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元代诗人刘诜的格律诗

2016-04-04何跞

关键词:庐陵诗情文人

何跞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084)

论元代诗人刘诜的格律诗

何跞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084)

元代江西庐陵诗人刘诜诗歌成就突出,今有《桂隐诗集》传世。刘诜的诗风豪逸,整体有着大气的特点,虽然格律工整,但诗情向上,这从其律诗首尾两联的笔法中也可以见出。他在论诗诗、论文诗中表达出一些诗学观点,也透露出其为诗崇尚豪放大气的特点。这与元代的整体社会气候和文学风尚是相一致的,同时也是庐陵文人讲求真性情的体现。

刘诜;桂隐诗集;格律诗;诗风豪逸

元代江西文人刘诜是庐陵文派的重要文人,是庐陵三刘(刘将孙、刘岳申、刘诜)中的一位。元代庐陵文派以文称于天下,而庐陵文派的文学成就实不止于文,也在于诗歌,刘诜即是庐陵文人中诗学成就最为突出的一位。刘诜(1268-1350)字桂翁,号桂隐,有《桂隐文集》、《桂隐诗集》各四卷。刘诜在元代以诗赋见称,夏以忠撰刘诜《行状》称:“太学博士刘公辰翁见先生诗文,极称之。礼部郎中邓公光荐奇其诗赋,为之序引。”[1]刘诜的诗歌,在元代南方诗坛占有重要的一席地位,实于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椁、揭傒斯)之前,就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刘诜与当时著名诗人虞集有书信交往,诗文为名士刘辰翁、吴澄、揭傒斯等人所推重,危素说他“为诗以谒太常博士刘辰翁,刘公称之。”[2]然而,今人对刘诜的诗学成就挖掘不足,查洪德先生在《元初诗文名家庐陵刘诜》中认为:“庐陵刘诜是元初很有成就的诗文作家和文学理论家……诗歌则有多种风格。他的诗文理论有很高价值,关于学古与创新的理论富有辩证思维,对元中期诗文弊病的批评切中要害。”[3]此外,便无他作。具体解读《桂隐诗集》中的诗作[4],可看出他的格律诗辞律工整,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而整体上表现为诗情向上、诗风豪逸,在其论诗诗和论文诗中又特别体现出一种大气之尚。这与元代社会的整个社会风气和诗坛气象是一致的,也是以元诗四大家为代表的元代诗坛新风貌的发端。研究刘诜的诗歌,对理清和具体描画元代诗坛状况和元诗发展脉络,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诗律之工与诗情向上

刘诜的七言律诗中间两联自然工整,寓情深致,慷慨感叹。有的写自我情怀,出语风流,如“少年曾似三眠柳,老去羞看一日花。”(《和彭琦初见寿》)。有的出语豪逸:“陈人我似三年艾,冲气君如二月花。”(《和曹正中见寿》)

有的写日常之情,感叹人生流年,风格疏澹:“病辞美酒空佳节,老忆东风识故吾。”(《和彭庭发》)同是写病酒佳节流年,刘诜的诗笔诗情与晏殊名词《浣溪沙》形成鲜明的对比。有的化用庄子语,在人生沧桑之感中注入大气豪放,体现道家的达观。如《甲戌和萧孚有见寿二首》:“岁月浮沉覊羽翮,风云变化看鲲鱼。”《再用前韵酬周景叔》:“酒阑已悟春为客,意乐何须土是吾。”写羁旅之情而豁达豪放。

有的抒情耿慨多气,深沉而富有沧桑感,如《再和上元韵答彭琦初》:“时序百年罇酒在,风霜万里鬓毛更。交游依约青灯梦,豪杰消磨画角声。”

