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站高看远 转型发展率先实现上海都市畜牧业现代化

2016-04-02邵林初

上海农村经济 2016年9期
关键词:本市畜产品无害化

■邵林初

站高看远 转型发展率先实现上海都市畜牧业现代化

■邵林初

“十三五”以来,党中央高屋建瓴,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国务院、农业部和市委、市政府也要求加快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当前,上海正在整建制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上海畜牧业作为上海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保障城市畜产品有效供应,维护城市运行安全,也要在都市畜牧业建设中站高看远,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因此,有必要总结“十二五”期间本市畜牧业发展的成绩和不足,在“十三五”这个关键的攻坚期、转型期、突破期,贯彻好中央和本市的决策部署,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不断提升本市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水平,在农业中率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走出一条符合上海都市畜牧业实际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上海畜牧业当前生产概况

2015年,全市畜牧业产值80.84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24.67%。截至2015年底,全市出栏千头规模猪场270个,存栏百头规模奶牛场96个,存栏万羽规模蛋鸡场27个,出栏10万羽规模肉鸡场15个。全年,全市生猪累计出栏269万头,奶牛存栏8.17万头,鲜奶累计产量37.26万吨,奶牛累计单产9409公斤,家禽累计出栏1951.7万羽,禽蛋累计产量5.33万吨。本市肉、蛋、奶等主要畜产品自给率总体上达到了最低保有量指标,较好实现了“保供给”这个都市现代畜牧业的基本任务。

二、上海畜牧业当前的主要特点

1.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全国领先

“十二五”期间,累计组织开展畜牧标准化建设项目、市发改委建设财力项目和现代农业生猪产业发展资金项目80多项,本市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连年提升,先进的设施装备和饲养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截至2015年底,按上述“百、千、万、十万”的标准,全市奶牛场规模化率100%,猪场规模化率82.5%,蛋鸡场规模化率88%,肉鸡场规模化率34.6%。自动喂料系统、自动清粪系统、自动环境控制系统、中央集蛋系统、转盘式挤奶、层叠式成套笼养等一大批先进的设施设备得到推广应用。

2.绿色理念生态化饲养水平稳步提升

落实“十二五”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减排方案,完成88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减排项目。探索适合都市城郊特点的生态畜牧业发展道路,开展粪污处理系统生态还田试点,完成30个种养结合生态还田项目。支持松江区发展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养猪场79个,完成崇明岛生猪中小型场(户)沼气项目60个,建设规模畜禽场沼气工程项目7个。根据环保部核查,本市2015年农业源COD和氨氮核定排放量分别较2010年排放量分别减少16.2%和15.8%,完成了5年内减排10%的工作目标。

3.种源优先良种化水平对接国际

上海奶牛育种中心申请加入了国际动物记录委员会,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加入了全球最大的纯种猪育种组织——美国国家种猪登记协会,本市迈出了与国外专业育种机构合作的新步伐。在浦东新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上海农场,分别建设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1座,种公猪站1座,本市优质畜禽种源在国内占有一席之地。崇明县种畜场被列入国家级保种场,梅山猪、沙乌头猪和枫泾猪保种场的硬件设施大幅改善,梅山猪和浦东鸡的开发利用取得成效,优良地方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得到加强。国外优秀的种猪、奶牛、羊、山鸡、种鸽等良种不断引进,全市所有奶牛场全部开展DHI测定,本市畜禽种质资源库得到丰富,畜禽品种不断改良。

4.动物防疫和卫生监管等组织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在实验室建设上,市、区两级的兽医实验室均通过了计量认证和农业部实验室考核,市级的兽医实验室和药检实验室还分别通过了CNAS认可,在国内外相关权威机构组织的能力验证中成绩优异。在公路道口管理上,建立了视频数据实时监控体系、动物及其产品运载工具检查消毒专用通道以及全国第一家畜禽留验隔离场,在信息管理和设施设备上做到国内领先。在无害化处理上,崇明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基建竣工在即,市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迁建项目有序推进,涵盖全市的病死动物统一收集和无害化处理体系日趋完善。在队伍建设上,按照国际大都市标准要求逐步健全。

大数据又不同于“海量数据”(Massive Data)和“超大规模数据”(Very Large Data),从某种层面上,它不能单独存在。大数据发展如下图1[11]。

