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民对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提高

2016-10-10梁继凯

上海农村经济 2016年9期
关键词:小作坊摊贩关注度

■梁继凯

上海市民对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提高

■梁继凯

为进一步了解上海市民食品和农产品安全知晓程度,掌握市民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认知和看法,近期,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与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开展了第五次市民食品和农产品安全知识知晓程度调查。该调查采用入户调查方式,涉及全市17个区(县),调查对象为16周岁及以上的上海市常住市民。

一、市民对食品和农产品安全的关注度提高

调查显示,市民对食品和农产品安全的关注度,整体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受访市民对上海食品和农产品安全的关注度维持在高位,2011年至2015 年5年间的关注度均超过九成。在评价方面,受访市民认为上海食品和农产品安全状况“很安全”和“比较安全”的比例从2012年的48.5%上升到2015年的67.8%,提高了19.3个百分点,表明上海市民对食品和农产品安全水平的改善比较认同。

二、市民的食品和农产品消费行为相对稳定

1.市民选购食品和农产品的地点主要集中在超市和菜市场

调查显示,以2013年至2015年3年间为例,受访市民在购买主要类别的食品时,选择场地主要集中在“超市”和“菜市场、摊贩”,且比例基本在50%以上,如“食用植物油”在“超市”购买的比例在九成左右,“蔬菜”和“水产品类”在“菜市场、摊贩”购买的比例在八成左右。而在“批发市场”、“品牌专柜”、“食品店”和“网店”等渠道购买各类食品的比例均相对较低。

2.市民选购食品和农产品主要看“新鲜程度”

调查显示,市民购买食品和农产品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新鲜程度”、“是否正规超市或商店”和“是否品牌食品”等三个方面,选择比例基本超过五成。调查还显示,受访市民购买食品时,绝大多数都会查看食品包装标签,5年间查看比例均在九成以上。重点查看的内容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占比均超过七成,表明受访市民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的重点关切。

3.市民在食品和农产品安全上存在担忧

调查显示,受访市民购买食品和农产品时遇到问题最多的是“虚假或夸大宣传”,多数年份在五成左右,其次是“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比例在四成左右,表明这两个问题是市民在日常食品和农产品消费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农产品安全方面,市民担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出售病死牲畜肉”、“食物中毒”和“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等几个方面。“猪肉类”、“家禽类”和“食用植物油”是受访市民较为担心的品种。其中,对“猪肉类”担忧的受访市民比例在两成左右。

三、市民认为食品和农产品销售监管需加强

1.市民认为应多手段加强食品监管体系

调查显示,受访市民认为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应采取多种手段,切实加强食品和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议采取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责任主体作用”、“完善食品和农产品安全相关法规和标准”和“落实和完善食品和农产品安全监督责任制”等有力措施。

2.市民认为应该重点监督“生产、加工”环节

调查显示,对于食品产业链,受访市民认为最应该重点加强“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督,此外,市民还认为应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种植养殖”环节的监督管理。

3.市民认为要加强食品摊贩和食品小作坊的监管

调查显示,受访市民对食品摊贩的食品安全较为担心,对“设置区段的定点经营”、“检查摊贩食品级制作材料”和“集中进入固定交易市场”等监管措施较为认可。对于食品生产小作坊的监管,受访市民认为应采取“取缔不合规生产小作坊”、“要有正规的卫生和生产设备”和“对小作坊产品进行安全检测”等有力措施。

4.畅通维权渠道,鼓励市民养成良好的维权意识

调查显示,2012年至2014年3年间,市民在购买食品时,索要发票的比例不足六成,这对事后维权埋下了较大的隐患。2012年至2015年间,市民购买食品遇到食品安全时投诉率从18.9%上升到30.9%,提高了12个百分点,维权意识有所提高,但总体仍比较低。2012年至2015年期间,市民遇到食品安全问题不愿向食品经营者和管理者投诉的达到60%以上,主要是感到投诉太麻烦。因此,各级管理部门需要进一步畅通投诉渠道,鼓励市民养成良好的维权意识,促进本市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

猜你喜欢

小作坊摊贩关注度
误 会
江苏启动食品小作坊第三方技术帮扶工作
安徽: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行动成效显著
安徽:启动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行动
内黄县食药监局切实加强小作坊监管工作
海南:学校周边200米禁摆食品摊
雄安新区媒体关注度
全国两会媒体关注度
暴力老妈
“王者”泛海发布会聚焦百万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