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2016-04-04谌春翠
■谌春翠
(广西艺术学院,南宁,530022)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谌春翠
(广西艺术学院,南宁,530022)
现有相关研究认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对特色旅游开发具有宣传、增加旅游项目及吸引游客等积极的作用,而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发展产生的影响,则可以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显现出跨学科视角的发展态势。结合现有研究和思考,可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旅游开发提出产品开发、积极创新、打造品牌、加强政府支持等几个方面的策略建议。
民族音乐旅游开发现状与思考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旅游项目已经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发展趋势。学术界也对此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从多学科、多视角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笔者在“中国知网”上输入相关的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搜集相关学术论文160余篇,并着重关注其中有关少数民族民间音乐①尽管本文在叙述和笔者对文章进行搜集时,关注点主要放在“少数民族音乐”上,但实际上也会涉及更广泛意义上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内容。在此不再专门作更细的划分和分别论述(在本文所涉论题中,两者的原理在一定范围可以说是一致的),而统一用“少数民族音乐”的表述。和旅游发展关系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希望可通过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这个视角,就从属于旅游项目中的少数民族音乐经济与文化价值的实现过程中的互动关系进行梳理与学习。
目前,少数民族音乐在旅游项目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项目投资者青睐,相关研究成果也越来越丰富,整体来看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对旅游开发的作用,二是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三是多视角下的少数民族音乐旅游开发研究,四是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旅游开发提出的评价与建议。笔者选择从这四个方面进行综述是觉得这几个点最具有代表性,同时也能够体现主题以及想要表达的宗旨——挖掘、传承、传播和保护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资源。
一、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对旅游开发的作用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对特色旅游开发具有积极的作用,这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性、丰富多样性等特色优势有着直接的关系。从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现状来看,学者们大多都认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旅游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从所搜集的论文情况来看,涉及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对旅游开发作用的主要文章有28篇,其内容主要涉及少数民族音乐的宣传、丰富旅游产品及吸引游客等作用。
宣传旅游项目在今天这个信息化时代,各式各样的新兴大众媒介被广泛运用于人们的生活、学习、创业、管理等方面,人们已经处于大众传媒的包围之中,媒介对人们的影响已经超过了任何一个时代,旅游项目开发与运营亦不能脱离这样的影响。
关于大众传媒与少数民族旅游项目以及少数民族音乐的关系,学术界认为,将大众传媒作为宣传载体,以少数民族音乐作为旅游景点的宣传手段,可对旅游项目达到更富特色的宣传效果——这是众多专家学者都共同认可的。通过民歌进行旅游的宣传,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形象和地位;二是既能够突出音乐文化本体的特色,又能将该地区的民族风情直观地介绍给外界;三是可通过少数民族音乐传播更丰富的文化信息。①参考阿尔斯朗·马木提《维吾尔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研究》,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3期;宋瑾《湖北大别山红色音乐的旅游资源开发》,载《音乐大观》2014年第1期;薛瑾《旅游中的民歌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曾永华《浅议音乐对旅游目的地的宣传作用》,载《科技信息》2009年第17期;孔晓飞《民族音乐文化与旅游产业的互动》,载《歌海》2008年第6期。
丰富旅游产品,吸引游客从文化旅游产业的角度而言,项目中的具体旅游产品的丰富程度对增加观赏焦点、增长观赏时间、吸引游客、提高经济收入有着直接的影响。
我国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丰富,地域性风格特点明显,利用少数民族音乐的丰富性来增加旅游产品,是目前的普遍现象。许多学者一致认为,可将性格特点鲜明的民歌作为创意来源,在旅游景点中加入与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表演相关的活动作为新项目,如,增加少数民族民间歌舞的演出,让游客亲身感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魅力等。丰富旅游产品可增强旅游项目竞争力,也可以带来开发收益,通过增加旅游产品来吸引旅游者,是旅游开发中最基本的手段之一。②参考董海燕、万克夫《对传统音乐进行旅游开发的宏观思考》,载《企业经济》2013年第8期;杨兆萍、谢婷《典型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地开发与保护——以喀什地区为例》,载《干旱区地理》2001年第4期;海力波《广西民族文化旅游的文化理念与开发前景》,载《广西民族研究》2002年第2期;常晶晶《西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旅游中的传承》,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等等。