5.动物及产品安全化水平得到有效保障

持续开展兽药饲料等投入品质量安全监测、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生猪屠宰检疫和猪内脏监管等工作,严把“原料关”、“上市关”、“屠宰关”。“十二五”期间,全市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合格率90%以上,兽药残留检测合格率100%,饲料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95%以上,生猪产地“瘦肉精”日常检测和飞行检测合格率100%,生鲜乳质量检测合格率100%,没有发生地产重大畜产品安全事件。

三、上海畜牧业当前的主要困难

1.畜牧业发展用地难

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国家对设施农用地管理的愈加严格,本市畜禽养殖场新建、改扩建的用地手续不仅繁琐,且几无理想的土地可供,畜牧业发展空间受到根本性制约。根据统计,目前全市设施农用地已达5.46万亩,突破了5.31万亩的规划用量。

2.畜禽粪污治理难

近年来,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越发凸显。畜禽粪尿最理想的处理方式是种养结合生态还田,但本市许多畜禽养殖场根本没有可供消纳畜禽粪尿的耕地。沼气利用、达标排放等方式也存在设备投资高、管理要求高、运行成本高等难题。

3.不规范养殖场退养难

4.畜禽养殖业风险防控难

随着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加上区县畜牧兽医防疫和监督体系被打乱,村级动物防疫人员青黄不接,本市动物疫病防控压力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难度日益加大。同时,近年来畜禽养殖成本不断增加,畜产品消费动力增长减弱,加上国内外主要畜产品价格严重倒挂,养殖业的市场风险日益突出。

四、上海都市畜牧业实现现代化的若干思考

按照中央和本市加快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部署,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以整建制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以保安全、保生态、保供给为总体要求,以减量提质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上海市养殖业布局规划为抓手,以产业融合发展提高质量效益为重点,以服务都市为主要任务,进一步提升本市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水平,力争上海畜牧业在农业中率先实现现代化,实现上海畜牧业高水平发展、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本市主要畜禽品种养殖量,域内要控制在200万头标准猪以内,域外控制在150万头标准猪以内。本市主要畜禽品种生产规模化率达到90%以上,主要畜禽养殖品种的设施化率达到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努力确保本市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重大畜牧业污染生态环境事件。

1.落实布局规划,调整产业结构

《上海市养殖业布局规划(2015—2040年)》已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实施。《规划》结合本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禁养区设置和生态环境承载力,以最严的标准,科学确定了畜禽养殖场布局和畜禽生产规模。一是在畜牧业发展模式上,根据本市资源和环境特点,可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光明食品集团,土地丰富、资金雄厚、技术先进、设备领先,可发展大规模工厂化畜牧业。浦东新区、奉贤区、金山区和崇明区,可发展与土地承载力相适应的适度规模经营的畜牧业。松江区可继续保留以“猪粮型”种养结合家庭农场为主体的集约化经营模式。二是在畜牧业空间布局上,到2020年,闵行区、宝山区、青浦区的规模畜禽养殖场要全部关停,浦东新区、奉贤区和金山区要重点削减畜禽养殖量,松江区的浦南地区可适度发展“猪粮型”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崇明区畜禽养殖业要符合生态岛发展规划,光明食品集团要对域内所属畜禽养殖场进行整合提升,并在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域外建立稳定可控的供沪畜禽养殖基地。建议各区政府要摸清家底,根据《规划》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畜禽退养方案。同时,按照“总量平衡、增减挂钩”的原则,将畜禽场退养复垦产生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优先用于保留的畜禽养殖场项目,切实解决好畜牧业生产用地难问题。三是在畜牧业产业结构上,充分考虑上海市民消费结构升级和资源环境限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即重点聚焦生猪和鲜奶生产,适当发展蛋鸡和肉羊产业,努力保障主要地产优质安全鲜活畜产品的基础性供应。

