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祁连县牛羊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及综合防治情况调查报告

2016-04-05麻文林

兽医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牧户布病氏杆菌

麻文林

(青海省祁连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青海祁连 810499)

祁连县牛羊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及综合防治情况调查报告

麻文林

(青海省祁连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青海祁连 810499)

布氏杆菌病是严重威胁畜牧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本病可造成牛羊大范围流产,生产性能下降,妨碍出栏牲畜调运和畜产品卫生质量安全,给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我们对几年来布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综合防治情况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调查、整理和分析,现汇总如下:

祁连县;牛羊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1 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2010年在全县5个牧业乡镇10个行政村展开调查,共走访牧户157户。经了解,近几年牛羊流产普遍有所回升,但一般流产率不超过4%;牛羊流产现象较为突出的地区有默勒镇老日根、才什土、瓦日尕3个村和峨堡镇黄草沟、峨堡2个村。上述5个村共有牧户1192户,年流产牛羊10头只以上的有80户,占到12.46%。5个村共存栏牦牛3.9442万头,羊13.5138万只;其中母牛1.38万头,母羊7.84万只;种公牛652头,种公羊2613只;母牛流产在5~7%之间,个别牧户母牛群流产高达80%,发生流产母牛以4岁以上经产母牛为主,流产多发生于怀孕中后期(妊娠7~8个月),胎儿多为死胎,少数弱胎,值得注意的是个别牧户流产胎儿无毛。今年布病检测结果上述5村也明显高于其它地区。限于该病流行特点和检测范围,目前尚不能确定流行趋势和范围,但上述5个村作为重点发病区和牧区布病感染普遍回升是不容置疑的。

2011~2013年将布氏杆菌病做为本地区重点疫病开展专项流行病学调查,将默勒镇、峨堡镇和野牛沟乡确定为重点调查乡镇;八宝镇和扎麻什乡确定为奶牛布病重点调查乡镇。每个重点乡镇确定两个村、10个牧户为定点调查牧户。五个牧业乡镇各确定20个牧户为重点调查户。经过对七个乡镇、30个定点调查户和100个重点调查户3年来牛羊流产和空怀情况现场调查,牦牛平均流产率为0.28%、空怀率为27.11%;羊流产率为1.57%、空怀率为5%(详见附表1、2)。

2 综合防治情况

根据本病在我县的流行特点,和实验室监测结果,结合国家布氏杆菌病防治技术规范要求,经综合研究确定采用疫病监测与免疫注射并重的防治措施。对牧区所有生产母畜进行免疫注射,减少因流产造成的经济损失,形成免疫保护屏障;对种公畜采取实验室监测,淘汰阳性种畜的净化措施;农区奶牛不进行免疫而是监测淘汰阳性个体,逐年净化。开展牛羊布氏杆菌病病原学实验室检验,确定当前流行病菌种属,为进一步免疫提供依据;加强布病综合防治技术培训工作,普及防治知识和提高自我防护技能;对重点发病区生产母畜实施计划免疫,全面检测种畜和幼年牲畜,对阳性牲畜实施扑杀无害化处理;对一般发病地区采取以检测处理阳性牲畜为主的净化措施;加强输出动物检疫,尤其是输出和串换的种用牲畜必须全部实验室检测合格方可调运。对本县5个重点发病村所有种畜进行普查,淘汰阳性种公畜。受目前技术力量和牧区放牧特点所限,遵循周密计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首先从检测种公畜开始,逐步淘汰和净化种畜;对生产母畜实施计划免疫,减少因流产造成的经济损失。通过三年的防治,重点村社牛羊流产现象明显下降。

3 布病存在问题

3.1 疫苗规格不统一,实际操作不便

目前使用的疫苗规格不统一,有75头份、100头份、115头份等,给实际疫苗注射带来极大不便;没有专供牛的包装规格,而是采以每头牛25头份羊换算,加上村级动物防疫员自身文化水平所限,难免由于注射剂量不准而影响免疫效果。

3.2 病畜扑杀补偿机制尚未健全

检出的阳性病畜必须淘汰和无害化处理,由于得不到及时的经济补偿,严重影响了群众处理病畜的积极性,是造成病畜处理难的一个原因之一。阳性种畜得不到及时处理,严重影响了防控成效,建议尽快建立布病淘汰处理经济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有利于布病进一步净化。

3.3 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还需加强

布病流行病学调查范围还局限于重点村社,调查覆盖面有限,难以反映本病流行的实际情况,对制定进一步防治措施造成负面影响。部分村社群众反映打了疫苗,牲畜还有流产现象发生,免疫效果不明显,经过我们综合分析,认为不排除衣原体、支原体、弓形虫等混合感染现象,所以应加强衣原体等相关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4 建议

4.1 加强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加强外运牲畜和种公畜血清学监测工作,坚决淘汰和无害化处理阳性种畜,对流产胎儿和污染物采用深埋和焚烧处理;定期进行圈舍消毒工作;扩大流行病学调查范围,充分掌握布病流行和分布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定综合性防治策略;对重点村社和牧户实行定点监测,提高阳性牲畜淘汰净化速度,巩固防治成效。

4.2 尽快健全和完善无害化处理经济补偿机制

目前,由于缺乏布氏杆菌病无害化处理经济补偿制度和相应补偿标准,给阳性牲畜无害化处理造成很大阻力,造成部分病畜无法及时处理,严重影响了防治效果,建议上级行政业务部门尽快出台布病无害化处理经济补偿相关政策,完善补偿机制,以利于各项防控措施的实施。

4.3 加大布病监测经费投入

建议政府加大布病防控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防治经费到位,积极争取申报相关项目,获得国家项目支持,为布病防治提供经济支持。

4.4 加强乡镇疫病监测体系建设

目前,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只侧重于县级实验室监测,而乡镇一级的定点监测、重点疫病监测、全面监测工作远跟不上实际需要。当前乡镇兽医站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于:一是乡镇兽医站业务人员普遍不足,工作难以做到人员固定;二是乡镇兽医站管理体制尚未健全;三是乡镇兽医站工作经费紧缺;四是乡镇兽医站业务人员专业素质亟待提高。应建立乡镇兽医实验室,健全检测体系,稳定基层专业队伍,提高监测能力,从而提高布病监测覆盖面。

4.5 做好基础免疫工作

对牧区能繁母畜继续实施计划免疫,通过连年高密度免疫,有效降低流产、空胎和死胎,通过免疫对抗自然病源感染,通过牲畜更新换代达到逐步净化布病目的。

[1] 赵敏慧.祁连县牛羊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及防治情况调查[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1,(5):35-36.

猜你喜欢

牧户布病氏杆菌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
生计资本对牧户牲畜养殖规模决策的影响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例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草原牧户游升级记
基于草场生存评估模型的阿巴嘎旗北部牧户草场退化现状及原因分析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我国牧户生计脆弱性研究进展及应对措施
麋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