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临床分析

2016-04-05张荣峰孙新君张福田

实用医药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临床分析治疗

张荣峰,孙新君,张福田

后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临床分析

张荣峰,孙新君,张福田

[关键词]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临床分析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人数约占全身骨折患者总数的1%,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关节内骨折,主要伴有后柱关节面压缩和移位,在临床较为少见。但近年来,随着机动车辆和交通事故的增多,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加,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1,2]。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危害性极大,易伴发腘动脉和胫后神经等重要组织的损伤,如果治疗不当,还易导致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等,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治疗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了2010年4月—2014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4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后侧入路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将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了2010年4月—2014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收治的24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22~64岁,平均(46.4±2.9)岁。24例患者的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19例,高空坠落伤5例。24例患者均为单侧骨折,其中左侧15例,右侧9例。患者的入选标准为:患者均为单纯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无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无意识障碍、无精神疾病。

1.2方法在术前对所有患者拍摄膝关节正、侧位片,并进行CT检查,以了解骨折情况,部分患者行MRI检查,了解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半月板等情况。对其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取俯卧位,对所有患者采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后内侧入路方法:沿患者的腓肠肌之间和半腱肌的肌间隙进入,将半腱肌附着切开,剥离骨膜,使胫骨后内侧关节面暴露。后外侧入路方法:沿患者的股二头肌腱后缘做“S”型切口,将深筋膜切开后,分离肌腱和神经,从腓肠肌外侧头与比目鱼肌间隙进入,使胫骨后外侧关节充分暴露。待骨折暴露后,进行复位,根据骨折的实际情况,选择桡骨远端锁定钢板、空心螺钉或者胫骨平台后侧解剖型锁定钢板进行适宜的内固定。对关节囊及肌肉进行修复,并在关节囊外放置引流管,术后对患者进行预防感染、镇痛治疗,并进行抬高患肢等处理。术后第二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被动屈伸功能锻炼;术后2周在膝关节支具保护下行主动屈伸功能锻炼。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术后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术后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评分。

1.4判定标准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采用HSS及Rasmussen评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表共有6个项目:疼痛(30分)、功能(22分)、屈曲畸形(10分)、肌力(10分)、关节稳定性(10分)、活动范围(18分),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为:评分≥85分为优;评分70~84分为良;60~69分为可;≤59分为差。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2 结 果

2.124例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析24例患者经HSS评分后膝关节功能情况为:优9例,良10例,可5例,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9.2%。24例患者经Rasmussen评分后膝关节功能情况为:优10例,良11例,可3例,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7.5%。两种评分均无差的病例。

2.2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后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分析经X线检查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2.9±2.6)周,经康复锻炼后患者的完全负重时间为(19.0±4.6)周,患者术后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84.6±6.9)分,Rasmussen评分为(25.9±2.6)分。

3 讨 论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骨折类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损伤机制主要为膝关节屈曲位受到轴向暴力所致,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发生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的人数逐渐增多,导致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每年都会新增许多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具有严重的危害,骨折症状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若未进行有效治疗,则患者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甚至留下后遗症,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所以探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发生位置比较靠后,而且其周围神经血管较为丰富,有腘动静脉、胫后神经、腓总神经等重要组织,这无形中增加了手术治疗难度,若未对患者的骨折进行及时复位、固定,可能导致患者发生关节面塌陷、创伤性骨关节炎,甚至造成患者膝关节功能严重受限[3,4]。所以,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的治疗要选择合适的入路,及时复位并固定并进行早期锻炼。后侧入路作为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常用入路被临床广泛使用,其优点有:能够良好的显露骨折部位,可以达到良好的复位及固定效果,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小。

为探讨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了24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后内侧或者后外侧入路治疗,术中采用桡骨远端锁定钢板、空心螺钉,或者胫骨平台后侧解剖型锁定钢板等方式固定,结果发现:经HSS评分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情况为:优9例,良10例,可5例,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9.2%。经Rasmussen评分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情况为:优10例,良11例,可3例,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7.5%。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2.9±2.6)周,经康复锻炼后患者的完全负重时间为(19.0±4.6)周。患者术后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84.6±6.9)分,Rasmussen评分为(25.9± 2.6)分。本研究说明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较高,膝关节功能评分高,患者的骨折愈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红卫,赵钢生,潘骏,等.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治疗进展[J].中国骨伤,2012,25(4):352-355.

[2]孙晟轩,徐建,王烨,等.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6):499-502.

[3]邹海兵,禹志宏,张青松,等.后侧入路拉力螺钉结合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J].中华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10):933-934.

[4]刘建,苟景跃,刘远禄.后侧入路内固定治疗46例累及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3,42(20):2344-2346.

[2015-08-23收稿,2015-09-21修回][本文编辑:宋敏]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志码]B

[作者单位]261021山东潍坊,解放军89医院骨科(张荣峰,孙新君,张福田)

DOI:10.14172/j.issn1671-4008.2016.02.019

猜你喜欢

临床分析治疗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与治疗依从性分析
厦门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临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
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