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语篇的语境重构与翻译的多维审视
2016-04-04韦忠生
韦忠生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外国语学院,福清350300)
新闻语篇的语境重构与翻译的多维审视
韦忠生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外国语学院,福清350300)
摘要:近年来西方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受到其他国家读者的广泛质疑。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西方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无不渗透着报纸强烈的话语倾向,因此为了揭示意识形态以各种方式对话语的介入以及颠覆新闻语篇话语权,语境重构成为必然选择。概述了西方学者对语境重构的理论阐释,以2010—2011年《纽约时报》13篇对人民币汇率的有关报道作为语料,基于语境重构这一视角,应用目的论和顺应论探析英语新闻语篇的翻译策略,提出变译、编译和顺译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新闻语篇;语境重构;翻译
英语新闻语篇的意识形态操纵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此展开了研究,如福柯(Faucult)的权利话语、翻译的三要素理论和互文性等。批评话语分析试图通过话语分析来研究语言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将新闻话语视为其重要的分析对象。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突破了传统研究文本量小的局限,实现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成为当前话语分析的一种新动向。
一、英语新闻语篇的话语操纵与翻译中的语境重构
特拉西(Tracy)、阿尔杜塞(Althusser)、葛兰姆西(Gramsci)等人阐释和发展了意识形态的概念,社会学和语言学则赋予其新的含义。多年来职业记者在新闻公正性问题上的自我形象受到广泛质疑,如格拉斯哥大学的新闻研究中心的新闻专业学生(1976)[1],伯明翰大学现代研究中心霍尔等人(Hall,1980)[2],以及哈特利(Hartley,1982)[3],迪克(Dijk,1987)[4]和福勒(Fowler,1991)[5]的著作都对此提出了质疑。新闻语篇的忠实性与公正性无疑遭到严重挑战。“新闻不是来源于真正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而是受到社会和文化的约束。新闻从业人员是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社会中介,他们对所报道的事件表明他们的态度。新闻不是事件,而是对该事件不公正的受意识形态制约的报道。”[6]
范利文(van Leeuwen T)[7]认为:“新闻是体现社会实践的话语,该话语往往不受该社会实践的语境约束,而受到另一种社会实践的语境约束。语境重构*除了将recontextualizaion翻译为成“重新语境化”,有些学者翻译为“再情景化”,笔者将其翻译为“语境重构”。指的是将一种社会实践介入另一种社会实践中去,将前者置于后者的语境之中。”范利文还认为,语境重构是使社会实践或多或少更加明晰的交际活动。有些社会实践是受习俗或者规约所约束的,然而仍然享有一定自由的人们的所作所为,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社会实践关注社会分析,从意识形态的视角分析话语,试图揭示意识形态以各种方式对话语的介入和话语对意识形态的解构和重构作用。
按照科尔塔德(Coulthard)的观点[6],新闻语篇就是语境重构,不仅代表社会实践,而且也必须对社会实践做出解释并使其合法化。换言之,他们必须阐明他们在新闻报道中的态度,比如引用专家的话语是新闻语篇经常使用的合法化策略之一。
文献检索的结果显示,只有个别中国学者利用语境重构对新闻语篇展开研究,如黄珊珊、武建国[8]通过整合范迪克(van Dijk)的语境模型和沃达克(Wodak)的话语历史分析法,提出了适用于重新语境化与改适转换研究的“话语历史-语境分析法”。选取媒体话语为语料,重现了“彭宇案”的审判语境、媒体解读语境、报道语境和读者解读语境,探讨了审判话语与媒体话语的篇际互文与互文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重新语境化①、改适转换与话语解读的关系。科尔塔德(Coulthard)[6]利用1992至1995年间英国《独立报》《泰晤士报》和《卫报》对巴西的15篇报道进行研究,发现西方对巴西的新闻报道不仅题目常常是负面的(negality),其内容主要涉及弃婴、谋杀和腐败,对风景秀丽的沙滩的报道也夹杂着犯罪行为的叙述,对拉丁美洲其他国家的报道也不例外。他认为通过语境重构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互相对峙:西方发达国家使用殖民的话语诋毁发展中国家,展现“它者”形象;发展中国家应用幽默和讽刺语言开展后殖民方式的抵抗。伊萨贝拉·艾诸·费尔克劳斯(Isabela Iecu-Fairclough)[9]对批评话语分析中的概念诸如语境重构、策略和意识形态在翻译实践中的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讨,认为翻译在文化和政治领域的作用显而易见,因此成为政治抵抗和合法化(非法化)的重要策略之一。然而社会实践者的行动策略自始至终都受到语境重构的结构特征的约束。语境重构可以理解为各种力量的集合,是对各种不同的文化、经济和政治资本的争夺。
