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之兴趣
2016-04-01黄琨
黄琨
初中物理学习反应现实生活的内容。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的物理现象蕴含着无穷奥秘,认识主体在探索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应充满快乐的。在教学中,把学生的需要与兴趣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这样,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摆在我们初中物理老师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见仁见智,归结如下。
一、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自行车在我国是很普及的代步和运载工具,在它的“身上”运用了许多物理学知识。
(一)力和运动的应用
1.减小与增大摩擦
车的前轴、中轴与后轴均采用滚动代替滑动以减小摩擦。为更进一步减小摩擦,人们常在这些部位加润滑剂。
多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大摩擦。如车的外胎,车手把塑料套,蹬板套、匣把套等。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以增大摩擦。、
2.弹簧的减震作用。
车的坐垫下安有许多根弹簧,利用它的缓冲作用以减小震动。
(二)压强知识的应用
自行车车胎上刻有载重量。如车载过重,则车胎受到压强太大而被压破。
坐垫呈马鞍型,它能够增大坐垫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臀部所受压强,使人骑车不易感到疲劳。
(三)简单机械知识的应用
自行车制动系统中的车匣把与连杆是一个省力杠杆,可增大对刹车皮的拉力。自行车为了省力或省距离,还使用了轮轴:脚蹬板与链轮牙盘;后轮与飞轮及龙头与转轴等。
(四)功、机械能的知识应用
根据功的原理:省力必定费距离。因此人们在上坡时,常骑“S形”路线就是这个道理。
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如骑车上坡前,人们往往要加紧瞪几下,就容易上去些,这里是动能转化为势能。而骑车下坡,不用瞪,车速也越来越快,此为势能转化为动能。
(五)惯性定律的运用
快速行驶的自行车,如果突然把前輪刹住,后轮为什么会跳起来。这是因为前轮受到阻力而突然停止运动,但车上的人和后轮没有受到阻力,根据惯性定律,人和后轮要保持继续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后轮会跳起来。
切记下坡或高速行驶时,不能单独用自行车的前匣刹车,否则会出现翻车事故!
二、了解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如果平时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下面列举几例。
小小秤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秤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四两拨千斤——杠杆的平衡条件,增大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比,只需要较小的动力就能翘起很重的物体。
摘不着的是镜中月 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一次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己“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有可能被损坏。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而是继续吸热。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坐井观天 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三、披露人身体上的物理文化
我们人体就是一台充分利用物理知识装备起来的机器,它的许多部位或器官都是物理知识运用的体现。
1.眼睛
眼睛是人们观察世界的窗口。它是由眼球前部凸出的坚韧的透明角膜、含有纤维胶质的透明囊状的晶状体、无色透明的水样液、视网膜及无色透明的胶状玻璃体构成的。它们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物体射进眼里光线经过一个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刺激分布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于是我们就看见了物体。
2.喉咙里的声带
声带的振动才能发出声音,声音靠空气传播才能传向周围空间。
3.耳朵
人耳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组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一种声波,当外耳的声波通过空气的振动传入时,使鼓膜振动,把声波转变成多种振动的“密码”,传向后面的鼓室。听小骨能把鼓膜的振动传给内耳,刺激听神经的末梢,经过听神经传至大脑后,就能分辨出各种各样的声音。
四、介照物理学家、名人故事
1.阿基米德
一天,阿基米德去澡堂洗澡,当他坐进澡盆里时,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托起。他顿悟并从中发现了浮力定律:物体在液体中所获得的浮力,等于他所排出液体的重量。他一生热衷于将其科学发现应用于实践,从而把二者结合起来,潜心研究并发现了杠杆原理。他曾说过:“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2.牛顿
牛顿从苹果落地创立了“万有引力”。他不仅对于力学,在其他领域也有很大成就。在光学方面,进行了太阳光的色散实验,证明了白光是由单色光复合而成的,研究了颜色的理论,还发明了反射望远镜。
3.曹冲称象
从前有人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但秤太小无法称,有个名叫曹冲的小孩想到了好办法。他先将大象牵到船上,然后在船边做记号,接着用石头搬到船上,等沉到记号的位置,又将石头逐个称并相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由此猜想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的体积有关。
总之,老师通常利用课件的形式,展示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科技方面的发展,让学生初步知道物理是一门怎样的科学,学了它有什么用。还通过几个有趣的实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物理现象的好奇转为对物理知识感兴趣。
学生只要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