2.贯彻绿色理念,实现生态循环

绿色发展是畜牧业转型升级、环境友好的客观要求,事关畜产品有效供给、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健全畜牧业绿色发展机制。市、区两级政府应建立农委、环保、发改、财政、规土等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奉贤区、金山区、崇明区等畜禽养殖密集区域,可积极探索采取养治分离的PPP模式,建立专业化生产、公司化运营的畜禽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机制。以及时处理、清洁环保、合理利用为目标,建立覆盖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等各环节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构建科学完备、运转高效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二是完善畜牧业绿色发展政策。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政策顶层设计,围绕调整布局、清洁生产、疫病防控、无害化处理、有机肥还田使用等关键环节,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给予财税和政策支持,支持规模畜禽养殖场配套建设废弃物综合利用设施,重点向粪污处理量相对大的猪场、牛场倾斜。按照“谁处理、补给谁”的原则,建立与养殖量、无害化处理量相挂钩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财政补助机制和商业保险机制。三是落实畜牧业绿色发展责任。农委、环保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切实履行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等职责,对乱排偷排畜禽粪污的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畜禽养殖场要切实承担起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配套建设废弃物贮存、处理和利用的设施,并确保设施正常运行。畜禽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县级地方政府要将规模畜禽养殖用地和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废弃物处理提供前提条件。四是遵循畜牧业绿色发展方式。持续提升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推行种养结合的生态畜牧业,打通种养业协调发展通道,促进循环利用、变废为宝。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因地制宜地采用干清粪、尿泡粪、发酵床、益生菌等环保技术,降低畜禽粪尿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要围绕生猪、奶牛等主要畜种,树立一批粪污综合利用的典型标杆,加强示范引领。要对不规范畜禽养殖实行“零容忍”,坚持以执法为主要手段开展整治。

3.重视遗传资源,做精种源产业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自然资源紧缺,畜牧业发展不可能搞大而全的模式。作为都市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基础和主要标志,畜禽良种化是提高本市畜牧产业科技含金量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上海在种源畜牧业上应该有所作为。一是依法做好优良地方畜禽品种的保护开发。上海目前有8个地方畜禽品种被列入市级保护名录,其中5个还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要按照“保种打基础、育种上水平、供种提质量、种源产业化”的原则,加强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加强对本市畜禽地方遗传资源保种场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加强对相关技术标准的制订和完善,进一步提高保种能力,确保保种质量。2015年,上海拉开了力度空前的畜禽退养大幕。由于畜禽遗传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出问题就难以恢复。因此地方政府要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利益的高度,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重视和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保护好这些重要的生物资源。二是积极打造国内领先对接国际的畜禽种业体系。扶持种源生产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创建几个知名品牌,形成区域性种源畜牧产业高地。支持上海奶牛育种中心国际化融合,建立全基因组检测实验室,建设国际动物记录委员会认证中心(上海),自主建立国际上认可的遗传评估体系,缩短与国际技术的差距。支持国家级种猪核心育种场上海祥欣东滩种猪生产基地紧跟美国育种技术,培育高附加值的高端种猪,搭建区域性的种猪联合育种体系,实现由生产销售型向科技研发型企业转变。支持本市的国家级种公猪站开展国际先进育种技术、优质种质资源和科学管理模式的引进与应用,力争建成光明法系高端种猪基因库和祥欣美系种猪基因库。争取建立畜禽遗传资源动态监测评估中心,稳步推进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优良种畜登记和遗传评估工作,加大畜禽选育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开发,加快品种改良进程,提高自主育种水平。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行为,确保畜禽供种质量。

4.延伸产业链条,打造行业标杆

产、加、销一体化是现代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应对市场风险的有效措施。本市在建设现代畜牧业过程中,要在前伸后延、流通加工、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综合发力,鼓励企业向养殖、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纵深发展,打造全产业链,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一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支持产业融合。要依托各类畜牧业发展项目,大力培育带动力强、竞争力强的新型畜牧业主体和产业龙头,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支持畜牧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规模养殖、特色养殖,鼓励养殖场与屠宰加工企业对接,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龙头企业深入实施“互联网+畜牧业”,推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于畜禽养殖、用药、屠宰、加工、销售、监管等各个环节,打造管理精准、控制智能、生产智慧的畜牧业。鼓励大型国企实施国际化战略,通过控股、并购海外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把产业链延伸到国门之外。继续完善生猪、奶牛产业链利益连接机制,协调和引导龙头企业与规模养殖场通过契约、股份合作等方式结成利益共同体。二是鼓励标准化养殖和品牌化建设。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要求,继续深入实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强化对已挂牌示范场的监管,把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基础环节抓实抓好。继续鼓励养殖场开展“三品认证”工作,引导畜牧业生产向品牌、高端、高效、安全、优质的方向发展,形成诸如“光明”、“爱森”、“松林”、“祥欣”、“明珠湖”等一批知名品牌,让市民吃得放心,让农民挣得开心。以无公害认证为基本目标,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为发展方向,推动畜牧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在资金投放、技术投放和人力投放上适当向绿色和有机畜产品倾斜,引导支持养殖场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

