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治

2016-04-05陆海明

兽医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母源法氏囊雏鸡

张 霞 徐 霞 陆海明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溪河镇畜牧兽医服务站,江苏淮安 22322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治

张 霞 徐 霞 陆海明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溪河镇畜牧兽医服务站,江苏淮安 22322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RNA病毒科双RNA病毒属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3~12周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且以损害法氏囊等淋巴细胞为特征,具有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特点。本文介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及其防治措施,供养殖户参考。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病学;诊断;防治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RNA病毒科双RNA病毒属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幼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并以损害淋巴细胞—法氏囊、引起免疫抑制的传染病。其特点是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我国将其列为二类疫病。该病最早于1957年发现于美国东海岸特拉华州的甘布罗镇的肉鸡场,故又称甘布罗病。我国于1979年首次在广州发现。目前,该病已遍及世界各地,给养鸡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病学

1.1 易感动物

自然感染仅发生于鸡,各种品种的鸡都能感染。

1.2 发病年龄

主要集中于2~15周龄的鸡,3~6周龄的鸡最易感。最小发病日龄为8日龄,最大发病日龄在140日龄左右,近年有138日龄的鸡也发生本病的报道。成年鸡一般呈隐性经过。

1.3 发病季节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主要以4~10月份多发,其它季节发病较少。

1.4 传染源

主要为病鸡的粪便以及经粪便污染了的饲料、饮水、垫料、用具、人员。本病往往突然发生,传播迅速。

1.5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病鸡的直接接触和受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用具、人员的间接接触传播。

1.6 影响发病和死亡的因素

死亡率差异很大,有的仅为3~5%,一般为15~20%,严重发病群死亡率可达60%以上。本病常与大肠杆菌、新城疫、鸡支原体病混合感染,死亡率也可提高。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

2.1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2~3d,最初发现有些鸡啄自己的泄殖腔。病鸡羽毛蓬松无光泽,采食减少,病鸡畏寒颤抖,常在近热源处打堆,或在墙角呆立,精神萎顿,翅膀下垂,随即病鸡出现腹泻,起初排黄色稀便,后出现白色粘稠和水样稀粪,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严重者病鸡头垂地,闭眼呈昏睡状态。在后期体温低于正常,严重脱水,极度虚弱,最后死亡。近几年来,发现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亚型毒株或变异株感染的鸡,表现为亚临床症状,炎症反应弱,法氏囊萎缩,死亡率较低,但由于产生免疫抑制严重,而危害性更大。

2.2 病理变化

死于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外观可见明显脱水,腿部和胸部肌肉有条状或斑状出血,剖检法氏囊具有明显的病变特征,法氏囊肿大,比正常的大2-3倍。法氏囊表面水肿或有黄色胶冻样浸润,黏膜皱褶多而浑浊不清,黏膜表面有点状出血或弥漫出血,严重者呈“紫葡萄样”外观,囊内黏液增多,法氏囊水肿和出血,体积增大,重量增加,比正常值重2倍,切开囊内有黄色胶冻状渗出物或干酪样渗出物。腿部和胸部肌肉有点状或斑状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见有条状出血点。肾脏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并有白色尿酸盐沉着,严重者呈现花斑肾状。脾脏肿大、出血。

2.3 实验室检验

2.3.1 琼脂扩散试验

取发病鸡数只,采鸡血分离血清,进行琼脂扩散试验,并设阳性血清对照组,发现受检血清和抗原之间出现明显致密的沉淀线,且与阳性血清和抗原之间出现的沉淀线一致,即可判为阳性。

2.3.2 荧光抗体检测

采集发病鸡法氏囊病料触片,再将荧光抗体用pH值为7.2、浓度为0.005mol/L 的PBS稀释,然后将此荧光抗体稀释液滴加到触片上,再将触片置于湿盒中,37℃感作30min取出。接着先用pH值为7.2的PBS冲洗,继以自来水冲洗5min左右,后以蒸馏水冲洗,自然干燥或风扇吹干,最后滴加缓冲甘油封片(无荧光甘油9份,pH值为7.2的PBS 1份)。再置于暗室中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若胞浆内出现颗粒状或弥散状特异荧光,即可判为阳性。

2.3.3 易感鸡感染试验

取病死鸡的法氏囊典型病变,经磨碎制成悬液,经滴鼻和口服感染21~25日龄易感鸡,在感染后48~72h出现症状,死后剖检见法氏囊有特征性的病变。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通常有急性肾炎,因此应注意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肾病变型相鉴别。患肾病型鸡见肾肿大,有时输尿管扩大沉积尿酸盐,法氏囊充血和轻度出血,但法氏囊无水肿,耐过鸡的法氏囊不见萎缩。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无出血。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防治措施

3.1 预防措施

3.1.1 加强环境控制,减少感染压力

严格搞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定期清理粪便、污水,保持环境清洁,特别是育雏室,要选用高效无毒的消毒药对饲养环境、鸡舍、用具、笼具进行喷洒消毒,经4~6h后彻底清扫和冲洗,然后再经2~3次消毒;强化进场进舍人员和车辆的消毒;控制饲养密度,减轻各种不良应激;特别要加强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控制好育雏室的温度和密度。

3.1.2 强化种鸡免疫,提高母源抗体水平

种鸡群经疫苗免疫后,可产生高的抗体水平,可将其母源抗体传播给子代。因此,种鸡在18~20周龄和40~42周龄经2次接种IBD油佐剂灭活苗后,雏鸡可获得较整齐和较高的母源抗体,在2~3周龄内得到较好的保护,能防止雏鸡早期感染和免疫抑制。

