》等多种。但社会影响最大、沿用时间最长、最为士子推崇,直至明清历代朝廷代有褒举並钦定为应试官韵的为宋·至正十二年(公元1252年)平水刘渊撰著的《壬子韵略》(全称《壬子新刊礼部韵略》,简称《平水韵》),为平水韵系。元朝的建立使北方汉语发生了空前未有的巨大变革,元曲的兴起也促使北方汉语音韵结构发生了史无前例的颠覆性变化,先后出现了最能反映当时语言实际的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金人周德清撰著的《中原音韵》和元·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燕人卓从之撰著的《北腔韵类》(即《中州乐府音韵类编》),为北腔韵系开辟了中国韵学新纪元。随着时代和语言的发展变化,随着地方戏曲、地方曲艺、民间说唱的蓬勃兴起和为谋口食的江湖艺人的大量出现及全国性流动,即“跑穴”的兴起,遂在江湖和民间艺人中逐渐形成了戏曲、曲艺、民间说唱中用来创作和演唱的江湖韵辙十三辙,且至今已沿用了400余年,为十三辙韵系。《北腔韵编》即以十三辙为体系,以韵说、句说、韵举、附录为经纬类编而成。
《北腔韵编》与古往和现代韵书的最大区别是编纂架构。《韵编》分编列目,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为古今官私各韵书所仅见、所不及。古今韵书编纂构架只分韵部,不作韵述,韵部之下统摄韵字,少有附丽韵藻、韵句者。《平水韵》悉依前代体例,统合前代韵部,并在韵部设置上首列声调,次列韵部。声调起于平声,止于入声;韵部起于平声一东,止于入声第十七洽,一百六韵。北腔韵系循四声例,依韵母序,起于麻韵,止于东韵,十九韵。近出书三几十三辙韵书均为当代新韵书,仅设说、韵两部,说部述而不作,未及音理、韵理;韵部循北腔例,起发(发花韵)止东(东钟韵),亦有起言(言前韵)止乜(乜邪韵)者,均系十三大辙二小辙(亦有五小辙、九小辙者,能成立者亦仅二小辙),建首韵字循四声例,仅附少量韵藻,不副实用。《北腔韵编》也属十三辙韵系,但其部目设置独出心裁,独辟蹊径,厘编目为韵说、句说、韵举、附录四编,提纲挈领,纲举目张。韵说编以刘勰《文心雕龙·声律》句“同声相应谓之韵”篆刻印拓为导引,以十三辙为体系,说十三辙源流、构建、检用、通变。句说编征引诗词、赞词、唱句、唱段为韵例,说北腔戏曲、北腔曲艺句格、句构、板眼、韵步、顿措、节奏、语用、宜忌。韵举编以十三辙为韵部,常用韵字为建首,以韵藻音节、韵句句格为次序,辑录逆序韵藻、逆序韵句、板腔体戏曲、曲艺规范唱句、规范唱段供借鉴,供征引。附录编主要附录参考文献及其作者和版本,供使用者检章索句以征典实;附录建首韵字韵序音节、四角号码检字表,以便读者按图索骥,“翦丽藻以成华章”。
《北腔韵编》除韵部、韵藻与古今官私韵书大同小异外,韵说、句说、韵句、唱段、建首韵字检字表,均为古今韵书所仅见、所不及,是对韵学发展的一大贡献。
二、自拟韵诀,依诀设目,部目结构自成体系,开创了韵诀韵系新体系
《韵编》以十三辙为体系,韵辙分部一改平水韵系东洽序、北腔韵系麻东序、十三辙系发东序、言乜序,独辟蹊径,采用只在民间、江湖中使用的韵诀韵系,即依韵辙口诀分部分韵的新韵系,韵诀韵系决定韵部起止,诀字决定韵部次序,是一种既符合江湖传统,也符合音韵学理(即使江湖艺人创编韵诀时根本不懂什么音韵学理)的新体系。
