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刮痧法和走罐法异同点
2016-04-05程宏亮周静珠
程宏亮,周静珠
试论刮痧法和走罐法异同点
程宏亮1,周静珠2
(1.江苏省中医院,南京 210029;2.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 210029)
刮痧法和走罐法均为中医学外治疗法,临床使用广泛,但两者不尽相同。该文就两者在历史来源、操作方法、机制探讨、临床应用4个方面分析论证两者异同点,方便临床工作中选择运用,提高临床疗效。
刮搓疗法;拔罐;推罐;外治法
刮痧法和走罐法是中医学传统的外治疗法,两种方法都是在中医学经络理论指导下,通过器具刺激体表经络、穴位,或致皮肤潮红,或出痧。临床上两者可单独使用治疗疾病,也可配合使用,共奏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之功效。但两者由于操作方法有差异,功效上不完全等同。
本文就两者在历史来源、操作方法、机制探讨、临床应用4个方面分析论证两者异同点,以供临床工作者在实际治疗中选择运用。
1 追溯来源
刮痧法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人类在患病时本能地用手或石片拍打或锤击某些部位,而病痛却因此而得到改善。通过长期积累,出现了砭石治病。现代针灸术便是砭石的发展,而刮痧法亦是砭石的另外一个延续。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多处论述“布炙以熨”“抚以布”。元代医家危亦林在公元1337年撰成的《世医得效方》较早对痧证有了明确论述[1]。至清代,有关刮痧的描述更为详细。郭志邃《痧胀玉衡》:“刮痧法,背脊颈骨上下,又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用铜钱蘸香油刮之。”吴尚先《理瀹骈文》:“阳痧腹痛,莫妙以瓷调羹蘸香油刮背,盖五脏之系,咸在于背,刮之则邪气随降,病自松解。”如今刮痧疗法不仅是一种治病救人的方法,更因为其取材多样、疗效确切,且操作方法易学等优点,已经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普及,用于家庭保健、防病养生等范畴。
走罐法是基于拔罐法的基础上变化而成。拔罐法古称角法,记载此法最早的现存古书为《五十二病方》,“牡痔居窍旁,大者如枣,小者如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孰(熟)二斗米顷,而张角”,其中“以小角角之”即指用小兽角吸拔。走罐法最早见于1956年田成庆发表在上海中医药杂志的《拔罐法》[2-3],文中提出走罐的方法,并指出此法无任何作用。2008年国家规范走罐操作标准,即“用罐吸拔后,一手握住罐体,略用力将罐沿着一定路线反复推拉,至走罐部位皮肤紫红为度”[4]。近年来,天津中医药大学陈泽林教授结合多年罐疗临床经验,创新了走罐理念、操作手法及应用方案,其代表性成果见于《罐疗之走罐研究——天人地三部走罐法》[5],扩大了走罐部位,并赋予罐疗以新方法、新理念,有利于走罐法的进一步临床推广。
2 操作方法
两种方法均是中医学外治疗法,其相同点是借助于器具作用于皮肤,其结果都是通过刺激皮肤至红紫出痧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其中刮痧法是利用边缘光滑的器具如特制刮痧板、瓷碗边缘、塑料板、小汤匙、硬币等,蘸以油性介质,在体表需要治疗的部位单方向反复刮试,以皮肤发红甚至出痧为度。走罐法的操作为用罐吸拔后,一手握住罐体,略用力将罐沿着一定路线反复推拉,至走罐部位皮肤紫红为度。两者操作的异同点见表1。
相比较就器具而言,刮痧法选用的器具更灵活,可就地取材,只要边缘光滑即可,操作相对简单方便;而走罐法的罐子需要选择密封且罐口圆滑的,通过拔罐的方法吸附于皮肤后方可进行操作。就用力方向而言,刮痧法的作用力往下,不仅刺激皮肤,加大刺激力度后,更能使力作用到肌层;而走罐法是罐子吸附于体表,需稍往上提起罐子后方能来回移动,主要是作用于体表皮肤。就操作部位而言,刮痧法的作用部位可以是经络,也可以是穴位,部位可大可小,全身上下都可以进行;而走罐法的作用部位比较局限,需要局部皮肤平坦,肌肉较为丰厚,最常用的是背部督脉和膀胱经,这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走罐法的临床应用。
3 机制探讨
3.1 两者相同点
刮痧法和走罐法都是基于中医学理论指导,尤其是经络理论,其作用机制和经络、穴位的功能特性是分不开的。一方面,通过刮痧或走罐的方法刺激病变部位经络、穴位,从而发挥经络连接上下、沟通内外、调理脏腑的功能,发挥穴位的特定治疗作用;另一方面,刮痧法和走罐法均通过刺激皮肤出现潮红、出痧而治疗疾病,两者都是通过使用外力使体表皮下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裂,表皮瘀血出现自体溶血现象,从而发挥神经调节、抗炎、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的作用[6-7]。但目前对于两者的实验室研究较少,很多研究尚停留在理论阶段,需要通过长期大量的临床、实验研究,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揭示其本质。
3.2 两者区别
虽然两者都是刺激皮肤出现潮红出痧,但作用机制不完全相同。通过对同一疾病或同一疾病不同证型的疗效对比研究,从临床疗效方面解释探讨两者作用机制的差别。
