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剪不断的缘 理还乱的情
——评话剧《铁路情缘》的剧本改编

2016-04-03李迎春

影剧新作 2016年3期
关键词:婆子保国话剧

刘 凤 李迎春

剪不断的缘 理还乱的情
——评话剧《铁路情缘》的剧本改编

刘 凤 李迎春

从小说汲取素材创作话剧是剧作者常用的手法。话剧《铁路情缘》改编自刘华的长篇小说《车头爹 车厢娘》,剧作者肖斌以她独到理解,依据“奥卡姆剃刀”简化原理,剔除累赘,将原本数十万字的小说浓缩成两万字的话剧剧本。以情缘为主线,随缘惜缘、以情暖情,向我们呈现了蒸汽机时代铁路世家几代人的酸甜苦辣和恩怨情仇。他们是中国铁路建设的亲历者、见证者,也是铁路建设的牺牲者。他们骨子里流淌着英雄的血液,渴望成为高耸的灯塔,向上伸展,仰望星空;但同时他们却不得不像往前延伸的铁轨一样,匍匐于大地,过着平凡的生活,体味酸甜苦辣、五味杂陈的命运人生。

一、剪不断的缘

开篇童谣声起:“车头爹,车厢娘,拖家带口走四方;娘不随爹爹闹心,爹不随娘娘断肠”。仅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人物生活的时空背景。作为铁路事业的建设者,个人的工作和家庭的生活已经跟铁路融为一体,铁路建到哪里,家就安在哪里。这首民谣经由不谙世事的孩童唱出,更增添了生活颠沛流离的艰辛和家庭成员间默默的温情,让人为此唏嘘不已。作为铁路世家,他们与铁路的缘薪火相传、代代延续,是无论如何也剪不断的。

随后,话剧的主要人物悉数登场,随着相互的交谈和情节的推进,人物的性格、相互关系和过往的纠葛都跃然纸上。性格执拗、率直的奶奶对解放前丈夫的意外身亡仍然如鲠在喉、难以释怀,以至于碰到多年未见的邻居张婆子夫妇“掉头就走”,嘴里嘟哝着“碰上了八辈子的冤家”。对于张婆子夫妇,奶奶的办法是“躲”,从济南到南京、到上海,再到合欢。然而不是冤家不聚头,两家人终究又被绑在一起了。奶奶想换房,但“机务段就那几套房,要换就没有”。

奶奶的这种“身不由己”,揭示了在以蒸汽机为表征的工业化时代个体选择的不自由性和卑微性。铁路的伸展,既造成了巨大的流动性,天南地北物畅其流、人畅其行,但也使铁路建设者们丧失了自我选择性,成为行进车轮上的零部件——今天在一起工作的同事、生活的邻居,明天可能就分道扬镳、杳无音讯,而在生活的某个时间节点上,可能偶遇或不得已重逢,个体的生活又被转入另一条轨道。奶奶与张婆子夫妇在合欢城“再续孽缘”正是铁路延伸的产物,而个体只能任凭命运的翻云覆雨。

在机务段的几套房里,孙家、张家、范家拖家带口,上有老下有小。相对逼仄的生活空间,为人际之间的交往和互动提供了条件。诚如张婆子所言,“楼上楼下住着,哪能没个来往呀”。而故事也在多处体现了这种人际的互动,比如孙庄、孙枣嘴馋,张婆子唤二人吃饺子,尽管奶奶极力阻扰;孙安路准备做煤饼,张卫国、张保国兄弟俩在一旁帮衬。在这个小小的院落里,青年人之间、小孩之间的联络相当密切,而这也如同一股暖流渐渐消融了上一代人心里的坚冰。

