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个体化干扰素剂量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疗效观察分析

2016-04-05建水县中医院医院内科建水654300

北方药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个体化干扰素血常规

段 琼(建水县中医院医院内科 建水 654300)



老年人个体化干扰素剂量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疗效观察分析

段琼(建水县中医院医院内科建水654300)

摘要:目的:总结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老年人个体化干扰素剂量应用。方法:老年人患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26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2例),根据年龄、体质评估病情,干扰素剂量个体化,干扰素100万u~300万u不等剂量化疗。结果:38例患者血常规中白细胞、血小板值维持正常,副作用相对减少。

关键词:老年人个体化干扰素剂量

笔者近几年对老年人患者使用干扰素剂量个体化化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副作用相对减少,血常规中白细胞、血小板控制可,患者病情基本稳定,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以指南诊断标准为依据,凡是不明原因的持续性白细胞增高,血象通常50~100×109/L以上,甚至可达1000×109/L。血象、骨髓象改变,脾肿大明显,Ph染色体阳性,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即可做出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持续大于600×109/L,骨髓以巨核系增生为主,能除外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即可诊断本病。

1.2治疗方法:根据以上标准选取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稳定期)26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2例,年龄52~72岁,男性患者,均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行骨穿、染色、基因片段及排除其他疾病已明确诊断。

老年人患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根据年龄、体质评估病情,羟基脲片加干扰素(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2b(假单胞菌)1×10IU/支,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100万u~300万u不等剂量化疗,1~3d每天监测血常规,根据血常规中白细胞、血小板数调整羟基脲及干扰素剂量,3d后隔天监测血常规,1周后每周监测2次调整药物剂量,逐渐致血常规结果正常或者接近正常,若WBC<4×109/L或者血小板<50×109/L,停用干扰素,长期监测血常规,维持量剂量治疗。

2 结果

38例患者均调整羟基脲6片逐渐减量致1/2片~2片维持量加每周1~2次干扰素100万u,血常规中白细胞、血小板维持基本正常,病情稳定,监测血常规,嘱长期维持治疗,患者基本能控制在稳定期长期生存。

典型病例,患者男,57岁(标记30岁是患者儿子医保卡刷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稳定期,治疗前白细胞最高时300~400×109/L,经我们根据血常规中白细胞调整干扰素剂量治疗,患者已患病5年,长期坚持治疗,定期随诊,病情稳定,血常规基本正常,右图为近期治疗中随诊情况。

另一例患者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6年多,血小板在500~1200×109/L,76岁,目前坚持治疗,病情基本稳定。

3 讨论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均属于骨髓增殖症。骨髓增殖症是一组造血干细胞肿瘤增生性疾病,在骨髓增生的基础上有一系列细胞尤其突出,呈持续不断过度增生,根据增生为主细胞不同分为:①以红细胞增生为主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②以粒细胞增生为主的慢性粒细胞白细胞;③以巨核系增生为主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④以原纤维增生为主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恶性肿瘤,大约占所有癌症的0.3%,以白细胞增高为主、脾大。慢性期平均生存期3年,个别可长达10~20年,近几年由于采取有效治疗手段,可使急变期回到稳定期。一旦发生急变,第二次完全缓解率<30%,中数生存期2~6个月。多数患者中数生存期3~4年。白细胞高可导致白色栓子形成,发展为加速及急变期治疗较困难或者无法治疗,慢粒一旦急变,化疗反应极差,完全缓解率低,生存期短,病死率高,为了尽量延长生存期,稳定期治疗显得重要。故控制疾病进展和维持白细胞在正常范围是我们需要采取的治疗措施。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血小板显著增多,伴有出血或血栓形成。8%的患者发生骨髓纤维化,10%的患者演变成急性白血病。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一旦确诊,均需要治疗,控制疾病进展和维持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在正常范围。目前二者治疗方法:最佳推荐(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①代表药物伊马替尼(格列卫)400mg口服1次/d;②尼罗替尼300mg口服2次/d;③达沙替尼100mg口服1次/d。(2)用羟基尿加干扰素。(3)骨髓移植。一般老百姓对1、3两种治疗方法均不会接受,第一种方法因为价格昂贵,需要长期服用,经济不能承受;第三种方法患者年老体弱,移植死亡率偏高,风险大,价格昂贵。第二种干扰素加羟基脲成为首选,优点:便宜、经济、实惠,缺点:容易急变。干扰素剂量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话题。指南上常规应用干扰素剂量为300万u~600万u,注射后副作用有①流感样综合征:患者发热、寒战、全身不适,肌痛,头痛,有时还可出现鼻塞、流涕、头晕、尿急等。②造血系统改变:抑制骨髓,降低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③消化系统反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④皮肤反应,轻中度脱发,斑丘疹,弥漫性红斑及荨麻疹。⑤肾脏损害,轻度尿蛋白,嘱患者多饮水。⑥对内分泌系统影响:雌激素水平下降,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出现尿糖。偶见高血钾、低血钙,还能提高血浆甘油三酯含量。⑦抗干扰素抗体的产生:部分患者治疗初期甚至未应用干扰素时出现抗干扰素抗体,影响治疗效果。在临床上表现最为严重的是流感样症状,患者头痛剧烈、高热,全身寒战、抖动,有的不能耐受副作用,不能长期坚持治疗,往往死于并发症。所以剂量的评估减少决定副作用减少。我科使用的干扰素为我院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2b(假单胞菌)1×10IU/支,为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针对老年人,我们的剂量第一天多用100 万u,第二天再次监测血常规,根据第一天的反应情况决定第二天的用量,第三天用量,根据血常规结果逐渐调整至维持量,每周1~2次,多数为100万u~200万u,很少超过300万u,副作用相对减轻,能耐受,患者愿意接受及配合治疗,长期坚持治疗,疗效显著,白细胞、血小板维持在正常范围,减少白细胞升高引起的白色血栓,血小板增高所致的栓塞及高粘滞血症导致的并发症,生命得以延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达到治疗目的。所以临床出经验、经验出结论,老年人患者根据岁数、基础病、体质情况使用干扰素剂量个体化化疗,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刘日辉,丁莹,杨俊波,等.个体化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14例疗效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4,13(2):169.

[2]唐锦治,刘文励.血液病诊疗指南[M].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6.

[3]葛均波,徐勇建.内科学[M].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中图分类号:R7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351(2016)01-0046-02

猜你喜欢

个体化干扰素血常规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干扰素 你了解吗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个体化干预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