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2016-04-03马翠玉
马翠玉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手术室,江苏 南京 211300)
术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马翠玉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手术室,江苏 南京 211300)
总结了我院2012~2016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手术患者8例,分析手术中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对策,以保证手术病人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预防对策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引起静脉回流障碍。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高发生率提示手术是深静脉血栓重要的易患因素,病人的手术种类、创伤大小、年龄、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等都不同程度影响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其中手术种类尤为显著,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在19%左右,神经外科的手术在24%左右,而股骨骨折、髓关节成形术、膝关节成形术则依次高达48%、51%和61%。
1 一般资料
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8例,年龄40~86岁,骨科4例,普外科2例,泌尿外科1例,妇科1例,手术时间2.5~5 h,以前无深静脉血栓发生史,均在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由于发现早,处理及时,均痊愈出院。
2 DVT发病机制
法国的病理学家Virechow于1856年提出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血流缓慢、高凝状态[1]、静脉壁损伤,已经被临床所验证。血流缓慢是形成静脉血栓的主要因素,麻醉、肢体制动、活动减少导致血流缓慢;禁食、体液不足、妊娠、体内凝血、抗凝及溶栓系统异常等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手术操作,静脉穿刺,应用止血带、气腹压力等导致静脉壁损伤。
3 术中DVT危险因素
3.1 静脉血流缓慢
①由于肢体制动,全麻使下肢血流显著减少,血流缓慢。②气腹。腹腔镜术中通过CO2形成气腹以暴露手术野,正常的下肢静脉压力是2~5 mmHg,而气腹压力通常是12~15 mmHg,增高的腹内压会引起心排血量显著降低,血流缓慢、下肢静脉扩张、血管内的压力增高,阻碍下肢静脉回流[2]。③体位。截石位较仰卧位的手术患者下肢静脉压力显著增高,Kohro等[3]报道,从仰卧位到传统截石位,下肢血流速度下降了38%。④应用止血带。
3.2 静脉壁损伤
①麻醉药,特别是依托咪酯、丙泊酚等脂溶性的麻醉药对血管的刺激,使血管内膜损伤。②手术操作。③大手术置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和输液,损伤血管壁,同时静脉导管表面也容易形成血栓。
3.3 凝血功能改变
①体液不足,术前禁食,补液量不足,血液浓缩。②术中输血。输血虽然用输血器,能过滤掉很多物质,但仍有部分碎粒进入人体,碎粒可诱发血栓形成。③恶性肿瘤释放促凝物质,提高血液凝血因子活性;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增多,抗凝物质如C蛋白、抗凝血酶以及S蛋白降低。④手术创伤刺激机体,体内凝血、抗凝及溶栓系统异常。⑤口服避孕药及妊娠患者由于雌激素的作用,加重高凝状态。
3.4 其他
①患者自身因素。年龄>40岁,随着年龄的增长,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合并糖尿病、肥胖、吸烟、休克、伴有心衰、心梗、全身感染等。②术中低体温。③手术时间。有报道手术时间越长,DVT发生率越高[4]。
4 术中预防对策
4.1 缩短手术时间
术前充分评估病人及手术,备齐手术物品,术中配合密切,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手术操作尽量轻柔,精细、避免静脉内膜损伤。
4.2 维持体温36℃
患者入手术室前,调节室温22~25℃,病人入室后,加盖被子,监测体温,术中输液输血要加温,温水冲洗,避免潮湿,根据体温情况酌情使用保温毯。
4.3 体位干预
需用截石位手术时,一定要摆改良截石位,以减少下肢静脉压力。使用俯卧位时,特别是肾脏手术,为暴露手术野,要求头低足底位(折刀位),此时应将背板抬高20~30°,减少对胸腔的压迫,降低气道压力。
4.4 控制气腹压力
气腹压力根据手术需求和病人情况,调至10 mmHg,最高不应超高15 mmHg,以减少对下肢静脉的压迫。
4.5 高危人群穿弹力袜或气泵治疗
对于老年患者,大手术,手术时间长,腔镜手术等患者,无使用物理预防措施禁忌症者,术中可常规穿弹力袜或气泵治疗。弹力袜穿时要平整,摆好体位,消毒结束时要查看弹力袜情况,勿卷曲,以免造成压痕,反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4.6 规范使用止血带
根据患者年龄、肢体粗细、病人体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气压止血带。放置止血带的部位应确保正确,上肢手术放在上臂中上1/3处,下肢手术应缠绕在大腿上1/3处,特别是较肥胖的患者止血效果好。止血带要绑的松紧适宜。上肢压力成人的不超过40.0 kPa(300 mmHg),小儿的不超过26.7 kPa(200 mmHg),下肢压力成人的不超过80 kPa(600 mmHg),小儿的不超过33.3 kPa(250 mmHg)。护士应准确记录气压止血带的充气时间,上肢不超过1 h,下肢不超过1.5 h,时间快到时,需通知医生做好放气前的准备工作,如需重复使用,应松开止血带10 min后再次充气,并重新记录使用时间。一般不主张重复使用气压止血带,以免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4.7 踝泵运动
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术中,护士可以给病人做被动踝关节运动。方法:护士左手固定踝部,右手握住足的前部做踝部关节跖屈背伸运动,足内翻运动,20次/min,由屈、内翻、伸、外翻组合形成的“环转”运动,10 min/次,每4 h一次。
4.8 深呼吸训练和有效咳嗽
术中鼓励清醒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能有效的加快静脉回流速度。
4.9 术中适当补液
术中第1 h的补液量:生理需要量+禁食缺失量/2+麻醉扩容量。第2、3 h的补液量:生理需要量+禁食缺失量/4+额外损失量。总的来说,术中补液要根据血压、心率、尿量、中心静脉压等指标综合分析来决定患者术中补液量及种类。
4.10 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及下肢穿刺
术中及术后最好选择上肢静脉输液,同时,护士应提高静脉穿刺的技能,避免在同一静脉反复穿刺,以减少静脉的机械性损伤。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输血患者,4 h需更换输血器。
4.11 合理使用止血药物
血凝酶常用与各类外科手术预防出血,应在术前1 h肌注或15 min静注1 ku。术中使用止血药,必须要有明确的凝血功能障碍实验室依据或临床依据,严格掌握使用止血药的适应症。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凝血功能,手术大小、部位,术中情况而行个体化处理。
综上,医务人员应掌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根据手术病人情况,医生、护士、麻醉师共同努力,术中综合应用各种预防措施,以达到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目的,保证病人安全,减少手术费用,提高医疗质量。
[1] 陈 捷,施海虹,吕红梅,等.人工全髋置换术3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2):44-45.
[2] Peter K,Paul S,Shannon M,et al.The effect of increased hip flexion using stirrups on lower extremity venous flow;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Am J Stag,2011,202(4):427-432.
[3] Kohro S,Yamakage M,Takahashi T,et al.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prevents venous stasis in the lower extremities in the lithotomy position[J].Can J Anaesth,2002,49(2):144-147.
[4] 马丽亚,刘 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循证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64-66.
本文编辑:鲁守琴
Intraoperative risk factors for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MA Cui-yu
(Gaochun, nanjing city people's hospital operating room,Jiangsu Nanjing 211300,China)
Deep Venous Thrombosis;Risk Factors;Prevention
R473.6
A
ISSN.2096-2479.2016.08.0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