韵诀韵系首要在诀,有诀方有韵诀系。为使韵诀韵系成则成例,作者多次走访、采撷、辑录、改拟,自拟韵辙诀15诀,大韵、小韵、方言、叶音通押诀5诀,其他相关杂偈诀5诀,如皇业诀“中华多奇伟,开皇业,谈笑谱春秋”、卫戍诀“月下巡守哨,辟风霾,磨剑为戍边”、方言通押诀“北辙二小十三大,方言韵依方音押”等,每诀配一作者特为创作的篆刻印拓,以醒眉目,以长精神。特为篆印不为炫技,旨在加深韵诀认知,形而上者,期于业界成则成例,期于韵学为韵立极;形而下者,既为《韵编》插花、点缀,不使评章干瘪、枯涩,也为调节读者情绪,诱发阅读兴趣,加深韵诀记忆。韵诀韵系部目序列随诀而异,每一韵诀都是一个独立韵序,每个诀字对应一个韵部,每个韵部都于各该韵部取一叠韵双音节语汇作为正名,同时附列民间、江湖习用名称作为对照,便于业界授受传承。《北腔韵编》起于东字韵(公声韵、东钟韵)、止于儿字韵(小西儿、小南儿二小韵),颇能反映戏曲舞台、曲艺书场琴(文场)、鼓(武场)、角(主角)三者关系的琴鼓诀——“东西南北拜琴鼓,上下左右邀角儿”作为韵系、韵部、韵序的。
以诀为韵符合以韵腹主元音亦即韵母主元音(音韵学称韵素,《韵编》称辙根)分韵列序的音韵学理,符合民间、江湖检韵、用韵、口传心受的历史传统,便于业余学习、应用,且可规范地方戏曲、地方曲艺检韵、用韵,亦为古今历代韵书所不及。
三、首创韵书建首韵字韵序音节、四角号码检字表,为使用者检索、翦用提供方法和方便
韵序音节检字法、四角号码检字法是当今最方便、最快捷的检字法,引入该两检字法,可使《韵编》同时具备逆序语典、逆序句典的双重实用功能和价值,于检韵、用韵、构句、谋篇、戏文创作具有更笃实的学术性和实用性,于梨园、菊部、业界、业余以及文学、诗词、戏曲、曲艺爱好者具有其他韵书所不及的学习、参考、检索、检用、借鉴、征引等实用价值。
四、旁征博引,厘清定义,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独述个人观点
《北腔韵编》之学术立场、学术个性和学术价值,主要纳于韵说、句说两编。韵说编为韵的正义、韵的构成、韵的检用,质疑旧说者为曲艺正义;句说编为唱句结构、组句谋篇、语用语趣,质疑时议者为方言正义。
当代曲艺除包括名副其实的琴书、鼓书、清音、时调、坠子书、快板书等以唱为主的说唱曲艺外,还包括只说不唱的评书、以唱插花且其所唱均系学唱他人之所唱的相声和独角朝天、前做后说的双簧等。作者认为该后三者界入曲艺,既不符合国人对曲艺的传统理解,也不符合学人“口语说唱,敷衍故事”和“说唱为主要手段的表演艺术”的学术定位,因而主张重新界定曲艺概念及其外延和周延,主张将不以说唱为主要表演手段的评书、相声和双簧从曲艺中独立出来,各自为阵,各自使用各自的与生俱来、且为国人广泛接受的固有名称,这样会使曲艺概念更准确,属类范围更清晰,任何外延和周延都不会造成主谓判断概念模糊或混乱。
方言是相对国语即国家标准语而言的(少数民族戏曲、曲艺使用各自民族语言合法合理,自不待言,就国家主体语言讲,所谓方言是就汉语和汉语方言而言的)。作者认为尊重方言就是尊重方言群体,就是尊重方言文化,是与维护国语权威、国语尊严并行不悖的。因而,出于对国语、方言依存关系、发展规律和方言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文化信息的深刻理解,明确主张国语戏文自觉使用国务院明文颁行的标准国语,自觉维护国语的权威性、严肃性、规范性、纯正性,自觉摒弃已被历史淘汰的历史方言、社会方言和行业方言,以使戏文更规范、更逻辑、更情理、更通顺,以使国粹更精粹;明确主张地方戏文自觉使用各自的方音、方言,大力突出各自的乡音、乡韵、乡情、乡愁和地方文化特点,以使地方更地方。出于对国语、方言音位、音值、音韵、音调等多种差异的调研和理解,明确主张国语、方言各自为韵,不相统属,不相通押,明确反对削足适履,改方言为国语,人为使方言、国语相通押。苟相通押,追风、时髦尚无大碍,成习成势则害莫大焉:小而言之会使国语韵辙不伦不类,不再纯正;大而言之会使国语戏文不再国语,地方戏文不再地方,地方戏曲、地方曲艺不再承载地方文化、地方信息。方音、方言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应加以保护和传承。虽然方言必将最终融于国语,这是天演规律,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然人为使这一融合来得太早怕也不是什么好事。
