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

2016-04-03卢挚飞

文学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人本主义心理学价值观

卢挚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

卢挚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的有效性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心理学思想的相关原则有相通性的一面,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又面临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的新变化、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要求和“90后”大学生的新形势和挑战。本论文拟借鉴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自我同一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超越性原则、美育原则、价值原则等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主张并实践有利于大学生个人成长的“内在教育”、注重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培养具有批判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教育、满足个性需要和“自我实现”的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 大学生班团文化 有效路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解读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形成的、占据主导地位的对事物(包括对人)的价值问题的总的看法和观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的过程,也是一个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大学生的个体内在信念的过程。那么,被动灌输培养方式是否能够帮助其完成转化?这一过程是否发生了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当前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是存在很大疑问的,诸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教育形式不灵活、教育效果实效性不足等等,这些在班团文化组织这一重要阵地中表现也较为明显。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

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派把完善的人性教育作为人本教育的基本内容,强调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人的目的,即人本主义的目的,追根究底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即帮助人达到他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班团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也应该以此为本。马斯洛把完善的人性教育作为人本教育的基本内容。通常人在低级需要获得满足后即追求高级需要的满足。自我实现追求的内容是实现人的“内在价值”,包括真理、美、新颖、独特、公正、严密、简洁、善、效率、爱、诚实、单纯、改善、秩序、文雅、成长、清洁、宁静、和平等。如果能实现这些价值,便可以达到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马斯洛关于教育原则的思想大致可概括为五个方面:

1.自我同一性原则。教育应该使学生寻找内在的同一性,减少或消除学生内心的矛盾和精神上的分裂。并且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与非我的统一,即个人与社会和自然的统一。

2.启发性原则。此原则主要是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仅要通过知识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理性控制、逻辑思维等,更重要的是通过情感交流、优美人格的形成、自我的充分自由的体现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美育原则。重视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教育。

4.超越性原则。对自我的超越,即超越自私,超越自我中心,从而达到忘我的境界。此外,还有对文化的超越,能够以某种超脱的和客观的态度对自己出身于其中的文化进行审查,就是要培养一种具有批判精神的人。

5.价值原则。教育应使学生获得价值感,应该挖掘、激发学生的内在价值,使受教育者获得生存的意义。

以上内容均可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和最终目标。

归纳起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内涵就是以人为本,反对把人看成“手段”和“工具”,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落脚点;教育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对只是的掌握,而是去发挥人的潜能,激发自我实现的欲望,培养具有独特个性和独立判断能力并能适应变化社会的“完整的人”。反观现阶段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诸多内容和形式都与以上五个原则相悖甚至完全相反,在引领班团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表现得也颇为明显。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有独特价值的生命个体,关注学生的内在需要、内在情感、主观动机,全方位地理解学生,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挑战

以往高校在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的过程大多以灌输教育为主,这种单向的教育方式在计划经济及其稍后的一段不长的时期内有利于统一大学生的思想,能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但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社会相对开放,网络技术普及,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对传统的教育方式造成了挑战,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也面临这些新形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的深刻变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冲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分配格局由一元转为多元,价值观念产生分化、价值多元化选择更加明显。市场经济的社会利益结构变化冲击着传统的强调经济主义的主流价值观,使大学生无所适从;另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和风气有种种体会,也影响了其对市场经济的美好想象;此外,拜金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等思潮在社会中逐步滋生和蔓延,大学生也受到负面影响的波及。此外,我国经济建设逐渐走入全球化轨道,在政治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中,中西方社会思潮互通融合,各种思想发生大碰撞,大学生还处在一个具有较强可塑性的阶段,容易受到不同的环境、文化的影响,在思想上还容易进入一个混乱观引领大学生班团文化的建设,很可能会脱离实际,更谈不上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大学生在开展班团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正确地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那么,大学生便会发现理想与现实产生脱节,容易动摇在班团文化建设过程中接受的主流价值观。

2.移动互联网时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双向交流沟通的迫切要求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脑、手机的普及,微信、飞信、QQ等社交软件的广泛使用,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便捷,信息量也越来越大,一方面大学生对社会认识的深度和广度都处于不断扩展状态之中;另一方面,消极的、不利于健康成长甚至引导大学生误入歧途的信息也夹杂在网络信息之中。网络暴力、色情、金钱至上等信息在网络上泛滥成灾,一些西方国家借此机会推销自己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这种双向选择和交流的沟通方式使大学生可能接触多大量负面信息,极有可能对大学生在班团文化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主流和正确价值观产生怀疑甚至否定。所以,更要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心理学原则,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双向的交流与对话,以免大学生误入歧途。

