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激痛点封闭加手法治疗腰肌筋膜综合征50例体会
2016-04-04李明松云南省红河州公安边防支队绿春大队卫生所绿春662599
李明松(云南省红河州公安边防支队绿春大队卫生所 绿春662599)
局部激痛点封闭加手法治疗腰肌筋膜综合征50例体会
李明松
(云南省红河州公安边防支队绿春大队卫生所绿春662599)
目的:探讨局部激痛点封闭加手法治疗腰肌筋膜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50例腰肌筋膜综合征患者采用局部激痛点封闭加手法治疗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本组50例腰肌筋膜综合征患者,痊愈43例,占86%;好转7例,占14%。结论:腰肌筋膜综合征治疗方法很多,采用局部封闭加手法治疗效果较好。
腰肌筋膜综合征;激痛点封闭;手法治疗
腰肌筋膜综合征是指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导致腰背部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变性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是肌肉和筋膜因无菌性炎症而发生粘连而形成激痛点所引起的一种疼痛性综合征,是引起慢性腰部疼痛的常见疾患之一,亦称腰背肌筋膜炎,好发于中老年人。本病多由损伤所引起,各行各业的人员都可发病,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发病人数往往无多大差别,对生产劳作影响较大,故应积极治疗。我所从2012年1月~2015年5月,共收治腰肌筋膜综合征近百例,取得良好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50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50例患者中,部队战士6例,占12 %,地方群众44例,占88%;男28例,占56%,女22例,占44%;年龄20~65岁28例,占56%,65~70岁12例,占24%;病程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7年;双侧发病6例,单侧发病44例。
1.2治疗方法
1.2.1局部激痛点封闭器材与药物:备一次性5 ml无菌注射器1个;2%利多卡因20 mg,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25 mg,维生素B150 mg,维生素B12500 μg,透明质酸酶1 000 U。激痛点注射法:患者取坐、卧位或舒适体位,在脊柱两旁,确定“激痛点”投影,并作好标记。把上述药物(除透明质酸酶)抽入5 ml无菌注射器内混匀,局部皮肤消毒,在标记处垂直激痛点进针,到达激痛点时即出现疼痛和放射痛,回抽无血,在此点将药物总量1/2全部注入。如粘连严重或有硬结者加透明质酸酶1 000~1 500 U。如果有多个激痛点,其注射方法同上。注射完毕,皮肤局部针眼消毒后用无菌敷料覆盖[1]。注意事项:应避开血管和神经。必须严格消毒,皮肤感染或破溃者禁用此法。有少数病人注射后症状反而加重,后迅速减轻,有糖尿病、胃溃疡病严重者禁用。利多卡因用量不能超过40 mg,有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
1.2.2手法治疗于局部注射后30 min进行,手法治疗要温柔,要遵循由轻渐重的原则。揉按法、捏拿腰肌、揉摸舒筋三种手法联合应用。(1)揉按法:患者仰卧于床上,肢体放松,术者用两手大拇指或手掌,自大抒穴开始由上而下,经下肢环跳、委中、承山、昆仑穴施行揉按,次用手掌或大鱼际揉按脊柱两旁肌肉,使气血流畅,筋络舒展。(2)捏拿腰肌:术者用两手拇指和其余四指指腹对合用力,捏拿腰部肌肉,捏拿方向与腹直肌垂直,从L1起自上而下直至腰骶部臀大肌,先轻后重,先健侧后患侧,重点捏拿腰椎棘突两侧骶棘肌和压痛点最明显处,反复捏拿2~5 min。(3)揉摸舒筋:术者以掌根或小鱼际用力在患者腰骶部进行揉摸,从上至下先健侧后患侧,边揉摸边移动,反复进行3~5次,使腰骶部感到微热为止。本组病例药物局部注射和手法治疗最少1次,最多5次,每隔1周治疗1次。
1.3疗效标准痊愈:腰部疼痛及条索状物或硬结消失,腰部活动不受限;好转:腰部疼痛有所减轻,条索状物或硬结明显缩小,腰部活动轻度受限;无效: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改变。
2 结果
