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器质-流质学说:对“气血水学说”的完善和补充

2016-04-05孔令青冯春鹏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00053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4期
关键词:流质生理功能学说

孔令青冯春鹏(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00053)

器质-流质学说:对“气血水学说”的完善和补充

孔令青1冯春鹏2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100700;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目的:补充完善传统的“气血水学说”,构建全新的“器质-流质学说”。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和逻辑推导的方法,应用传统中医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进行中西医对照分析。结果:“气血水”概念可以概括为更加宏观的“流质”概念,相对应地补充代表躯体和脏器的“器质”概念。以这两个新生概念为基础,构建全新的“器质-流质学说”,既囊括了“气血水学说”的全部内容,又弥补了其中的不足。结论:采用全新的“器质-流质学说”代替传统的“气血水学说”,在阐释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机制方面,继续保持了中医学高度宏观概括的特色,更加突出了中医学注重“整体观念”的优势。

器质-流质学说;气血水学说;吉益南涯;日本汉方医学;整体观念

“气血水学说”是日本江户时代的著名古方派医家吉益南涯依据《金匮要略》提出的中医学理论[1],回传入中国后,被中医界广泛采用,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医学的临床和科研[1~2]。这一学说充分发挥了中医学注重整体观念的优势,提出三个具有代表性、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中医学宏观概念“气、血、水”,提纲挈领地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机制,简洁明了地指导临床实践,因而获得广泛应用。然而,在看到这些优点的同时,也应该指出,“气血水学说”并没有全面地概括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尤其是对躯体和脏器功能没有涉及,而仅把它们看作是气、血、水所处的“场所”,这就有失全面。因此,“气血水学说”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1补充“气血水”的对立概念——“器质”概念

吉益南涯的“气血水学说”只关注到人体内不断循行流动的三种物质——气、血、水,而忽略了同样重要的、具有形质的另外一大类人体组成物质——人体的躯壳、肢体、体腔(合称“躯体”)和脏腑器官。气、血、水在人体内的生成和运行,不是它们自己能够独立实现的,必须依赖人体脏腑发挥相应的生理功能,支持和推动气、血、水的运行。离开了脏腑功能,气、血、水的生理功能就无从谈起。由此可见,“气血水学说”没有完整地反映人体的全部组成结构和整体生理功能,缺失了对人体重要组成部分(躯体和脏腑)的包含容纳。在一套医学理论中忽略了这样一个重要部分,无疑是明显的缺陷。因此,必须把与“气血水”具有对应关系的躯体和脏腑用相应的中医术语加以概括,形成与“气血水”既对立又统一的概念组合,才能构建一个完备学说。

为此,本文从现代医学常用的“器质性病变”一词中抽取出“器质”两字,作为一个独立的中医术语,用于统括与“气血水”相对应的躯体和脏腑。“器质”一词是一个宏观概念,是对除了气、血、水之外所有有形质、有结构的人体组成物质的统称。

吉益南涯在其著作《医范》中,把人体的组织器官称为“所在”。他说:“何曰所在?病位也。表里内外是也。一身头项、背腰,此为表也;外体面目、鼻口、咽喉、胸腹,此为里也。内外者,出入之辞,以睛、舌、心、骨髓,为内极位也。”[1]可见他仅把躯体和脏腑看作是气、血、水运行和致病的场所和背景,而没有重视它们独立的生理功能和病理作用,也就没有把它们提升到与“气血水”并列的高度。这就导致了他的“气血水学说”的缺陷。通过补充“器质”概念,把躯体和脏腑的功能和作用全部纳入学说之中,可以弥补“气血水学说”的不足。

2对“气血水”概念的提炼概括——“流质”概念

有了高度抽象概括的“器质”概念,那么“气血水”作为与之相对应的关于人体流动物质的概念,也应当具有更加宏观概括的统一称谓,才能与之匹配。在中医理论中,气、血、水均无固定形态,具有循行流动的特点,类似于日常所见的气体和液体的形态。基于此,笔者借用“流质饮食”一词中的“流质”二字,作为一个中医学专用名词,一并概括气、血、水这三种流动物质。这样,“流质”一词成为较之三者更为宏观和抽象的统括概念。

至此,“流质”和“器质”两个新概念相互对应,共同组成一对宏观概括、相辅相成、既对立又统一的中医学术语。包括了人体的全部组成物质,接纳和涵盖了吉益南涯所创的“气血水学说”的全部内容,弥补了其中的不足,从而形成“器质-流质学说”。