文献检索结果表明学者利用语境重构对英语新闻语篇展开研究并不多见,本文拟应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语境重构这一观点,以2010—2011年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13篇(总字数11 814字)对人民币汇率的有关报道作为语料,并结合目的论和顺应论探析英语新闻语篇的翻译,提出建设性的译文。
二、英语新闻语篇翻译的多维审视
“语境重构涉及社会实践某一特定因素的替代、删除或增加。”[7]“每一语境重构中的事件和人物根据该交际的目的、价值和重要性予以表述,因此出现真实性、偏见和操纵的问题。”[6]伊萨贝拉·艾诸·费尔克劳斯[9]认为译本是在新的社会和文化语境下对原语文本的语境重构并举例加以说明。如文学翻译,其新语境主要涉及文化领域,但也有可能与政治领域有关,因此译本就要承担这种功能和目的,这种功能和目的与原语文化和原来的语境格格不入。如果从格莱斯(Grice)的语用学予以审视,这种差异源于不同文本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的目的各不相同,也取决于目的语读者不同的接受和理解。
由于西方主流媒体充斥着对意识形态的操纵,目的语中的译者必然会基于目的语的主流意识形态,通过各种语言手段进行语境重构,或顺译,或编译,或改译,甚至删除原语新闻报道的一些内容以顺应目的语的主流意识。功能翻译理论和顺应论为译者的这种语境重构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框架。
忠实通顺是传统翻译理论的根本原则,原语在目的语中不能随意删减,改译不能归为翻译。对此,诺德(Nord)是这样论述的[10]:“按照目的语文化的准则来调整或‘改写’原文,是每个专业翻译者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目的论率先将行为理论(action theory)引入翻译理论中,认为任何一种行为都有其相应的目的,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翻译所要采取的翻译策略。这就是目的论的首要法则——目的法则(the skopos rule)。
语言顺应论是目的论的最好体现,需要根据新闻语篇的不同语境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因此语境重构是必然的选择。人们之所以能在语言使用中不断地进行语言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11]。变异性指的是可供选择的语言形式多种多样;商讨性是基于高度灵活的动态语用原则进行语言选择;顺应性是指语言使用者灵活选择各种语言选项以满足交际的需要。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其中顺应性是语言使用的核心。由于预期目的、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和审美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存在,在翻译活动中原语与目的语难以完全对应。只要目的语顺应了读者和具体语境,实现了翻译的目的,该译文就成功实现了语言交际的目的。
(一)变译:新闻话语的语境解构
新闻标题的句式、遣词等要素无不渗透着报纸的倾向与意愿,体现不同的意识形态背景。
van Dijk[12]认为,话语就像谚语的冰山:其大部分意义并不是明白无误地表述出来而是通过预设予以体现,可以通过社会文化知识加以推断。当真实性尚未确立之前往往使用预设传递某一命题的真实性。我们认为西方主流媒体的新闻标题往往都有丰富的话语蕴涵和言外之意,体现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根据目的论的翻译原则,变译不失为新闻话语语境解构的有效方法,是顺应论的顺应性的一种商讨,只是变译极为个别的词语。
例1Senate Jabs China Over Its Currency
(NewYorkTimes,October 11,2011)
编译美参议院指责中国在所谓的“操纵人民币汇率”
例2Holding China to Account
(NewYorkTimes,October 2,2011)
编译美报称中国需要为操纵人民币汇率负责
例1的新闻标题显然是指责中国在操纵人民币汇率,例2的新闻标题通过预设予以体现,均反映了对新闻话语权的操纵。笔者没有将原文的标题直接译为中文编译稿的标题,而是顺应中国文化意识形态,拟就了另一个标题,添加了“称,所谓的”等字眼或者添加双引号旨在变异其内容,从而解构了原语中的权利话语。
例3China is undeniably manipulating its currency.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including the United States,are losing jobs because their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cannot compete with artificially cheap Chinese goods.For the good of the world economy,and its own long-term economic development,China should stop.
