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的政策解读与反思
2016-04-03冯晓敏张新平
冯晓敏张新平,2
(1.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2.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
· 理论前沿: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中美政策经验研究
我国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的政策解读与反思
冯晓敏1张新平1,2
(1.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2.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
摘 要:我国央地两级政府同步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政策,同时制定了不同的实践路径,明确了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的根本目标,并确立了围绕课程与教学的多样化改革的核心内容。为优化改革和凸显政策的引领作用,其仍需加强对农村地区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的关注,深度挖掘学校领导潜力,重视开展学校层面的创新性改革实践,以及加大对普通高中多样化内涵的研究力度。
关键词:普通高中;多样化;政策解读
教育改革活动不是在真空中进行,而是会受到来自各种教育政策的约束。我们既不可设想有脱离政策指引(有时出现政策干扰)的教育实践,也不可设想有与教育实践毫无关涉的教育政策的制定。在各种层次、各种类别的教育中,在教育发展的不同时期与不同阶段,教育政策总是或强或弱、或显性或隐性地左右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1]1可见,教育政策不仅有维护和保障教育发展的作用,其中所制定的政策内容对教育实践也起着规范与约束的作用。普通高中教育是连接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桥梁,并肩负着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需求的重要使命。为突破单一化、片面化的办学模式,增强普通高中的办学活力,促进每位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已被列入各级政府所制定的教育政策中,成为了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对相关政策内容进行必要的整理和分析,是准确把握我国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方向,完善具体实践的重要前提。
一、普通高中多样化的政策特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首次明确提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探索发展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这意味着我国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进入了新时期。为此,各地方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制定各种教育政策予以支持,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政策在央地两级政府间得到同步推进
政策要想得到较好执行,不仅需要国家从宏观层面给予高度关注,也同时需要各地方政府予以深入研究,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计划中,因为只有这样,政策目标才不至于成为“空中楼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由于社会大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在过去积极建设“重点校”的基础上,国家通过不同类型的会议与政策文件开始大力推动中等教育的发展。其中,1983年7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普通教育工作会议,特别强调从实际出发,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并指出:当前各地办学条件千差万别,在统一的教育方针和统一规划指导下,教学要求和办学形式应该多样化,使各类学校都能从各自的实际情况,适当安排,逐步提高。[2]84从中可看出,国家已开始注意需对整个教育系统适时开展多样化改革,这不仅给整个中等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其本身也成为了我国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政策依据。然而,直至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正式实施之前,纵观以往关于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的教育政策,则多以国家性政策为主而鲜有地方性政策与之相呼应。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教育政策的制定通常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下一级行政单位很多时候只需按国家政策“照章办事”即可;另一方面是由于普通高中教育被社会各界根深蒂固地认为是为升学做准备,且国家在相关政策中只是较为笼统地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开展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但都没有对其进行必要地说明。这样一来,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在较长时间段内都未引起地方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如今,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中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作为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成为国家与地方在制定教育政策时所关注的焦点。其不仅写入纲领性文件《教育规划纲要》中,而且还明确提出要鼓励各地区、各学校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普通高中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因此,各省市也先后根据地方教育发展的特点与需求出台了普通高中多样化实施方案与工作意见。任何多样化改革都需在民主、自由、协作与对话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有效展开。在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政策的制定中,国家与地方政府采取同步推进的方式,不仅为学校改革实践提供更为立体式、多元化、富有针对性的有力支持,且这种做法本身也符合多样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二)央地两级政府分别提出多条改革实施路径