五、内容丰富,资料笃实,涵盖范围、征引跨度均为古今历代韵书所不及
《北腔韵编》征引内容涵盖诗词、歌赋、元曲、杂剧、戏曲、曲艺、诗论、文论、剧论、韵论,应取尽取,以供读者借鉴、征引,且时间跨度上溯秦汉,下迄当今,代有涉及,便于学人寻踪、稽考。
《北腔韵编》评章部分主要纳于韵说、句说两编,总计七章十六节;资料部分尽包举于韵举、附录两编。韵举编胪列常用韵字、建首韵字、逆序韵藻、逆序韵句、规范韵例等,附录编附录“主要参考文献”72部,以便读者寻究典实;附录“北辙、宫商部目表”、“征引资料统计表”,以便读者通览北辙、宫商部目关系及征引资料范围、数量;附录建首韵字检字表以便读者按图索骥,翦丽藻以广征引。合计立论、评章、征引、简释、附注、登录等文字约130万字,为古今韵书辑录资料、入梓文字无出其右者。而其所有韵藻、韵句、韵例、文论都采录自国家正式出版典籍或南北廿四北腔省区市剧协、曲协、专业院团等专业学术单位及专家、学者、名宿、名演等名望个人所提供的公开或内部资料,征引范围、资料数量、历史跨度,也为古今官私韵书所不及。
六、赘言
《北腔韵编》作者假真同志今已年届八秩,耽于北辙已历半个世纪有奇,但仍长年矻矻于北腔戏曲、北腔曲艺、北腔韵辙探求、研究,长年念念于将其半个世纪的积年识见更充实、更完整地呈现业界,呈现国人,实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所以不已,意在在其有生之年能为北腔戏曲、北腔曲艺理论研究多做一些绵薄贡献,以期北腔戏曲、北腔曲艺国粹更精粹,地方更地方。为了此愿,不辞辛劳,不计艰危,足迹遍及南北廿四北腔省区市乃至地县,不耻求教各路专家、学者、名宿、名演等耆宿个人,获得了大量专业资料,充实了《北腔韵编》的资料府库、理论府库,保证了征引资料的丰富性、笃实性和权威性。
综上所述,作为当代韵辙新著,《北腔韵编》的学术构思十分严谨:前以前环印拓“请君入韵”标明立说之期许,中以“同声相应谓之韵”、“句无玷则篇明靡”、“举丽藻以广征引”、“检章索句以征典实”四印拓分别概括韵说、句说、韵举、附录四编之要端,继以后环印拓“为韵立极”彰明制艺之宏旨,最后以封底印拓“戏文百代史,书辞千秋评”彰显戏曲、曲艺、说世、说势、传史、资政、讽喻、教化等历史和社会功能,这在全国人民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力实现中华民族雄图大略“中国梦”的今天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就体例、内容、学术和实用价值讲,编纂构架厘编析目,独辟韵书编辑新体例,是对韵学发展的一大贡献;韵辙分部独创韵诀分韵、诀字列序,每个诀字对应一个韵部的分韵列序新体系,是对韵部列序的一大发展;资料征引丰富笃实,依据音节编列韵藻,依据句格编列韵句,依类聚以,相得益彰是对征引资料编辑方法的一大创造;附录建首韵字检字表,便于读者“检章索句,以征典实”,为使用者提供了按图索骥,以广征引的极大方便,是对韵书编辑体例的又一新贡献。凡此种种,都为古今历代韵书所不具、所不及。足可断言,《北腔韵编》从多方面填补了同类图书的历史空白,也不失为韵学史上开创性工作的成果,举为青海省名家精品出版工程,也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了。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出版社总编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