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孕育着勃勃生机
——探访大团镇上的农业创客
2016-10-10陈志强
■陈志强
这里孕育着勃勃生机
——探访大团镇上的农业创客
■陈志强
最近,浦东新区大团镇果园村一位90后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王嘉晨是上海师范大学一名学生,他的父母是果园村桃农,他的家就在万亩桃林深处。在父母的支持下,他发起成立了上海桃醉桃业专业合作社,投资7万多元将自家屋后2间闲置的房子改造成具有现代气息的休闲小屋。看到父母辛辛苦苦种的桃子销路不畅,他就采用微信、QQ在互联网上卖桃。桃花节期间,他和5个大学生一起拍摄了一部反映家乡“王厅桃花海”美景的微电影,还推出了首届桃花节摄影比赛活动,受到许多青年大学生、白领人士的追捧。每到休假日,他的休闲小屋总有不少“逃离”城市喧嚣来到桃林深处回归自然陶醉一番的市民。
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故事,是大团镇众多农业创客中的一个缩影。大团镇有万亩桃林、万亩粮田、7000多亩西甜瓜、3000多亩大棚蔬菜及食用菌等特色经济作物,是远近闻名的瓜果之乡、农业重镇。近年来,该镇致力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吸引了许多“农业创客”前来大显身手。通过创造性的工作,促进了农业的转型升级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带动了农产品销售,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一、闲置村宅变身创意旅社
在万亩桃林中间,出现一池碧水,围绕着水上廊桥,一个个普通的农家小院经过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涂鸦,变身成为创意旅社。曾经的羊圈、牛棚,放上一圈旧家具、旧沙发,就可以打桌球、下飞行棋、做手工巧克力……成为现代年轻人喜欢的“轰趴”场所。这就是几位青年人创办的“若田小镇”。
4年前,赵桥村的两位青年创客将原来的若田合作社租下来,得到了280亩农地的经营权。之后,又有曾经为多家著名商业品牌做商业环境设计,积累了丰富的现代城市消费经验的严甘雨女士加盟,对若田农庄进行转型升级,将普通的闲置村宅改造成小旅社,并赋予了具有现代时尚元素的氛围,推出的万圣节、圣诞节、情人节、“轰趴”等特色活动,很受城里人的欢迎。
“若田小镇”盘活了闲置的村宅,同时也就盘活了“隐形”的劳动力,让农村的年轻人留在家乡,也给游客留下一份看得见的乡愁。“若田小镇”已成为大团农业创客的一个典型。
二、生态循环农业探索者
走进大团镇海潮村上海润堡合作社葡萄基地,一个个现代连栋大棚颇具规模,大棚里葡萄藤绿叶下,挂满了如珍珠玛瑙般的一串串葡萄。润堡葡萄园建有60亩连栋大棚,种植了俄罗斯“里扎马特”、日本“金手指”、意大利“红商”、“维多利亚”、“奥古斯特”、“美人指”等13个世界著名葡萄品种。这是农业创客杨华新创办的“润堡生态农业园”,其亮点不仅是晶莹剔透的葡萄,更在于倡导践行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合作社负责人杨华新,以前曾在芦潮港农场工作,对生态循环农业情有独钟,他选择大团这一纯农业的地方,创办了上海润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运用生物处理技术,每年将6000余吨畜禽粪和5000余吨秸秆变成滋养农作物的有机肥。300多亩“润堡生态农业园”种养葡萄、草莓、水稻、蔬菜等,农田全部施有机肥,利用蚯蚓改良土壤增加有机质,利用鸡鸭鹅吃草灭虫,成为当地的一个“生态循环农业”的示范项目。
三、新技术助推养虾业转型升级
来到大团镇镇南村上海乐侬对虾养殖专业合作社育苗基地,连栋玻璃温室大棚一栋接着一栋,温室内,一个个清澈的水池内虾苗悠游。这是乐侬合作社新建成的50亩的现代温室育虾苗基地。乐侬合作社理事长陈建军探索创新的“大棚养殖”和“一代苗”技术,是传统养虾业的转型升级。
野外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一直受气温、环境和上市期集中的制约。乐侬合作社陈建军经过3年探索创新,采用大棚设施养殖南美白对虾获得成功。不仅延长了南美白对虾的上市期,而且提高了虾的品质。这项技术推广之后,虾农的效益明显提高。过去沪郊虾农养的大多是“土苗”,由于种苗退化导致抗病力降低,制约了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012年以来,陈建军从海南省引进南美白对虾“一代苗”,并在“乐侬”虾苗基地进行淡化培育后供应给虾农。“一代苗”虾苗具有抗病能力强、成活率高、生长快、产量稳定的特点。奉贤、金山甚至浙江、江苏等地的虾农纷纷慕名而来,有的讨教致富经,有的订购“一代苗”,由此带动了养虾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