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产业结构升级模式引领绿色经济科学发展——首届普洱绿色经济发展论坛综述
2016-04-04陈波
陈 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会计学院,北京 100070)
创新产业结构升级模式引领绿色经济科学发展
——首届普洱绿色经济发展论坛综述
陈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北京100070)
摘要:云南省普洱市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是中国首批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普洱学院联合主办,普洱绿色经济发展研究院、普洱市东南亚研究院承办的首届普洱绿色经济发展论坛于2015年5月29日在普洱市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研讨的主题,是以绿色经济发展为核心,在绿色农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绿色生物医药与产业化、绿色服务贸易与生态旅游、绿色经济核算与考核评价领域进行探讨。
关键词:绿色经济;绿色农业;绿色生物医药;绿色服务贸易;绿色经济核算
云南省普洱市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横跨北回归线,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国土面积4.5万平方公里,人口258万,辖9个民族自治县和1个行政区,有14个世居少数民族,分布着16个自然保护区,拥有全国1/3的物种,森林覆盖率达68.7%,是我国气候舒适指数最高、空气洁净度最好、负氧离子浓度最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2013年,普洱市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2015年5月29日,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普洱学院联合主办,普洱绿色经济发展研究院、普洱市东南亚研究院承办的“首届普洱绿色经济发展论坛”在普洱学院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的参加者包括来自全国14所高等院校和4个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普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绿色产业办的领导及全市所辖9县1区领导与相关部门领导、当地知名企业家和普洱学院师生代表。论坛的议程是开幕式和揭牌仪式、大会主论坛和分论坛。分论坛分别是绿色农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绿色生物医药与产业化论坛、绿色服务贸易与生态旅游论坛、绿色经济核算与考核评价论坛。
一、开幕式与揭牌仪式
开幕式由普洱学院院长成文章教授主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孙善学致辞并宣布论坛开幕。
孙善学在致辞中介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是北京市地方重点大学,多年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为首都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经管、政法方面的专业人才。2013年获评“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自2014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与云南普洱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发挥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加强合作,通过此次共同举办绿色经济发展论坛,相信双方在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将会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合作,在推动双方共同发展的同时,促进首都和边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普洱市委副书记胡琨在致辞中提到绿色是大自然赋予普洱的宝贵财富,是普洱人民的血脉,已经成为普洱的颜色。走绿色发展之路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绿色化已经上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坐拥一方净土、一片绿洲的普洱,只有纵观大势、明察时局、善谋发展、干在当下,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把生态资本转变为发展资本、以绿色产业发展引领经济转型升级,释放更多的“生态红利”,才能应天时、顺人愿,走在绿色经济发展的前列。普洱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在创建过程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要以“首届普洱绿色经济发展论坛”为契机,借助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的智慧,深入研究“绿色化”的深刻内涵,自觉把绿色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成为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和主创动力。一是要推动思维方式“绿色化”,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绿色发展不动摇,使继承与革新、保护与开发、生态与发展相互促进、互利共赢,将绿色理念内化为普洱干部群众思想和行动的绿色素养,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永续发展思维。二是要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构建起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现代产业体系。