本组50例,痊愈43例,占86%;好转7例,占14%。经对痊愈的40例患者进行随访,1~6个月基本保持疗效,只有个别病例遇阴雨天偶感患侧腰部酸胀不适,但不影响功能活动。随访病例无复发者。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52岁,建筑工人,2013年6月就诊。主诉:右侧腰部疼痛麻木,活动受限三月余。疼痛晨起时加重,活动后减轻,劳累或久站久坐、变换体位时疼痛加重,同时放射至右臀部及右大腿后外侧,但一般不超过右膝关节。曾多次求治,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学习。X线检查示:脊柱诸骨及髋关节及骶髂关节无异常。T12和L3~L4右侧旁1.5 cm处有两条长约分别为3 cm、4 cm的纵形条索状物,压痛明显,行动不便,直腿抬高实验及“4”字试验(—),无神经感觉障碍,腱反射无异常。诊断:腰肌筋膜综合征。治疗方法:每周1次激痛点封闭加手法治疗。第2次激痛点封闭并行手法治疗后,疼痛减轻,活动不受限。进行第3次治疗后,上述症状消失。为巩固治疗效果,1周后行第4次治疗。该患者经过四次治疗后,右腰部活动正常,疼痛及麻木感消失,未触及条索状物。临床治愈,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4 讨论
腰背筋膜解剖位置:包绕骶棘肌,骶棘肌位于脊柱两侧,纵贯脊柱全长,为一强有力的躯干伸肌。腰背筋膜前层附于腰椎的横突,后层附于椎骨棘突和棘上韧带。二层夹有骶棘肌等,并在骶棘肌外侧合为一层[2]。腰背筋膜综合征好发于中老年人,风寒湿和肌肉痉挛都可引起本病的发生,其他如机体内长期存在感染病灶或某些病毒性感染亦被认为与肌筋膜综合征形成有关。
腰背筋膜综合征主要是腰部肌肉和筋膜因无菌性炎症而发生粘连,粘连的产生并不代表临床症状的发生,只有在粘连处触摸到硬结或条索状物,并形成激痛点时才产生临床症状。这时在受累部位形成一个明显的局限性痛点,当受到外界刺激后,如压迫、牵拉、温度变化等,除引起患处局部疼痛外,亦可放射到远部位的放射痛并伴有肌肉痉挛和感觉异常。因刺激该点即可引起全部症状,这与一般意义的压痛有区别,故称为“激痛点”。类似于中医学中的阿是穴,其形成机理尚不清楚。多数病人只有一个激痛点,亦有两个甚至多个。腰肌筋膜引起的激痛点应与脊神经受到刺激时产生的激痛点相区别。脊神经受刺激引起的激痛点常多个同时出现,局部无筋结及筋束,普鲁卡因局部注射症状不消失。所以,本病需与腰椎结核、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小关节紊乱、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等相鉴别[3]。
腰背筋膜综合征治疗的方法很多,但从笔者临床经验看,采用局部封闭加手法治疗效果较好。此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切,经济实惠。手法治疗具有行气活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之功效,通过手法可以缓解肌肉血管痉挛,增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4]。用泼尼松龙、2%利多卡因、维生素B1、维生素B12局部封闭,具有抗炎、止痛、抑制结缔组织增生,降低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维持局部神经功能的正常代谢和完整,有利于病变组织的营养过程。透明质酸酶可帮助解除粘连、软化增生的结缔组织,加之有效的功能锻炼,可起到明显的疗效。
[1]冯雯雯,李丽,姚丽华.非特异性腰痛的中医康复疗法[J].河南中医,2012,32(3):274-275
[2]马玲,毛秀丽,汪俊.冲击波联合局部注射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5):444-445
[3]梁伍,陈小针,黄伟明.三维腰椎牵引治疗腰肌筋膜炎75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155-156
[4]张新伟.针灸推拿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综合征53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0(6):56-57
R686.3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1.040
2015-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