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联合腹部、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在外源性心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6-04-05张臻庞雄
张 臻 庞 雄
(新疆阿克苏市兵团第一师医院超声科,新疆 阿克苏 843000)
超声心动图联合腹部、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在外源性心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臻庞雄
(新疆阿克苏市兵团第一师医院超声科,新疆 阿克苏84300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腹部、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应用于外源性心脏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110例外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超声心动图、腹部超声、外周血管超声的超声所见详细记录,并将检查结果与CTA、MRI或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心动图、腹部及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其中,70例患者在初次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即可确诊,超声心动图可见心脏位置改变或形态学改变;40例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无法确诊,均在联合腹部、外周血管超声检查时确诊,初次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时误诊、漏诊22例。结论超声心动图联合腹部、外周血管超声应用于外源性心脏病临床检查中,可以弥补超声心动图的不足,明确腹部、外周血管的病变性质,降低临床误诊率、漏诊率。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腹部超声;外周血管超声;外源性心脏病
外源性心脏病是指外源性疾病引起的心脏病变,为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多系膈疝、食管癌、纵隔肿瘤或肺癌等疾病所致。在临床上,心脏相关疾病多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但传统超声心动图诊断能力有限,无法对外源性心脏病作出有效评价。因此,在使用超声心动图基础上,借助更加合理、准确的检查方式可有效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疗效。研究[1]指出,腹部超声、外周血管超声联合超声心动图应用于外源性病变引发的心脏异常疾病诊断中,效果肯定,可大力提升临床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110例外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分布为11~63岁,平均年龄为(35.1±6.7)岁,疾病类型:夹层动脉瘤31例,肺动脉栓塞26例,食管癌19例,纵隔肿瘤13例,肺癌11例,其他10例。病例纳入标准[2]:(1)经CTA、MRI或病理检查,确诊外源性疾病;(2)经临床检查及超声检查确诊心脏病变;(3)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1)不符合诊断标准的;(2)其他恶性肿瘤患者;(3)严重精神病患者;(4)临床资料不齐全或配合度较低者。
1.2 方法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完善常规检查,并于确诊病情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Philips HDI 5500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0~5.0 MHz。检查时嘱患者取左侧卧位或平卧位,采用超声心动图常规检查胸骨上凹、剑突下及胸骨旁等位置。采用平卧位,进行腹部或四肢血管超声检查。将超声心动图、腹部超声、外周血管超声的超声所见详细记录,并将检查结果与CTA、MRI或病理结果相比较。
2结果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心动图、腹部及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其中,70例患者在初次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即可确诊,超声心动图可见心脏位置改变或形态学改变;40例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无法确诊,均在联合腹部、外周血管超声检查时确诊,初次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时误诊、漏诊22例。
3讨论
在临床上,患者因心脏不适来就诊时,单纯的超声心动图仅限于判断心脏本身的改变,往往无法发现许多潜在病变。因此,往往需要借助经腹部超声、外周血管超声或其他检查进行辅助检查,弥补超声心动图的不足,以进一步确诊。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心动图联合腹部、外周血管超声应用于外源性心脏病诊断中得到广泛青睐。一方面,可以弥补超声心动图的不足,在实际检查中,当肿瘤挤压或累及心脏时,若肿瘤具有完整包膜或分界较为明显时,联合超声可明确诊断,否则极易误诊[3-5]。另外,通过超声探头适当的调整频率,以扩大扫查范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可在胸骨旁、剑突下加大扫查范围,可有效提高对心脏周围组织、脏器的排查。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联合运用不同部位超声检查,可更加详细的了解腹部、外周血管病变和血流情况,对明确外源性疾病及心脏改变、血管病变等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另一方面,通过联合使用腹部、外周血管超声,可进一步扩展诊断思路。例如,以心脏受压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外源性疾病包括膈疝、纵隔肿瘤及肺癌等,采用超声心动图即可明确诊断;而针对肾癌、肝癌扩展到右房转移的心脏内肿瘤者,单纯采用超声心动图无法明显外源性疾病来源,不利于最终临床治疗,但联合使用腹部超声可以直观了解腹部中肝、肾等脏器有无原发病变,从而进行明确诊断[6-7]。主动脉夹层、大动脉炎等外周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脏异常时,单纯采用超声心动图也无法明显疾病来源,加用外周血管超声可显著提高临床诊断率[8-9]。
本研究通过对110例外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心动图、腹部及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其中,70例患者在初次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即可确诊,超声心动图可见心脏位置改变或形态学改变;40例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无法确诊,均在联合腹部、外周血管超声检查时确诊,初次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时误诊、漏诊22例。说明联合使用腹部、外周血管超声有利于提升临床诊断正确率,可有效降低临床误诊率、漏诊率。综上所述,超声心动图联合腹部、外周血管超声应用于外源性心脏病临床检查中,一方面可以弥补超声心动图的不足,明确腹部、外周血管中的病变性质;另一方面,可以扩展临床诊断思路,降低临床误诊率、漏诊率。
参考文献:
[1]秦金霞,李建玲,徐杰,等.超声心动图联合腹部、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在外源性心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3,30(1):51-52.
[2]陈斌,来永飞.超声心动图与外周血管超声诊断肺栓塞症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11):1800-1802.
[3]王国辉.心脏及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8(1):64-65.
[4]A Alhuzaimi,YA Mashham,JE Potts.Echo-Doppler Assessment of Arterial Stiffness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Kawasaki Diseas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Echocardiography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Echocardiography,2013,26(9):1084-1089.
[5]E Hahn,WA Zuckerman,JM Chen.An Echocardiographic Measurement of Superior Vena Cava to Inferior Vena Cava Distance in Patients < 20 Years of Age With 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J].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4,113(8):1405-1408.
[6]AZ Beaton,JI Pike,C Stallings.Predictors of repair and outcome in prenatally diagnosed atrio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Echocardiography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Echocardiography,2013,26(2):208-216.
[7]杨小花.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4,32(2):95-96.
[8]DA Roberson,C Wei,D Patel.Three-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of Atrial Septal Defect: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tomic Study[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Echocardiography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Echocardiography,2011, 24(6):600-610.
[9]郑舒展,夏纪筑,罗兴林,等.经食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房间隔膨胀瘤特征及瘤体内血栓形成的观察[J].海南医学,2014,25(1):50-52.
*作者简介:张臻(1979—),女,新疆人,主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超声诊断工作。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115(2016)07-0825-02
doi:10.3969/j.issn.1004-7115.2016.07.044
(收稿日期2016-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