有的直接抒发吟诗之乐。《和友人病起自寿二首》:“病余不妨吟诗乐,别久重如识面新。”虽然病后,却不废诗兴,刘诜豁达的情性可见一斑。《寄寿永平主簿萧克有》:“海内衣冠怀旧德,人生诗酒是清缘。”可见其诗酒人生的心态和放达性格。《萧氏母称寿宴客和萧芳洲二首》:“燕子池塘诗句好,蒲花帘幕酒杯深。仙人宴罢生明月,公子归来长绿阴。”写诗酒人生,流丽潇洒。

当然,他也有写生事而情绪沉郁的,如《故乡夜坐有感二首》:“凄凉听雨夜如此,老大还乡心转悲”,有着杜甫式的沉郁,然接着说:“风气百年无旧俗,江山满目记儿时。”情绪又转向上。即使物是人非、亲友云散的悲感,刘诜也将其转而为文章风流,情绪转自释和向上。如《和胡履平见寿》:“城郭故人今雨散,衣冠乔木有书香。”

有的议论潇洒豪逸:“富贵未来歌扣角,畸穷相对赋煎茶。”(《和张汉英见寿》)虽穷而不废长歌和热望。《琦初追和余去年上元韵再和为谢》:“世与豪英来不尽,物随造化运无声。”人生豪情融入宇宙大化中,颇有道家的宇宙观物视野和胸襟。

有的写景工致流丽,大气开阖,而不局于狭小诗境,如《和刘道渊》:“春寒未了花开落,山雨频来窗晦明。”《彭琦初用坡翁纸帐韵惠建昌纸衾次韵二首为谢》:“窗升红日那知晓,梦压白云疑近天。”在山雨欲来之势、天日的阔大之境中,而有红、白,清寒、暖色的对比,相互映衬。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刘诜的七律仍学唐诗。“山雨频来”化用许浑《咸阳城东楼》中名句“山雨欲来风满楼”之语和诗境。“窗升红日”、“梦压白云”又有模仿李贺《雁门太守行》中名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痕迹。刘诜自己论诗虽主于“清”,然他的诗歌创作本身却不自觉地具有元人的大气和庐陵地方文人的个性特色。他的创作中常常不自觉地化用、模拟、学习唐人诗句、诗境、气象,整体上还是呈现出豪放阔大的气象,而与狭小局促的诗境迥相区别。

有的情景融合,语辞清新自然,如《再用前韵酬周景叔》:“燕子楼台人影瘦,海棠池馆月痕孤。”有的全以景物意象入诗,如“楼台燕子踈踈雨,院落桃花短短墙”,看似全写景,却在景中寓有自然闲适豁达之情,如王国维所评三种境界,是“白鸟悠悠下”的无我之境,自然而心胸开阔,已褪却了世俗功利之虑。

有的情景融合,却有着杜甫式的深沉慨叹。如《简晏提举》云:“天地百年乔木在,山川万里宦途多。”这种沧桑慨叹有时又注入历史事典,而更具有时空之感和厚重情味。该诗接着一联云:“诗成夜月扬州笛,赋罢秋风赤壁波。”其中所用事典还是相关文人风流的,“扬州笛”暗含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赤壁波”暗寓苏轼《赤壁赋》。有的不仅在情感上接近杜甫,甚至在语言句法上直接化用杜诗句子。《中秋和萧孚有二首》:“百年晴晦中秋月,四海悲欢此夜心。”有模仿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痕迹。同以阔大的时空意象,如“百年”“万里”“四海”为起,以“百”、千”、“万”等数字表现阔大之境与深致之情,而在这种巨大的时空感中寓含深沉强烈的悲慨。“病骨怯风难久坐,衰年见月易伤心。金螺水落千峰笛,白鹭城高万户砧。”(《中秋和萧孚有二首》),既有杜甫《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之情,又化用杜甫《秋兴八首》“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之句。“老病”、“衰年”,是杜诗中常见的生事描述,表达沉郁深致的自我感怀,刘诜学杜,也时得此法,然又将情绪导转向大气向上一路。

