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Rathke囊肿24例报告

2016-04-05陕西省汉中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汉中723000张亚飞刘永建陈海峰

陕西医学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鞍底鞍区蝶窦

陕西省汉中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汉中723000) 张亚飞 刘永建 陈海峰



经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Rathke囊肿24例报告

陕西省汉中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汉中723000)张亚飞刘永建陈海峰△

摘要目的:探讨经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Rathke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脑垂体Rathke囊肿患者采用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及经病理检查,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4例患者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垂体Rathke囊肿术前较难准确诊断,经蝶手术是治疗垂体Rathke囊肿及明确诊断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主题词囊肿/外科学@ Rathke囊肿@ 经蝶窦入路显微切除

垂体Rathke囊肿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疾病,但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及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的提高,术前准确诊断已有了长足进步,经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Rathke囊肿是治疗本病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经蝶手术治疗垂体Rathke囊肿24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脑垂体Rathke囊肿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17~71岁,平均45.3岁;病程1周至10年,平均23.6月。临床表现为头痛14例,占58.3%;垂体功能紊乱,包括:多尿,怕冷6例,占25%;视力下降4例,占33.3%;无症状因查体偶尔发现2例,占8.3%。

2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经鞍区MRI三维增强及颅底三维成像扫描。MRI表现类均为类圆形,鞍内生长18例,鞍内向鞍上生长6例。T1加权像呈高信号4例,等信号18例,低信号2例;T2加权像24例均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均见囊肿呈环形强化,垂体前叶推向前或前上方。颅底三维成像扫描24例均蝶窦气化良好,其中鞍底骨质变薄14例,蝶鞍扩大20例。

3手术方法24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外科显微镜下直视操作。于中鼻甲平面切开鼻中隔黏膜,剥离鼻黏膜,于鼻中隔根部切断鼻中隔,置入鼻牵开器,使骨性鼻中隔位于显微镜下视野中心。暴露一侧鼻中隔后端及蝶窦前壁,进入蝶窦。咬骨钳咬除蝶窦分隔,剥离、电灼局部蝶窦黏膜,暴露鞍底,确定中线,咬骨钳咬除或磨钻磨除鞍底骨质,暴露硬脑膜。经细针穿刺后,切开鞍底硬脑膜小口,即可见囊肿内容物涌出。清除囊内容物后,切除部分囊壁送病理检查,鞍底以止血纱及耳脑胶封闭。双侧鼻腔油纱条填塞,术后1~3d拔除。术中见14例鞍底骨质变薄,24例均可见鞍底硬膜饱满。囊内容物呈胶冻状,其中20例呈淡黄绿色,4例呈乳白色。囊内容物清除完毕即可,不必强求切除囊壁,以免损伤垂体及垂体柄致垂体功能低下,以及损伤蛛网膜致脑脊液漏。

结果

本组24例患者术程顺利,术后无死亡,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好转。8例并发一过性尿崩,经肌注垂体后叶素后缓解。均无脑脊液鼻漏,无视力下降,严重垂体功能紊乱等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均符合Rathke囊肿改变。术后随访6月至2年,行CT或MRI检查,均未见囊肿复发。

讨论

垂体Rathke囊肿是一种罕见先天性疾病,是由于垂体Rathke囊肿先天发育异常所致。Rathke囊肿起源于垂体前部和后部之间残留的小腔隙,胚胎期的Rathke囊肿在成年后应逐渐被上皮细胞内折所填充,大多数退化消失,个别若该腔隙持续存在则形成Rathke囊肿[1]。

Rathke囊肿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及垂体功能障碍等鞍区占位性病变常见证候;头痛症状因鞍隔受牵张所致,鞍隔为眼神经支配,故头痛表现为额颞部为主;视神经损伤及垂体功能障碍为囊肿压迫所致症状;这些症状均无特异性,多与垂体瘤、颅咽管瘤等表现类似。本组24例患者多以头痛为首发症状,也有垂体功能紊乱之表现,内分泌激素检查14例正常,没有明显特征性表现。所以临床所见症状性Rathke囊肿多是由于囊肿对周围结构如视交叉、垂体、垂体柄、下丘脑的压迫所引起,表现为视力下降、垂体功能低下、尿崩及头痛等症状,无特异性。

Rathke囊肿MRI表现许多文献均有报道[2],表现为鞍区圆形或类圆形囊状占位,位于鞍内,可向鞍上生长。T1加权像多为低信号,也可为等信号或高信号,T2加权像上多为高信号。T1加权像信号多变与囊内容物有关,低信号类似脑脊液信号,等信号区位黏液样或胶样物质,高信号与含有黏蛋白、胆固醇、坏死的细胞碎片和含铁血黄素等多种成分有关[3]。本组24例T1加权像呈高信号4例,等信号18例,低信号2例;T2加权像24例均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均见囊肿呈环形强化,垂体前叶推向前或前上方。所以垂体Rathke囊肿术前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及MRI表现,但我们认为患者以头痛为主要症状,无明显内分泌检查异常,MRI表现为鞍内或鞍内向鞍上生长的类圆形病变,呈环形强化,垂体向前或前上方推挤的病变,应多考虑为垂体Rathke囊肿。