多数情况下,教育改革内容的提出仅仅指明了改革方向,却不能保证在具体实践中能被较好落实。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并非近些年才被提出,然始终未对改革实践活动产生较大影响。出现这种结果除了由于受到来自传统高中教育应试化倾向的惯性影响之外,还由于政策中并未对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的实践路径给予一定的论述。政策引导的缺失看似给改革活动留下了创新空间,但也让很多学校没能在实践操作层面对这一问题形成较为清晰的概念。因此,在具体实践中,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也就成了不知从何处入手的,只存在于政策文本中的一项改革内容,而失去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当前,随着我国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向着更加民主化的方向进行改革,地方政府与学校有了更多自主权,可以依据本地区与本学校的教育发展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改革政策和实施方案,这无疑为普通高中多样化地推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其中,在政策制定方面,国家改变过去大包大揽式地集中控制方式,而是主张在基本确立改革目标,提出改革建议之后,将更多政策内容的细化与实施路径的选择工作交给地方,允许其在结合各自高中教育发展实际,提出真正适合本地区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政策的推进路径。概言之,其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一是建立试点学校,逐步扩大多样化改革范围。在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过程中,国家明确提出要“组织开展普通高中改革试点,支持和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试验,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和特色”。随后,广西省、福建省、河南省等省份纷纷出台开展相关试点工作的通知,主张在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课程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多样化改革的实践探索,并希望试点学校在发挥引领与示范作用的同时,为省内其他学校提供启示。这种改革实践方式既为该政策的有序推行提供了保障,又为各学校提供了实践基础与可调整空间。二是加强特色学校建设,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教育相关部门已将鼓励学校办出特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的发展列为一项重要工作。上海市、天津市、黑龙江省等省(直辖市)相继出台有关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通过培育一批富有特色的普通高中,形成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发展新格局。这种方式大部分延续了以往关于特色化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思路,不仅有助于实践的深入推进,而且也不会给学校带来额外的改革压力。三是确立学校改革类型,明晰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方向。国家在相关政策中提出鼓励举办特色高中、新型综合高中,从而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在此基础上,部分省市进一步将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试点确定为综合创新高中、学科特色高中、普职融通高中和国际特色高中四种类型。如此看来,国家与地方在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的实施路径方面,既有相互间的呼应与承接,又在不同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色,特别是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探索并规划好适合本地区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实施路径是有效推动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三)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成为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
正如波..达林(Dalin P)所言:“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是一回事;知道怎样到达目的地,则完全是另一回事。在快速变化的世界里,能知道自己的前进方向并不很容易。”[3]2在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之前,我们也需要明确“前进方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定本次改革的意义,也才能为今后的实践活动提供有力支持。毫无疑问,无论哪个阶段的教育,都要在充分尊重人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尽可能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快乐学习提供适合的教育资源与教育服务。高中被看作是充满畅想,并有机会、有能力将理想实现的阶段。高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不仅要完成大量文化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需开始对个人未来的发展目标进行初步规划,并学会如何将之有计划地付诸实践。因此,高中教育应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长期以来,通过不断地应试练习以求在高考中获得高分是所有普通高中学校最重要的教育目标。虽然随着应试教育弊端的逐步显现,教育工作者已意识到这种以单纯追求高升学率为目标的学校发展取向不符合教育本质,但由于社会大众仍对以往教学模式保持着强烈的认同,致使国家、地方和学校自身都无法对普通高中教育做出根本性变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反复提出要进行学校办学形式和教育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改革,开展学校特色化建设,但都没能促使普通高中摆脱原有的办学模式。相比之下,当前国家与地方很多重要的教育政策已对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有了较为明确的界定,即在促进学校发展的基础上,最终让具有不同兴趣、爱好、潜能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这既为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实践活动提供了具有权威意义的指导意见,也表明了国家与地方政府对切实有效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的决心。因此,作为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的根本目标,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也将成为衡量我国未来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四)课程与教学的多样化改革是政策关注的核心内容
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中之重。然而,一方面受制于高考制度的影响,高中教育必须严格按其所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则几乎没有相关方面的自主权,而这也从根本上造成了普通高中“千校一面”的办学模式;另一方面介于以往的教育政策很少对普通高中课程教学的改革单独进行重点论述,更不用说要对其开展多样化建设了,普通高中课程教学改革长久以来被人们所忽视且有限的改革也难以取得突破。相比之下,在当前有关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政策中,各级政府不仅多次强调要从办学体制机制、办学模式、培养模式和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多样化改革,且随着相关教育政策在制定过程中的不断细化与深入,教育行政部门也将建构多样化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作为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的核心。