普洱学院党委书记伍中华在致辞中介绍,普洱学院坐落于青山碧水间,前身是1977年成立的思茅高等师范专科学校,2013年升本更名,2014年成为云南省首批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的试点高校。自办学以来,普洱学院秉持“深耕本土,服务地方”的理念,已为普洱市及滇西南地区培养了2万多名中小学教师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校友们已成为滇西南地区基础教育和社会经济建设的骨干。不仅如此,学校面向东南亚,每年招收老挝、泰国等国数百名留学生,影响力辐射到国外。学院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强化特色立校、内涵发展,走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和跨越发展的道路,把学校建设成为云南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先行示范校,成为边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的摇篮和普洱传统民族文化传承的基地,成为在特色专业领域具备国际和行业认证资质的地方性应用型高等学校。
中国会计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周守华在致辞中提出,会计的本质是对财富的计量。今天,财富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资金和资本,而且包括环境,环境成本、环境负债和环境的价值。时代要求会计人“计利当计天下利”,从“天人合一”,宇宙万物和谐共生、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计量得失。为“四个全面”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开幕式后举行了“普洱市绿色经济发展研究院”和“普洱市东南亚研究院”的揭牌仪式。两个研究院由普洱市政府与普洱学院共同组建,将成为普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智库。
二、主论坛:绿色经济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主论坛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代会主席杨世忠教授主持。杨世忠指出普洱的发展面临三大契机:一是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二是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并且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三是普洱成为“国家绿色经济发展产业试验示范区”。在这样的背景下群英荟萃,理性思考,共商发展大计,就是要避免过去片面追求工业化而给优良的生态环境带来毁灭性的前景。
普洱市常务副市长张善强在《普洱市绿色经济发展报告》中指出:在“十二五”期间,普洱市的绿色经济发展取得了三个突破。第一个突破是2013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普洱市建设首个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第二个突破是2014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发展规划》,规划突显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一条主线,突出了建设国家四大绿色产业基地、推动全社会绿色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重点,明确了宏观支持政策以及绿色农业、绿色工业、绿色服务业等8大试验示范工程,计1702个具体项目,总投资2 441.9亿元。第三个突破是2015年2月25日,由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调研起草的《云南省人民政府支持普洱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若干政策》通过云南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4月25日正式出台,给普洱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予最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保障。
北京大学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叶文虎教授做了《三方协力 三创新联动 三生共赢——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之路》的报告。他从什么是生态文明谈起,论证了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演替的必然走向。他认为,生态文明时代是一个在生存方式和核心价值观上与工业文明时代完全不同的一个时代,它不可能由工业文明“自然而然的长入”。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从“转变”观念入手,推动改革,寻求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探索适合自己的路,应坚持政府、企业、公众“三方协力”,努力从体制和机制上打破“各自为政”的格局,彻底消除相互隔离、自行其是的行为习惯,将行为主体的行为整合形成合力。坚持在观念创新引领下,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三创新联动”,这将在行动层面上、方法层面上发力。叶文虎教授提出生态、生活、生产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协同发展,简称为“三生共赢”发展,必须以此作为顶层设计和一切活动的行为准则,确保“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实现,并且要以此破解工业文明时代的时代性难题:保护环境和共同富裕无法获得经济的快速发展。叶教授指出,当前必须从生态环境建设入手,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和人民生活方式和组织方式的转变。
财政部原企业司司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资产评估研究院首席专家刘玉廷教授的报告是《自然资源的价值评估》。他指出:会计和资产评估是一项基础的经济管理工作。在绿色经济建设的实践过程中,自然资源价值评估和计量正在从财富计量、价值创造和引导社会资源流动和分配,进一步发展到既推动经济更好发展,又促进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社会和谐与进步。刘玉廷介绍了自然资源价值评估的目的主要是交易、报告和管理,自然资源价值评估的方法是改进的收益法和改进的市场法,不宜采用成本法。他指出自然资源价值评估的当务之急是解决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的问题,而自然资源是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源价值评估是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自然资源报告是将企业财务报告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应用于政府部门,其核心就是由各级政府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损益表和自然资源流量表组成的自然资源报告,它构成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分论坛: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促进区域经济腾飞