铁路新村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组成的家园。他们因为铁路而背井离乡,又因为铁路而聚拢,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安顿下来,形成新的村落。“车头爹,车厢娘,拖家带口走四方”,流浪,是铁路人与生俱来的命运,看似无根,实则内心深处有着难以割舍的乡愁。如同奶奶,看到山东大饼,就想着山东大葱。当孙安路说大葱不是什么好东西时,奶奶立刻反驳道“你忘本啦,没有大葱,你能长得这么壮实吗?”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铁路人与故乡剪不断的“缘”。

二、理还乱的情

如果说话剧所展现的“缘”更多的是上辈人的纠葛,那么“情”则更多的是青年人之间的爱恋。“缘”和“情”成为故事的两条主线,交融并进。有时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老一辈人怒目而视、井水不犯河水,而年青一代却打成一片,甜言蜜语、耳鬓厮磨。

作为铁路世家的新一代,以安芯、张保国、于金水等为代表的年青人既传承了老一辈人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特质,他们心如明镜,没有背负老一辈人沉重的历史恩怨;他们敢做敢为,敢爱敢恨,大胆地追求爱情和幸福。他们对待情感的方式、态度与老一辈人迥然不同,也注定二者之间产生激烈甚至不可妥协的冲突和斗争,这种冲突和斗争让故事更加跌宕起伏、蔚为大观,让主要人物的性格特质更加淋漓尽致地显露出来。

不难看出,几个年青人所处的时空环境有点“北京大院”的特质。大院既有其开放性,开放性使得彼此的交往频繁,为情愫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大院也有其相对的封闭性,封闭性限制了他们的视野,情愫所指总是囿于身边的几个人,从而使得他们之间的爱情更加错综复杂。

安芯和张卫国之间的爱恋为整出情感大戏拉开了序幕。而他们尤其是张卫国迫于父母的“政治压力”不得不彼此劳燕分飞,则像倒下的一枚多米诺骨牌,为后面的情节推进引发连锁反应。誓言“会用一生来爱护安芯”的张卫国,面对“入党政审”的羁绊,选择了向现实妥协,这不得不让人唏嘘感慨。于是,在父母的安排下,与“白案师傅”高山青稀里糊涂奉子成婚,然而婚后的张卫国却是人格分裂的,“身在曹营心在汉”,终究离婚了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张卫国放逐了自己,却成就了安芯。安芯和张卫国弟弟张保国的接触、爱恋、婚姻才是本剧最动人心魄的部分。张保国对意外身亡的范莹莹的持久眷念、对待工作的全心投入、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英雄气概,无不让安芯为之深深地着迷,情愫的种子开始钻出地表疯长起来。追求幸福的道路通常不是一马平川,总有沟沟坎坎、磕磕绊绊。期间,与范明明的明争暗斗、于金水的插足尤其是来自奶奶的坚决阻扰,都让本剧悬念迭生,让观众揪着一颗心。

双腿残疾后的张保国性情大变,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人生蒙上了一层阴影,这时他与安芯的爱情和婚姻也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刘华和肖斌巨大的创作勇气,“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无疑,中国很多的文艺作品都刻意把英雄塑造成“高大全”式的人物,英雄的心理是敞亮的、英雄的人格是完美的。而在本剧里,对张保国的颓废、阴暗心理和言行举止刻画得相当细致和深刻,让人为之震撼,从而更加了解英雄本身、更加理解生活的本质。

除了安芯与张卫国、张保国之间的情感纠葛,于金水对安芯的不离不弃、范明明对张保国出事后判若两人的态度以至远嫁他乡最后离婚收场,都是让人印象深刻的情节。世事纷纷扰扰,扬起的尘烟遮云蔽日,孰是孰非,谁对谁错,或许只有事后才能一探究竟。

在大院成长起来的几个年青人之间发生的轰轰烈烈、盘根错节的爱情故事里,我们感受到了他们躁动的青春、洋溢的激情、他们对世俗的反抗和他们的无奈,同时我们或许也可以看出什么才是爱情的真谛——只有彼此爱得坚定,才能走得更远,“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三、合欢城里的合欢

