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2016-04-03齐爱年
齐爱年
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齐爱年
教学管理信息化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助于提高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本文根据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探究完善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思考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人数众多,多数高校学生人数过万,本来就繁杂的教学管理工作难度就越来越大。因此,高校应在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加大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使教学管理更加标准和规范。
一.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教学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内容非常繁琐的事物工作,涵盖的内容广泛,涉及到所有的师生。因此,在有限的管理人员面临众多的服务需求时,可以通过网络同步各种数据资源并形成共享,减少教务管理活动的时空限制。信息化管理是信息的流动和通讯的流动,节省了教学管理人员在各办公楼跑动的时间,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2.教学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提高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教学管理是一个制度化、标准化的过程,有了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平台,各项数据的准确性得到了有力的保障,教务处和各院系关于数据存储的标准、数据处理的方法实现了统一,保证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此外,在宏观上更便于统筹整个学校的教学资源,合理分配和使用多媒体教室、机房、实验室、摄影棚、操房等教学资源,保证了教学工作有序、稳定、高效运转。
二.现阶段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软件以外包为主,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全局性。目前,各高校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基本完成了教学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但多数高校以外包手段为主。一般情况下,在引进初期,高校基本着眼于当下主要问题的解决,缺少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在使用过程中就逐渐出现本来需要有的信息化管理模块而又没有的情况。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在未来发展中和人事数据、财务缴费系统以及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等的对接。
2.后续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高校的信息化发展。教学管理系统通常是购买时的一次性投入,软件几乎没有更新升级,在使用中经常由于服务器带宽不足、负载过大等原因,使教学管理系统处于瘫痪状态。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已经受到高校领导的普遍认可,但随着高校的加速发展,高校越来越重视内涵建设,学校将主要经费都投入到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而且,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更新与维护成本较高,资金投入总量较大,从而导致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缺乏可持续性且进展缓慢。
三.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1.在教学管理系统的建设上,采取外包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法。目前,我国多数高校都是委托校外公司或机构来完成教学管理系统的程序设计与开发,但这些外包的软件并不都能符合不同特色的高校在本校教学管理方面的需求,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内部软件的开发建设便能很好的弥补这一不足。以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为例,某学期的公共基础重修课程有23门课(不含外语和计算机基础),仅基础体育3就有66名学生参加重修。我们现在的做法是教务老师根据学生的空闲时间选择某位老师的某个课堂进行跟班重修,工作量非常大,而此学期有13位教师的68个课堂,如果有“课程重修报名系统”,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身体状况和时间安排来更加合理的选择重修课堂,同时减轻教务老师的工作量。类似的还有“临时调停课管理系统”、“教室管理系统”等,这些都可以有效的弥补现有软件功能中存在的不足。
2.在教学管理软件的研发上,需要高素质的专职技术人员的支持。前面提到教学管理软件的研发需要和内建相结合,但目前高校相关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滞后。在职位设置上,教务处应该设置技术支持人员岗位,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建设速度的加快,技术支持的问题就会日益突出。在民办高校中,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可以考虑让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老师以项目立项的形式参与研发。
3.在教学管理软件的研发中,要充分考虑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教学管理系统平台的使用者有教务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学生,目前的教学管理系统多数以满足教学管理人员的需求为主,缺少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师以及学生的紧密衔接。以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为例,我校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如数学建模,报名学生人数众多,老师筛选时会综合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计算机水平。
总之,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助于高校构建全面的信息教学管理体系,建立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模式。
(作者单位: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公共基础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