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程序支撑实体: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2016-04-03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教学模式

李 梦 云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以程序支撑实体: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李梦云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积极变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融在线教育和课堂讨论于一体,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实体”部分,依托网络教学平台规范学生的学习“程序”,以“程序”支撑“实体”,“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思考,让教学从单向灌输走向双向互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世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整合以及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传统教学模式受到较大冲击,新的教学方法、模式以及教学管理体制也不断变革。2015年5月22日,习近平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也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探索其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和方法,有利于我们拓宽思路、借鉴经验,为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提供新的路径。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

翻转课堂教学是方法、手段,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育教学目的。杜威指出:“从处理教材的个人的观点来看,方法是什么呢?方法不是什么外在的东西。方法不过是材料的有效的处理——有效就是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利用材料达到一个目的……方法和教材并不是对立的,方法乃是教材有效地导向所希望的结果。”[2]18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是对容量信息极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有效处理,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之目的。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内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本支持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国。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教师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为了帮助缺席的学生跟上课程,录制了演示文稿的播放和授课录音,并将视频上传到互联网。这不仅受到了学生的喜爱,也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同,其影响力慢慢扩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于是被逐渐推广开来。另外,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s)的出现,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也促进了该教学模式的发展。美国教育咨询公司 Classroom Window 2012年 6月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88%的受访教师表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他们的职业满意度,80%的受访教师声称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改善,99%的受访教师表示以后将继续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3]48。

“翻转课堂”也称为 “反转课堂”。所谓“翻转”,就是将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课,课后学生看书、做作业的教学模式,翻转为学生课前先在教师精心设计的网络课程中自主学习并完成相关任务,课堂则主要是老师组织学生汇报、讨论、答疑等的一种教学形态。在课前的网络学习中,老师通过相关视频、练习让学生完成了基本知识点的学习和把握,对于存在的困惑和疑问则可以到课堂中进行讨论和释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重知识传递、不重能力培养的弊端,通过将以“教”为中心的课堂向以“学”为中心的学堂的转化,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互动,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研究者,教学方式从灌输式转变为互动式。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挑战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普遍面临困境。一是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处于应付敷衍的状态,学风浮躁,学习的主动性和研究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有明显的传统教育色彩,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过分强调教的主体性,而把受教育者的内化过程被动化,课堂更多地采用满堂灌的形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相对缺乏。三是在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存在一种职业上的倦怠,同样内容反复重复的“机械式”教学,教学任务多,责任大,学生的不认真、不重视,让教师成就感缺乏。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直饱受诟病[4]105-106。

另外,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s)的出现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如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创建的edX以及斯坦佛大学创建的Coursera等众多国际网络教育平台,慕课的出现打破了大学的围墙,使学生能够不受时间、空间、年龄等诸多限制而接受全球的高等教育。慕课引发了一场关于学习的革命,知识的传播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组织方式都在发生改变。学生从“逃课”到“淘课”的转变,引起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深思。以学生为中心,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等现实需要,引发了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的全面更新和调整。另外,作为数字化时代“原住民”的95后正在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积极进行教学变革,化挑战为机遇,探寻新的符合当今时代特点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前景

理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秉持开放的教学理念,跟上当今互联网时代的巨大变化,适应95后大学生的特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改革思潮,国内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对此进行研究和实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领域的应用也逐渐迈出了步伐。许多老师依托“学堂在线”以及“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等网络教学资源进行了积极的尝试。“翻转课堂”不是慕课,“翻转课堂”依然是在教师的主导下,把学生学习的空间从课堂延伸到网络学堂,其学习场域既有网络空间,也有实体空间。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然非常明显,这是在熟悉的师生之间的一种教学模式的变革。而慕课针对的多是一群不熟悉的人,其自由性比较强,一般只在网络空间学习。慕课更适合社会人士或者因为兴趣爱好而去学习的人群。作为必修的较为特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慕课形式容易产生以下问题:因为师生见面次数太少,同学们坐在一起进行思想交锋的机会少,难以发挥朋辈的积极效应;网络课堂讨论容易沦为泛泛之谈,师生间的亲密信任关系也难以建立,因而降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但“翻转课堂”面对的是比较固定的学生群体,在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也不会削弱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通过先到网络教学平台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一般通过视频讲解和作业布置的方式),在课堂中更多的是主题讨论与交流,充分地彰显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第一,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利用优质教学资源。通过“翻转课堂”教学平台,将优质教学资源汇聚共享,学生可以在线上学习到更多更丰富的内容,开阔视野,提升认识,而不仅仅是一个老师的独家之言。而且在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师可以不断积累,不断补充更新。从网络课堂的丰富到实体课堂的交锋,使教学安排更加丰满立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突破时空限制让知识获取方式更为灵活。现在的网络教学平台基本都有手机APP,如笔者所用的“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手机AAP名为“超星”。学生在手机上安装以后,可以利用各种碎片化的时间在平台中学习,完成相关作业,深入延伸阅读等。这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知识获取的方式更为灵活便捷,也很好地契合了当今时代信息化、网络化的特点。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随时随地都可进行,更好地占领主阵地。