合欢城,这是奶奶和其他铁路人落脚的一个驿站。这是作者虚构出来具有别样意味的城市。但走向“合欢”的路却满是崎岖、荆棘密布。

奶奶是执拗的,甚至顽石不化,对张大车夫妇的怨恨凝结成了心中永远的坚冰。如何慢慢消融这块坚冰,这需要作者精心的构思和布局。在这方面,刘华和肖斌都显示了较高的驾驭能力。为了使得矛盾更加集中,契合话剧演绎的需要,肖斌在刘华的基础上,对人物和故事进行了大胆的移植和改编,从而达到了不同的艺术效果。

在人物的改编方面,至少有两处重大的处理。其一,肖斌将原作中的姚杭州替换成张保国。在原作中,姚杭州来自浙江,而在本剧中,张保国来自山东,是张卫国的弟弟。这种特殊的身份,让安芯与张保国的爱情遇到更大的阻力,并在此后引发一系列事件,矛盾重重,从而使话剧具有更大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其二,原作中跳火车摔死的是司炉陈连根,而在本剧中则改成了张卫国,这样的处理也体现了作者精心的布局。

完成这两个精心的布局后,肖斌从多个路径出发,开始了他化解两家人之间的历史恩怨之旅。从某种意义上讲,张卫国与安芯的爱恋是化解恩怨的第一次尝试,然而,由于奶奶的阻扰尤其是张卫国的动摇,努力宣告失败。而范莹莹的意外身亡,又客观上为安芯与张保国之间的爱情提供了可能。安芯对待爱情从来坚定不移,这回遇到了同样坚定不移的张保国,可谓“芝麻掉进针眼里”。虽然与张大车结为亲家,但固执的奶奶依然难以消释心头怨恨,在女儿的婚礼上,奶奶对着张婆子抛出一句“挨着你就是倒霉”,着实给张婆子浇了一盆冰水,彻骨地寒。

随后,作者笔锋一转,再下一城——在一次紧急事故中,张卫国按孙安路的命令跳车求生,然而意外身亡。白发人送黑发人。承受丧子之痛的张婆子,也将心中怨恨、委屈和盘托出,指责孙安路在报复,同时也责怪奶奶“造的孽,让卫国有个不幸福的家”。此时的奶奶也是万般悔恨、心如刀绞,直打自己的脸。数十年前,孙大车的死,是一个意外,引发了两家人的世仇;而如今张卫国的死,感觉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安排。“安路爹的死,叫我们亏心了一辈子,卫国的死,也会让安路一辈子不安生”,冤冤相报何时了。

剧情发展到这里,临近高潮,奶奶心里凝结的坚冰也在消融殆尽,然而似乎火候还差一点点,这时,作者预先埋下的一枚炸弹被正式引爆,冲天的火光照亮了天空,从而将全剧推向高潮。张婆子总是在一个特定的日子烧纸钱,众人纳闷,奶奶也误解为张婆子的爹娘在阴间托梦。这是个谜团,是作者在剧情开始阶段就精心设下的伏笔。待到需要它的时候,它就犹如小李飞刀、例不虚发。“俩老太太各自掏出了掖在袖口里的手绢,给对方抹泪”……还有比这更感人、更温情、更震撼的场面么?

剧本尾声,合欢城终于实至名归,成为了南腔北调的铁路人“合欢”的所在。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一部构思精巧、结构繁杂、跨越时空的作品,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车头爹 车厢娘》的丰富内涵。而《铁路情缘》作为它的话剧改编本,为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小说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刘 凤 江西省艺术研究院

李迎春 中国电信南昌分公司

责任编辑 吴建军

猜你喜欢

婆子保国话剧
话剧《坦先生》
京剧《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流变考
夫人与婆子
赶驴
赶驴
话剧《二月》海报
懒婆娘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
邱保国研究员辨证论治不同时期高血压病验案举隅
穿越时空的设问——观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