具体而言,这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注重普职课程内容的融通,即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可以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过去关于中等教育的政策或是集中于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或将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分开进行论述,这使得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不能做到有效沟通,学生通常在选定了某类教育之后,便无法进行更改或做出调整。因此,普职融通的课程内容改革将不仅丰富普通高中本身的课程体系,而且也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与条件。二是重视对选修课程的建立与完善。由于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时间总是相对有限,普通高中在进行课程内容的建设与安排方面,则会给予考试科目更多关注,甚至将其视为整个教育教学唯一需要认真对待的内容,这也使普通高中教育越来越向着片面化、单一化的方向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的根本目的是要为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服务,这就需要在原有法定课程之外增强课程的选择性。选修课程的建立与完善不仅能有效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也为进一步挖掘学生潜能提供了条件,而这些也都是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三是主张教学形式的创新。多样化的课程需要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与之相配合,且丰富的教学形式也能真正给学生带来很多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正是认识到这一点,在当前有关普通高中多样化的政策中,国家与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不仅鼓励各学校创新教学方式,也同时提出了可供参考与探讨的走班制、学分制、分层教学等制度,以及与高等教育机构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办学形式,这些都进一步提升了相关政策对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实践的指导价值。
二、对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的反思
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甚至被视为撬动我国普通高中改革的支点。如今,我国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已在制度建设、教育体系改革、教育价值转变、学校办学模式与课程教学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不少具有前瞻性的改革成果。但也必须承认,其中仍有部分关键问题还未引起相关教育部门足够重视。因此,为进一步拓展我国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范围与内容,我们认为应继续对农村地区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学校领导在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学校层面的创新性实践,以及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的内涵探析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一)加强对农村地区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的关注
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农村教育成为了国家宏观战略发展与教育改革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陆续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财政投入等方式来积极促进农村教育质量提升。然而,面对城乡差距与人口流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此情况下,农村地区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则更令人担忧。一方面优质师资不断流失使得学校教育质量不断下降。虽然国家在保障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与引进师资方面设立了专项政策,但未能从根本上破解此问题。另一方面农村普通高中生源数量与质量的持续下降成为阻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当前我国农村高中在很多方面仍明显落后于城市高中,“择校热”在农村地区也普遍存在。家长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接受相对优质的教育,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会尽量让孩子进城就读。与此同时,各地方最近一段时间正积极探索高考制度与招生制度改革,这也给农村学生选择在城市就读提供了便利条件。为应对城乡教育发展差距而带来的各种挑战,促成农村学生积极社会化,在综合考虑师资、生源等基础上,农村普通高中应进一步探寻符合自身改革要求的多样化办学之路:一是办学理念方面,突出更好地为农村学生服务的办学宗旨,让更多农村学生在享受普通高中教育的同时,真正使其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二是课程设置方面,限于很多条件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农村普通高中既要保证达到国家所规定的课程要求,但又不能一味参照城市普通高中的要求去开展课程建设,而应根据农村学生的发展需要积极开发特色课程;三是评价标准方面,立足于农村教育实际,不仅要继续完善多样化评价制度,还要从积极方面给予农村普通高中和农村学生更多肯定,鼓励其将自身优势不断巩固和扩大,从而使其获得持久发展的信心。
(二)重视对学校领导潜力的深度挖掘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最终都需落实到课堂教学上,但学校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在这个系统中,学校领导占据着重要地位,甚至由于其掌握着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核心权力[4]181,因此,充分发挥学校领导的引领作用,则是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20世纪80年代,随着组织和管理科学的进步及商业和工业管理发展的成功,人们开始相信,如果想要加强教育质量,就必须把焦点从教室层面转到组织层面,并改善学校的系统与管理。我国未来的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也许加强此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任何一个组织的成功其实都不是领导者个人取得的。校长虽然是学校的主要领导者,但其绝不等同于学校领导。正如肯尼斯..格根(Kenneth J. Gergen)所言,不论是过去的“伟人论”,抑或近来的“魅力领导”,大部分理论都认为领导者的潜力蕴含于个人。然而,在如今急速变化的多元世界中,仅凭领导者的一己之力,几乎无法做到鼓舞人心、深谋远虑或洞悉秋毫。[5]180随着学校管理民主化与人本化的不断发展,学校领导已不再由校长一人来承担,而是成为一个领导群体,其中包括校长、中层领导,以及学校其他相关成员。因此,我们不能让一些人设定愿景、价值观和方向,而让另一些人来实现它们。尽管愿景必须由组织的高层来描绘,但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认可这个愿景并为之努力。[6]78迈克尔..富兰(Michael Fullan)将当前的时代称为教育大变革的时代。原有的教育结构与实践依旧存在,全新的教育结构与实践正在产生。人们期待着应运而生的新型领导者的作用。因此,对于教育领导者来说,这也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7]1-2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的持续发展,该如何挖掘学校领导的作用。这不仅需要校长能够充分洞察未来教育发展与学校变革的趋势与方向,时刻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去发现每一位师生员工所具有的潜在优势,并为其提供可以展示的平台,而且还需要教师能从思想到行动上都充分认识到自己也是学校管理的一员,从而在不断完善学校领导机制的同时,真正让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成为大家所共同关注并为之努力的学校发展目标。