第三,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实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小班讨论前,自己要通过线上平台学习各章的知识点并完成相应的作业练习。在小班讨论前,针对讨论的问题要充分准备,并积极发言。通过充分的自由交流和讨论,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场发挥的能力等。社会实践的参与、时政评论的写作交流等教学活动也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行等各方面的能力。同时线上自主学习、线下小班讨论,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第四,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实现小班教学的目标。长期以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个很大的桎梏就是大班教学,老师无法与学生深入沟通交流。德育理论家贝克认为,理想的德育教育应当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精神对话,是一个对共同感兴趣的领域相互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行,可以把规定的学时拆分为两半,一半学时让学生课外在网络课堂自学完成相关知识,一半学时课堂讨论交流。这样老师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小班讨论,改变长期以来大班教学的弊端,给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深入沟通和交流创造机会,让学生对相关理论的学习更好地入脑入心。

第五,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师生关系的重建。后现代课程观的代表人物小威廉姆·E·多尔对传统的师生关系和教师权威进行了批判,认为现代课程观体现的是一种垄断和控制关系,教师在信息上具有权威性的特点,这种权威是对知识的霸权,对学生的压迫——学生处于绝对服从的地位,忽视学生的个体独立性。教学在本质上是教师“独白式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性和潜能受到了挤压。不同于传统课程观,后现代课程的旨趣为:“设计一种既能容纳又能拓展的课程,这种课程通过不平衡与平衡之间的基本矛盾以促成新的具有综合性及转变性的再平衡化的出现。”[5]15多尔构建了不同于以“泰勒原理”为代表的现代课程观的“4R课程”模体(matrix),即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在新的课程模体中,多尔对教师的角色和内涵予以了重新解读,把教师角色定位为“平等者中的首席”(first among equals)。在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翻转课堂教学乃是“对话教学”的新尝试——师生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彼此角色的“翻转”:教师的身份持续变化,时而做为一个教师,时而成为一个求知的学生;反之,学生亦然。由此,师生合作,一道共同成长。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体”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许多人已经看到,但是仍有不少思政治课教师对这种模式持谨慎观望或者怀疑态度,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部分教师担心这种模式的教学会流于形式,学生对课程的不重视以及网络课堂学习的难于监管,都会使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大打折扣。笔者连续两个学期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这门课中进行了实践,探索出“程序”支撑“实体”法,可以有效保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在这里先引用法律上的两个专业术语,“程序”和“实体”。如果把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和相配套的考核方法等称为“实体”,把保证学生完成这些学习任务的步骤安排称为“程序”。正如作为整体的法律要想取得实际效果一样,要想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程序”的安排与“实体”的设计同样重要。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行中,首先需要完备的“实体”设计,其次还要有良好的“程序”支撑,通过“程序支撑实体”,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先谈谈教学“实体”的设计。

(一)合理分配课内外学时

合理分配课内外学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前提。以笔者上的《概论》课为例,该课程共计96学时,其中有32个社会实践课时。对于64个理论教学课时,未实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前是每星期4节理论课,分2次,每次2节,共计16周。实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后,这4节理论课变为:2课时线上学习+2课时小班讨论。这样的学时安排保障了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是保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得以实行并达到效果的重要前提,否则过分挤压学生的课外时间,学生会反感和排斥,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精心建设线上学习资源

网络教学平台至关重要,这是一个中介和桥梁。依托一定的网络教学平台精心建设线上学习资源,这是实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步骤。线上学习资源的建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教学视频的建设。教学视频有条件的可以自己录制,也可从网上寻找相关教学视频,也可以两者结合。但无论如何选择,要把握的一个原则就是教学视频的质量要高,理论性和生动性能融为一体。二是练习作业库的建设。这是配合学习视频和书本知识设计的作业练习,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视频和书本知识。三是延伸阅读材料及相关案例的丰富。这些资源的建设可以让学生在我们的教学平台中看到丰富多彩的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对教学平台的利用率和认同感。四是主题讨论的定期发布。这是围绕书本知识和一些时政热点,定期发布一些主题讨论,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可以直接回帖,也可以到课堂上讨论。总之,线上学习资源的建设要尽量做到融知识性、生动性、价值引导性于一体。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的问题和反馈,并将其作为建设线上资源的依据。

(三)积极优化评价考核机制

“翻转课堂”利用丰富的信息化资源,让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角。因此评价机制的提升,可以促进“翻转课堂”更为有效。要强化形成性评价,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乐趣。要“淡化期末,强化平时”,同时力争做到“线上线下,两全其美”。笔者在《概论》课教学中的评价具体如下:线上学习35分(这部分分数包括学习课程视频30%、练习作业40%、讨论发帖20%、访问次数10%),课堂讨论10分,小组时政评议和社会实践25分、期末考试30分,合计100分。形成性评价的制定,让学生的每一次付出都有收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端正学习态度,保障教学效果。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程序”支撑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翻转课堂’实现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将传统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转移至课外完成,知识的内化则由原先主要集中在课外作业的活动转移至课堂中的学习活动”[6]109。保障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程序”安排至关重要,可以说“实体”必须依靠“程序”才能得以有效支撑。每一道程序的安排都要严格遵循相关原则,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任务点的定时发布,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