3“器质-流质学说”的内涵及应用

“器质-流质学说”较之“气血水学说”更为完整、全面和宏观,对于发挥中医学“整体概念”的优势以认识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指导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3.1总括人体的物质组成根据器质-流质学说,站在中医学的整体宏观角度来看,人体由“器质”和“流质”两大部分组成。“器质”是指人体呈固态结构的躯壳肢体和器官组织,而“流质”是指处于流动状态的气、血、水等物质。二者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人体。

一般来说,人体内“器质”和“流质”两大物质的划分界限是清晰的,不会混淆,但是也存在相互融合或混合的地方。比如,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器质”的基本单位可以追溯到细胞。单个细胞通过细胞膜的闭合功能成为一个有形有质的独立功能单位,因而属于“器质”。那么在血液当中,各种血细胞(包括红细胞、各种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就是存在于“流质”中的微小“器质”。但是由于血细胞很小,肉眼无法看到,且与血浆相比含量很少,因此传统中医学历来把血液作为“流质”中的三大物质之一来看待,即把血细胞的功能全部包含在血液的整体功能当中,不再细分。

如果用中医阴阳理论分析,“器质”位置固定,不具有流动性,呈静态而性质属阴;而“流质”循环往复地流动,呈动态而性质属阳。“阳化气,阴成形”,器质和流质两类物质阴阳相合,一刚一柔,虽然形态不同、功能各异,但是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人体,共同完成人体各种生理功能。

3.2总括人体的生理过程人体的“器质”和“流质”两大系统相互配合协调,才能完成全部生理功能。从人体发生学的角度看,人类的受精卵属于“器质”,然后逐渐发育成形,开始接受母体输送的“流质”(胎盘血)的滋养,最终成为独立的个体,再通过“器质”(口、鼻、咽喉、肺、胃、肠等器官)摄取外界的清气(氧气)和饮食水谷,将其转化为体内的“流质”(气、血、水)。“流质”在“器质”(躯体和脏腑)内不断运行,滋养和补充“器质”,维持“器质”的结构和功能。同时通过“器质”的生理功能,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如此循环往复,构成了人体新陈代谢的全过程。

可见,器质、流质概念的提出,可以高度概括人体的生理过程,同时也为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准备了条件。

3.3分析、概括人体的病理机制指导临床治疗吉益南涯提出“气血水学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释人体发病的机制,指导临床治疗。他说:“三物(指气血水)之精,循环则为养,停滞则为病。”[4]如用“器质-流质学说”解释,则可以认为:“流质”的正常运行能够滋养“器质”,维护生理功能;如果“流质”运行失常,就会影响“器质”的功能,损害“器质”(亦即人体脏腑躯壳),从而导致疾病。疾病初发时,大多首先影响“流质”(尤以外感病和情志病为多见),导致气、血、水的运行失常。随着疾病发展,则会影响“器质”。如果出现了“器质性病变”,则说明病情深入,治疗变得困难。

吉益南涯著有《气血水药征》[4]一书,将药物按气、血、水分为三类,叙述其性能。但是根据器质-流质学说,气、血、水均属于“流质”,与之对应的还有“器质”。因此,仅将药物分为气、血、水三类显然是不够全面的,还应当列编针对“器质”的药物类别。这就发现了原书的缺憾,可以指导后人加以补正。

总之,器质-流质学说的提出,为中医学理论体系提供了一个全新学说,提供了一对新生概念,补充了“气血水学说”的不足,对于发扬中医学整体观念大有助益。

[1]唐玲玲,潘桂娟.吉益南涯及其气血水说[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5(2):96-98

[2]吴洁.从气血水相关探心水辨治思路[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 (4):1117-1119

[3]韩东彦,马雪玲,高俊虹.从气血水认识膜性肾病的理论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2):134-135

[4]吉益南涯(著),唐玲玲(校注).吉益南涯医论集[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8-9,24-51

R223.14

B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4.025

(2016-03-05)

猜你喜欢

流质生理功能学说
关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新思考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慢性瘙痒患者生活行为方式与皮肤生理功能的相关性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买卖型担保中流质条款效力的证成与强化
论流质契约的解禁
RNA干扰技术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猪病中的应用
植物精油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
论我国流质条款的重构
马克思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当代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