有学者研究了刮痧法和走罐法活血舒经、祛风散寒的区别[8]。研究纳入痹证患者,通过采用不同的方法刺激背部膀胱经、督脉以及背部两胁肋、肩胛,结果显示刮痧法对痹证瘀滞型中的作用优于走罐法,而走罐法在痹证风寒型中的作用优于刮痧法。作者认为刮痧能加强局部循环,改善缺氧和消除瘀血,并加速体内活动物质的运转和降解,促进炎性产物的排泄,而走罐结合了拔罐的功效,罐吸附于腠理使汗孔舒展开,同时在罐施术于背部各经络所行之处,能激发经脉阳气,能调节内部脏腑气血与功能,使风寒之邪从“玄府”排出。
此外,该学者又研究了刮痧和走罐清热和祛湿之别[9]。研究纳入火热偏重型和湿热偏重型两组患者,每组患者再随机分为2个小组,运用刮痧法或走罐法治疗,部位均为背部督脉和膀胱经以及背部两胁肋和肩胛。研究认为刮痧偏于清热,走罐偏于祛湿。刮痧有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等作用,同时以水牛角刮痧,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能增强刮痧的清热作用;而走罐法时罐吸附于腠理使汗孔舒展,同时施术于背部各经络所行之处,能激发经脉阳气,调节内部脏腑气血,使内外湿邪从汗孔排出。
另有文献[10]从刺激量方面研究了两者治疗感冒头痛的疗效区别。操作方法为分别用刮痧法和走罐法刺激颈椎及胸椎两侧膀胱经,研究显示刮痧法治疗效果优于走罐法,认为其原因是刮痧法的刺激量比走罐法大,刮痧疗法能造成皮肤下微细血管壁破裂,血液溢出脉外,停留于皮肤下组织间隙,从而形成视觉上所见的皮下红斑、紫斑;而走罐疗法只达到皮肤发红,此时皮下血管还仅是扩张,而未达到破裂的程度,故刺激量大的刮痧较刺激量小的走罐取得了更好的疗效。
关于刮痧和走罐出痧的现象,笔者在临床上也观察到,有些患者使用走罐法只能出现皮肤发红,即使加大刺激量也不能出现紫斑、痧点,但是换用刮痧法确可以出现出痧现象。我们认为,由于患者体质、疾病病因病机不同,刮痧和走罐的偏重点也不同,在实际临床中当细心体会发掘。
4 临床运用
作为中医外治疗法,刮痧法和走罐法的临床运用范围极为广泛,皆可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病症。两者可单独使用治疗病症,也常与其他针灸疗法联合使用,如针刺疗法、艾灸疗法、放血疗法、耳穴疗法等。而且刮痧法和走罐法两者常配合使用,互为补充。
刮痧疗法广泛运用于约11类、400多种病症[1]。主要覆盖内科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外科疾病(运动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及其他皮肤病、代谢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等。有回顾性研究显示,刮痧的临床优势病种主要是运动系统疾病(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炎等骨关节劳损性疾病,软组织损伤、腰肌劳损、腰扭伤等肌肉劳损疾病等)和神经系统疾病。刮痧的临床优势疾病主要有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感冒、落枕、失眠、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扭伤、坐骨神经痛、乳腺增生[11]。
走罐法临床运用共涉及16大类系统、130个病种[12]。包括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精神和行为障碍、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眼科疾病、损伤中毒等。走罐疗法在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病的应用明显高于其他系统,在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也相对较高。其中走罐法对肌筋膜炎、肩关节周围炎、感冒、皮神经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面神经麻痹、失眠、颈椎病等有明显的治疗优势。
同时,临床上两者常配合使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13-15]、感冒头疼发热[16-19]、哮喘[20-23],运动系统疾病如颈椎病[24-25]、颈肩综合征[26-27]、股外侧皮神经炎[28]等。
因此,从治疗病种来看,两者在临床中的运用区别不大。但是我们也应当认识到,两者都作为一种中医疗法,应当在中医理论、经络理论指导下辨证使用。对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证型,可以选择不同的穴位、刺激量、操作方法。在临床使用时,更应当从辨证着手,而不应该简单地辨病治疗。
5 讨论
总体来说,刮痧法和走罐法都是临床常用的外治疗法,安全无毒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及家庭中推广使用。从机制而言,两者既有相同点,又有侧重,刮痧法偏于活血化瘀清热,走罐法偏于祛风散寒祛湿。临床上,两者可单独治病,更可互利互用,协调治疗。因此,临床上应正确认识刮痧法和走罐法的异同点,辨证论证,合理运用,才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疾病痛苦。
[1] 杨金生,王莹莹,赵美丽,等.“痧”的基本概念与刮痧的历史沿革[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2):104-106.