教师要根据自己的课程安排情况每周在一个固定的时间点前把教学视频、课堂作业、延伸阅读材料发布,并且在教学平台中以通知的形式明确告知,让学生非常清楚自己的任务和学习目标,有章可循,做到有的放矢。在这个层面的设计中,有几个细节要特别注意。一是教学视频和课堂作业要以明确的任务点形式发布,并有非常明确的时间限制,一般是从任务发布时开始到下次课堂见面时截止。这些任务点是强制性的,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如果错过,这次的成绩就没有了。这样可以养成学生及时学习并完成教学任务的习惯。二是视频的设计要防拖拽、防窗口切换,以督促学生从头到尾认真看教学视频,这一点普通的网络教学平台都能做到。三是在作业练习中要反应教学视频中的内容,如果学生不认真看视频,就回答不出里面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必须认真看视频。与此同时练习作业也要注意设置答案防粘贴,包括随机抽题,这样学生们的题目都不是完全一样的,就可避免学生之间相互抄袭答案。四是增加一些延伸阅读材料,让感兴趣的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内容和空间。

(二)主题讨论的提前告知,提高课堂讨论效果

主题讨论这是课堂讨论的环节,但是要和教学视频及练习作业一起提前发布,这样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和准备的时间,避免在课堂讨论时不经思考的随意发言。课堂讨论不是街头巷尾的随便议论,需要强调课堂发言的质量;提前告知下次课的讨论主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充分准备,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讨论的效果,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激起思想的交锋。

(三)网络课堂知识点回顾,巩固网络课堂学习成果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要防止技术的过度运用所导致的对教学宗旨的规避,避免由传统的“传递教学”滑向“录像主义”,造成教学空间的“浅表化”。[7]10因此,网络课堂知识点回顾,这是进入课堂讨论环节的第一个程序。教师让学生现场回顾网络课堂知识点,教师再做一定的总结与梳理,让学生对网络课堂的内容有一次全面的回顾,巩固网络课堂的学习成果。

(四)小组时政评议汇报,提升学生读、写、议能力

由于《概论》课具有较强的时政性,因此每次讨论课设有15分钟左右的时政评议汇报。这一环节分小组进行,小组事前精心准备,先确定选题,然后小组成员就确定的主题写一篇一千字左右的评论,最后融合大家所思所想做好PPT到课堂汇报,并适当引导同学参与课堂讨论,教师最后作总结和点评。时政评议环节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同时促进书本知识和时政热点的结合,让学生了解时政动态,同时促进学生“读、写、议”的结合,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五)课堂主题讨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结合线上视频内容,把每章重点化成若干小问题,同时把当前的热点和学术前沿问题都融入到相关问题中,每次课堂讨论前,提前布置相关讨论问题,让同学们课前对这些问题深刻思考,以便在课堂讨论时达到更好的效果。课堂讨论的方式有多种,一是关于重要知识点,主要以问题的形式直接讨论。二是针对特定的论题设计辩论,把同学们分成正反两方,正反两方各推荐两名辩手做陈述和总结,其他同学则参与自由辩论,活跃同学们的思维,让真理在辩论中愈辩愈明,最后老师做总结引导。这些细节的程序性设计,可以有效保障学生无论是网络课堂学习还是课堂讨论都必须用心参与,一份付出一份收获,来不得半点虚假。

四、结语

“翻转课堂”教学开启了师生交往对话的新模式。“翻转课堂”以网络媒介的技术力量冲破了灌输教学的藩篱,为师生精神交往提供了一个新的世界。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了主动思考,让教学从灌输走向了互动,有效改善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可以鼓励教师积极尝试。尽管教师在开始实行的时候,建设网络课堂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随着“翻转课堂”实体设计基本完成,“程序”安排基本确定,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步养成,后续操作就会越来越简单。这也可以让教师从机械的重复讲课中解放出来,并感受引领学生交流探讨的美妙。这时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再是老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或玩手机或昏昏欲睡。在这里,师生都可以重新找到上课时应有的美妙感觉。在此意义上,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双主体之间凭借有效媒介面向本真世界的沟通过程。在网络时代,主体间性的教育哲学理念有了网络媒介的技术支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将助推高校德育课教学更加接近“对话”的本真——“我—他”工具关系演进为以网络为媒介的“我—你”关系,从而建构出主体间的深层对话关系。

[1]习近平.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N].中国青年报,2015-05-22(02).

[2]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孙华.MOOCs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4,(2).

[4]李梦云,王向东.高校思政课开放式教学模式探索[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6).

[5]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6]董黎明,焦宝聪.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应用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7).

[7]任友群,王旭卿.教育技术的后现代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3,(11).

(责任编辑杨爽)

2016-01-18

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kg2015159)。

李梦云,女,湖南祁阳人,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G641

A

1672-0040(2016)03-0094-05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