(NewYorkTimes,October 4,2011)
编译报道称中国无疑正在所谓的“操纵人民币汇率”。由于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制造业无法与它称之为中国“人为的”廉价商品竞争,这些国家制造业的就业机会正在减少。为了世界经济的利益和经济的长期发展,称中国应该停止“操纵人民币汇率”。
在编译过程中因为意识形态差异而采取协商式解读策略时,通常会使用元话语的(metadiscursive)标志——诸如“所谓的X”或“称之为X的东西”来使自身脱离一个话语结构[13]。这种编译策略表明,在介绍引进西方主流媒体的观点时,编译者并非全盘顺应具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原语信息,而是通过顺应论的商讨性的译码,使其融入目的语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例如除了添加了“所谓的”,一些贬义的词汇还添加了双引号,体现了元话语的要素,是对顺应论的社交世界即权利话语的顺应。
(二)编译:新闻话语的语境重构
在批评性话语分析中语境重构被视为殖民与操控(colonisation/appropriation)*有些学者将appropriation翻译为占用,笔者的译文为“操控”。的辩证关系[9]。换言之,语境重构策略,话语和体裁等因素可能通过在重构语境中的各种权利和象征性资本的操控而得以实质性改变。正是通过语境重构以及具有多种目的的媒介的作用使得对意识形态的操控(ideological appropriation)成为可能。原文本的功能与目的或多或少在新语境下有所不同,译本的语用功能与原来语境中原文本也各不相同,尤其是其政治意图。
顺应论的语境成分包括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社交世界指交际双方依存关系、权利关系、平等关系以及文化因素等方面,其中的权利关系在新闻语篇中体现为对话语权的操纵,是意识形态的映现。新闻报道中话语权的争夺表明无所不在的文化意识形态致使译入语文化对原语的抵抗式解构和改写从而顺应目的语的意识形态,主要体现在改写、删减、选择、省略等方面。当然,改写并非是指编译者可以随意篡改原文内容,而是抵制并解构某些具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内容。新闻语篇编译中的改写正是目的论的映现,目的是为了抵抗西方主流媒体对华报道中对新闻话语权的操控,也就是顺应论对具体社会语境的顺应,是一种抵抗式的立场。不能随意篡改原文内容体现了目的论的忠实性法则(the fidelity rule),是指原文和译文之间存在语际连贯(intertextual coherence),即通常所说的忠实于原文。
例4Obama Ends G-20 Summit With Criticism of China
(NewYorkTimes,November 12,2010)
编译二十国峰会如期结束,奥巴马对中国横加指责
该例题目中的“criticism”原为温和的批评,可是该报道中的某些内容则为公开指责中国对人民币汇率的操纵,因此将其翻译为“横加指责”,改变了该词的感情色彩,另外在“结束”前增加“如期”二字,形成四字结构。两个四字结构虽然不是成语,但其音韵更对称,也更朗朗上口。该报道第二段的内容为该题目的翻译提供了佐证,报道者引述奥巴马的话语:“Mr.Obama accused Beijing of intervening aggressively to keep its currency,the renminbi,below its market value to promote exports.”“accused”一词显然体现了强烈的情感色彩。
例5A bipartisan cross-section of Congress seems to agree that China manipulates its currency in ways that make it harder for many American manufacturers to compete.Where they cannot find alignment is on how best to address that problem,while maintaining America’s relationship with its biggest lender and a major trading partner.
On Tuesday,the Senate passed a bill that would require the Treasury Department to order the Commerce Department to impose tough tariffs on certain Chinese goods in the event of a finding by the Treasury that China was improperly valuing its currency to gain an economic advantage.
The measure passed 63 to 35,with 16 Republican votes,an unusual dynamic in the Democrat-controlled Senate.It enjoyed rare support from members of both parties despite the strong disapproval of Senator Mitch McConnell of Kentucky,the Republican leader,who pressed his party colleagues to vote against it.
