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祥主任医师治疗冠心病思路撷要
2016-04-04杨芳张治祥陕西中医药大学04级研究生咸阳7046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咸阳7046
杨芳 张治祥(陕西中医药大学04级研究生 咸阳7046;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咸阳7046)
·研究生论坛·
张治祥主任医师治疗冠心病思路撷要
杨芳1张治祥2
(1陕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研究生咸阳712046;2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咸阳712046)
冠心病;张治祥;思路
张治祥,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张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三十余年,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侍诊,颇有感悟,获益良多。兹将张师运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思路浅析如下:
1 病因与治则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日益增高[1]。冠心病属中医的“胸痹”、“心痛”范畴。如《灵枢·五邪》中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圣济总录·胸痹门》亦有“胸痹者,胸痹痛之类也,……胸脊两乳间刺痛,甚则引背胛,或彻背膂”的症状记载。故张师认为冠心病大都是在阴虚、阳弱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强调心肾阴虚是其发病的重要环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肾精亏虚,以致肾病虚……虚则胸中痛”。《内经》又云:“夫以阴气之成,止供得三十年之视听言动,已先亏矣,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可见,随着人的自然生长,阴气有自然耗乏的趋势。而冠心病也多是在中老年之后才多发,可以看出此病的发生与阴气内虚有一定的关系[2]。张师认为,除上述原因外,现代人因心理压力大、长期熬夜、喜食辛辣等,易伤津耗液,长此以往,致阴虚体质,加之患者年过半百,精血渐衰,肾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阴耗伤,心血失荣,故发为胸痹。张师常以“补肾养阴,活血通脉”为法,所用治疗阴虚的基础方为:玄参30 g,射干15 g,枸杞子10 g,怀牛膝10 g,丹皮10 g,沙参15 g,焦山栀6 g,酸枣仁15 g,生地黄30 g,知母15 g,当归15 g,麦冬15 g,远志6 g,玉竹15 g,生牡蛎15 g,龟板胶6 g。
张师提出益气温阳是治疗冠心病的关键。喻嘉言《医门法律·中寒门》中提出:“胸痹心痛,然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唐代孙思邈在其著《千金要方》中亦指出:“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增,心力渐退”,年老体衰,导致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无以温养心脉;加之肾阴不足,无以上滋,心阴不足,不荣而痛[3]。张师认为自然衰老是导致阳衰的要素之一,当今世人贪凉喜冷,穿着暴露等皆可导致寒邪内侵,阳气受损,积劳伤阳亦可导致心肾阳微,阴寒内侵而发胸痹。故以益气温阳为法,但温阳亦不可伤阴,故基础方用:黄芪30 g,川芎15 g,桑寄生10 g,怀牛膝10 g,丹皮6 g,黄连6 g,天麻10 g,酸枣仁15 g,生地黄30 g,麦冬15 g,玉竹10 g,生牡蛎30 g,党参30 g,当归15 g,知母10 g,龟板胶6 g。
2 典型病例
2.1病例一患者贠某,女,58岁,于2015年11月7日初诊。主诉:间断性胸闷、气短1年,加重2 d。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劳累后加重,遂就诊于当地医院,经住院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好转出院。此后,上症间断反复发作,且逐渐加重。2 d前,患者劳累后,上述症状再发加重,特来我院求治于张师。现症:胸闷、心慌、气短,伴头晕,口唇干燥,饮食一般,夜休欠佳,小便可,大便干燥。舌干有裂纹,脉细数。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低平。西医诊断:冠心病。中医诊断:胸痹(心肾阴虚证)。治以滋阴补肾为则,组方:玄参30 g,川芎15 g,桑寄生10 g,怀牛膝10 g,丹皮6 g,黄连6 g,射干15 g,天麻10 g,酸枣仁15 g,生地30 g,麦冬15 g,玉竹10 g,生牡蛎30 g,党参30 g,当归15 g,知母10 g。7剂,水煎取汁400 ml,1剂/d,早晚分服。1周后二诊,患者症状较前好转,发作次数较前减少,头晕症状消失,偶心烦,纳眠可,二便调。舌干苔少,脉细。原方去川芎、桑寄生、天麻、党参,加枸杞子10 g、焦山栀6 g、沙参15 g、远志6 g。嘱服1周。1周后三诊,患者病情平稳,偶有胸闷发作,食纳可,二便调,舌红偏干,脉细。丹皮加至10 g,玉竹加至15 g,生牡蛎减至15 g,14剂水煎服。用药后3个月随访,症状消失未再发。
2.2病例二患者李文斌,男,61岁,于2016年1 月12日初诊。主诉:胸闷、胸痛、气短3月余。患者3月前劳累后出现胸闷、胸痛、气短,且逐渐加重,故来我院以求诊治。现症:胸闷、胸痛、心慌、气短、心烦,饮食欠佳,夜休较差,二便可,舌淡胖,脉沉。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T改变。西医诊断:冠心病。中医诊断:胸痹(阳气不足证)。治以益气养阳为则,组方:黄芪30 g,川芎15 g,桑寄生10 g,怀牛膝10 g,丹皮6 g,黄连6 g,天麻10 g,酸枣仁15 g,生地30 g,麦冬15 g,玉竹10 g,生牡蛎30 g,党参30 g,当归15 g,生龙骨15 g,远志6 g。7剂,水煎取汁400 ml,1 剂/d,早晚分服。1周后二诊,患者症状较前好转,胸痛发作次数较前减少,心烦症状消失,纳可,夜梦多,二便调。舌淡,脉沉细。原方去黄连、玉竹、生地黄,加知母10 g,五味子10 g,熟地黄30 g。嘱服1周。1周后三诊,患者诉:无胸痛发作,偶有胸闷,食纳可,眠可,二便调。舌淡嫩,脉沉。上方远志加至10 g,生龙骨加至30 g,以该方巩固1个月,胸闷痛、气短症状消失而病愈。
3 讨论
临床上,冠心病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常常伴随着很多其他慢性疾病及症状,病情复杂,张师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结合辨病,在滋阴和(或)益气温阳的基础上,灵活遣方用药,疗效甚好。
R541.4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5.033
2016-04-21)
[1]赵冬,吴兆苏,王薇,等.北京地区1984~1997年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变化趋势(中国MONICA方案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1):14-17
[2]陈潮.胸痹心痛的阴虚辨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5):1222-1223 [3]毕颖斐,毛静远.浅议冠心病的现代中医病因体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1):2940-2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