(一)绿色农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
普洱学院副校长于干千教授主持本分论坛。他认为,普洱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生产和销售,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普洱联众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的陈军总经理在《热带珍稀植物美藤果的研究与发展》报告中,对美藤果的功效和用途做了介绍。美藤果种植一般不占用耕地,可以缓解耕地压力,改进水资源状况,沉降农业污染物,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美藤果盛产期亩产平均200~300公斤,收购价格20~25元/公斤,农民收入在4 000~7 500元/亩,经济效益非常好。普洱联众生物资源开发公司坚持推进美藤果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的原则,大力强化企业技术中心的创新和管理,实现美藤果加工“零”排放“零”污染的目标,冷压榨后的美藤果蛋白可以进一步开发成保健与护肤内外兼修的美藤果产品,增强了企业绿色精益制造能力,实现了美藤果全果利用的目标。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成分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
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被誉为“中国葡萄酒第一人”的李华教授,做了《“第六产业”与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新模式》的报告。与参会者分享了种植葡萄及发展葡萄酒产业的知识和经验。他提出“第六产业”的概念,就是通过鼓励农户搞多种经营,即不仅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与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第三产业),以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1+2+3”等于6,“1×2×3”也等于6。这就是“第六产业”的内涵。法国每年接待因葡萄酒而来的游客约700万人次,葡萄种植属第一产业,葡萄酒加工属于第二产业,葡萄园观光属第三产业,其模式就是将种植、采摘、酿酒、销售、观光等融合成新型的第六产业,从而产生叠加乃至乘数效应。李华教授认为,生产优质葡萄和葡萄酒、保证葡萄与葡萄酒生产者合理的收益、保护产地、尊重人和环境是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全部任务,即葡萄酒持续生产的目标就是:优质、稳产、长寿、美观。
北京市政府参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张强教授在题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生态空间建设》的报告中指出,城乡一体化是在较高的发展阶段上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和路径。不但是解决城乡发展问题的指导思想,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从空间视角看生态文明建设:传统的农村,主要是农业生产的地区;走向新阶段的乡村,不但有传统的农业的生产功能,而且还有居住、休闲、非农产业和自然保护区等多种功能,是绿色生态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区域功能的变化,将促使“农村”正在向“乡村”演进。从人格化视角看生态空间:传统的农民,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为社会提供食品和工业原料;走向新阶段的农民,除了从事农业生产以外,还承担着绿色生态空间守护人的角色。身份的变化,将促使“农民”向“农业工作者”演进。农村的发展,应循着“城镇化”“生态化”“乡村化”三种不同的路径进行。
成文章教授在题为《“一带一路”战略格局下普洱绿色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思考》的报告中分析了普洱在“一带一路”中的战略地位,指出普洱曾是享有“南方丝绸之路”美誉的“茶马古道”起点,被公认为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和普洱茶文化的源头,是世界茶文化的亮点、辐射点、聚焦点。普洱具有森林覆盖率高、动植物种类多、拥有16个自然保护区、气候条件好、普洱茶种植面积广(150万亩)、是中国最大的优质咖啡种植园区(产量占全国70%)、具有生物药材种植的优良条件、林木生长周期短并且成活率高、水利资源丰富(建成和在建水电装机容量1 200万千瓦)、矿产资源丰富等优势和特色;普洱应向着国际性旅游度假休闲养生基地、绿色农业和绿色药用植物种植加工基地、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贸易集散地和国际化绿色金融区,以及区域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中心的模式发展。
(二)绿色生物医药与产业化论坛
首都医科大学管仲军副校长主持本分论坛。他认为,普洱优越的生态气候环境和土质条件为生物药材生长赐予了天然的条件,已知的生物药材有1 000多种,素有 “云南核心药库”的美誉。应充分利用和发挥优越条件的作用。
普洱松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劲松做了题为《中医药发展的新模式——绿色中医药》的报告。他指出我国中医药发展的现状和困境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老中医药专家很多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中医中药发展不协调,野生中药资源破坏严重;中医药发展基础条件差,人才匮乏;掺杂使假的黑心商人破坏了药材的道地性;不按照规范的炮制,破坏了中药纯正性和药效。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狠抓药材及其炮制过程的质量。通过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回归中药材的原生态道地品质。最后,黄董事长介绍了松茂谷药材林下种植的情况。