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蜂蛰伤187例救治分析
2016-04-05陕西省商洛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商洛726000
陕西省商洛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商洛 726000)
廖 涛 刘 明△
胡蜂蛰伤187例救治分析
陕西省商洛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商洛 726000)
廖涛刘明△
摘要目的 :探讨胡蜂蜇伤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医院近5年来接诊救治的187例胡蜂蜇伤患者的病历资料,对胡蜂蜇伤后的临床表现,救治方法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 ① 187例患者中,平均年龄为43.8岁,多数(51.3%)患者蜇伤部位在3~5处,且多数(70.1%)患者在1~3h内就诊。留院时间为5~13d(平均7.6d)。② 常见临床症状为剧烈疼痛、焦虑、烦躁不安、心悸、胸闷。37.4%的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心肌损害。③治疗方案主要为激素抗过敏,补液,利尿,碱化尿液等。对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积极采取血液透析治疗。其中,在蛰伤1~3h内就诊的14例患者,肝肾功能受损经积极治疗均痊愈。④ 除5例死亡外,其余182例患者均存活。其中165例临床治愈,17例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结论:胡蜂蜇伤需尽早救治,积极进行蜇伤局部处理,给予抗过敏,补液利尿,减轻重要脏器心、肝、肾功能损害。监测血尿常规,凝血系列,肝肾功和心肌酶等指标,短期内有肝肾功损害应尽早行血液透析是减少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主题词咬伤和蛰伤/治疗@胡蜂急救
胡蜂蛰伤多发生于山区及夏秋季节,是常见的临床急诊,有56%~94%的人有被蜂蛰伤的经历,且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1]。临床表现除了剧烈疼痛之外,还可表现为过敏性休克以及心脏、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的损害,危及患者生命[2]。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5年来急诊救治的胡蜂蜇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胡蜂蛰伤患者,共187例。其中男性103例,女性84例。发病年龄介于9~79岁,平均为43.8岁。蜇伤部位在3~5处者最多,占51.3%(96/187),蜇伤部位在5~10处的患者次之,占33.7%(63/187),蜇伤部位在10处以上的患者最少,占15.0%(28/187)。患者的就诊时间为蜇伤后1~14h不等。有131例(70.1%)在蜇伤后1~3h内接受治疗,51例(27.2%)患者接受治疗在4~8h内,另外有5例(2.7%)患者在蜂蛰伤8~12h后来院治疗。
2临床表现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蜇伤部位剧烈疼痛,头晕,胸闷心悸,焦虑,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全身皮肤瘙痒等。其中有17.1%(32/187)患者出现胸闷心悸,大小便失禁及休克,血尿。有37.4%(70例)患者出现肝肾功衰竭及溶血,心肌损害。
3诊疗及预后187例患者急诊入院后均给予持续吸氧,心电监护等一般护理措施,并急查血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肌酶等化验指标,明确患者一般情况和重要脏器功能,协助评估病情并指导治疗。治疗上给予氢化考的松4~5mg/kg·d,依达拉奉0.5mg/(kg·d),地塞米松0.1~0.2 mg/(kg·d),呋塞咪0.4~0.6 mg/(kg·d),5%碳酸氢钠1~2ml/(kg·d)(以上根据病情用3~5d),并辅以左卡尼丁或者丹参,大剂量维生素C(一天用量约4~7g)静脉应用。同时蜇伤局部给予拔除蜂刺,胡蜂蜇伤部位给予酸性溶液清洗,蜜蜂蜇伤部位给予碱性溶液清洗。如有休克表现除上述治疗外,同时给予积极纠正休克治疗。入院时约有70例(37.4%)患者存在肝肾功能受损、心肌受损,经过上述治疗12~24h后,仍有43例患者仍存在严重肝肾功能异常,立即给予血液透析治疗。14例患者治愈出院,该14例患者均在蛰伤后1~3h就诊。有5例患者出现无法纠正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经过抢救治疗后无效死亡,该5例患者就诊时间均在蛰伤后8~12h。
结果
在该187例患者中,共存活182例,随访发现165例临床治愈,17例患者仍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有5例患者来院后1h内心跳呼吸停止,行CPR复苏1h后无效停止抢救死亡。
