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脾虚湿滞型32例观察

2016-04-05谭登永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重庆404000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臌胀腹围利水

谭登永(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重庆 404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脾虚湿滞型32例观察

谭登永
(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重庆 404000)

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硬化腹水脾虚湿滞型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4例,均为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42~69岁﹑平均(50.3±9.2)岁,病程平均(20.3±3.4)年,肝功能ALT(75.6±10.9)U/ L﹑AST(82.3±11.2)U/L﹑ALB(25.6±3.5)U/L。对照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45~71岁﹑平均(48.3±10.2)岁,病程平均(21.3±5.7)年,肝功能ALT(80.6±9.7)U/L﹑AST(79.3±13.2)U/L﹑ALB (24.8±4.1)U/L。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2011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学术会议《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1]中肝硬化腹水诊断标准以及《中医内科学》[2]臌胀分型标准。症状为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者颜面微肿,下肢浮肿,周身困重,神疲乏力,纳差,甚至厌食,大便稀溏,尿少,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或缓。体征有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腹壁静脉曲张,脾大,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下肢凹陷性水肿等。

排除标准: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中重度黄疸﹑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自发性腹膜炎﹑肝癌等。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限制钠和水的摄入,视病情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甲硫氨酸维生素B1﹑水飞蓟宾﹑甘草酸制剂等,低蛋白血症者输注白蛋白﹑血浆。

治疗组另用四君利水方加减。党参20g,炒白术12g,茯苓20g,炙甘草6g,猪苓15g,水红花子12g,楮实子12g,黄芪30g,陈皮12g,法半夏12g。水湿过重,加肉桂﹑大腹皮﹑泽泻以助膀胱气化而利小便;气虚息短,加重黄芪﹑党参用量以补肺脾之气;胁腹胀痛,加郁金﹑青皮﹑砂仁等理气宽中;纳呆腹满,食后尤甚者,加山药﹑薏苡仁﹑白扁豆﹑鸡内金﹑木香﹑谷芽﹑麦芽等健脾理气消食;腹筋暴露,加桃仁﹑赤芍﹑三棱﹑莪术等活血;若腹部痛甚者,加用泽兰﹑延胡索活血止痛。每日1剂,文火慢煎50min,每次150mL,每日3次,餐后口服,1个月为一疗程。

3 疗效标准

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2011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学术会议《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1]。有效I级:腹水及肢体水肿消退,B超检查阴性,主要症状消失,无明显腹胀,24h尿量1500mL以上,大便通畅,纳食较好,体重恢复到腹水前水平,肾功能﹑电解质正常,Child-Pugh评分提高大于2分,稳定3个月以上。有效II级:腹水及肢体水肿大部分消退,B超检查腹水减少50%以上,症状明显改善,腹胀明显减轻,24h尿量1000mL以上,大便通畅,纳食较前增加,肛门排气尚可,体重减轻2kg以上,或腹围缩小5cm以上,肾功能正常,电解质基本正常,Child-Pugh评分提高大于1分,稳定1个月或更长。有效III级:腹水及肢体水肿有所消退,B超检查腹水减少50%以下,症状略有改善,腹胀稍减轻,24h尿量不足1000mL,大便干结或溏薄改善﹑次数每天1~3次,纳食一般,肛门排气少,体重有所减轻但小于2kg,或腹围缩小3~5cm,肾功能基本正常,电解质轻度异常。无效:腹水﹑体重﹑腹围﹑症状﹑辅助检查无改善或加重。

4 治疗结果

对照组有效I级0例﹑有效II级6例﹑有效III级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8.8%。治疗组有效I级3例﹑有效II 级11例﹑有效III级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 讨 论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纽带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临床上有多系统受损,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其中腹水是肝功能最突出的临床表现。肝硬化腹水属中医“臌胀”范畴,其中脾虚湿阻证为最常见的证型。脾虚湿阻型臌胀多见于久病之人,常可因情志所伤﹑酒食不节﹑劳欲过度﹑积聚失治等诱发,导致脾脏受损不能运化水谷,水湿内生而成鼓胀。治以益气健脾,利水消肿。四君利水方中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中党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茯苓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健脾祛湿之功益著。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四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再辅以陈皮﹑半夏加强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效;水红花子消积止痛﹑利水消肿;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楮实子﹑猪苓利尿渗湿。诸药合用,使脾气健运,水液自消。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9):1171-1174.

[2] 肖振辉.中医内科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

[中图分类号]R575.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6)05-0462-01

[收稿日期]2016-01-15

猜你喜欢

臌胀腹围利水
孕中、晚期不同特征胎儿超声生物学指标Z-评分的差异性
何复东运用自拟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虚损性疾病经验
玉米薏苡仁利水汤可改善小腿肿胀
超声测量胎儿腹围预测出生体重的探讨
胎儿超声生物学指标Z-评分值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效果
益气活血利水复方塌渍治疗大鼠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超声测量胎儿腹围在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中的应用
牛瘤胃膨胀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
牛“青草胀”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