(NewYorkTimes,October 11,2011)
编译国会中两党具有代表性的一些代表认定中国在所谓的操纵人民币汇率,致使许多美国制造商丧失竞争力。然而他们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是在与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和主要贸易伙伴保持关系时应对这一问题的上策。周二美国参议院以63对35票通过了一项提案,称一旦财政部发现中国不恰当地压低人民币汇率以谋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要求财政部命令商务部对某些中国商品征收惩罚性高额关税。报道称该提案遭到来自肯德基州的共和党领袖米歇尔·麦克奈尔的强烈反对,他呼吁共和党党员投反对票,然而这赢得了两党许多党员的少有的支持。
原文的三段内容在编译的译文中整合为一段。对照原文和编译的译文,你会发现编译者改译了一些内容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编译。该段报道中虽然报道者采用“似乎认为”(seems to agree)的弱化语气,实际上字里行间隐含报道者的意识形态倾向,显然是站在美方的立场进行报道的。因此将“seems to agree”翻译为“认定”,删译了第三段中的某些内容。在“高额关税”和“操纵”前添加了“所谓的”和“惩罚性”的字眼。所有这些都是对目的语的意识形态的顺应,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这篇新闻报道的话语权。
(三)顺译:新闻话语的语境认同
新闻语篇具有语言真实性,显示报道者的客观态度的言语是新闻语篇客观性的体现,正是编译者和目的语读者所需要的信息。根据目的论的翻译原则,编译者可以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顺译,不必作任何改动。这也体现了目的论的忠实性法则(the fidelity rule),即通常所说的忠实于原文。按照维索尔伦(Verschueren)的顺应论,语言顺应与选择和心理过程带有不同的意识突显度。就语言的顺应性而言,译语要顺应双方交际的目的。既然原语的内容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期待视野,译者可以顺应其语境,采用顺译的翻译策略。
例6The tennis ball volleying of the trade legislation underscores the vexing problem that China presents to Congress:Many members,especially those from manufacturing states,want to be seen as doing something about that nation’s trade advantages,yet the White House and some leaders in both parties think it is far too risky to actually pull the trigger on a solution.(ditto)
译文贸易法规的焦点突显了在国会争论不休的人民币汇率问题:许多国会成员,特别是那些来自制造业发达的州的国会成员,希望有所作为以提升美国的贸易优势,然而白宫和两党的一些领导人认为真正通过人民币汇率提案是风险太大的一项措施。
例7Regional politics,White House pressures and jurisdictional disputes have impeded a deal.Larg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especially those that have large investments in China,vehemently oppose the bill,while smaller manufacturers facing more import competition,tend to favor it.(ditto)
译文区域性政治因素、白宫的压力以及司法争议都妨碍了解决方案的通过。特别是那些在中国有大量投资的大型跨国公司强烈反对通过人民币汇率提案,而面临更多进口压力的规模较小的制造业主则支持通过该提案。
例8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the country’s central bank,issued a response to the Senate vote early Wednesday,denying that China had manipulated the value of its currency,the renminbi.“The renminbi exchange rate is gradually achieving a more balanced and reasonable level,”the central bank said in a statement.(ditto)
译文中国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于周三早些时候对美国参议院通过的人民币汇率提案作出反应,否认对人民币汇率的操纵。中国人民银行在一项声明中声言“人民币汇率正在不断调整,越来越趋于合理”。
例9The demand for tough action by American policy makers fails to recognize that the renminbi has already appreciated significantly relative to the dollar,exaggerates the benefits of a stronger renminbi for the United States and overlooks the benefits of a stronger renminbi for China itself.Measured in real terms,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enminbi has been much larger.
The real exchange rate takes account of price movements in bo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When prices rise faster in China than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renminbi appreciates in real terms faster than it appreciates in nominal terms.
With inflation hitting 5 percent annually in China last month,the renminbi has appreciated in real terms by 8 to 9 percent relative to the dollar during the last year.According to calculations by The Economist,since 2005,when China adopted its managed-band system,the renminbi has appreciated about 24 percent in nominal terms and about 50 percent in real terms relative to the dollar.
