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判断价值
2016-04-05徐敏芝
徐敏芝
(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扬州 225000)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判断价值
徐敏芝
(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扬州 225000)
目的分析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应用于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例数均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给予实验组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而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常规心电图监测,对两组患者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心肌缺血呈阳性与心率失常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室上性心率失常比例为28.33%,室性心率失常比例为40.00%,心肌缺血比例为21.67%;观察组患者对应比例分别为11.67%、23.33%与8.33%;实验组患者ST-T段与房室传导阻滞检出异常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可真实掌握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的客观数据,为预后治疗患者提供科学、精确的医学数据。
原发性高血压;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心肌缺血
前言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1],在医学上最常见,该疾病同时也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威胁因素。高血压有继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之别,其中后者患病人数居多,且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通常伴发有脑、心以及肾脏等重要器官损害的综合征[2],对其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因而,如何有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成为医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掌握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具体情况是诊断与治疗的关键。常规心电图监测受环境与时间的限制,监测结果常出现偏差,不利于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科学诊断。本文中,通过对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达到显著效果,整理出下述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4年09月~2015年09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有35例,女性有25例;年龄最小为42,最大为58岁,平均年龄为(48.32±1.42)岁;疾病程度中,重度高血压有15例,中度高血压有30例,轻度高血压有15例。对照组患者中,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有36例,女性有24例;年龄最小为43,最大为58岁,平均年龄为(48.41±1.50)岁;疾病程度中,重度高血压有16例,中度高血压有29例,轻度高血压有15例。对组间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发现其在年龄、性别、疾病程度等方面上差距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监测方法
(1)对照组:安排本组患者施行常规心电图监测,指导患者行平卧位,并注重保持平稳心态,接着采用12导联ECG进行检查,记录并分析患者心电图相关情况。
(2)实验组:该组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于患者胸骨左右缘进入,在相应位置粘附电极片,具体粘附情况如图1所示。在此过程中应确保各电极片可粘附牢固,并对患者进行为期24小时的监测,并注重采用动态心电记录盒(上海群天通用电器有限公司)即时记录患者心律失常(室性心率失常、室上性心率失常)、心肌缺血、ST-T段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的变化情况。
图1 实验组患者电极片粘附图示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情况,并对患者ST-T段改变以及房室传导阻滞情况进行评估[3]。其中医学上评定心肌缺血的标准为:ST段经J点位置后80ms处抬高超过0.2mV或下降0.1mV,整个过程持续超过1分钟则可视为心肌缺血阳性[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使用()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卡方值进行检验。若P<0.05则可视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组间患者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的具体情况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出现比率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实验组室性心率失常、室上性心率失常以及心肌缺血出现比率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对比组间患者ST-T段与房室传导阻滞的变化情况
如表2数据所示,实验组间检出患者房室传导阻滞总例数为29(48.33%),对照组总例数为8(13.33%),实验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中I°传导阻滞、II°I型传导阻滞、II°II型传导阻滞几率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实验组患者出现ST-T段改变几率(2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33%),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中检出ST-T段改变以及房室传导阻滞情况更优。
表1 对比组间患者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的具体情况[n(%)]
表2 对比组间患者ST-T段与房室传导阻滞的变化情况[n(%)]
3 讨论
医学上将无法明确具体发病原因的高血压病症名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多伴有头晕、乏力、呕吐等临床症状。若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随着病情不断恶化,患者将出现心、脑、肾脏等重要器官损伤的严重症状,对其正常生活与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临床医学上治疗该疾病主要着重从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其它并发症几率这一方面着手[5],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加以综合治疗干预,最大限度改善其临床症状。然而,原发性高血压疾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发病原因无统一说法,且在饮食、生活方式、基础疾病多等主观因素以及病细菌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6],患者的病情极易恶化。因而,有针对性就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地掌握,才可予以患者加以有效的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无较为明显的严重症状,患者对疾病痛疼感知不敏锐,因而常常出现误诊、错诊等现象,耽误患者早期进行有效治疗的时间。借助心电图可清晰明了地掌握患者ST段的水平变化。常规心电图监测受到监测环境与时间的限制,导致监测数据出现误差,从而影响到诊断与治疗的准确性。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监测不受时间与环境的限制,可随时(如日常散步活动、日间如厕、夜间与中午休息等时间点)接收患者的信息,可根据相关波动与水平变化而正确判断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情况[7]。本文中,通过对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可真实掌握患者的具体病情。就结果来看,与接受常规心电图监测相比,接受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与数据更加清晰。实验组患者心肌缺血呈阳性与心率失常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ST-T段与房室传导阻滞检出异常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应注重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真实客观掌握患者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的情况,对其病情进行精确预测并施以有效治疗。
[1]史松,王艳红,易金玲.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 271-272.
[2]张雪杰.24h动态心电图对原发高血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1):71-72.
[3]赵峪毅,罗新.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判断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8): 100-101.
[4]李伟.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9): 207-209.
[5]林志强.对比研究24小时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对原发高血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04):783—784.
[6]玛丽亚木古丽·买买提,凯里曼·阿布都热依木,买迪娜·阿布力孜.24h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01):275-276.
[7]刘战旗.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原发高血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观察[J].中国医学导刊,2013,15(08):1328-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