5.聚焦优质安全,保障公共卫生

近年来,国内外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出,不仅严重威胁到人民的健康水平,而且极大冲击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当今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市现代都市畜牧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畜产品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向。一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治,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贯彻落实国家和本市的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抓紧实施重点动物疫病计划防治策略和畜禽健康促进策略,推动实现重点疫病从有效控制到逐步根除的质的跨越,力争到2020年消灭马鼻疽和马传贫,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达到免疫无疫标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新城疫、狂犬病达到控制标准,布鲁氏菌病、奶牛结核病达到净化标准。二是加强兽医卫生执法,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利用物联网和RFID等信息化技术,开发完善上海市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督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监管数据交换、集成和主动监控。完善活畜禽跨区域调运监管制度,鼓励“就地屠宰、产品调运”的经营模式,进一步降低活畜禽跨区域调运所造成的疫病传播风险。探索屠宰企业自检+官方兽医监督的屠宰监管模式,研究“十三五”期间适时永久性关闭活禽市场工作,倡导冰鲜鸡消费模式。进一步完善本市病死畜禽收集和无害化处理体系,加快推进市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项目建设和崇明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项目,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严厉打击随意抛弃病死畜禽和违法销售的犯罪行为。三是加强畜牧投入品监管,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在兽药生产经营企业全面推行二维码追溯系统,精准打击假劣兽药。建立健全畜产品信息可追溯制度,完善养殖信息档案,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兽药饲料质量、兽药残留、动物源细菌耐药性以及“瘦肉精”等非法添加物的监测,确保畜牧投入品和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完善生鲜乳质量第三方检验检测制度,为按质论价提供公正的平台。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增强兽药使用者的主体责任意识,提高养殖户科学使用药物的技术水平。

6.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支撑体系

当前,上海地产畜产品总体自给率已不到25%,远低于全国36个大中城市80%左右自给率的水平,预计到2020年,上海地产畜产品自给率将不到10%。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猪粮安天下”。现在,上海应该不是要不要畜牧业的问题,而是如何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支撑体系,帮助畜牧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快转型发展,保障城市安全和市民健康的问题。一是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工作责任。农业部要求,要根据城市规模、人口数量、流通半径等综合因素,合理确定“菜篮子”产品的地产供应量,特别是鲜蛋、鲜奶等鲜活产品,要确保现有的自给能力不降低,切实增强城市“菜篮子”产品应急保障功能。本市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一项重要任务,切不可对畜牧业简单粗暴地搞“一刀切”、“一锅端”、“一关了之”。本市相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同抓共管,协调解决畜牧业转型升级中遇到的规划、资金、环保、技术等各方面的困难。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养殖行为,努力营造齐抓共管、群策群力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统筹财政资金,完善金融政策。各区政府可结合自身实际,统筹运用行政、执法和经济等手段,研究出台促进畜牧业减量提质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要保证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项目等涉农专项资金用于畜牧产业,妥善解决畜牧业转型升级中遇到生产、生态难题,持续改善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和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补贴政策,加大财政资金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探索推行生猪、生鲜乳目标价格保险制度,发挥市场在价格形成机制中的决定性作用。三是夯实保障体系,构建支持力量。始终重视对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动物卫生监督体系、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和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的建设,切实提升畜牧生产科技水平、市场风险防范水平、动物疫病检测水平、重大疫情预警水平、兽医监督执法水平、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水平,在本市现代畜牧业建设中发挥好督导作用。积极支持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开展社会化服务,充分发挥其在本市现代畜牧业建设中的支持作用。鼓励支持国有企业、龙头企业开展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发挥其在本市现代畜牧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作者系市委农办、市农委副主任)

猜你喜欢

本市畜产品无害化
湖北出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两种高温法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灭菌效果比较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本市首家大数据行业工会诞生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本市主要钢材品种平均价格走势图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曲奇饼盒中的挑衅书
本市二手房成交量及价格走势图
高值无害化利用 废白土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