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专家、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张本刚教授在《中药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报告中,从中药资源种类与保护、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两个方面介绍了中国中药资源的普查情况和濒危状态,如野生中药材破坏严重,野生麝数量从20世纪50年代的250万只下降到90年代的10万只左右,中国高等植物中有4 000~5 0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占全部高等植物数的15%~20%,由于无序和过度开发,未来5年将有50多个常用中药材的野生资源严重减少,等等。最后,他从立法、执法的角度提出要制定“中国药用植物保护条例”,编撰《中国药用植物红皮书》,整理出“中国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名录”,建立共享的“中国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数据库”的建议,对如何保护中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中药资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医学科学院疑难杂症医治专家、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蔡大勇教授在《精准医学时代的药用植物研究》的报告中,从精准医学的概念、历史演变、知识结构、操作程序、临床诊治、临床用药、药食同源、药用植物八个视角,以及内容、意义和应用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解释了现代医学最前沿的治疗理念和科学方法。他指出,精准医学就是要对每一个患者,通过分子诊断、成像验证、大数据下软件核实的手段,从基因、分子和机能层面做到对患者进行最简单的检测和最优化的治疗。其理论是利用人类基因组图谱(炎黄1号)、疾病分类知识网络、系统生物学和遗传中心法则,进行诊断和治疗。应用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利用食物和中药进行干预与纠偏,使防病与治病一体化。
(三)绿色服务贸易与生态旅游
普洱学院党委副书记郑颖松主持本分论坛。他认为,普洱地处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中心区域,历史上就是祖国西南的重要开放门户,与越南、老挝、缅甸“山脉同川,江河同源”,国境线长达486公里,具有“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独特区位,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普洱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普洱金孔雀集团董事长龚新强做了题为《交通企业绿色经济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他指出:金孔雀集团作为滇南最大的运输企业,秉持天、地、人合一,世间万物包容共生的理念,正确处理企业与职工,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了“相融共生,携手共进”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结合地缘特点和运输规律,制定了“立足普洱,依托昆明,背靠全国,面向东南亚”的发展战略。面对未来泛亚铁路修建以后的发展形势,企业未雨绸缪,全方位布局,加大支线路网、进出口物流、电商物流、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方面的投资,全面更新车辆,淘汰高能耗高排放车辆,将城市公交车全部改造为清洁能源车辆。与北京神舟时代认证中心对接,对废弃物、光污染、噪声管理、危险化学品管理、污水管理等九大方面进行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为保证普洱优良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北京工商大学季铸教授作了题为《结构增长与绿色经济》的报告。他分析了中国发展的结构性陷阱,包括经济结构、市场结构、资源消耗、生态环境、人口结构、发展路径、经济政策等方面,指出中国发展只有转向绿色经济、服务经济、智能经济的方向才能走出结构性陷阱。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张祖群副教授作了题为《当前国际几种遗产体系差异与普洱遗产旅游潜力》的报告。他介绍了世界五种主流的遗产体系——世界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世界非物质遗产)、世界记忆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分析了不同遗产体系之间的差异和普洱发展遗产旅游的潜力,提出了发展普洱遗产旅游的“四位一体”模式(自然本体+地域文化+生态文明+政治效应)。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邹昭晞教授做了题为《普洱市对外经贸的发展——基于我国对外经贸发展的背景》的报告,她介绍了中国对外经贸发展状况,总结了普洱市对外经贸现状具有如下特点:(1)对外贸易近年来发展很快,从以边境货物贸易为主逐步转向边境贸易和一般贸易共同发展。边境贸易以进口为主,一般贸易以出口为主。(2)国际投资合作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规模还很小。她深入地分析了普洱市对外贸易发展存在以下优势和机遇:(1)“一带一路”发展战略;(2)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3)“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规划建设;(4)泛亚铁路建设;(5)“茶马古道”起点;(6)亚投行;(7)中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她进一步指出普洱对外经贸易发展的方向是:(1)加快发展对外货物贸易;(2)加快发展服务贸易;(3)特色产业对外投资。
(四)自然资源核算与考核评价论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助理、会计学院院长崔也光教授主持本分论坛。他认为,发展绿色经济离不开资源环境会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对环境会计研究提出了迫切的任务。
