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远活泼如清泉

2016-04-01张洪涛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习作想象儿童

说起施建平老师,我自然地就会想起诗人臧克家的名句:“我的容颜可以苍老,心却永远活泼如清泉。”因为属于儿童,因为永驻的童心,尽管年岁不高的他已经早生华发,但在我们的眼里、心里,施老师是永远年轻的!

不熟悉施老师的人怎么也无法将他的两种近乎于对立的形象叠印、融合在一起:平日的他总是那样的少言寡语,眉头紧蹙,不苟言笑,而一踏上讲台,和孩子们在一起时,他却神采飞扬,妙语连珠,喜笑颜开,活泼得和顽童一样;平日的他无论在敲击键盘还是手不释卷时,总是呈现出一种治学严谨的“沉思者”的状态,让你不敢去“惊动”他,而在和我们一起研课、策划野外教育活动方案、讨论情境作文课程开发的书稿撰写体例时,他明眸闪光,话匣子骤然间打开,语词铿锵,滔滔不绝,抛出了一个接一个让你拍案叫绝的独特见解,奇快的反应足见他的睿智,爽朗的笑声传递出他的纯真。人,真的不可貌相,否则,你的眼睛一定会欺骗了你。尤其是看施建平老师!因为和施老师共事已久,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常常得益于他,我平时总是尊敬的称呼他“施先生”;又因为他是我的师兄,我们自诩都是李吉林老师的嫡传弟子,其间似乎又有了一份亲情,维系着他与我以及更多的青年教师们,所以,与施老师的交流绝对不会有任何困难与拘束,甚至常有心有灵犀的感觉。而这一点,套用一句时尚的话来说就是“主要看境界”。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施老师的境界有着一种感染你的力量。他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探索者,又是一个诲人不倦的好导师,有多少青年教师在成长的路途中没有得到他的关爱与指点呢?只要你有问题去请教他,他总是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微笑着,用近似于口头禅的习惯性语言——“你说!”唱响了与你“切磋琢磨”的序曲,我们常常不忍心占用施老师更多的时间,我们起身告辞,他却追问:“还有什么问题吗?”怎么会没有问题呢?要请教于他的问题太多了。于是,我们又很不“知趣”地提出想法,一坐,又是将近一个小时。是施老师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吸引了我们,和他的学生一样,我们都喜欢围在他的身边……施老师,您的为人让我们读懂了什么是上善若水!

施老师的课堂境界更是让我们着迷。为了完成对情境作文的系统建构,他躬身实践,对情境作文的独特优势、基本理念、训练体系以及记实、想象、应用三类情境作文的写作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思考,开发出了体系较为完整的情境作文课程。如果说课程主要决定“教什么”,那么课堂侧重要研究的就是“怎么教”。施老师是怎么教学的呢?我们陶醉在他的一堂又一堂情境作文的指导与评讲课中,享受着、学习着。印象特别深刻的他的几堂想象性情境作文指导课,竟在以后成了我上课效仿的范例。施老师在执教“动物王国里的为什么”时,沿着“想得广、想得美、想得巧、想得深”的教学思路,步步推进,学生得意得言得法;执教“我们趟过小溪”一课时,他在带领学生充分活动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模拟情景—假想旅行—构思活动—交流分享—提出建议”的清晰流程,层层皴染,聚焦、发散学生思维,学生在课堂上奇思妙想,诞生了数不胜数的“金点子”。还有诸如“校园里的童话”“小音符漫游记”等等精彩课例,不仅让我们惊异于儿童曼妙、绮丽、毫无拘束的诗意表达,还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钦佩施老师的源于先进的儿童习作教育理念的精彩创意与他的课堂表情。课后,施老师教诲我们:“想象对于儿童来说太重要了!儿童有着无限的想象的潜能,一旦被充分激发,就会迸射出无穷的创造的火花。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不断‘刷新想象的领域,进入一个个新天地,这样,想象的天空才能越变越宽广……”听君一席言,观君数十课,我们都觉得这样的习作教学对于儿童的成长是那么地有意义、有意思:情与境,相谐共生;师与生,情意绵绵。施老师,您的课堂让我们领悟了什么是水乳交融。

