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同声传译中定语从句的处理策略

2016-04-04郭卉青

关键词:原语连接词断句

郭卉青

(晋中学院外国语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英汉同声传译中定语从句的处理策略

郭卉青

(晋中学院外国语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定语从句的处理既是英汉同传的重点,也是难点,直接影响到同传的质量。本文依照丹尼尔·吉尔的精力模型和顺句驱动原则,在详细分析各种场合下的定语从句的基础上,总结出定语从句的断句技巧和衔接技巧,希望对口译学习者有所帮助。

英汉同声传译;定语从句;精力模型;顺句驱动

Frieda Goldman-Eilser是这样解释同声传译的:“同传译员必须在对正在输入的原语不间断地进行接受、存储、提取和解码的同时,对已经输入的原语信息进行再编译并输出译语。”[1]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同传的明显特征:即时性。即译员在输出目标语与接收下一段原语之间通常只有4-5个单词的时间,我们把这段时间叫做时间差。

一、同传的理论基础

口译教授丹尼尔·吉尔提出了著名的口译模型-精力分配模型(Effort Model).即SL(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L(Listening and analysis)+(Memory)+(Production)+C(Coordination)。吉尔认为在同传过程中译员要处理好四种任务:(1)L(Listening and analysis),即对原语进行听辨和分析。(2)(Memory)即短时记忆,指译员在输出译语与接收下一段原语的时间差内,将下一段原语先储存在短时记忆中,以备稍后提取,翻译。(3)P(Production)即目标语的产出,指译员将接收到的信息进行重新编码,再次输出。(4)C(Coordination)即协调,指的是译员必须合理分配听、说、记这三项基本任务,从而达到精力分配的最佳状态。

张维为首次提出了顺句驱动这一概念:“顺句驱动是指译员按照自己听到的原文顺序,不停地把句子切成个别的意群或概念单位,再把这些单位自然地连接起来,翻译出整体的意思,这种方法可称之为断句基础上的顺句驱动。”[2](P41)顺句驱动被认为是同声传译最显著的特征。

二、断句技巧

英汉同传过程中,译员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一个问题——断句。如何断句?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同传断句依据主要有两类:语法结构论和意义单位论。语法结构论的支持者高德曼·艾勒斯通过实验证明90%-95%的断句单位是由一个完整的“名词短语+动词短语”结构组成。杜争鸣把同传中断句的语言点称作“断点”。他总结出:“断点最常出现在介词或短语介词、关系词、不定式、分词处。此外,原语停顿处、连接词、转折词等处也是断点”。[3]意义单位论的支持者张维为认为:“所谓‘断句’指的是在同传时将英语句子,按照适当的意群或概念单位,进行切割处理并译成汉语。”[2](P48)综合上述两种理论,笔者认为断句可以由顺译和等待两种技巧来实现。

(一)顺译 顺译指在英汉同传过程中按照顺句驱动的原则,在原语讲话者的自然停顿处断句。

例1:原文:In recent years,\\we have enhanced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s\\which help improve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We have also formulated a series of laws and regulations\\which offer foreign investors greater convenience.

同传译文:近年来\\我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帮助改善投资环境\\我们还制订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外国投资者提供更大的便利。

原语共有四处自然停顿,译语与原语保持一致,在原语的停顿处进行断句。“In recent years”是时间状语,可以作为一个断句单位。“we have enhanced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s”是主谓结构,按照语法结构论,此处可以作为一个断句单位。第三个断句点是另一个主谓结构,且当译员听到“We have also formulated”后应该能够判断出此句是与第一个主谓结构并列的。依据语法结构论,第二个关系词“which”处可以作为第四个断句点。

(二)等待 有时,原文说出的先行词信息太少,不足以构成一个译入语单位。此时,译员不做翻译,而是稍作等待,将先行词的信息暂时储存在大脑中,等待定语从句中的一个甚至两个断句单位说出来以后,再结合先行词重新组织句子。这样做的好处是,翻译出的句子更符合汉语“修饰语+中心词”的语言结构。

例2:原文:I stand here today\\humbled by the task before us,\\grateful for the trust you have bestowed,\\mindful of the sacrifices borne by our ancestors.\\I thank President Bush for his service to ournation, \\as wellas the generosity and cooperation\\he has shown throughout this transition.