此外,可在旅游中体验的民间音乐,还能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如在音乐表演时可以带动旅游者参与互动,使得景观更加动人,更具有吸引力,凸显出民族风情;甚至还能带领游客一同了解民间音乐的悠久历史,发现过去的灿烂文化以及向往未来——这也迎合一些游客的消费心理需求。③参考李岚岚《川南苗族音乐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变迁与思考》,载《四川戏剧》2014年第8期;夏小玲《鄂南民间音乐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的双赢性研究》,载《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第7期;阿尔斯朗·马木提《维吾尔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研究》,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3期。
二、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少数民族音乐在参与了旅游项目之后,不仅具有文化价值,还具有了经济价值。就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角度进行的研究成果来看,众多学者认为对商业经济价值的追求,导致原有的文化形式、形态,甚至是内涵都发生了改变。这实质上所反映的是,围绕着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在当下旅游文化产业项目中应用方式与应用结果的共赢问题。
在笔者搜集到的论文中,涉及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影响的主要文章有20篇。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发展产生的影响,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归纳。
(一)积极影响
少数民族音乐主要是以人来传播、传承和发展,旅游则为其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空间,提供资金保障、就业支持。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成为商品,有利于其价值的发现,进而促进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承、传播、发展。
少数民族音乐旅游开发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旅游业的发展上,其发展又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产生积极意义,可以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赋予新的社会功能,从而促进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笔者搜集到的论文中,相关的主要文章有12篇,共同涉及的观点如下。
提供生存和发展空间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少数民族音乐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原本局限在一个小的区域范围,但是旅游业为其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和发展空间,使其迅速地走出了相对偏僻的环境,得到了更加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④参考吴成祥《湘西吉首、凤凰生态旅游音乐文化探析——社会音乐教育的一个缩影》,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李岚岚《川南苗族音乐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变迁与思考》,载《四川戏剧》2014年第8期。
提供资金保障资金支持是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最基础的物质保证,是保证整个旅游开发能够正常运转的基础,是进行少数民族音乐保护与开发的前提条件。如,有学者对德昂族宗教和原生态音乐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认为合理的旅游产业开发和利用,可以给德昂族的音乐传承和保护提供资金的保障,同时可以使得德昂族音乐重新塑造其音乐文化价值体系。①参考周灿、钟小勇《旅游视野下德昂族宗教文化与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就业支持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本身来说,只有参与到其中的人数增加,对其保护的效果才会随之明显。现如今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保护所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缺少人群的关注。仅仅依靠政府部门的拨款、少数专家学者的研究以及少数民族音乐传承人的苦苦支撑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带动经济效益的前提,就是必须有更多人关注该旅游区——②参考王声跃、严淑红《东巴文化旅游项目开发与可持续设计》,载《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谢雨萍《桂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载《学术论坛》2002年第6期;刘芳、李昕《民族音乐文化与旅游开发的互动性》,载《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等等。这是文化旅游开发所应达到的目标之一,在此基础上,将会带来很大的客流量,而客流量的增加必然会促进旅游区的就业。