3.“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出现重大变化,加之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受到了巨大冲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否是大学生对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定位和导向,并表现为共同价值观念体系的形成。在高校中,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中的主流人群,90后大学生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都充斥着各种各样好的、坏的社会价值标准和文化氛围,这使他们有更开阔的视野,形成独特且复杂的思想行为。此外,90后大学生的家庭突破了许多传统,首先90后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毫无疑问成为家庭的中心。其次是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导向的改变,对孩子的教育也偏重于物质,而在情感的角度着力较少,亦使他们产生叛逆心理。再者,从学校教育因素来讲,90后大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教育改革,在改革中逐渐学会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他们在多次的学校教育改革中形成独特的批判性思维,对权威不再有绝对的崇拜。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班团文化有效路径初探

基于以往主流价值观在高校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需要借鉴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探索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班团文化的有效路径:

1.坚持自我同一性原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主张并实践有利于大学生个人成长的“内在教育”。

在以往社会主流价值观渗透班团文化建设过程中,往往由于形式单一、缺乏活力、灌输内容过多等原因,造成大学生参与此类班团文化活动的时候缺乏积极性,参加的时候有被迫参加的感觉,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认真学习,学习之后又很难对此进行发自心底的认同,已经违背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自我统一性原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警惕并设法改变这一状况。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教育分为外在教育和内在教育,外在教育以行为主义为基础,强调向学生传授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关心知识的授受效率。马斯洛在肯定外在教育的社会价值时,同时指出外在教育使学生缺乏创造性,漠视学生的内心世界。而反之,内在教育在方法上就是帮助人们去体验人生,形成丰满的人性,主张依靠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进行自由学习,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马斯洛认为,理想大学应反对外在教育,倡导内在教育。可见,通过内在教育,可以发现一个人的自我同一性和一个人将为之奉献终身的事业。这样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获得知识的方式,而是一个成为自己的自我成长过程。

2.坚持启发性原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主张并实践注重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性的教育。

高校班团文化活动较其他校园活动往往有形式活泼、参与性高、广受大学生欢迎等特点,但这一点在主流价值观渗透班团文化的活动中表现得并不明显,往往采取纯“灌输式”等方式方法,结果造成学生对此类活动有时候往往反感、放弃甚至“唱反调”。这也违背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启发性原则,仅仅只是将主流意识形态对班团文化的渗透当做一种“知识教育”,而忽略了对非智力因素的重视。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主体性的发挥,人的主体性理论表明,人是一种意义性的存在,但人的意义的获得并非靠自然遗传进行的,而是通过教育来进行的。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3.坚持超越性原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主张并实践培养具有批判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教育。

个人存在于社会,最重要的是通过个人努力来实现社会价值,这种社会价值的具体体现就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然而,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部分大学生在具体价值的选择上更注重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更多地考虑个人利益和物质追求。把个人价值的实现置于社会价值之上,在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发生矛盾时,毅然决然选择个人价值,部分大学生在理想追求上呈现出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在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关系问题上将满足自我需求置于首要位置。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也造成了不良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也是一种文化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也是一种文化传播的渗透和教育。基于现在高校的现状,引导当代大学生这种完成“文化的超越”任重而道远。很多大学生在参加此种主流价值观的活动时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同时也缺乏对此类文化审查审视的兴趣,更谈不上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批判”了。

4.坚持价值原则和美育原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主张并实践满足个性需要和“自我实现”的教育。

由于种种原因,以往的主流价值观教育往往存在不能使学生“获得价值感”,更很少能够谈得上“获得生存的意义”,也很难达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一层:自我实现。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很长一段时间排斥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教育形式的过多介入,现在也出现部分班团活动过度娱乐化、庸俗化的情况。这些状况和局面的改观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的目标。其一是要打破“千篇一律”的教育和实践模式,真正意义上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成长,甚至可以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个人化定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90后大学生的特点,把握其动向,关心其需求,以“满足个性需要”作为班团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鼓励大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其二是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音乐、舞蹈、美术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教育形式,借重网络新媒体等手段,探索更多地让大学生参与其中的新形式,同时也要防止过度娱乐化、庸俗化的倾向和不良社会风气的渗透;其三,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发展的巨大潜能,并有一种“自我实现”的倾向,只要具备了合适的成长条件,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知识与丰富经验的潜能和愿望都能够释放出来,成为更完善的人,达到自我实现。

综上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的相关原则上实际上已经涵括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诸多内容,尤其是其核心理念,而这些又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提供了诸多借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多创新新的方式,建立有效路径,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心信念,并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提供指导。

1.【美】阿历克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殷陆君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

2.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等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

3.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林方等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

4.【美】格里格·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王垒,王甦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

5.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6.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元理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7.刘慧婷:《社会转型期我国意识形态发展的困惑及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

8.陈郭华:《“90后”学生群体风格和思想特点研究》,《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第21期。

(作者单位:上海金融学院)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心理学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也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人本主义路径——兼与董涛博士商榷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