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猪链球菌病防治的建议
2016-04-05余崇海
余崇海
(四川省威远县向义镇畜牧兽医站,四川威远 642452)
规模养猪链球菌病防治的建议
余崇海
(四川省威远县向义镇畜牧兽医站,四川威远 642452)
猪链球菌病为链球菌感染而诱发的一类疾病总称,此病四季皆发,每年5~11月份多见。目前,此病世界范围内流行,多个国家均有发病病例报道。国内的华南、华东、江西等地都有大面积爆发的流行,进入20世纪后期,此病更是有上升态势,危害越来越严重。根据病程长短,有急性败血型、脑膜炎型、亚急性和慢性。感染病例因致感病毒毒力、猪自身体质等不同,而表现强弱不同的症状,均为此病诊断的重要依据。此病预防的关键,在于严格检疫,改善饲养管理,接种防疫疫苗,发病猪及时治疗。临床施治,应早发现、早治疗,遴选高效药物。用药期间,用量要足,疗程足够,巩固疗效。
链球菌病;防治;流行
1 前言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猪的一种多型性疫病。该病的临床特征是急性者表现为出血性败血症,慢性者则表现为关节炎、心内膜炎和淋巴结脓肿。此病国内各地均有发病报道,尤其是集约化养殖场,此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态势,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防的细菌性传染病。
2 流行特点
链球菌病四季皆发,每年5~11月份多见,此病为地方性流行,多数呈败血经过,能在短期内迅速波及全群。此病有慢性病例经过,以仔猪、架子猪和怀孕母猪最易感。此病传染源为病猪和带菌猪,感染后病猪未经无公害化处理,是传播感染此病的重要诱因。
就此病流行病型而言,最早在1949年国内就有散发病例报道。大面积传播开来,是在20世纪60年代,四川、广西等多个乡镇均有此病流行。到20世纪后期,此病呈上升态势。临床表现和病原病理有了不同的变化趋向,多数因α型链球菌感染而表现混合感染症。今后几年来,此病型逐渐蔓延开来,而且危害越来越严重。
3 临床症状
根据病程长短,有急性败血型、脑膜炎炎性、亚急性和慢性。
急性败血型—发病较突然,体温骤升,食欲不振,排粪干硬,结膜潮红,流泪。之后的几天,部分病猪跛行、站立困难、关节炎。个别病例,运动失调,磨牙,昏睡。部分猪只颈背部泛红。发病后期,呼吸困难。病程较急的,来不及治疗,1~3d即死亡,致死率达90%以上。
脑膜炎炎型:此型多见于哺乳仔猪和断奶后小猪。病初体温升高(40.5~42.5℃),不食,便秘,有浆性可粘性鼻漏。病猪很快表现出神经症状,如步行时前肢高踏,或四肢不协调,转圈,空嚼,磨牙,仰卧,继而后肢麻痹,前肢爬行,四肢作游泳状或昏迷不醒等等。部分病猪出现多发性关节炎、关节肿大。最急性者几小时或一、二天内死亡,病程达3~5d者,有部分小猪在头、颈、背等部位出现水肿,指压凹陷。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很高。
亚急性和慢性:可由急性型转化而来,也可以亚急性或慢性型初发。多见于流行后期或老疫区的散发病例。其突出特征是病情缓和,流行缓慢,病程长久(可达1个月以上),发育迟缓。病猪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如关节炎、淋巴结脓肿、心内膜炎、乳房炎等。关节炎时可见病猪一肢或多肢、一个或多个关节肿胀,患肢表面凹凸不平,跛行、步态变形或不能站立。淋巴结脓肿以颌下淋巴结肿、硬、热、疼,从枣大小至柿子大小不等,外观呈圆形隆起,可不同程度地影响采食、咀嚼、吞咽、呼吸等功能。时间较长时化脓灶可自行成熟破溃,排出脓汁后逐渐自愈,病程一般1个月左右,较少引起死亡,但病猪生长发育受阻。
4 预防和治疗
4.1 预防
(1)严格检疫,禁止自疫区引进。病猪禁止随意买卖,病死猪无公害化处理,深埋或焚烧。
(2)猪链球菌病为重要的条件性致病菌,此病通过改善饲养管理,能大大降低此病的发病率。加强断奶关、出生关管理,注意加强消毒管理,改善不适宜的养殖环境,合理搭配日粮。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集中清理粪污,堆积发酵处理,清灭致病菌源。严格消毒管理,几种消毒药剂交替使用。百毒威、灭菌净、消毒威等,均可尝试借鉴。
(3)接种防疫疫苗,同样为不错的选择。①可用自家灭活苗,经现场分离链球菌制备灭活苗,对大群猪此病的流行和发生,能起到不错的防控效果。具体免疫程序:母猪产前6周和3周,分别注射用10ml,通过吮吸母乳增强猪群抗体水平,达到保护仔猪的目的。仔猪用于3周龄、7周龄,分别免疫注射1次,同样能很好保护仔猪免受病菌侵染。②可用市场商品苗,常见的商品苗,有猪链球菌多价灭活苗、氢氧化铝甲醛苗、弱毒冻干苗,接种剂量参照标签使用说明而定,有效免疫期达半年之久。
4.2 治疗
发病猪的治疗,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首先,隔离未见症状猪。用青霉素20万IU/kg,肌肉注射,每天2次;用阿莫西林0.2g/kg,混饲拌料,每天2次;用磺胺嘧啶0.2~0.4g/kg,混饲拌料,每天2次;连续用4~5d,效果康复治疗效果较好。
症状较明显的病猪,及时用抗菌退热药物,用“复方新诺明”注射液,首次用量0.14g/kg,之后,减半用药,每天2次,连续用3~4d。或者,用氨苄青霉素,肌肉注射5~8万IU/kg,每天3次,连续用3d。有高热症病例,配合用解热镇痛药,康复治疗效果更好些。总之,此病的治疗,总体原则:早发现、早治疗,结合高敏药物,遴选高效药物。用药治疗期间,务必要用量足,疗程有保障,起到巩固疗效的目的。
[1] 汪令四.规模养猪场猪链球菌病的防治措施[J].饲料与畜牧·规模养猪,2015,(11):171.
[2] 付田英.规模化猪场链球菌病的防治[J].畜牧市场,2005,(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