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课堂生成构建数学模型
——以《鸡兔同笼》教学为例

2016-04-03王章莲特级教师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鸡兔同笼画图兔子

王章莲(特级教师)

一、巧用生成,渗透思考方法

【教学片断】

出示习题:笼子里关着一些鸡和兔,从上面数,鸡头有12个,兔头有8个,从下面数一共有多少只脚呢?

出示这一题的目的是引入新课,帮助学生找到其中两个隐含的条件。但在课堂的教学中,我发现这一题的作用远大于此。学生做题时,发现有这样一种方法:(12+8)×2。

师:你认同她的计算方法吗?

生:错的,她把鸡和兔全部看成了2只脚。

生:兔子应该是4只脚,怎么可能是2只脚呢?

生:她把兔子看成了2只脚,每只兔子少算了2只脚,脚算少了。

生:每只兔子少算了2只脚,一共少算了16只脚。

师: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呢?

生:12×2+8×4=56(只)。

师:其实,她的方法并不完全错,你有方法补救吗?

生:可以改成 12×2+8×4。

生:这不是在她的方法的基础上改的。

生:(12+8)×2+8×2。

师:怎么想的?

生:因为她把所有的兔子全部看成了鸡,每只兔子少了两只脚,一共少了8×2=16(只)脚,所以应该加上8×2。

师:看来这道题除了常规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将错就错,将兔子全部看成鸡,然后再补上少算的脚数。

【教学思考:

课前只是想通过这道简单的热身题引出新课,帮助学生明白这类题的基本结构,使学生知道这种题中隐含着两个条件: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没曾想到,课堂上出现了不曾想到的方法:(12+8)伊2。显然,这种方法是错误的,教学中我顺利地捕捉到了这一生成资源,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分析与思考,使学生发现:其一,如果把兔看成鸡,每只兔子就少算了2只脚;其二,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除了一般的方法外,也可以把兔看成鸡,然后再补上少算的脚数。

千万别小看了学生无意中的生成,这种方法正是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最难理解的地方,一旦这点得以突破,鸡兔同笼问题就迎刃而解。教学中由学生误打误撞的解法出发,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效的交流,学生对于鸡兔同笼问题的精髓已知晓了一半。】

二、善用启发,激发思维碰撞

变式问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共有8个头,从下面数共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通过对比,学生发现虽然与习题中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还是有很多不同内容,不少学生思考了3分钟,还是毫无头绪。怎么办呢?经过短暂的思考后,我感觉应该给他们指明思考的方向。

师:当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时,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生:画图。

师:画图是一种不错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呢?能不能用最原始的方法呢?

生:猜(这里的猜其实就是列举)。

又过了差不多5分钟,终于有一些学生有方法了。

1.1.1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指出:“在校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少于一小时。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以校本课程开发为载体,深入到全校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教学、制度与文化,以深化特色创建为抓手,引领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是课程改革的宗旨。

生1:我用的是猜的方法,具体展示如下:

鸡 1 2 3兔 7 6 5脚 30 28 26

生 2:4×5+3×2=26。

师:你们看得懂吗?有什么问题要问她?

生:你怎么一开始就知道鸡有3只,兔有5只?

生2:我也是试出来的,试出结果后,我再根据结果列出的算式。

师:我明白了,你展示的是试的结果,前面的那位同学展示的是试的过程。

生3:我是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的,先画8个圆,代表鸡和兔有8只,然后给它们每只先画2只脚,这样只有16只脚,然后再从第一只开始,每个再添上2只脚,添了10只脚,是5只兔子,鸡有3只。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画的图)

师:你每只动物画2只脚,一共只有16只脚,少了多少脚呢?是谁少的?

生:少了10只脚,正好是5只兔子。

……

【教学思考:

1.恰当地启发,引出精彩。

问题抛出后,教室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丁点的声音,学生都在冥思苦想,巡视后发现学生基本上是束手无策,怎么办呢?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找到思维的症结所在,引导学生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经过5分钟左右的尝试,最终有不少学生想到了解决的方法。

2.充分地展示,呈现多彩。

每种方法,学生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他们自己看来,自己的方法都是最好的!课堂上为了了解学生的方法,引导学生直观感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方法,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共展示了三种方法,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看懂,我要求他们配合实物投影仪介绍自己的方法,并通过同学的提问,提升自己和同学对每种方法的认识与理解,这种介绍、展示的方法,使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认识到解决这类问题可以用列举法、画图法、假设法等多种方法来解决。

3.巧妙地延伸,做好铺垫。

画图法是一种直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之所以能想出这样的方法,他们的思维层次是初级的,在画图时,学生更多的是想到通过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画图只是单一的、低层次的。但是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一生成的资源,巧妙地引导,将其和假设法联系起来,为下一环节的假设法的学习做了充分的铺垫。】

三、构建模型,巧留思维悬念

【教学片断】

出示:龟鹤问题

1.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龟、鹤各有几只?

师:今天我们不是学习鸡兔同笼问题吗?怎么出现了这个问题,是不是我搞错了?

生:没有,这也是鸡兔同笼问题。

师:怎么看?

生:龟是4只脚,就相当于兔,鹤是2只脚,就相当于鸡。

师:你会用什么方法解决?

生: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把兔全部看成鸡,可不可以换种假设对象呢?

生:还可以全部都假设成兔。

师:怎么假设呢?下课后自己思考。

【教学思考:

教学“鸡兔同笼”问题价值何在呢?“让学生通过接触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有目的地渗透转化的思想、列举的思想、画图的思想、假设的思想、建模的思想,是实施这类教学的核心所在。其中,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是本节课渗透的重点,通过帮助学生建立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进而形成解决这一类数学问题的思维策略。同时,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得到有效的渗透。

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借助“龟鹤”问题,拓展例题中关于“鸡兔同笼”问题的思考空间,引导他们从更广泛的层面去观察、分析、思考不同意义下的“鸡”与“兔”之间的关系,巩固“鸡兔同笼”的解题策略,丰富“鸡兔同笼”数学模型的内涵。

学生课堂生成的学习成果与课后呈现的数学问题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不仅有效地促进了数学建模思想的延伸与发展,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延伸与发展。】

猜你喜欢

鸡兔同笼画图兔子
从鸡兔同笼谈起
怎样画图
画图比多少
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画图理解“同样多”
画图理解“多多少”
兔子
鸡兔同笼
守株待兔
想飞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