(三)增进对学校层面改革实践的创新性探索
在多数的教育改革中,学校总是作为改革的对象而被要求去执行已经设计和规定好的改革内容,这种改革方式延续着“自上而下”的思维方式,很多时候,其也让学校失去了自主发展的勇气与能力。当前,通过中央和地方政府合力制定政策,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在实践中得以有序展开,但仍需加强学校自身对这一改革活动的自主探索。在众多实施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的学校中,绝大多数都还是按照以往的习惯,分析自身办学现状与发展要求,并在学校内部开展相关改革活动。且在此过程中,即使有学校间的交流,也通常是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而进行的参观或是座谈。虽然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但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来看,这种互动都是极其有限的。有学者指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相对孤立式的、封闭式的学校改革模式不仅越来越无法适应当前的学校发展需要,反而在某些方面会限制学校改革的持续推进。因为学校不是孤岛,它们需要支持和帮助。[8]4可见,单个学校很难做到多样化发展,未来学校的改革需进一步加强学校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加强区域内甚至区域间学校与学校的联系正符合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的内在要求。这样一来,在未来有关学校多样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寄希望于让某个或某几个学校开展多样化改革,而是在鼓励所有学校都大胆探索多样化办学路径的同时,通过建立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共同体,加深彼此之间的联系,在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共享教育改革经验。这不仅有助于每个学校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而且更能为整个区域内高中教育的发展提供平台。此外,在普通高中多样化的建设中,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学校与社会间达成对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共识。培养具有社会竞争性的人才是普通高中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给予学生以更多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机会也是高中教育理应承担的使命。每一所学校都是由多方利益主体构成的。如果学校真要发生变革,这些利益主体对学校教育目的的理解和参与学校的活动也必须能协调一致起来。[8]4-5对于教育理论工作者而言,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应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为其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从而打破学校只重视高考,忽略学生成长的培养模式。然而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家长们普遍关心的仍是学校能否有较高升学率。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在家长的解读下仍被片面理解是围绕“高考”所进行的学校升学率的有效提升。因此,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不能仅仅限于学校范围内去进行,作为学校主要利益主体之一的社会大众,特别是家长群体,也要参与到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中来,为学校改革提出建议。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学校与家长都要给予彼此进行充分表达观点的权力,正如戴维..伯姆(David Bohm)所言,对话的过程应当是让各种不同的意义在全体参与者之间自由流动,并立足于共同意义的建立和分享。[9]11因为只有这样,学校与家长间才能达成对学校培养与学校改革的目标共识,而这也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障。
(四)加大对普通高中多样化内涵的研究力度
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已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了更加明晰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的目标、内容、手段、路径,对其内涵的探析方面还有进一步的研究空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透过人们对内涵的理解可以反映出对该问题的认识,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开展任何一项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都需要对其所涉及的核心概念的内涵加以必要的理解,对内涵有一个全面准确的把握已成为我们认识问题、阐释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关键。而对普通高中多样化的理解,则首先取决于对“多样化”内涵的把握。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可知,“多样性”本身存在于个体成长与社会改革的过程中,是各项实践活动必须加以考虑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由于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彼此间的差异造就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因此,多样性发展本身就是在遵循事物各自的发展规律而开展的实践活动。联合国在2001年《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强调:“文化多样性增加了每个人的选择机会;它是发展的源泉之一,它不仅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而且还是享有令人满意的智力、情感、道德精神生活的手段。”[10]100可见,尊重多样性、实践多样性能够带给人和社会更多正面的发展动力。基于此,作为一项重要教育改革任务,普通高中多样化所包含的内容则应该更为广泛。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整理,发现当前对于普通高中多样化的理解总体上遵循教育逻辑:一方面从教育理念出发,部分教育工作者将其界定为通过改革现有普通高中的办学与培养模式,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与个性化成长而提供丰富、多样、灵活和开放的高中教育;另一方面从教育实践出发,对学校个体而言,多样化建设则更多成为了学校的特色化建设,即着重通过开展创新性改革实践,使学校内部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成为该校有别于且领先于其他学校的亮点或品牌——如此看来,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则更多时候针对的是整个区域层面不同学校特色化发展的丰富程度。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理解,普通高中教育作为整个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不仅要培养学生走向社会所必不可少的能力,而且也要使学生能够充满幸福与快乐地健康成长。因此,在大众学历教育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应始终关注高中教育的公平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年的“应试教育”难免使这一改革总是困难重重,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增强对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内涵的研究,从而拓宽改革思路,使其能真正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三、结语