观课多了,我们就请求施老师继续“授人以渔”,得以施老师面授的机会总是和往常一样不期而至。2007年的阳春三月,南通市小学语文课程培训活动在通师二附举行,学校选派我上一堂作文指导课。我首先就想到了要上情境想象作文的指导课,虽是踌躇满志,可是“上什么、怎么上”一下子就难住了我。我愁眉紧锁,走进了施老师的办公室。施老师告诉我:“习作指导的选题很有考究,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想,从儿童的兴趣与需要出发,找到一个‘引爆点,这样就易于打开学生的思维。”他启发我:“你自己想想,小时候,你最想干什么?”他的循循善诱,使我立刻就变“小”了,我甜蜜地忆起了自己的童年,说:“儿时,我躺在草坪上,望着蓝天上的小鸟,最想的就是自己也能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施老师微微一笑,说:“飞翔不仅是人类几百年以来的梦想,也是每一个儿童的梦想,从这个角度切入,你就上‘我想飞起来吧。”我茅塞顿开,和施老师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施老师建议我可以在想办法怎么飞这个环节多多引导学生跳出一般思维的圈子,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要想得妙、想得细,然后再拓展开去,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飞”,想象飞起来以后看到的情景,再让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侧重点来习作。这样,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一定能够飞起来。施老师的话犹如清泉流进我的心田,教案一挥而就。课堂上,学生兴致高昂,学生情绪热烈,想象的彩翼完全张开:向阿拉丁借神奇无比的魔毯,让张老师坐在上面飘起来;请张老师趴在一个重3吨的弹力球上,用大力神吊车把球吊起,然后把球重重摔在地上,把老师弹上天;全班同学一齐踩翘翘板,把老师翘上天;给张老师吃50粒失重药;在老师的头顶装上螺旋桨……同学们每一次精彩的发言都让我兴奋不已,噢,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终于明白了施老师说的“引爆点”的意义。情境想象作文,原来是可以这样地焕发儿童的生命活力,让他们的创造潜能喷涌而发。

初次品尝到成功的甜果,在施老师的指导下,我又陆续尝试执教了“和鲁滨逊一起漂流”“猎人与小鸟”“用最复杂的方法取苹果”“神奇的拉链”等想象性作文指导课。2009年10月,我参加南通市不同风格的习作教学展示活动,市里面指定的教材是苏教版四年级的“XX的自述”,备课时,施老师给我支出的妙招是:要上出情境作文的特色,完成角色转换是写好此篇习作的首要,要让学生将自己的身份灵活转换到自述主体的位置上。于是,我们通过自述体的谜语导入,让学生一下子就知道了什么叫“自述”,什么是“事物的特征”,然后通过语言描述、音乐渲染等手段“诱导”担当自己喜欢的事物角色,进入角色来进行“自我展示”“自我表演”“自我表白”。再出示小闹钟的话,范文示例,学习写法,再发散思维,请学生讲述“我的经历”……儿童具有缪斯天性,他们自由放飞的情思转化为语言的自然流淌,童言稚语,物我合一,精彩纷呈。施老师给我评课:这堂课给孩子们搭建了一个放开思维、放开感情、放开写法的习作平台,上得既活又实。此课以后,有教师评价我是作文指导的高手,我说,那是因为我的背后站着高人!施老师,您的指导让我们知晓了什么叫源头活水。

在施老师的悉心帮助下,感同身受的我终于明白了“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内涵,也顿悟:因为永远向上向善的卓越人品,因为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坚守与勤勉,施老师才能够如清泉一般永远活泼。随着新课改、情境教育研究向纵深发展,施老师将深邃的目光投向了课程建设,着力构建情境作文的体系,我们也在施老师的引领下,卷入了情境作文研究的热潮。我开始潜心于“儿童游戏情境作文”的教学研究,申报了市级规划课题。施老师说:“我们的研究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不是为做课题而研究,而是一切都要基于儿童,为了儿童,要真做!”教育就是要讲究一个“真”字,遵照施老师的“指示”,我深入儿童、深入课堂,创造性地开发出100多个游戏情境作文的案例,陆续发表在由他主编的《今天写什么》杂志上。虽然课题在两年前已经顺利结题,但这种草根式的实践研究始终都是“现在进行时”。近期,我在撰写“游戏情境作文:我的十年探索与思考”一文时,与施老师一起研究、探讨的一幕幕情景是那样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历历在目,我的心头涌起了汩汩热潮,抑制着自己激动的情绪,在请他审阅的稿纸上俏皮地写下了四个字——“施”恩难忘!这是我由衷的心声啊!

教育是薪火相传的事业。为了在一个区域内深入推广并深化情境作文的研究,去年,我牵头成立了“情境作文研究工作室”,与施老师的接触更为频繁了。2015年4月,工作室要开展面向全区的教学展示活动,我和工作室的三位要开课的老师一起来到了施老师的办公室,请施老师为教案“把脉”。从中午一直到华灯初上,施老师没有休息片刻,看得很细、说得很细,我们几位教师都感到受益匪浅,几堂课都上得很成功。课后,施老师和他上课一样,眉飞色舞地做了关于情境作文的专题讲座,他用诗意的语言叙述着情境作文的基本理念:“在生活的阳光里绽放,将生命的历程叙得芬芬芳芳”“用生命调动文字,让习作散发出孩子生命的原味”“站到文化的平台上看作文,拓展精神的疆域”……聆听着、聆听着,他淡淡的笑容、真情的话语拨动着我们心弦,我们激情满怀,暗下决心:一定要像施老师一样,以奔跑的姿态行进在情境大道上。

宁静以致远,心中沉淀一份梦,它会变成一泓清泉,满载灵动的神韵,流淌出美妙的生命之歌。

(张洪涛,南通市崇川学校,226001)

责任编辑:赵赟

猜你喜欢

习作想象儿童
快乐的想象
一生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习作展示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
想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