(二)消极影响
当今,少数民族音乐的文化价值是支撑其经济价值的前提,它的经济价值又是保障其文化价值以活态形式存在的前提。二者是互为依托、相互影响的亲密关系。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经济价值在保障其以活态形式存在时,存在着被重构的现象。对此众多学者以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消极影响的角度进行了论述。
在笔者搜集到的论文中,与此相关的主要文章有8篇,共同涉及的论题如下。
民族音乐表达的情感和风格被恣意改编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一味追求旅游业的发展而盲目做出迎合,任意地改动少数民族音乐的曲调、唱词、内容等,更有甚者把少数民族音乐改成了流行音乐,失去了原有的民族音乐风格特点。这样,不但影响了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而且会更深地影响民间音乐传承人的传承信心与理念,最终可能使其原有的原生态音乐完全消失。③参考罗洁璐《旅游开发背景中的民族民间音乐》,载《音乐传播》2014年第1期;师玉丽《民间音乐的保护与旅游文化》,载《北方音乐》2014年第2期;刘英《古乐资源旅游开发初探》,载《陇东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民族音乐走上过度商业化舞台,生存环境遭破坏旅游业的发展会使当地的游客增多,商业活动也会随之慢慢增加,这样会导致少数民族音乐走向更加商业化的舞台。如果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够合理、没有秩序,则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活动范围将会变得狭窄,从而使少数民族音乐的整体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这些现象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都会出现,这给民族音乐的发展、传承和保护都带来了影响。④参考周灿、钟小勇《旅游视野下德昂族宗教文化与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王声跃、严淑红《东巴文化旅游项目开发与可持续设计》,载《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三、多视角下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涉及众多方面的问题,不论是从项目开发的策划还是经典案例的解读与分析都需要用跨学科的视角来进行。学者们研究的出发点也显现出了由表及里、从宏观到微观、从单一到体系化的趋势。
审美视角听觉是人类感受声音最直接、最简洁的过程,一段音乐的“美”与“不美”完全由我们听到的声音来进行判别。在旅游项目开发中,所用的少数民族音乐若具有好的审美感和听觉感,对游客的吸引力就强,由此带动旅游经济发展。在笔者收集的论文中,涉及听觉与审美的主要文章有6篇。
从美学角度阐述的文章认为音乐与旅游活动有审美上的共通性,音乐也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元素,是对美的发现、追求、体验及享受的过程。在旅游项目中,人们将少数民族音乐内容按照美学的规律进行加工从而达到审美目的,让游客通过传统民间音乐感受到美,获得审美体验,由此实现音乐的审美价值。⑤参考阿尔斯朗·马木提《维吾尔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研究》,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3期;徐琼《浙江民间音乐资源的旅游开发与利用》,载《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雷倩《论少数民族音乐的开发对丰富贵州地区旅游资源的作用》,载《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听觉盛宴不仅体现了当地人文风情特点,更能进一步带动旅游给音乐带来的听觉效果,使游客们可以从听觉上感受民族音乐所表述的民俗风情乃至民族的“心灵”。有学者以听觉为视角讨论陕北民歌在旅游目的地意象建构上的意义,认为通过听觉产生乐感,旅游者对文化信息的感知度是最高的,很多游客甚至从歌曲意境上联想到陕北人民的淳朴和热情,以及当地的音乐文化气息,这样也可让民间音乐借旅游得到了另一层面的传承传播,同时也吸引游客前来游玩。⑥参考巩妮、宋保平、詹新惠《陕北民歌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构意义研究》,载《东南传播》2014年第8期。
产业结构形态设计视角由于民族音乐的种类繁多,需要分类结构与有目的地加以利用,按照旅游规划进行重组,使人能迅速记住其特质。也就是说,民族音乐作为基本内容,旅游作为外在的形式,要建立起后者合理的结构模式,以将前者进行合理的整合。这是少数民族音乐旅游开发不应忽略的方面。如以音乐为基础,通过圩日、节会、仪式、景点作为支撑,建立民族音乐旅游产业文化和产业结构,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出合理的结构形态,形成良好的旅游传播空间形态。①参考陆栋梁《西部地区民族音乐旅游文化产业合理的结构形态和空间布局的构想》,载《旅游纵览》2014年6月下半月刊。
四、研究现状评价和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旅游开发的建议
从前文提及的研究现状来看,宏观角度的策划实施已得到比较充分的关注,但在微观角度上,还期待今后可有更加体系化、细化的研究。如,还可更加完全地展开多视角研究——不局限于音乐学视角,而以跨学科的视角来研究。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出发,会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从而也有利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旅游创意的生发。又如,现有文章多是作者对某地区文化旅游开发或者少数民族音乐保护的构思,对其实际运用情况很少谈及,这也应该是今后的一个“追踪”方向。
笔者认为,当今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旅游开发要想产生更好的社会效应,就必须要拥有自己的主要“路线”和策略。也有相关论文提出了建议和策略,它们在发展少数民族音乐与旅游开发中具有指导的意义。笔者收集的文章中涉及相关观点有:产品开发、积极创新、打造品牌、加强政府支持等几个方面,在此借用它们做一个总结。
