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教学 大视野

2016-04-01王宇峰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政治课课堂教师

“微时代”,是以微信、微博、微视频等作为传播媒介的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对于接受者而言,消化信息的时间非常有限,而信息内容与数量却异常丰富,这就要求信息生产者提供具有高黏度、冲击力巨大、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吸引受众并提高受众的阅读兴趣的内容。

微时代引发的各类“微行为”,凭借其方式灵活、参与度高、阅读反馈效果好等特点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把“微行为”淬炼成符合当代青少年学生身心特点的“微行为教学”(以下简称“微教学”),将教材理论知识贯穿于生活经验之中,提升学生的感性认知和理性逻辑,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微阅读”——开门见山,突出直观性

激趣,方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引入“微阅读”的首要目的是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不再当一个旁观者。“微阅读”的特征之一是图文结合,将长文经编辑裁剪,加导语或者引言,核心观点变字体或加黑,借助于一张照片、一幅漫画、一张图表、一段新闻,每一次的阅读只针对一个核心内容,既有利于学生接收又可以减少干扰。与传统大段落阅读相比,“微阅读”更能直观地把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具象化。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阅读的素材来源十分广泛,网络媒体、传统媒体、自媒体中丰富的信息量需要我们精心挑选,筛取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和认知的素材,并将其言简意赅地表达出来,为教学目标服务。“微阅读”的重点在于激发。源于生活的阅读内容较易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学习热情,开启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笔者在进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学时,觉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过于抽象而广泛,处理不当就会有离题万里的可能。我将这一主题具象化为“东、西方龙形象的差别”,并用典型的东方龙与西方龙的图片来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东方龙好看、西方龙难看”“东方龙是正义的化身、西方龙是邪恶的化身”“东方龙表现的是传统农耕文化对雨水的依赖,西方龙表现的是对异教徒的恐惧”等等,整个阅读环节学生围绕“差别”这一核心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提出各种新观点,有些感悟甚至超过了教师的预设。“微阅读”在这里所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打开了学生的心门,他们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接收容器,而成了主动的求索者,逐渐升温的课堂氛围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调。

二、“微思考”——曲径通幽,突出思辨性

启疑,方能使学生通知晓理。“微思考”是“微阅读”的延伸,需要教师提供问题思考的方向及途径。作为课堂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微思考”既可以用于新课的导入和小结,也可以作为课堂教学中突破重点、化解难点的重要补充。

笔者在进行《投资理财的选择》教学时,承接第五课《新时期的劳动者》,用一张PPT简单地介绍了21世纪被称为金融魔法师的新兴职业——理财师。学生在对阅读材料中理财师的高额收入表示了向往的同时,也会进一步思考:理财师究竟是干什么的?工作方式是什么?工作状态怎样?为什么这么受人欢迎?为“投资理财的种类”的教学起到了铺垫作用,并推动了整个教学进程。

产生疑问后该怎么办?部分教师会直接告知答案,殊不知如果仅仅只是完成信息传递的任务,那“微思考”对于学生而言,只不过是让他们成为了一台升级版的知识接收器。在信息传递到知识内化的过程中,后一个阶段的差异性更为明显。统一告知后的理解程度千差万别,“微思考”能有效兼顾两个阶段,一方面完成素材的展示和整理,另一方面则在课堂上形成一定的留白,给学生自主挖掘与同伴互助以较多的时空。提倡在课堂上多交流,多讨论,着眼个性,面向全体,重视同伴互动与师生互动,这种从信息传递自然跨越到知识内化的课堂对学生更有意义。笔者在《公司的经营》教学中处理教学重点——公司经营成功要素时,发现以往的先讲要点、再用例子进行佐证的方法实际效果并不好,便改用了“微阅读”模式,选用了“腾讯公司大事年表”作为素材,以这家成功的网络公司发展历程来诠释教学重点。学生先通过“微阅读”归纳腾讯的成功要素,而后小组交流得出他们认为合理的公司成功要素,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书本内容,完成知识内化的跨越,提出了书本上没有提及的很多的合理建议。整个过程需要学生用思辨的眼光进行阅读、筛选、整理、综合等一系列活动,由疑而思,由思而究,由究而得。

三、“微感悟”——浸润心灵,突出引导性

明悟,方能使学生扬善。以前,不少人认为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只需要死记硬背的学科,新课程改革至今,情况已经大有改观,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但依然有一些教师觉得改革的目的是优化知识的传授方式,以更高效地解题应考。

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主阵地,在完成信息传递和知识内化的过程中,更要重视悟明而扬善,让学生成为一个能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的拥有向善之心的人。如果教师只是用讲授的方式将主流价值观灌输给学生,实际效果肯定不会太好,而“微感悟”能够将这种善意娓娓道来,毫无强加之感。记得几年前,某教师在课堂上原准备就“小悦悦”的事情展开讨论,学生中有了些许骚动,有人小声地说:“小悦悦又来了。”听到议论,教师没有按照预设继续讲下去:“大家都知道广东佛山小悦悦的事了,她短暂的一生遭遇了无良的司机、冷漠的路人,逝去后又遭社会大众的反复评说。我们不必再去打扰她,愿她灵魂安息吧。我们今天讨论另一件事……”教师的思想和言行潜移默化地感召着学生的德性回归,这样的“微感悟”自然真切,没有大肆的渲染,着眼于微小的片段,却能引发学生来自内心的共鸣。也许这些对于卷面的高分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但对于每一个身处其中的学生却是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荡涤与感悟。面对种类繁多的素材,教师要始终坚持正面的引导,减少他们对社会的敌意、对他人的冷漠、对自己的负能量,正如罗素所言:“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充满正气的“微感悟”,应该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四、“微行动”——与时偕行,突出时效性

切时,方能引导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思想政治课上的“微行动”必须放眼时代与生活,将课堂和社会无缝对接起来,当今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方面的新鲜资讯都应该成为“微活动”的对象,让学生在场景表述、知识传递和情感体验的有机统一中提升素养。

笔者借助每年3月份“两会”的契机,及时将“两会”的热点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如2014年基于科学的发展观,破解“十面霾伏”,分析企业经营成功因素,守护“舌尖上的安全”;2015年针对政府的职能,谈简政放权的必要性,结合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谈“一带一路”的重要性等等。笔者在《政治生活》教学中,还经常要求学生围绕自己的生活,模拟人大代表提出相关议案,希望学生在这一“微行动”中积极展开调查,确立议案的主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学生就社区老年人生活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议案,建议社区建立专门的老年人扶助中心,并把联系卡发到社区每一个老年人的手中。同时,建立完善的老年人活动中心而不仅仅是棋牌室,让有能力的老人指导其他人学习包括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方面的技能,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他们还提出应该让有精力、有热情的老年人承担社区的部分工作,发挥余热,也找到自己的价值。我把他们的议案整理以后,让他们发到市长信箱,得到了市政府的积极回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能力,而且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坚定了参与民主政治的信心。

“微”不是教学的碎片化,而是教学链条上的一个个节点,是用来统领整合整个体系和进程的节点。微时代的到来不可逆转,发挥“微行为教学”自身的优势以助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将是政治教师面临的新机遇。按照“激趣—启疑—扬善—切时”的原则,“微教学”将可能成为一种较为简单易行的有效尝试。

(王宇峰,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214100)

责任编辑:宣丽华

猜你喜欢

政治课课堂教师
欢乐的课堂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高中政治课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策略
答案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谈谈“诱思导学”教学模式在农村中学政治课的运用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写字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