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委员会主任委员周守华教授做了题为《会计与社会进步》的报告。他把会计的作用归纳为三点:(1)通过财富的计量,促使财富公平、公正分配;(2)通过财富的计量,有效地创造财富;(3)通过计量的财富,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与资源效率的优化。他认为环境问题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需要对会计的基本假设进行重新定义和调整:(1)会计的本质是财富计量;(2)会计主体假设不再局限于企业主体、政府主体,还可以拓展到整个国家甚至全球范围;(3)环境会计核算中无法用货币计量的要素可能需要引入实物计量、物理计量等非货币计量方式;(4)持续经营假设也应当拓展为“主体所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5)在会计分期假设下,环境问题可能会出现时间不匹配的情况,如企业当年的环境治理投入可能在多年之后才能显现出收益。针对会计所处环境的变化与发展,他提出了以下几点政策建议:(1)明确会计主体中考虑所赖以生存的环境,拓展会计的“负债”的概念;(2)开展环境问题计量研究;(3)开展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4)创新会计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耿建新教授的报告是《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实践探索》。他介绍了其领导的研究团队在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方面的实践探索,重点讲述了矿产与能源资产平衡表的编制。他分析了澳大利亚矿产与能源平衡表体系,总结出澳大利亚矿产与能源平衡表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其基础上对中国当前矿产与能源统计表现状进行总结,并将中国的矿产与能源统计表与澳大利亚的平衡表全面对比;进一步阐明了他们设想的中国矿产与能源平衡表的编制思路与框架,并提出了当前中国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应进一步做好的相关工作。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王立彦教授报告的题目是《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的梯度性差异》。他认为,首先必须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进行界定、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即展开“会计循环”;只有展开“会计循环”,才能谈归属、谈责任、谈审计、谈追责。他还分享了所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生态价值补偿标准与环境会计方法研究》的研究思路和预期的研究结果。该项目分为以下四个子课题:(1)以生态成本计量为基础的生态补偿标准与实施路径研究;(2)以生态成本辩析为轴心的环境会计方法研究;(3)生态价值补偿的区域梯度差异研究;(4)生态价值补偿绩效的审计评价。该项目研究的核心是:以生态成本计量为基础的生态补偿标准设计;在探讨生态成本辨析为轴心的补偿标准后,还要解决环境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的问题;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区域的功能划分特征以及区域间补偿的合理公平思想,进行生态价值补偿的区域梯度差异研究;生态价值补偿的审计评价。
来自兰州商学院的周一虹教授发言的主题是《生态环境价值计量的环境会计方法探索》。他指出,目前,国内外对于生态环境价值计量方法研究成果很多,主要从两个角度展开,一是以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为基础的计量方法,二是以生态环境的保护成本为基础的计量方法。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基础的的方法以生态环境的功能为核心,计算出的结果最能“真实”的反映生态环境的价值,但是在实际的计量工作中难以量化。以生态环境的维护成本为基础的生态环境价值计量方法,计算结果能够被各方所认可,但是核算不够全面。对此,他提出环境重置成本法。该方法是指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通过计算恢复生态环境到原状所要支付的费用,借以估算生态环境变化所影响的经济价值或者治理生态环境问题需要付出的成本。环境重置成本法下的生态环境价值计量包含三个层次的成本:第一,恢复层成本,这层成本主要是将破坏后的环境功能恢复(或者重新购置)到以前的状态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所花费去的成本;第二,维护层成本,这一层成本主要是为了维持恢复后的生态功能而付出的成本;第三,战略层成本,这一层成本主要是为保护生态功能免遭破坏而放弃的发展机会和权利,也就是机会成本。他以兰州市大气污染治理与维护的生态环境价值计量为例,采用环境重置成本法对三个层次的成本分别进行计量并汇总。
(责任编辑:周斌)
Upgrad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Leading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Economy
——Summary on the 1stPuer Green Economy Development Forum
CHEN Bo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Beijing 100070,China)
Abstract:Puer city in Yunnan is located in Southwest of China. It is the first national demonstration region of green economy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1st Puer Green Economy Development Forum was held in Puer city on May 29,2015 by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nd Puer University. The article reports the subject of the meeting and summarizes the viewpoints of the delegations on green agriculture,green medicine,green business and green economic accounting.
Keywords:green economy;green agriculture;green medicine;green business;green economic accounting
作者简介:陈波(1973—),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土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及其运行机制研究”(15AGL007)
收稿日期:2015-09-29
中图分类号:F26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00(2016)01-0123-06
DOI:10.13504/j.cnki.issn1008-2700.2016.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