产品开发产品开发至关重要,其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少数民族音乐发展的长远趋势。有学者提出了这一观点,并以湖北为例进行论述,认为通过对旅游业与民族音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湖北旅游业与民族音乐的进一步发展,但是湖北的旅游业与民族音乐的产品开发还存在不足的方面,要积极通过自身的条件,不断地提炼出丰富的资源,用以开发出各地的音乐旅游产品。如,湖北武当山作为名山,利用道教音乐的独特性,可以开发道教音乐旅游产品。音乐旅游产品可进行组合,让人们可根据需求进行选择,如一个地方应有由不同的节目组合而成的若干不同的演出;而且音乐旅游产品也有周期性,要更新换代、增加花样。那么,生产者要制定好市场营销策略,不断更新产品品种、样式,使产品周期加长,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②参考宋睿斐《湖北地方音乐旅游产品开发利用的探究》,载《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20期。
此外,笔者还认为:需要根据当地的旅游资源与民族音乐的特性来制定产品开发的取向;产品的研发需要符合当地实际情况,要以当地的民俗风情为主,打造富有当地特点的产品;产品开发必须要有阶段性,不能一味地始终以一种方式来进行,要不断革新。
积极创新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创新要迎合旅游业的发展,但是也不能失去音乐本真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共同发展。传统音乐在传统的模式下不能够进行长远的发展,它的发展自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必须对传统的少数民族音乐旅游产业进行创新。③参考刘祎晨《传统音乐于文化旅游产业的实践和创新研究》,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徐琼《浙江民间音乐资源的旅游开发与利用》,载《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笔者认为,只有有了积极创新的新型主体,才能为少数民族音乐与旅游开发带来不退的趋势,这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全力配合,全力开拓创新发展模式。所以积极创新将愈加成为少数民族音乐与旅游开发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
打造品牌在旅游开发中,利用少数民族音乐自身的特点进行包装运作,通过媒体的宣传,将该文化塑造成一种极具特点的文化品牌,从而吸引社会的目光,可提高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社会知名度,加强地方政府和百姓的关注度,进而利于起到保护和传承的作用。不可否认,这是实现资金支持与就业支持的现实手段,这也是少数民族音乐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
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主要是文化品牌之间的竞争,如《印象·刘三姐》因其品牌效应,成了全国乃至全世界认识广西的一个重要窗口。这就是以民族音乐资源为基础,通过创造、策划而生产出合适自己的品牌的典型例子之一。④参考蓝壮青《论广西旅游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载《歌海》2013年第3期。
还有的学者专门关注了河南的音乐旅游,认为河南的音乐旅游发展迅速,但是缺少较好的旅游文化品牌,因此,可以吸收社会资金,通过政府的引导,多方面打造具有较高质量的音乐旅游品牌,在进行打造时需要注意把当地具有发展潜力的民间音乐融入品牌里。打造河南音乐旅游品牌要结合地方音乐特色,开发优质的产品,同时,也需要经营培育出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⑤参考李娜《河南音乐旅游发展策略研究》,载《艺术教育》2013年第5期。
笔者认为,打造出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形象,才能更好地把少数民族音乐与旅游开发的特点体现出来,让游客打心底记住这个“品牌”的旅游产品。拥有自己的品牌才有助于长远发展,因为只有这样才有推广的合理性,只有加以推广和传承,少数民族音乐与旅游产品才能得到持续的关注。
加强政府支持政府部门的加入不仅能带来资金、政策上的帮助,让少数民族音乐与旅游开发得到强硬的支撑,还能增强游客的信赖感和安全感。这将有利于少数民族音乐与旅游开发的推广。政府在文化旅游开发中起到了绝对的主导作用,在政策法规、投入资金、组织工作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此,政策性问题在旅游开发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保护中,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议题。
相关机构要与政府的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完善少数民族音乐旅游的咨询服务,进而切实地增加经济效益。政府部门的参与、支持和重视,都将为少数民族音乐与旅游开发带来很大的正面影响,因此积极让政府部门参与到其中是非常重要的。①《音乐人类学》,第10页。参考陆栋梁《西部地区民族音乐旅游文化产业合理的结构形态和空间布局的构想》,载《旅游纵览》2014年6月下半月刊;李娜《河南音乐旅游发展策略研究》,载《艺术教育》2013年第5期。
笔者尝试对政府参与的影响进行归纳:政府部门在参与少数民族音乐与旅游开发时起到正面影响与帮助的作用;有政府部门的参与,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度就会增加;政府部门参与后,需要解决地方资金问题、项目的土地划拨问题、项目与老百姓的关系问题;有了政府部门的参与,将更大地扩充和丰富资源,有利于少数民族音乐与旅游的进一步推广。
结语
笔者在对论述“少数民族音乐与旅游开发”的文章进行梳理以后发现,这个领域正在日益被关注,可谓是音乐传播学研究中的一个很有价值和潜力的研究课题。同时,相信也将会有更多的艺术院校师生受到启发后参与到更广泛的案例采集和研究当中,并期待“少数民族音乐与旅游开发”的实践能够获得更大、更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取得更多的成功经验。
(责任编辑:韦杰)
谌春翠,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学系2012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