讨论
胡蜂的腹部有毒腺,尾部有毒刺,蜇人时可将储存在毒腺内的蜂毒注入皮下或皮内,引起局部和全身症状。胡蜂蛰伤患者的早期诊治是减少肝肾功能损伤,过敏性休克和病死率的重要保障,甚至是患者预后生存质量的关键。蜂胡蜇伤患者在就诊时,首诊医师尽量在第一时间内建立静脉通路,给予早期足量糖皮质激素,碱化尿液,水化治疗性补液,利尿,抗氧化性清除氧自由基,防治休克等治疗。本院收治187例患者中,共有70例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心肌损害,但是从蛰伤到就诊时间在1~3h内的14例患者,经过有效治疗后,脏器受累完全治愈。然而,就诊时间在8~12h的5例患者,却因无法纠正的过敏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接受治疗越早,患者出现肝肾功能、心肌损害明显减少,临床并发症出现越少。
胡蜂蛰伤早期抗过敏,抗氧化性清除氧自由基,积极心理安抚缓解患者焦虑是救治胡蜂蜇伤的重要措施。胡蜂蜂毒的毒性较剧烈,蜇伤后局部疼痛明显,可出现全身症状,常有头晕目眩、恶心、呕吐、面部水肿、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胸闷、心悸、血尿甚至昏迷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3]。因此,需早起行抗过敏,抗氧化性清除氧自由基治疗,减轻胡蜂毒素引起的过敏症状。王兴春等[4]报道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结合血液净化治疗能阻断和延缓多器官功能障综合征(MODS)进展,降低蜂螯致死率。此外,在临床救治过程中,应对患者做到积极抢救生命,保证生命体征平稳同时保全脏器功能,早期做到患者的心理疏导安抚。
拔除毒刺,扎紧近心端,减少毒素吸收,这样能减轻疼痛,还能有效预防伤口化脓感染,明显减轻临床症状[5]。局部伤口检查有无毒刺和毒囊,如有毒刺尽早拔除,后用拔火罐或吸奶器析出毒液,局部冷毛巾湿敷,如局部有红肿,可对肿胀部位用三棱针行皮肤锥刺,释放毒液,切勿用手拍打挤压,以免更多毒液挤压皮内引起反映[6]。如胡蜂蜇伤其毒性为碱性,需用酸性溶液(如食醋、稀盐酸等)清洗伤口,碘伏消毒[7];蜜蜂蜇伤其毒性为酸性,则用碱性溶液(如氨水,肥皂)清洗伤口。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在蜇伤处周围用季德胜蛇药外敷,不但能减轻局部疼痛、缓解病人焦虑情绪、减少毒素吸收,同时可有效防止伤口的感染。本研究中的187例患者,除5例死亡患者外,其余患者均拔除毒刺并进行局部对症处理,伤口均无感染。
对于出现溶血、血尿、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状态下应行早期血液透析治疗,可以减少患者病死率。总之,胡蜂蛰伤是一种临床急症,病情进展迅速。急性过敏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是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早期诊治,尤其是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及血液透析治疗是抢救多脏器损害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Ittyachen AM, Abdulla S, Anwarsha RF,etal. Multi-organ dysfunction secondary to severe wasp envenomation[J]. Int J Emerg Med, 2015, 12(8): 6.
[2] 刘小媛,方伟钧,叶健晓,等.毒蜂蛰伤患者32例的急救与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52-53.
[3] 杨冬,杨永昌,张宏斌,等.蜂蛰伤致过敏性休克及肾衰各一例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21):108-109.
[4]王兴春,程小丽,黄楠.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蜂蛰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 陕西医学杂志,2013,42(07):848-849.
[5]赵颖.毒蜂蛰伤患者23例的急救与护理[J].医学信息,2015,(19):170-171.
[6]唐晓东,胥梅.毒蜂蛰伤之严重过敏性反应1例救治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7):233-234.
[7]马秀琴,邱莹汉.胡蜂蜇伤患者140例的观察和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7):1234,1236.
(收稿:2015-12-16)
【中图分类号】R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6.04.024
△陕西省商洛市中心医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