3.1.3 适时开展雏鸡免疫接种,增强免疫保护力

雏鸡的母源抗体只能维持一定的时间,随着母源抗体的逐渐消失,必须要对雏鸡进行疫苗预防。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疫苗。各地应根据当地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鸡场IBDV的污染程度和鸡场的卫生状况、雏鸡母源抗体的水平及其均匀度、鸡的品种等综合因素来确定使用疫苗的种类。有母源抗体的鸡群可选用中等毒力疫苗,没有母源抗体或抗体水平偏低的鸡群可选用弱毒疫苗或中等毒力疫苗,对于IBDV污染程度较严重的地区和鸡场,建议使用中等偏强毒力的活疫苗,它们突破母源抗体的能力强,免疫效果较好。其次,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制定IBD免疫程序时,应根据当地的疫情状况、饲养管理条件、疫苗毒株的特点、鸡群母源抗体水平等来决定,以便选择适当地免疫时间,有效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尤其要考虑母源抗体对首免的影响,高水平的母源抗体在一定时期内可以使雏鸡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但不论母源抗体水平有多高,都会以一定的半衰期平稳消失,从而失去对雏鸡的保护作用。因此必须在母源抗体消失前对雏鸡进行IBD疫苗免疫,使其尽早获得主动免疫。而确定IBD初免时间是免疫成功的关键。可应用琼扩试验测定雏鸡母源抗体消长情况确定首免日龄,当1日龄雏鸡测定,阳性率不到80%的鸡群在10~16日龄间首免,阳性率达80~100%的鸡群,在7~10日龄再检测一次抗体,阳性率在50%时,可确定于14~18日龄首免。

3.1.4 做好种鸡场蛋传性疾病和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净化工作,提高商品鸡群的免疫应答

对种鸡场内的蛋传性疾病和免疫抑制性疾病进行监测,并结合流行病学制定蛋传性疾病和免疫抑制性疾病免疫程序。同时加强对种蛋及其贮存保管仓库和用具的消毒工作,切断蛋传性疾病传播的途径,加强对鸡舍及周围环境和用具的消毒,净化免疫性疾病,提高商品鸡群的免疫应答。

3.2 治疗措施

3.2.1 改善饲养条件,适当调整日粮配制

保证提供适宜鸡群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量,避免各种应激反应;在饮水中增加葡萄糖、电解多维,注意适当降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将饲料中蛋白质水平降低到15%,同时增加复合维生素的饲喂量。

3.2.2 积极进行对症治疗

一旦鸡群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应及时隔离饲养发病鸡群,并对发病鸡群积极进行对症治疗,治疗方法有两种:

①注射高免卵黄抗体液或法氏囊抗血清。当前传染性法氏囊高免卵黄液已广泛使用,对传染性法氏囊病起到了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但在生产和使用中除应注意注意高免黄液的质量,确保抗体效价在1:64~128以上(琼扩),还应注意注射卵黄抗体的时机:发病早期严禁注射,一般在发病的中期先注射健康鸡,再注射假定健康鸡,最后注射发病鸡只。每只鸡注射高免卵黄抗体液1.0~2.0ml,抗血清0.5~1.0ml,过去注射一次即可见效,现在需要连续注射2~3次才能完全见效。治疗宜全群注射,为了防止继发感染和提高鸡群抵抗力,可同时加入庆大霉素、丁胺卡那等抗菌药物一起注射,或在饮水中加入广谱抗菌素(如恩诺沙星)、复合多维和黄芪多糖等,可显著提高疗效。

②中药治疗。取双花20g、黄连20g、黄柏30g、黄芩30g、黄药子20g、白药子20g、党参50g、茯苓20g、甘草30g,混合碾碎后按6%~8%的比例均匀拌入饲料中,供鸡自由采食。食欲不好的,可煎汤灌服,每只鸡5~10ml,每日2次,也有一定的疗效。为了防止继发感染,可配合使用广谱抗菌素。

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必须保证给鸡充足的清洁饮水,如能配合应用一些肾肿解毒药物,缓解肾脏负担,将会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但对发病鸡群不宜使用磺胺类、驱虫类、奎乙醇等毒性较大药物以及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嗜肾脏药物。

3.2.3 严格执行无害化处理制定

对病死鸡及粪便、污水,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定期实施消毒,严防病源扩散传播。

总之,尽管目前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但是采取早预防、早诊断、及时对症治疗等综合防控措施,还是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发生的,还是能将损失降至最低的。

[1] 白朝勇.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综合防控[J].兽医导刊,2009,32 (7):22-26.

[2] 李成洪,李英伦,周晓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研究进展[J].贵州畜牧兽医,2003,27(6):31-32.

[3] 雷宇平,史民康,田鲜红.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新特点与防治[J].中国动物检疫,2007,24(3):43-44.

[4] 韩学毛,谢三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研究近况[J].浙江畜牧兽医,1994,19(2):30-31.

[5] 吴增坚.鸡场的兽医监督和管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93-96.

猜你喜欢

母源法氏囊雏鸡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母源抗体仔猪疾病防治作用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优选雏鸡四法
荆防败毒口服液治疗鸡法氏囊病的疗效试验
雏鸡初饮要注意什么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