值得指出的,刘诜的慨叹沧桑,归于潇洒风流的文学情怀,一种诗人诗意风流。这种整体的情绪向上,使得刘诜在对前人,特别是唐人的学习取径以及认同中也有所选择。他崇尚盛、中唐诗风,推崇李白、杜甫的大气和沉郁顿作的情感深致,却不喜晚唐的苦寒、颓靡,如孟郊、贾岛诗风。

二、七律诗风豪逸

刘诜七律诗也有七古以豪逸开篇和结尾笔法的痕迹,也具有豪放洒脱的风格,整体是向上一路。有首联直接评赏发论:如“吾里文章小晏家,才情欲学贾长沙。”(《和张汉英见寿》)其自美庐陵诗家的意思溢于言表。又如《和曹正中见寿》首联:“卜策从谁问历家,命途难合笑抟沙。”直接引典述论,洒脱笑语。再如《春日酬友人》:“阅世情怀杂喜悲,未须此意语群儿。”发论直接、直白,诗情虽涉悲慨,却也慷慨大气,化为一种具有历史感的沧桑豪澹。有的开篇述己情,如《和萧孚有闲居即事》:“二月客愁如猬驰,市头酒薄无奈何”,即使写闲愁无奈,也洒落直接。也有开篇写景,境界阔大有力,如《和萧孚有霰雪》:“磊磊天河万玉沤,朔风吹散不成球。”

其尾联也洒脱豪逸,诗情大气深厚,诗境开阔,如《和刘道渊》:“人间变化知何据,危坐东风看马程。”又如《和李长翁知事宜黄卷雪亭》:“明年赤壁江头笛,吹起天风万里身”,其景语、情语洒落风流而不失劲峭。刘诜七律结尾处常可见情绪的转折,由孤愁转向一笑付之的慷慨洒脱。如《和曹正中见寿》尾联云:“明年须买东风马,行遍长安不用挝。”纵然本有孤愁,却也潇洒超迈。又如《中秋月暗和萧孚有二首》:“顾我孤生余短发,请君一笑解离肠。”有的以诗酒风流化之,而归于洒脱淡然。如《故乡夜坐有感二首》尾联云:“孤灯明灭可谁语,援笔怅然还赋诗”,写人生人情真切,孤愁却以赋诗化之。《琦初追和余去年上元韵再和为谢》:“人生得失非真是,倘共花时载酒行。”把人生的得失以诗酒风流的态度化解之。总之,刘诜七律的结尾虽有人生感叹,却总能化解而转向上情绪,并常常以文人的诗酒洒脱来美化不如意,让我们从中看到刘诜的性情洒脱。

当然,刘诜并不是超然出世,也不是追求不食人间烟火的清高,他的诗歌中体现了厚重真实的人生感受,他的情绪和情感都真切而有现实寄托,从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见出他仍是一个世俗中的人,用诗写着一般人都有的人事和情感,多有日常生活和情事,题材并不单一局狭。他讲求真实、真切的感受,但是他的情感深沉又不激烈,又有元人的从容和包容态度,对各种激烈的情绪体验都能以洒脱和豪逸来化解,暗合了“哀而不伤”的诗学传统。从整体上看,他的诗情能够守“中”,悲伤而不过激,真切却不矫揉造作。他的诗歌题裁也具有现实性、日常生活性,而不是超尘脱俗。这也跟刘诜本身作为一个儒士诗人有关,刘诜的基本思想还是根底于儒家,只是他在这种基础上更具有一定的才情和诗家感性。

刘诜是一个富有才情的诗人,他的特色是求真不伪、抒情直接、豪逸放达、舂容自得,这也是元人整体文人性格和文学风气的体现。

元诗整体上受时代气象和文化性格的影响,也受到理学的普遍影响,走向舂容、融合一路。其诗歌题材在少数民族所带来的商业文化、游牧文化的冲击下,而更趋于现实的日常生活,甚至世俗的,这跟元代表现日常和世俗的元曲蓬勃兴起的道理是一致的;其诗情由于元人粗豪性格和理学的中和,变得从容自得而具有守中的特点;其诗歌笔法也因元代整体的尚大气粗豪的风气而更加直白、直露。因而,元诗也不可避免地在这种历史的大潮流下走向与以往诗歌不同的路向,即语言直白化、情感中和化、题材俗常化。