同传译文:我今天站在这里\\深知前方任务艰巨\\我感谢各位给予的信任\\心中铭记我们祖先作出的牺牲。\\我感谢布什总统任职期间对国家的服务\\感谢他在过渡阶段所展现的慷慨与合作。

依据意义单位论,原文中有六处自然停顿,但是译文中只有五处停顿。很明显的是,译员在听到“as well as generosity and cooperation”时便知道“as well as”后面的内容与前面“his service to our nation”是并列的,同样做介词“for”的宾语,因此译员并没有选择在此处停顿,而是将“the generosity and cooperation”暂时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等待讲话者把定语从句的内容讲完,然后把定语从句与先行词的次序重新调整,再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表达出来。

三、衔接技巧

我们知道,“形合”和“意合”是英语和汉语的最大区别。英语是“形合”型语言,主要借助连接词,如关系代词、关系副词、并列连词、从属连词和介词等实现句子之间的连接。而汉语则是“意合”型语言,不借助连接词,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蕴含的逻辑关系来实现句子的连接。因此,同传过程中,译员断句以后,如何通过合适的连接词把英语句子译为符合汉语语言习惯的句子,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以下介绍四种主要的衔接手段,分别是省略关系代词、增加逻辑连接词、指称和重复先行词。

(一)省略关系代词 如果先行词既作复合句的主语,又作定语从句的主语,在同传中可以将关系代词省略,把先行词与其后的定语从句合为一个陈述句。

例3:原文:APEC environment ministers\\who will meet this month in Vancouver\\for the first time\\will focus their discussions\\on environment laws and regulations\\now in force in countries in the Asia and Pacific region.

同传译文:亚太经合组织环境部长\\将于本月在温哥华会面\\首次重点讨论\\环境法律法规,\\目前这些法律法规正在亚太地区实行。

原句中第一处断句点在关系代词“who”处,先行词“APEC environment ministers”既作复合句的主语,又作定语从句的主语,译员在译出先行词“亚太经合组织环境部长”后,可以稍作等待,待其后的定语从句讲完,把它作为谓语放在先行词后即可。

(二)增加逻辑连接词 英语中的定语从句不仅可以放在中心词前充当修饰语,还可以表示主句发生的原因、结果、目的、条件、让步等。因此,译员在处理定于从句时,首先应该把握原语中隐性的逻辑关系,而后添加适当的连接词,如“因为”、“所以\结果是”、“使\这样”、“虽然……但是”等,从而使译语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 4:原文:We need a new world order\\of peace and justice \\under which all nations can cooperate with one another\\and live in harmony.

同传译文: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和平公正的世界秩序,\\使所有国家都可以相互合作,\\和睦相处。

原文中由“under 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实际上是表达主句中动作“need”的愿望,所以译员必须敏锐地分析出原语中主从句之间这层隐性的目的关系,通过加入连接词“使”,使得这种隐性的目的关系在译语中明确地呈现出来。

例5:原文:Over rapid development\\typically results in a situation\\where trained personnel and infrastructure and support facilities\\become less available.

同传译文:过快的发展通常会导致一种状况\\结果是训练有素的人员\\基础设施\\援助设备不易获得。

事实上,原文中由“where”引导的定语从句是表达主句主语“over rapid development”发生后所产生的一种结果。因此,在同传过程中,译员必须迅速把握主从句之间的这一隐性关系,并通过增加连接词“结果是”,使得这一隐性关系在译入语中明确显现出来。

例6:原文:All delegations\\which wish to speak\\at the conference tomorrow morning\\or join the small group discussions tomorrow afternoon\\should first sign up with the Secretariat.