Rathke囊肿术前确诊困难,需与鞍区其他占位性病变如囊性垂体瘤、颅咽管瘤、蛛网膜囊肿、垂体脓肿等鉴别诊断。囊性垂体瘤多位于鞍内,鞍内正常垂体消失,瘤壁较厚,增强明显。颅咽管瘤好发年龄较轻,以内分泌症状为主,多位于鞍上,CT可见体征性蛋壳样钙化;而Rathke囊肿因无实性成分,内容物无增强,并可见被推挤之垂体组织,可与之鉴别。蛛网膜囊肿可位于鞍上及鞍内,但以鞍上为主;CT表现为第三脑室区可见边界清楚、密度与脑脊液密度一致的囊性病变,囊肿无强化;垂体脓肿极为少见,临床表现以头痛、视力障碍、及垂体功能障碍表现,也可有发热等感染性表现,CT可见病灶周边薄层强化,MRI信号与脓肿内容物有关,但若合并脑膜炎变现,应高度怀疑垂体脓肿可能。

Rathke囊肿的症状是由于囊肿对垂体及其周围组织压迫所产生的,所以手术原则是清除囊内容物,减压,缓解囊肿对垂体组织、鞍隔、视神经、视交叉等结够的压迫,并要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经蝶窦入路手术是最安全的术式之一[4]。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不仅创伤小,术野暴露清晰,术后恢复快,而且有利于保护正常垂体组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故而也是切除鞍区占位性病变的常用手术方法。本组24例患者均经蝶手术治疗,手术指针为:症状较明显者,病变位于鞍内,向鞍上生长者颈部较宽,鞍隔光滑;蝶窦气化良好,无明显蝶窦炎症;病变无侵袭性生长。所有病例术前均行鞍区三维增强MRI及颅底三维CT重建扫描。根据颅底三维CT重建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了解蝶窦气化程度、鞍底骨质、蝶窦中隔数目、方向、蝶窦开口、鼻中隔等情况来指导手术。以鼻中隔厚薄的弯曲决定鼻孔入路侧别; 蝶窦开口与颅前窝底的距离,决定蝶窦前壁向上咬除的程度; 蝶窦中隔的数量及走向指导术中咬除方向。术中确定鞍底后,以鼻中膈骨棘为定位并保持中线的前提下,由中线向两侧磨除鞍底,注意不可损伤两侧的海绵窦。磨除鞍底骨质后在鞍底硬膜中央切开硬膜小口,即可见由囊内容物涌出。因囊内容物多为胶冻样,囊内压力较高,切开囊壁减压后,囊内容物会自然流出。而对于囊壁的处理,因囊壁与垂体粘连紧密,完全切除囊壁而不损伤垂体、垂体柄等重要结构非常困难,故不可强求切除囊壁,以免损伤垂体及垂体柄致垂体功能低下,以及损伤蛛网膜致脑脊液漏;且有资料[5]表明Rathke囊肿次全切除与全切除相比,其术后复发率无明显增加。本组24例术后症状均有明显好转,且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因术后病理确诊为Rathke囊肿者很少复发,预后良好,所以手术目的在于囊肿减压,缓解症状,明确诊断。经蝶手术治疗能充分释放囊内容物,缓解囊内高压,减轻囊肿对周围结构的压迫,缓解症状;而鞍底硬脑膜小切口能够充分引流囊内容物,又不会损伤蛛网膜致脑脊液漏,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对于有症状的Rathke囊肿,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是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案;而对于无症状且囊肿体积较小者,可动态随访观察,一旦出现症状或囊肿增大,应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姜之全.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切除鞍区Rathke囊肿[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9):835-837.

[2]谢天浩.症状性Rathke囊肿23例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33(4):399-402.

[3]王俊文. 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Rathke囊肿[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4,12(4):253-255.

[4]黄文亮.鞍区Rathke囊肿的MRI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1):19-21.

[5]张恒柱. 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治疗鞍区囊性垂体病变[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12):1121-1126.

(收稿:2015-10-20)

【中图分类号】R74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6.05.013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

猜你喜欢

鞍底鞍区蝶窦
鞍底带蒂粘膜骨瓣复位联合带蒂粘膜瓣进行鞍底重建在垂体腺瘤术中的应用
内镜下鞍区占位术中脑脊液漏的分级及处理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鞍内囊肿经蝶手术治疗及鞍底重建
右蝶窦脉管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孤立性蝶窦病变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鼻内镜在孤立性蝶窦霉菌病诊疗中的应用
鼻内镜下经上鼻道—筛窦联合入路蝶窦开放术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