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元代这一个时代大背景,消解了诗歌的高雅精致的艺术探胜。而元代整体的文化俗化走向,也必然使得诗文雅文学更趋向庸和与俗常。太平一统的世景,时代风气和文化性格的中和,较少大的时代风浪,文人生命历练、体悟的减少,使得大的才情文士生成较少,反而是兼具学者和文人身份的文人增多,理学家文人较多,而各学派到最后也不主守于学术或者为文,而是文学与学理兼容。到元代后期,由于社会的巨变,而产生了像高启那样的具有很高才情的文人。

由宋入元,文人的激情和不平,也随着社会安定和进入元代中期盛世之景而逐渐消弭趋平。这在庐陵文人身上又体现得尤为明显。庐陵一派文学本以爱国文人刘辰翁为代表,其情感和文学情绪都激烈不平,个性突出,而后来的庐陵文人,如刘将孙、刘岳申、刘诜,逐渐由激烈趋向平和。而庐陵文派的个性特征,也由刘辰翁的爱国激情而走向提倡真性情、讲求心悟的求真一路。从由宋入元的赵文到主要生活在元代的刘诜,其所处历史时期递后推移,其诗文风气也逐渐由奇崛不平走向自然清和,并靠近盛元诗文风气。只是,他们都保留着庐陵文人的个性特点,然这个性的内涵开始有细微的变化,由激烈不平走向自然洒脱甚至豪逸,或者清和,其中更多性情求真、直接的内涵。

三、论诗诗、论文诗及其大气之尚

刘诜的诗歌中也有诗论文论。诗中的文论透露出他文章的崇尚大气,追尚雅正,不拘成法。如《吴宁极惠和闲居五诗复用韵为谢》论文:“文章在天地,万古相逓谢”,颇显大气。刘诜所处的时代已经靠近元代中期,其论文也更具有元人的大气并靠近盛元文风,但还是未脱刘辰翁以来,庐陵文人的耿介气性。《中秋和萧孚有二首》:“文章政要追周雅,底用欷歔学越吟。”其实,雅正有儒家义理的贯穿,讲求从容为文和儒家情怀下的一种气象,是尚大之风的内涵和体现,也是元人普遍追求的一种风格,是盛元舂容盛大文风形成的基础。《古洪舟中》:“岂有文章拘敝法,无谁岩穴访奇才。”

其论诗,如《作诗能穷人》:“作诗能穷人,谁能忍不作。但见平生愁,霏霏笔端落。朝骑孤凤凰,暮驾两黄鹤。手携王子晋,吹笙上寥廓。人言忌太高,下笔宁浅弱。穷通信有命,诗道未可薄。”他不畏“太高”,不流于“浅弱”,对于众论所谓诗能穷人的说法,以穷通有命的洒脱观点置之。