放眼国际,发达国家的高中教育在经历了精英教育阶段之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纷纷将扩大普通高中教育的受众、增强高中教育的选择性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当前,我国正在向创新型国家转型,需要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才共同为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反观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实践,由于受到传统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考试成绩高低仍是学校与家长最为关心的内容,学校的教学任务依然围绕教会学生如何提高考试成绩展开。高中教育本该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片面的教育模式却只能使学生的思维日益窄化。如此,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反而成为整个教育改革中最保守的部分,单一化的教育模式不仅与国际教育发展趋势严重背离,使其日益缺乏活力,无法真正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平台,更遑论为满足社会转型需要而提供多样化的人才。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不仅给学校带来发展机遇,更重要的是,其将真正尊重学生,促进学生积极成长。但由于这一政策还处于探索阶段,无论是政策本身,还是在政策执行中,难免仍会出现种种问题。因此,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改革依旧任重道远,这既给相关政策的制定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需要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在具体改革活动中更多深入研究和富有创新性地探索。
参考文献
[1]张乐天.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M]. 3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编.中国教育年鉴(1982—1984)[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
[3]波达林.理论与战略:国际视野中的学校发展[M].范国睿,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郑燕祥.教育领导与改革新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5]肯尼斯..格根.社会构建的邀请[M].许婧,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德鲁克基金会.未来的领导者[M].方海萍,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7]迈克尔..富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M].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学院组织翻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路易丝..斯托尔,迪安..芬克.未来的学校[M].柳国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9]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M].周敦仁,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10]范俊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语言与文化多样性文件汇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罗雯瑶]
作者简介:冯晓敏(1987— ),女,山西阳泉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领导与管理研究;张新平(1964— ),男,湖南沅江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985工程”首席专家,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领导与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2011计划”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中心“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研究”及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068(2016)02-0052-07
收稿日期:2016-03-01
A Reading of the Policy about the Diversification Reform of General High School in China
FENG Xiao-min1ZHANG Xin-ping1, 2
( 1.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 China;2. Faculty of Edu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
Abstract:The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make the policy of the diversification reform of general high school and its realization, specify the fundamental objective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individual students of different potentials, and establish the core content featuring the diversification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reform and highlight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education policy,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four aspects, namely, strengthening the awareness of the diversification reform of general high school in rural areas, tapping the school leadership potential, reforming the school practice, and intensifying the study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diversification reform of general high school.
Key words:general high school; the diversification reform; policy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