(NewYorkTimes,May 6,2011)
编译曾担任克林顿总统顾问委员会主席的美加州大学贝克莱分校哈斯商学院泰森教授认为美国政策制订者提出的采取强硬措施的要求没有认识到人民币兑美元的比率已经大幅度上升,夸大了强劲的人民币对美国的好处而忽视了对中国的益处。如果按实际情况计算,人民币的增值幅度更大。
他还认为真正的人民币汇率考虑了中美两国的价格波动。当中国的价格波动比美国更快时按实际情况计算的人民币的增值幅度超过名义上的增值幅度。上个月中国的年通涨率达5%,意味着去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比率已经上升了8%至9%。按照《经济学家》的计算结果,自2005年中国实行“管理杠杆制度”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比率名义上上升了大约24%而实际上升了大约50%。
比较以上这些例句的原文和译文,你会发现由于原文客观地反映了对人民币汇率提案的观点,编译者采用了顺应的翻译方法,只是添加了他者声音的出处:曾担任克林顿总统顾问委员会主席的美加州大学贝克莱分校哈斯商学院泰森教授。
三、结束语
福柯认为话语就是权力(Discourse is power)。本文通过2010—2011年《纽约时报》13篇对人民币汇率的有关报道进行分析,发现西方主流媒体对人民币汇率报道的新闻语篇渗透着意识形态的操纵,充斥着对中国的指责。因此,目的语中的译者必然会基于目的语的主流意识形态,通过各种语言手段进行语境重构,或顺译,或编译,或改译,甚至删除原语新闻报道的一些内容以顺应目的语的主流意识。功能翻译理论和顺应论为译者的这种语境重构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框架。
参考文献:[1]Glasgow University Media Group.Bad News[M].London:Routledge,1976,
[2]Hall S,Hobson D,Lowe A,et al.Culture,Media and Society[M].London:Hutchinson,1980.
[3]Hartley J.Understanding News[M].London:Methuen,1982.
[4]van Dijk T A.Communicating Racism[M].London:Sage,1987.
[5]Fowler R.Language in the News[M].London:Routledge,1991.
[6]Coulthard C R S.Cross-Cultural representation of “otherness” in media discourse[C]∥Weiss G,Wodak R.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Theory and Interdisciplinarity.Hampshire:Palgrave Macmillan Ltd,2003:272-296.
[7]van Leeuwen T.Genre and field i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a synopsis[J].Discourse & Society,1993,4(2):193-223.
[8]黄珊珊,武建国.媒体话语中的重新语境化与改适转换——以“彭宇案”为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74-81.
[9]Fairclough I I.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translation,recontextualiation,ideology[J].Bucharest Working Papers in Linguistics,2008,10(2):67-72.
[10]张南峰.中西译学批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21.
[11]Verschueren 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Arnold,1999:59-61.
[12]van Dijk T A.Politics,ideology and discourse[C]∥Wodak R.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Volume on Politics and Language).Philadelphia:Elsevier,2005:728-740.
[13]马景秀.协商与抵抗:文化身份视角的新闻编译策略[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1):47-49,53.
(编辑: 朱渭波)
Recontextualizaion of News Discourse and Its Translation from Mutiple Perspectives
Wei Zhongshe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Fuqing Branch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qing 350300,China)
Abstract:The fairness of Western news reports has been widely questioned by readers in many countries in recent years.Relevant studies show that Western news discourse in chief media is dominated by a strong discourse inclination of the newspaper.In order to reveal the ideological intervening in various news discourses and subversion in the discourse power,recontextualizaion is regarded as a natural solution.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of recontextualizaion by Western scholars,analyzes 13 pieces of news discourse (2010—2011) about RMB exchange rate in New York Times in terms of recontextualizaion.And it explores the translation techniques of news discourse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Scopos Theory and Adaptation Theory,and proposes such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s alternative translation,transedition,and literal translation.
Keywords:news discourse; recontextualizaion; translation
DOI:10.13256/j.cnki.jusst.sse.2016.01.004
中图分类号:H 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95X(2016)01-0016-05
作者简介:韦忠生(1962-),男,教授。研究方向: 翻译理论与实践、批评性话语分析。E-mail:wzs6210@sina.com
基金项目: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规划项目(YB125-98);福建省教育厅教育科研项目(JA13351S,JB13285S)
收稿日期:201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