[2] 余楠楠,陈泽林,陈波,等.天人地三部走罐法的内涵释解[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3):260-264.
[3] 田成庆.拔罐法[J].上海中医药杂志,1956,2(5):21-23.
[4]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5部分:拔罐》项目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5部分:拔罐(GB/T21709.5-2008)[J].中国针灸,2010,30(2):160-162.
[5] 陈波,陈泽林,郭义,等.罐疗之走罐研究——天人地三部走罐法[J].中国针灸,2010,30(9):777-780.
[6] 杨亚,陈华.中医刮痧疗法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1,9(24):2237-2238.
[7] 毛少文,陈艳,董赟.从现代医学角度浅析留罐法、走罐法、闪罐法的联系与区别[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30(12):11-14.
[8] 刘三洪,陆小左.初探刮痧与走罐活血舒筋、祛风散寒作用之别[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2):3639-3641.
[9] 刘三洪.初探刮痧与走罐的清热与祛湿作用之别[C].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中医药发展国际论坛卫星会议暨第六届“岐黄雏鹰”学术科技论坛论文集,2011:23-24.
[10] 朱晓平,李鼎,杨斌.刮痧、走罐、电针3种疗法治疗感冒头痛的即时效应比较[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7):1827.
[11] 姜荣荣,徐桂华,陈华,等.从文献计量学角度探刮痧治疗的优势病种[J].中医学报,2014,29(5):756-758.
[12] 于海龙,陈波,陈泽林,等.走罐疗法适宜病症浅析[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1(1):50-53.
[13] 吴晓梅,吴晓林.背部刮痧加走罐治疗上呼吸道感染10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3,12(2):31.
[14] 张林英.刮痧疗法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甘肃科技纵横,2015,44(7):112-113.
[15] 王秀芳,李志云.中药刮痧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2):289.
[16] 刘金霞.背部刮痧及走罐治疗感冒发热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3):56-57.
[17] 胡月华.刮痧、火罐、药包治疗风寒型感冒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7):79-80.
[18] 朱晓平,李鼎,杨斌.刮痧、走罐、电针3种疗法治疗感冒头痛的即时效应比较[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7):1827.
[19] 伍利芬,夏桂选.刮痧、拔罐配合指针治疗小儿感冒[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32):6741-6742.
[20] 王绍洁,矫承媛,于晓,等.走罐疗法治疗儿童哮喘对肺功能影响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3):9-11.
[21] 杨现新,芦霞,刘燕,等.刮痧为主冬病夏治支气管哮喘3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2):22.
[22] 朱天林.刮痧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体会[J].中国民间疗法,2013,21 (10):25.
[23] 常素惠,贾静静,娄欣然.刮痧、走罐、捏脊相结合防治支气管哮喘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8):77-78.
[24] 郑惠平,朱雪飞.砭石刮痧合走罐治疗颈椎病55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2):85.
[25] 徐珊宁,郑敏钦.刮痧配合走罐治疗颈型颈椎病60例[J].光明中医,2011,26(8):1641-1642.
[26] 彭天忠,龚惠华,胡穗发,等.刮痧联合走罐法治疗颈肩综合征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6):713-715.
[27] 彭天忠,万国强,单人定.刮痧联合走罐法治疗颈肩综合症18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7):68-69.
[28] 邢楚萍,王维霞,王永彬.走罐配合刮痧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32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16(12):28.
Discussion about the Different and Common Points between Scraping Therapy and Moving Cupping Therapy
-1,-2.
1.,210029,; 2.,210029,
Although both are external therap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in clinic, scraping therapy and moving cupping therapy are not exactly the same.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ir different and comment points from their origins, operations, action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for benefiting the selection and treatment efficacy in clinic.
Scraping-pinching therapy; Cupping; Moving cupping therapy; External therapies
1005-0957(2016)11-1366-03
R245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6.11.1366
2016-03-04
程宏亮(1983 - ),男,主治医师
周静珠(1983 - ),女,主治医师,Email:zhoujz_198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