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4-05杜慧霞

兽医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养殖场规模防疫

杜慧霞 王 强

(陕西省府谷县河滨西路府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陕西府谷 719400)

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杜慧霞 王 强

(陕西省府谷县河滨西路府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陕西府谷 719400)

随着养殖模式的转变,规模养殖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主流。而加强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的监管也已成为动物卫生监督的重点。本文主要介绍了规模养殖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规模养殖场的监管对策,以供参考。

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监管;问题;对策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人们对于畜类产品需要量越来越大,这使得养殖业走向规模养殖场经营模式。规模养殖场养殖规模大,饲养密度高,所以疫病风险也随之提高,一旦发生疫病问题,必须加强疫病防控。但实际上,我国规模养殖场生产监管方面对疫病防控并不重视,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之管理监督的缺失,所以防疫现状非常不理想,并没有有效发挥监督管理职能,这十分不利于我国养殖业的持续发展。为了提高防疫质量,必须强化监督管理,发挥监管职能,保障防疫监督有效性。

1 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要求

1.1 养殖场布局

养殖场内的格局分布应该严格遵从动物饲养场卫生审核条件,生活区、办公区和生产区应当分开,并且在之间设立隔离设施;生产区的人口需要设置淋浴室或者是更衣消毒室,外加一个消毒池;生产区内部通道与污物运输处理通道应当相互分离在养殖场内,配备疫苗冷藏设施、消毒和诊疗等设备的医疗室,同时,要做好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配备相应的设施。

1.2 动物防疫要求

首先,养殖场内应建立各种免疫、用药、消毒制度,并制定免疫程序,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其次,养殖场还应该根据当地疫病的流行情况,和国家规定的强制免疫病种实施免疫,加施注意标识,有关工作人员必须按照消毒制度,选择高效、低毒的消毒药对畜牧进行消毒。

1.3 养殖档案记录

建立健全养殖场内的畜牧档案管理制度,对每一项工作及时并认真记录,对畜禽标识、免疫、投入品使用情况等实施专人负责,包括一些生产销售记录、疾病诊疗记录、无害化处理记录、疫病监测记录等。

2 当前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的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养殖业的发展,关系着国计民生,影响着民众饮食安全和农产量质量安全,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实际上我国在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监管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管理有效性难以得到保障,病猪、瘟鸡流人市场的事件时有发生。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当前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的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2.1 防疫体系不健全

防疫体系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在执行检疫、消毒时操作不规范;第二,场内的强制免疫、消毒、疫情监测等制度不完善;第三,养殖的档案不规范、不完整;第四,引入种苗、饲料、疫苗的接种没有进行详细的记录;第五,规模养殖场领导不懂得动物防疫法规,也没有意识到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致使养殖场内缺乏兽医防疫专业技术人员。

2.2 基层人员服务滞后

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导致了对规模养殖场的防疫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甚至有个别的事件出现,比如,有些业主宁可自己掏钱购买疫苗进行防疫工作,也不愿意领取政府免费发放的疫苗甚至是直接拒绝防疫人员的指导。

2.3 养殖污染治理不到位

由于监管负责人长期以来面对落后的经济条件,养殖的观念和知法守法的意识也相对较低。规模养殖场中,只有少数养殖场配备了沼气群等无公害处理设施,致使随意排放粪便等废弃现象随处可见,严重地影响了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时,由于养殖场缺乏安全处理的场所和设施,很多规模养殖场没有做好对病死动物的无公害处理,加上监管不到位,致使抛弃、销售病死动物的现象经常出现,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也对疫情的防护造成了干扰。

3 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监管对策

3.1 完善监管制度

想要保障动物防疫条件监管工作的有效落实,提高防疫质量,离不开完善的制度。因此,应尽快完善相关制度,从而提高监督力度,为监管工作开展提供导向和依据。制度建立要全面,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具体应包括:责任制度、消毒制度、兽药使用制度、疫情上报制度、免疫制度、检疫报检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等。

3.2 做好调查记录

为了提高监管有效性,必须建立监管档案,查询相关资料,例如:生物制品、饲料、药物的使用档案,动物人场、出场档案,是否进行合格检疫,是否建立免疫记录,是否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药物使用是否存在违反情况。

3.3 提高相关人员综合素质

动物防疫监督工作具有一定复杂性和特殊性,对相关人员专业素质有着较高要求,高素质人才是开展有效监管工作的基础非专业人员滥竿充数,不仅会削弱监管力度,还会影响其他监督人员工作积极性,给监管工作开展带来不利影响,造成监管缺失问题。

3.4 进行事前监督

在规模养殖场建设阶段就要采取管理,对养殖场的选址、设计、规划都进行严格控制,距离生活饮水区禁止建设养殖区场地选址必须符合动物防疫要求,各功能区必须严格区分,生活区、生产区、饲料区、隔离区、粪污区必须间隔一定合理距离,生产、隔离、饲料加工、粪污治理及无害化处理5个功能区间距应达100m以上,且各自建围墙与四周有效隔开,通过具有消毒设施的门与外面连接,从而避免各功能区间的交叉感染。

4 结束语

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关系着畜牧类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必须提高重视。因此,我国应积极开展监督管理工作,提高动物防疫监管有效性,保障监管工作的落实。

[1] 彭文平.规模养殖场防疫监管的现状及对策[J].南方农业,2016,(6):180,182.

[2] 桂小燕.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存在的问题和措施[J].当代畜牧,2016,(5):26-27.

[3] 巩天亮,米耀云,乔文军.规模养殖场防疫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5):27.

[4] 田菊梅.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的监管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7):20.

猜你喜欢

养殖场规模防疫
“豪华防疫包”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防疫、复工当“三员”
端午节俗与夏日防疫
规模之殇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四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