有的诗直接表明他所崇尚的文人,从中可以看到刘诜对诗文风格的基本取向。如《送王士弘学政满代》:“诗章直欲凌鲍谢,文笔正要窥扬班。”也是用以说明他自己的诗学和文章取向。有些诗是评论别人文学风格的,却在这种评赏中反映出他自己的赏同和取径。《和张伯温见寿二首》:“忆昔青灯书满床,如今八尺见身长。故山共听绵峰雨,客馆同倾鹭渚觞。豪杰自应超世美,文章早已带天香。高门佳气今如昨,要继陈家起盛唐。”其中流露出对于盛唐诗文的崇羡。《和萧公着见寿》:“天阙晓寒遗太白,鲁城夜烬见灵光。”他赞萧氏诗有李白风,而刘诜自己为诗也宗唐,于唐人又崇尚并学李白。《甲戌和萧孚有见寿二首》:“少日曾期诸子先,如今潦倒且樽前。鬓丝夜雨穷东野,城屋秋风老玉川。自度新词传玉笛,莫将旧事问铜仙。文章星斗真何用,但把长镵了暮年。”孟郊字东野,卢仝号玉川子,李贺有《金铜仙人辞汉歌》,他们都是中唐韩孟诗派诗人,主张不平则鸣和苦吟诗风,力矫平弱纤巧的诗风。虽不同于盛唐诗风,却也是大别于纤弱。刘诜并更尚盛唐,于中唐诗风也有取其矫弱的一面。总之,刘诜的基本诗风取向还是趋于豪气向上一路。《古诗三首赠张汉臣游金陵》论诗出于情性,认为闾巷歌咏,民间创作的诗歌也是出于情性,所以采诗者不删。诗云:“古诗出情性,声在闾巷间。采之被弦歌,听者醇风还。大音既寥阔,群喙何间关。燕珉混良璞,楚菉藏崇蕳。妙理忽有合,正在不可删。秋高星河空,天风吹佩环。”这种兼收并取的采诗观,表明了刘诜对于诗歌接受的通达态度,体现出他大气包容的心态。

刘诜的律诗在形式上注重格律用韵和对仗工整,诗律已臻老熟。其诗情大气向上,诗风豪逸,格局阔大,为诗以才情而不以学问,近唐风,学古意,然而又在诗律形式上不免因承宋诗形式。笔者曾论及元初庐陵“诗风奇崛:变自江西诗派和诚斋体”[5],刘诜作为庐陵文派的后起之秀,已由元初进入元代中期,其诗歌在形式上继承宋诗,在诗情内容上走向了宗唐,并靠近元诗四大家的诗风,而更近唐音古调。总之,刘诜的这种诗歌特点,不仅体现了元代庐陵文派的不羁个性与崇尚性情,也展示了元代诗坛整体上宗唐祧宋和宗唐得古的独特风貌。刘诜诗歌形式之工巧与内容之重性情,辞律因宋,与诗情宗唐得古,两者统一形成的诗风豪逸及清和古雅之致,也可说是元诗受理学和当时整体社会气象影响的结果。

[1](元)刘 诜.桂隐文集(附录)[M].《元人文集珍本丛刊》影印本.台北:台湾新丰文出版社,1985.

[2](元)危 素.刘桂翁先生墓志铭[A].危学士全集(卷十二)[C].清乾隆二十三年刻本.

[3]查洪德.元初诗文名家庐陵刘诜[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40.

[4](元)刘 诜.桂隐诗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何 跞.漫谈元初庐陵文学[J].古典文学知识,2015(03):72.

On Poet Liu Shen's Metrical Poetry of Yuan Dynasty

HE li
(School of Humanities,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100084)

Jiangxi Luling poet Li Chen in Yuan dynasty had great achievement in poetry which embodied in his book Gui Yin Shi Ji that spread to our day.Liu Shen's poetry style is bold and elegant.Although the rules and forms of his poem are neat and orderly,however,the emotion is upward.This can be sawn in his writing style for the head and the tail couplet lines.He had some poetics viewpoints in his poems of discussing poem and prose in which reveal his feature of advocating unconstrained poem writing style.This is consistent to the whole society climate and the literature custom in Yuan dynasty,and is the reflection of the Lu Ling literati's stressing true disposition.

Liu Shen;Gui Yin Shi Ji;metrical poetry;bolding poetry style

I206.47/I207.22

A

2016-05-11

何 跞(1986-),女,四川通江人,博士,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元代文学。

1674-0882(2016)04-0047-04

〔责任编辑 裴兴荣〕

猜你喜欢

庐陵诗情文人
美丽庐陵
庐陵某者
文人与酒
“堆花杯”庐陵诗词学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文人吃蛙
赞庐陵
那些诗情,那些画意
冬至一阳生 塞上畅诗情
宋代文人爱睡觉
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