同传译文:所有代表\\凡是希望明天上午在会上发言\\或下午参加小组活动的\\应先到秘书处注册。

原句中由“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可以理解为条件状语从句:If any delegations wish to speak at the conference tomorrow morning or join the small group discussions tomorrow afternoon he should first sign up with the Secretariat.在同传过程中,译员必须迅速把握主从句之间的这一隐性的条件关系,并通过增加适当的连接词“凡是”,使得这一隐性条件关系在译入语中明确表现出来。

(三)指称 指称包括人称指称和指示指称,使用指称可以清晰地表达出上文中被指代的内容,适当地使用指称可以在许多情况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歧义,是英汉同传的有效衔接手段。

例7:原文:Those\\who opposed the emphasis we place on human rights\\ say tha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rade,\\and greater interchange of people and information,\\will inevitably lead to democracy\\and greater respect of human rights.

同传译文:有些人反对我们重视人权\\他们说\\经济发展和贸易\\更多的人员和信息的交流\\必然会促成民主\\和对人权的更多重视。

按照省略原则,可以把关系代词“who”省略,把先行词与其后的定语从句合为一个陈述句,即“有些人反对我们重视人权”。第二个断点处动词“say”的主语是“those”,但是those已经与第一个断点处的定语从句合译为一个句子,为了连贯,译员在“say”前必须再添加人称代词“他们”来指代上句中的“有些人”,这样译文就衔接自然,表达清晰了。

(四)重复先行词 由于英汉语言结构的差异,英语中多用结构词实现对词语和句子的连接;汉语则多用短句,多用动词,铺叙出来。英汉同传时为了解决英语的结构词,弥补汉语短句在逻辑衔接方面的不足,很多时候译员需要对汉语的词语进行重复,已达到连接的顺畅。

例8:原文:A series of events\\which took place in the early 90s\\started a revolution\\which forever changed the world order.

同传译文:九十年代初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它们掀起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永远改变了世界秩序。

本句共有三处断点,第一个断句点“which”指代“一系列事件”。第二个断句单位中完整的句子应该是“A series of events started a revolution”。第三个断句点“which”指代“这场革命”。如果把第一个“which”译作“它们”,第二个“which”译作“它”,这两个相似的指称代词“它们”和“它”放在一个句子中难免会产生歧义,因此,若重复先行词,将第二个“which”译作“这场革命”,听众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1]Goldman-Eisler,F.Segmentation of Input in Simultaneous Translation,in F.PEchhacker and M.Shlesinger(eds.)The Interpreting Studies Reader.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2.

[2]张维为.英汉同声传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3]杜争鸣.英汉同声传译中的“断点”浅议[J].上海科技翻译,1998(04):15-17.

The Treatment of Attributive Clause in English-Chinese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GUO Hui-q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Jinzhong University,Jinzhong Shanxi,030006)

Interpretation of the attributive clause are both a key point and a difficult point in English-Chinese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which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interpretation.Based on Daniel Gile's Effort Model of SL and the principle of syntactic linearity,this paper does a thorough analysis of attributive clauses in various situations,then summarizes several interpreting skills of the attributive clause,hoping to help interpretation learners.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attributive clause;Effort Model;the principle of syntactic linearity

H059

A

2016-05-20

郭卉青(1978-),女,山西寿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应用语言学。

1674-0882(2016)04-0067-03

〔责任编辑 裴兴荣〕

猜你喜欢

原语连接词断句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文言断句判断法
密码消息原语通信协议介绍及安全分析
“断句” “密码”费人解(二则)
浅谈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妙用标点巧断句
基于ZigBee协议栈的PHY服务研究
基于原语自动生成的安全协议组合设计策略及应用研究
英语连接词:传统与反思
英语连接词的显功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